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教育|書法研究生要研究些什麼?張金梁強調「三個意識」

2020-12-06 人美renmei

研究生教學是有別於本科教學的。其區別在於:書法本科教學以學習書法知識、掌握書法基本技法為主;而書法研究生教學則應將本科學習中所獲得的書法知識切到研究層面上來。因此,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張金梁教授在書法研究生教學方面,提出了「三個意識」的理念。

1

問題意識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應將本科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培養,即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現問題的能力往往從比較開始,所謂「有比較才能有鑑別」。如書法史研究,只看一種書法史很難發現問題,若看過幾種便會自覺比較,對其中不同的論說進行思考,從而產生自己的看法,進而產生「問題意識」,再藉助於古今書法文獻解決所發現的問題,此便是學術研究了。經常如此,逐漸練成了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火眼金睛」。

《極簡中國書法史》 劉濤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點擊圖片購買)

「問題意識」的產生,是書法學術研究的前提,解決問題則是學者將知識作為工具來完成破譯問題「密碼」的過程。怎樣培養學生把握問題的關鍵,準確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選擇最合理的研究方法,這都是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完成的任務。

《中國書法理論體系 》 熊秉明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點擊圖片購買)

2

目標意識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從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探討研究的轉型過程,也是不斷反省自我、逐步確定個體研究方向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教師起著高瞻遠矚、因材施教、多維訓練、特殊強化的重要作用。教師需儘快讀懂學生,將其知識結構、審美愛好、個性特點瞭然於心,然後幫助其選定書法學術研究或書體創作目標,以便在學校達到小成就,為他們走向社會、實現書法學術和創作上的自我價值做準備。

東漢 《熹平石經》拓片 故宮博物院藏

3

品位意識

在校書法研究生雖然坐擁書城,但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籍讀不盡,藝術追求同樣無止境,學問不可能在學校做完,更重要的是為他們走出學校進行獨立研究打下基礎。這就需不斷加強、提高學術的「品位意識」,強化書法研究的規範性、學術性、前瞻性,讓他們向做真學問、好學問、大學問方面發展,始終充當學術研究前沿動態的參與者。

宋 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傳》(局部) 紙本

美國紐約約翰·克勞弗德藏

書法研究生的養成,要在教師的引領下有「洗心革面」後的新狀態、新追求,書法研究生教學要使學生不論修養還是研究,都要有質的飛躍。總之,提倡研究生教與學的「正能量」。

互動時間

對於研究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除了關注理論,更應關注切實可行的方法,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您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的學書經驗。

