劉有林:一個書法教師的「資源共享夢」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首頁

  「書法空間」網站首頁

  在書法圈,有一個小有名氣的網站,名叫「書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一個人的愛書癖在共建共享的資訊時代悄然成長為一個群體的「資源共享夢」。這個最初的「追夢人」,名叫劉有林。

  從一個人的「9610」到一群人的「書法空間」

  在今天看來,有著15年歷史的「書法空間」,應該可以說是文化領域數字資源建設與共享工程的先行者。為何在電腦尚未普及的1999年,其站長劉有林就有這樣一個大數據時代的超前想法?劉有林說,這純粹是一個巧合。

  1997年,劉有林初到廣東。這位從江蘇來的書法教師在廣州一時找不到他需要的書法資料,那時正巧趕上網際網路興起,劉有林就想,何不把資料掃描放在網上,不僅解決了「空間」的問題,也少了「攜帶」的麻煩。於是,他申請了一個名為「9610.com」的免費空間,610——劉有林。沒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偶發奇想開建的個人小網站,後來竟然發展成了有名的免費書法資源共享空間。

  資料越傳越多,分類越來越全,逐漸有人開始訪問、下載、留言。劉有林一開始並沒多想,只是埋頭收集資料,從自費購書到掃描上傳,自己也不記得有多少錢花在書店裡,多少夜耗在屏幕前,多少次醒在開了一夜的掃描儀旁……就這樣,成千上萬的圖片被這樣一個高強度的「機器」(「jiqi」——「機器」,是劉有林的網名)像螞蟻搬家一樣挪到了他的「書法空間」上。有時為了掃全整幅作品,劉有林不惜把昂貴精美的法帖撕得七零八落,問及他這樣一個愛書的人怎麼能下這樣的狠心,他的回答是:「我覺得書只有被使用時才是書,既然網絡能讓這麼多人看到書,我愛書,也只好不『惜』書了。」

  就這樣,劉有林白天教孩子寫書法拼漢字,晚上教自己寫代碼裝機器,「書法空間」越做越大。後來他自費租起了商業伺服器。再後來留言越來越多,他乾脆建起了專業互動論壇。沒想到借著論壇,這個「劉站長」周圍慢慢聚集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是機關幹部、大學教授還是專業書法家,大家都成為了這個「數字書法圖書館」的志願採集者和業餘管理員,共同承擔起了網站的維護和資料的整理工作。除此之外,還經常會有網友冒出來,給網站捐獻一些第一手的資料;經常會有志願者冒出來,為網站分擔一些採集工作。到了這個時候,劉有林不再是「孤軍奮戰」了,他的「書法空間」也不再是他一個人的網站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書法空間」遇到一些困難,關閉了半個月,結果網友們通過email、qq、MSN等方式紛紛詢問情況,甚至連「百度知道」上都出現了「9610怎麼了」的提問。劉有林當時因為困難本要放棄,看到這些,一份責任感油然而生,下決心讓「書法空間」堅持下去,成為沒有門檻的網上書法博物館——「資源共享,永不落幕」。就這樣,一個人的愚公移山成為了眾多人的聚沙成塔,「書法空間」徹底變成了一群書法愛好者的公共資源平臺。

  現在說起網站,劉有林重申了自己的初衷。他說自己不想用它來賺錢,當初收集資料是為了書法教學,今天辦網站也是為了書法教育。他不想背離初衷,也不想辜負眾望。雖然由於版權,他很難提供特別清晰的圖片,因為水平所限,他也撰寫不了特別專業的研究論文,但如果有人需要書法資料,他希望可以在這裡找到線索,如果有孩子們需要練字,可以在這裡下載到範本,這就是他的目的。

  這些年來,不少國內的書法愛好者和國外的藝術研究者,甚至是一些著名的門戶網站,「書法空間」或多或少都給他們提供過不同形式的資源或者線索。作為一個小小的個人網站堅持到今天,「書法空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沒有立項,沒有經費,沒有編制,沒有辦公室,沒有刻意的宣傳推廣,可就是這樣一個從興趣和志願中誕生的草根網站,成長為書法教育領域「公共服務」一名提供者,雖然顫顫巍巍踉踉蹌蹌,卻又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從私人藏書到「開放獲取」

