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知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或許由於過度強調「技」法,反而失去了書寫的自然和生趣,但是也別具特色。,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科學實踐的先驅,他的書法創作與科學緊密相連,他也期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使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呈現出新的活力。
錢玄同對於書法有著精深的研究,早年應系統臨習過館閣體,後受家學和老師章炳鱗的影響,精研《說文解字》,加之其舊學知識甚為紮實,故此錢玄同的傳統書法功力亦比較深厚,這也是他書法能形成獨有面貌的重要緣由。留學歸國後,錢玄同「常和沈尹默、周生相見,見他們的字寫得很好,於是又想來研究書法,因此臨魏碑」。
雖然錢玄同曾提出了「廢楷用篆」的理論,但並不是一味地盲目推崇,而是經過一系列實踐。他曾計劃以篆書成《說文管窺》《小學答問》《新出土三體石經》等著作,均因種種困難,未能完成,經過實踐,錢玄同認識到著述失敗之緣由在於小篆字數少,必須取法先秦石鼓、鼎彝,提出「凡秦刻石、權、詔版、印、瓦、漢碑額、開母、少室、王□、國山及秦漢書器、漢印皆小篆也」的理論。
為此他還先後臨習了《秦泰山刻石》《袁安碑》《袁敞碑》《曹魏蘇君神道》諸碑,並借鑑清代書家錢坫、楊沂孫、鄧石如篆書。錢玄同認為錢書(錢坫)瘦勁、楊書多方筆、鄧石如以隸作篆,三人在結體上突破了小篆的束縛,而臨摹石鼓、鐘鼎文,可避免秦小篆流媚之弊。錢玄同所作篆書,取法高古,多方筆,沿襲清人傳統,汲取了錢坫、楊沂孫、鄧石如等人篆書特點,形成了一種頗具學者氣質的篆書風貌。
錢玄同早期雖然主張「廢楷用篆」,但是本人對楷書也有著深刻的研究,他喜愛《開成石經》之字體,這種碑版風格平易,不標新立異,契合他的審美要求。同時為了強化筆力,他還臨習了《爨寶子碑》《董洪達造像》等北朝碑版。後隨著大量敦煌寫經的發現和刊行,這些資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購買了《敦煌石室晉人寫經》《魏晉寫經墨跡》,潛心臨摹,並嘗試以北碑借鑑鄧石如書法寬博之特點,創作出極具個人特色的寫經體楷書。
此外,錢玄同還標榜章草。他選取了《急就章》《出師頌》《月儀帖》等章草名帖,以方筆、楷法書寫,並進行了一些嘗試。他還參考明賢黃道周、近人沈曾植的草書,他認為黃道周草書源自楷法,沈曾植作書多方筆。錢玄同作的章草書法善於借鑑前人之長,創作出一種簡素、易識的風格。
不可否認錢玄同在書法上曾經有過激進的想法,但是其勤於實踐、科學研究的態度值得所有人尊敬。錢玄同書法的高明之處,在善於將個人主觀創造性和新發現書法資料結合,並以自身所學加以改良,傳統的書法功力和科學的研究態度在矛盾中實現了統一。
總之,錢玄同是以科學眼光研究書法的探索者之一,對書法走向藝術學科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同時他的書法也是新文化和舊文化交織借鑑的特殊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