內容選自《書法教育》2019年第5期

作者:張金梁(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書法研究生教學中的「三個意識」》

融媒體主編:趙軍平、金萌萌

融媒體執行主編:張書雲

融媒體副主編:張舒、範雨萌

微信編輯/排版製作:張曉楠

相關焦點

  •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清晰性要求簡單明了,層次分明,易於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漢字美普遍的特徵,才能廣泛應用於書法教育教學設計。  三、漢字的美學特徵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煉出漢字三個層次的美學特徵。但這些對字母的美化與漢字美不同,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更多地體現在漢字的形態美上。  漢字的三個美學特徵令我們對漢字美有一個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同時,漢字的這些美學特徵也突顯了漢字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極其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 為什麼說書法不僅僅只是寫漂亮字?三個要點帶你理解書法
    正因為如此,書法的欣賞過分的強調了感覺上的美,使得書法不能同繪畫一般,直截的以「形」作為參照,再加以畫家個人意趣,最終形成大家認可理解的藝術作品。也就是,繪畫對象(人物)——畫家表達——作品,這其中有三個步驟。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在書法的定義中之所以強調「人」這個本體,是為了把當代的機器印刷品、機器雕刻、噴繪等排除在書法之外。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不同時期的各種碑刻均為書法。因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碑刻的首道工序是手寫,在手寫完畢後,然後是刻工根據手寫稿進行刻板,然後才是印刷。而首道工序---手寫稿就是人主觀意識的反應,是人的思想、情緒、性格等元素的表達,所以他們是都是書法。
  • 「吼書」曾翔:書法博士只會「複印機式」臨摹古人,有些令人遺憾
    日前,著名的「吼書」倡導者曾翔先生,在他的「木木堂吼書」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些關於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的話題,對當前的書法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個人的一些看法。曾翔認為:「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如果只會臨摹古人,相當於浪費國家教育經費,至少有些令人遺憾」。
  • 書法中的墨法是個什麼貨色?
    最近我看很多網友在討論書法的時候都在講筆法、結構、章法,我覺得這三部分確實值得一講,但是有人就說我們還不能忘記一個東西,那就是墨法。關於墨法,乍聽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畢竟書法都有筆法,為什麼不能有墨法呢?但是如果細細推敲,這裡面大有問題。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7月3日,由上海師大非遺研究中心、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上海浦江書院等單位主辦的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在江蘇茅山召開。滬蘇兩地漢字研究學者、書法家出席會議並聽取上海非遺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該書法展總體設計、策劃、創作者高金平先生關於漢字演變書法展的主要內容及表達方式的介紹。
  • 民國書法大家錢玄同,一個用科學眼光來研究書法的探索者
    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知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或許由於過度強調「技」法,反而失去了書寫的自然和生趣,但是也別具特色。,錢玄同是民國時期科學實踐的先驅,他的書法創作與科學緊密相連,他也期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使書法這門古老的藝術呈現出新的活力。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當下,標榜現代書法或書法創新的,首先否定的是漢字書寫。什麼空間、線條的分割,什麼「徹底解構漢字」,什麼「使筆如刀」,什麼「以心馭法」、「野逸放縱」等等,「畫字」、「墨戲」盛極一時,「塗鴉」決不是自謙之詞,都是直奔瓦解漢字書寫這一書法的內核去的——這正是唐代孫過庭所批評的「任筆為體,聚墨成形」的邪路。
  • 書法之「墨法」詳解,要達到用墨的最高境界,這三點要領悟
    好的書法總是給人一種圓滿耐看、神採奕奕舒服的感覺,觀之令人心慰神快。好的作品中,墨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墨不僅是筆法的記錄,更是書法水平的實跡見證,是運筆的最後效果。所以,研究如何用墨,在書法中就顯得十分重要,為自古到今的書家所重視。人們都知道筆法在書法中的變化多端,而墨法也同樣千姿百態。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法精神與禪宗思想美學
    本文乃作者塞班如來zzz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書法受禪宗思想的影響也是很深的,從歷史上看,不僅,不少著名書家是佛禪高僧,而且不少士大夫書家,或與禪僧有廣泛的交往、深厚的友誼,或於禪學有精深的研究,或接受了禪學的薰陶。
  • 德陽市華山路學校舉行區級書法課題開題報告會
    (肖洪豔李海燕程英文/圖)12月22日,德陽市華山路學校區級課題《學科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書法教育實踐研究》開題報告會在學校書法室隆重舉行,學校行政人員、課題主研以及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該校副校長蒲正莉宣讀了立項文件,課題組主研夏紅梅老師作開題報告。