  讀書人愛書,愛書人藏書。私人藏書幾千年來一直是與寺院、書院、皇室並立的重要藏書體系。但私家藏書注重「私藏」(例如明代範欽的「天一閣」,即使是範家自己人也很難上樓看書),要做到專業水平的「面向公眾」,還得等到晚清張元濟先生引入西方的現代「圖書館」理念,直到1996年,才在北京召開的第62屆世界圖聯大會上出現了「數字圖書館」概念。這個緊跟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信息組織和管理模式,在國家重點文化科技項目的推動下,轟轟烈烈地發展至今,又碰上了「開放獲取(Open Access)」這個涉及技術、更觸及利益的新趨勢。

  不難看出,劉有林的故事幾乎一次性包含了從「私家藏書」到「開放獲取」在內的大部分重要因素。個人藏書興趣和教育理想、「書是閱讀中的書」的書籍理念、方便分享的現代技術、共建共享的群眾自發組織形式,這些或是個人或是社群,或是技術或是藝術,或是傳統或是現代的機緣巧合,共同成就了今日的「書法空間」。它在不知不覺中承接了古代的私人藏書行為和書法教育理想,又在不知不覺中踐行了資訊時代的「資源共享」精神和組織行為模式,成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信息化建設個案。

  由「一個人在業餘時間的堅持,加上一群人在業餘時間的支持」,「書法空間」成功地調動起網友愛好者的積極性,帶來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應。這一點在今天彌足珍貴,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業餘信息組織和管理形式,也存在著諸多問題。

  從技術的角度,「書法空間」由靜態頁面構成,這種數據存儲和訪問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多次有人建議劉有林升級,按照現代資料庫的方式重新組織「書法空間」,可他不懂資料庫語言,又買不起資料庫軟體,只好作罷,繼續把他多年收集的這些珍貴資源放在如今看來早已落後的「老倉庫」裡。

  從版權的角度,在關於數字版權的法律法規還未臻完善的今天,劉有林時常要徘徊在共享數據和保護出版社版權的矛盾之間,總是無奈於某些「網友」對其共享資源的各種重複竊用方式。例如,曾經有一次,有人向他兜售《歷代書法碑帖大全》,他一看目錄,跟自己「書法空間」的一模一樣,就連錯誤也沒有糾正。當時的劉有林除了哭笑不得無能為力外,更多的是擔憂,這樣不負責任的「數字盜版產品」到處流傳牟利,對於他夢想中的健康合理的「共享」真的是一種損傷。

  從知識服務的角度,劉有林一直夢想一部書法界的數字多媒體在線百科,發布的不是一幅幅信息簡略、資料不全的光禿禿的作品,而是藉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全面展現一幅作品在書史中的評論研究,在歷史中的輾轉流傳和在當下的影響接受。但這些大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顯然不是他和他的「書法空間」能夠完成的。如今他僅僅能夠做到的是引用一些出版物上的介紹文字,雖說他儘量註明出處以便使用者核查,可依舊經常被指明各種錯誤。

  從共享平臺的角度,「書法空間」畢竟是個人網站,即使技術條件允許,也很難形成足夠規模的共享資源平臺。今天的劉有林也已經明確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如,以Research Gate這個世界著名的學術性社交平臺為例,能夠吸引200萬科學家的加入,共建共享海量的科學研究文獻,就絕對不可能是憑藉某些人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實際上它是在「共享精神」的號召下,在全世界範圍內「開放獲取」的呼聲下,在各學術機構的共同推動和各學術出版巨頭的積極配合下,才能達到這樣的規模。劉有林知道,在大數據和雲平臺技術的今天,只有當平臺的建設具備足夠的權威性和專業性時,才能爭取到眾多專業人士的信任、參與和分享。

