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5億年前生活在巴西的三趾恐龍的化石已經被確定為一種新的鳥類前輩。
2008年,食肉動物從位於塞阿爾的Pedra Branca礦的一層黑頁巖中挖掘出(被稱為「Aratasaurus musuncanacionti」)。
專家認為,恐龍幼年死亡,但可能已經重約34公斤,而且本來要長10英尺以上(3米)。
這種鳥類般的恐龍以三趾四肢、中空的骨骼為特徵。
這一新物種的發現可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個食肉恐龍群體的進化史。
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的論文作者和古生物學家朱利安娜·曼索·薩伊德(Juliana Manso Say&midde)說道:「這組恐龍既包括在桑塔納拉克特這一地區發現的巴西恐龍,也包括著名的提諾桑拿龍魚,甚至包括我們今天所知的鳥類。」
然而,Say博士和同事的分析表明,Aratasaurus血統的恐龍還可能和霸王龍有關。
在進化難題中,還有很多差距要揭開,但是隨著這一發現,我們又可以通過多一個方面來理解它。
據研究人員稱,從脆弱的圍巖基質中提取化石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耗時12年。
該小組對從化石骨小樣本中採集的組織進行了微觀分析,幫助它們形成動物的「視覺結構」。
2018年,這個標本成功地避免了火災,當時儲存它的另一部分博物館被火災摧毀。
研究人員於7月10日向裡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展示了新近鑑定的A.museunacti標本。
期待科學家們的研究有更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