  • 分清書法的主筆和終筆,是掌握書法字形的關鍵
    我們平時說話,會有重音,在書法當中,也有重點筆畫,簡稱主筆。比如說日常交流的時候,「您吃了嗎?」「吃完了嗎?」,其中「吃」字肯定是重音,於此要找到書法中的主筆,是有一定技巧的。而是需要從字的虛實、強弱和位置上去看,在心裡給它一個位置,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數。不過也不要邊寫邊想,想畫哪就畫哪,這樣是不行的。寫書法的時候要做到一看到寫字的紙張,就馬上知道這個紙上的方框內,一個字的撇在哪,捺在哪,這個字的關係是怎樣排列。很多人寫書法的時候,他面對空白的紙張,下筆時是茫然的,這時候就是欠缺基本功,找不到一個字的重點。
  • 書法史|書法歷史和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常識,知道這些就抓住了要領
    #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峰子闡述了中國書法藝術一些概念性的話題,包括中國書法的含義、產生和發展以及理論的形成、繼承和完善等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們要想了解中國書法歷史,不能單純地認為哪個歷史階段產生了什麼樣的書法藝術或出現了什麼樣的書法人物。
  • 書法創作的八條錦囊妙計
    (三)大小參差變化書法一直有兩個書寫系統,一是大字系統,如榜書,又稱署書、題署、擘窠書;一是小字系統,如書札、尺牘、詩箋等。現代書法受展覽影響,過分強調視覺效果,大字書寫得到長足發展,而小字書寫則因手札文化的弱化而關注較少。
  • 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欣賞書法是為了賞析書法家的用筆用墨,以及對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文字不僅是書法家傳達個人才情的載體,更是引導書法家追根溯源的脈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書法體裁都無法脫離漢字的束縛,每一種書法都代表了漢字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書法家從字體演變中探究到美學觀念的變化。
  • 「國藝創意·聚焦美院」諦視「藝術思想科學——山水畫與書法研究...
    十多年來,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的年輕學者通過藝術史與觀念史的結合,運用歷史語義學分析和資料庫的關鍵詞分析法,在繪畫、書法、近現代藝術轉型三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夏海寧先生還談了人類進化史、人類大腦的複雜結構,只有這種複雜體才可能演化出很多複雜的情感,包括觀念、意識和自我對意識的意識。藝術和真實,只有在發明中才獲得自由,藝術的核心就是對物象用不同辦法去感悟、去體悟、去呈現,這個時候藝術中的自由才讓藝術獲得價值。 三位老師的主題報告從更寬廣的視野引領我們走向更深入的思考。
  • 安徽省書協主席:吳雪書法學術講座在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舉行
    安徽高等學校書法協會主席莊華峰、蕪湖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汪國金、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系教授汪軍、公共書法教研室主任張學峰、書法系主任公丕普以及全體書法專業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活動。吳雪表示此次講座是為安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今年首批招生的20位書法學本科專業同學而精心準備的,美術學院書法學本科專業的成立對於安徽師範大學學科建設、對於安徽省書法事業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吳雪從五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學術觀點。第一,「書法是什麼」。
  • 多元汲取 卓然一家——孫玉田書法藝術解析
    現今左手書法如蒼 虯騰雲,右手書法溫文爾雅,別具風韻,其中之妙 , 非 觀者無以會其趣。近年,玉田先生力倡學書育人之理念, 傳道授業,教學於學院、社會、蒙童之間,為津門書法 教育普及奠定基礎 , 為我中華文化傳承竭盡畢生之力。 其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展及獲獎,並在德國、馬來 西亞、澳大利亞等多國展出。
  • 《書法美學》之四——書法的空間美、有力美
    書法的空間美書法的空間美指欣賞作品時所獲得的藝術空間感受。書法裡線條的枯溼濃淡,長短粗細、正斜俯仰以及結體、布局,給人以立體、深度、流動、虛靈之感,造成一種東方情調的空間之美。近人宗白華《中西畫法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畫裡的空間構造,既不是憑光影的烘染襯託,也不是移寫雕像立體及建築裡的幾何透視,而是顯示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間感型。確切地說就是一種書法的空間創造。又《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徵,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
  • 書法作品是怎麼辯分的,普通人怎麼辨識書法的優劣?標準是什麼?
    往期還有許多精彩內容,點擊左上角名稱觀看往期精彩文章自認為,書法作品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雅俗之分。那麼,普通人(熱愛書法的人,懂書法的人)如何識別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第一,從書法作品的內容識別。判定一幅書法作品的雅與俗,優與劣,先看書法作品的內容,一幅高雅的書法,其內容須健康向上,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第二,從筆法上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