  從「書法空間」到「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

  2013年底,中國文聯文藝資源中心承建的「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項目啟動。在前期調研中,項目組成員接觸到了「書法空間」,並見到了劉有林。

  劉有林聽了項目組成員對「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的介紹之後,立刻興奮起來。在他眼中,「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正是他夢寐以求的那個「互聯夢」,有權威專家和專業機構的共同協作,可以像《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一樣把數據經過反覆核實後再確認發布;有能力吸引到更多當代作品;有能力為書法家建立永久的虛擬藝術館;有能力讓藝術家甚至書法愛好者在社區平臺上舉辦虛擬展覽,把藝術家在各地舉辦的實體展覽搬上網絡空間。

  這一切,都是劉有林多年夢想的,但又是他一個人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現在,劉有林終於看到了夢想成真的可能。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把多年收集的高清圖片資料,拷貝在了項目組成員的硬碟上。他說,他信任「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能利用好「書法空間」的資源,也能利用好其他的民間建設成果。

  「書只有在閱讀中才是書,作品只有在被欣賞時才是作品。」劉有林真誠地說。他希望「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能推動國內共享事業的發展,能開發出多樣化的應用,帶來長期的社會效益。當項目組成員問他是否擔憂「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會影響「書法空間」的人氣時,劉有林笑著說:「兩者各有優勢,弄好了,一定是互補。」

  就這樣,從一名人民教師手中,「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接過了一份厚重的寄託和希望。劉有林「書法空間」的饋贈,成為了「中華書法作品資料庫」中的第一批數據。劉有林把他一個人的夢想,放進了一個群體更為宏大更為高遠的夢想中。(秦蘭珺 王健)

相關焦點

  • 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 勵志名言書法字字珠璣
    而這影響是否有效,不僅取決於教師的言教,而且還要取決於身教,只有嚴於律己,才能以身作則。所以,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這裡給大家推薦具有勵志意義的名言書法,不僅有自勉的意義,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勵志名言書法推薦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五體」合力 資源共享 激發新動能
    城區將轄區內27所幼兒園組建為五個學前教育共同體,分別由城區幼兒園、北大街幼兒園、上站幼兒園、城區實驗幼兒園、濱河幼兒園5所公辦園擔任牽頭園,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教師科學互動、園所協調發展。  謀劃守住「定盤星」  在城區確立的「實踐實益,共研共進、實力實為、同心同城」的總願景基礎上,各共同體立足實際,延伸出「管理制度共精進、教育教學共提質、教研科研共常態」「互補共贏、優質發展」「圈層融合、聚力提升」「五位一體、五園聚力」「教育資源共享、教育理念共享、管理思路共享、教師專業共進」的共同體發展思路
  • 重慶市第二十一屆中小學教師書法繪畫藝術大賽萬州區複賽在百安...
    日前,重慶市第二十一屆以「愛我中華•陽光下成長」為主題的中小學教師書法繪畫藝術大賽萬州區複賽在百安移民小學舉行,來自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職業技術學校共19名教師參加複賽。區教委副主任劉中華現場觀看比賽。
  • 信息化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全國中小學聯網率達99.7%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努力實現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化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環境的支撐。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原標題: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有關情況介紹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有關情況介紹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
  • 網絡公開課現狀調查:從資源共享到社交模式
    「大家都是各自為戰,沒有一個很好的平臺把大家整合起來」,品牌營銷從業者、說話緩慢溫柔的廣東女孩Soco決定和朋友、「IT狂人」林森合作,創辦一個公開課學習及分享網站,採用類似維基百科般的內容建設方式,實現筆記、心得等資源共享。兩人都曾赴英國留學,親身體會到中國學生「邏輯思維框架的缺乏」,於是在此事上一拍即合。
  • 書法教育|書法研究生要研究些什麼?張金梁強調「三個意識」
    其區別在於:書法本科教學以學習書法知識、掌握書法基本技法為主;而書法研究生教學則應將本科學習中所獲得的書法知識切到研究層面上來。因此,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張金梁教授在書法研究生教學方面,提出了「三個意識」的理念。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範仲淹《嶽陽樓記》句
    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朱非,1945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
  • 第四屆「中國夢·翰墨朝陽」 全國書法大賽評選結果揭曉
    日前,第四屆「中國夢·翰墨朝陽全國書法大賽」評選活動在朝陽區圓滿結束。經過初評、終評兩個評審環節,最終共選出一等獎作品5件、二等獎作品10件、三等獎作品20件、優秀獎作品80件,入展作品150件。第四屆「中國夢·翰墨朝陽」全國書法大賽獲獎名單一等獎(5名)王光偉(貴州)張佔軍(河北)陳中晟(北京)趙 毅(山西)
  • 德陽市華山路學校舉行區級書法課題開題報告會
    (肖洪豔李海燕程英文/圖)12月22日,德陽市華山路學校區級課題《學科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書法教育實踐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學校書法室隆重舉行,學校行政人員、課題主研以及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該校副校長蒲正莉宣讀了立項文件,課題組主研夏紅梅老師作開題報告。
  •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胡錫恆  書法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漢字的美學特徵入手,探討書法普及教育中的一個策略性的問題,即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問題。
  • 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落戶南海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李慧君 通訊員/鄺麗婷)南海又新增一個「兩高四新」平臺。10月10日,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籤約活動在南海舉行,這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華南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共享平臺。
  • 張文錦:在浩瀚無垠的書法天地間辛勤耕耘
    以下是張文錦老師在中國實力派書畫千人同書中國夢舞臺上的講話剪影風採!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藝術家、各位企業家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西安千人同書中國夢慶功暨三千人同書中國夢啟動儀式,令人歡欣鼓舞!
  • 資源共享課程共建 川大附小南區「牽手」英國克雷格公學
    12月2日,在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以下簡稱:川大附小南區)蜀錦博物館,學校與英國克雷格公學舉行了籤約儀式,雙方約定建立聯盟學校關係,未來雙方將在校際交流、師生互訪、資源共享(體育、藝術、戶外活動資源、克雷格中國文化中心)、課程建設(英語特色課程、科學、數學、STEM創新課程
  • 雙一流建設離不開教師這個「第一資源」
    (2017年攝)新華社發教師是增強高校內生動力和辦學活力的關鍵教師作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第一資源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建設發展的關鍵。經過「211工程」與「985工程」的建設,中國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已經進入到一個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的階段。
  • 王樂同書法藝術研討會暨王樂同書法藝術研究院大名院址揭牌儀式在...
    王樂同書法藝術研討會暨王樂同書法藝術研究院大名院址揭牌儀式在我縣舉行 2020-12-08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民國書法大家錢玄同,一個用科學眼光來研究書法的探索者
    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知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或許由於過度強調「技」法,反而失去了書寫的自然和生趣,但是也別具特色。,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科學實踐的先驅,他的書法創作與科學緊密相連,他也期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使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呈現出新的活力。
  • 樂歌墨舞一片雲——看書法和音樂如何融合?
    活動由杭州師範大學教師、國家一級演員徐寧,和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書法家張愛國共同組織。他們帶著自己的學生,展現各自的藝術修養,探索一種新的嘗試。書法家王冬齡、童亞輝和眾多藝術界的嘉賓都來到現場。音樂系和書法系,兩個教師的合作歌舞和書法,一個是聽覺的動態藝術,一個是視覺的靜態藝術,怎麼聯繫上呢?張愛國和友人最初是徐寧和張愛國碰撞出來的。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書法定義不明,會出現書法評價系統的喪失、混亂,出現與本源的脫節和斷裂。在書法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衝擊的今天,一個明確的書法定義顯得尤為重要。究竟什麼是書法?簡言之,書即書寫,法即法則、規則、法度。就是按照規則、法度寫出的漢字,就是書法。其實,在這個定義中,省略了很多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