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冰結冰量創40年新高

2021-01-09 中國天氣

鳳凰科技訊 科學日報報導,近日消息稱今年南極洲的海冰結冰程度創了新的記錄,相比科學家們自20世紀70年代晚期開始進行的海冰結冰程度長期衛星記錄相比,今年的海冰覆蓋了更多南部海洋。然而,南極洲這一上升趨勢只相當於北冰洋海冰丟失程度的1/3。

最新的南極洲海冰記錄反映了地球環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這樣表示。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高級科學家克萊爾·帕金森(ClaireParkinson)表示,海冰覆蓋率的改變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正如地球上某些區域的溫度低於平均水平,即使現在地球不斷變暖,南極洲海冰數量一直在上升並影響了整體海冰丟失的趨勢。

「地球整體在不斷變暖,海冰整體如預期一樣不斷減少,但和全球變暖現象一樣,並非在每一個有海冰的區域海水結冰的趨勢都在下降。」帕金森說道。自20世紀70年代晚期以來,北極每年丟失了53900平方千米的冰;南極每年增加了18900平方千米的海冰。今年9月19日,自1979年以來南極洲的海冰結冰區域首次超過了2000萬平方英裡,根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這樣顯示。這一基準的結冰程度持續保持了幾天。1981年至2010年間平均最大的結冰範圍為1872萬平方千米。

今年單日最大結冰量發生在9月20日,據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在這一天海冰覆蓋面積為2014萬平方千米。今年五天平均最大結冰量發生在9月22日,海冰覆蓋了2011萬平方千米。

變暖的氣候會改變天氣模式,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科學家沃爾特·邁耶(WaltMeier)這樣說道。有時候這樣的天氣模式會給某些地區帶來涼爽空氣。但是在南極洲,海冰環繞著大陸並覆蓋了大片區域,因此並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海冰就能創造新的記錄。

「部分原因是地理學和幾何學。在海冰的整個周長範圍並沒有北部障礙,因此條件允許的話海冰可以輕易的擴張。」邁耶說道。研究人員正在調查一系列其他可行的解釋。帕金森表示在南極半島——延伸至南美的一小片陸地——發現了其中一個線索。在那裡溫度變暖,而南極半島西部的別林斯高晉海裡的海冰不斷縮減。離開別林斯高晉海經過阿蒙森海就到達了羅斯海,在那裡海冰數量有所增加。

這表明阿蒙森海中央低壓系統可能加劇或者在該區域變得更頻繁——改變了風場類型並在南極半島循環暖空氣,同時橫掃來自南極大陸冷空氣至羅斯海。這些以及其它風和低層大氣樣式的變化可能受到了大氣層高層臭氧層空洞的影響——這種可能性在過去幾年裡已經得到了科學關注。

「風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邁耶說道。它們在南極大陸附近呼嘯,持續推動稀薄的冰。如果它們改變方向或者在更北的方向變得更強,這些風將進一步推動冰並導致更多結冰。當研究人員測量結冰程度時,他們關注於那些至少有15%被海冰覆蓋的海洋區域。

在過去一個月內雖然科學家們觀察到某些高於正常水平的氣壓系統——這會增加風——但這一因素本身應該不足以解釋今年破紀錄的結冰程度,邁耶說道。為了更好的理解今年這一情況和南極海冰的整體增長,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其它可能性。

南極大陸邊緣融化的冰可能會導致更多新鮮的、溫度剛好高於凝固點的海水,這導致再結冰變得更加容易,帕金森說道。或者海水循環模式的改變導致更寒冷的海水上升至陸地附近的海面,這也能幫助增加更多海冰。

降雪可能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邁耶說道。落在冰上的雪可以推動水下稀薄的冰,這使得寒冷的海水透過冰滲透並淹沒了雪——這導致融雪混合物,它們可以在寒冷天氣裡結冰並增加冰的厚度。這種新的更厚的冰對融化更有彈性。

「我認為目前科學家們尚未對任何一種解釋達成共識,」帕金森說道。「我們的模型正在不斷改進,但它們遠不夠完美。科學家們逐漸發現有些特定的變量比我們數年前預想的要更重要,而這些變量正不斷被加入我們的模型裡。」

對於南極洲而言,關鍵的變量包括大氣和海洋環境,以及冰凍陸地表面的效應、發生改變的大氣化學、臭氧層空洞以及數月的黑暗等。「對於氣候領域的人來說,不是地球上每個地點的改變都如預期所致,這並非出人意料之事,如果一切和預想的一樣那麼這將太不可思議了。」帕金森說道。「南極海冰是眾多與預想不一樣的地區之一,因此科學家們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好的,它和預想的有所不同,那麼我們如何解釋它?』」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 北極海冰日益捉襟見肘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南北極海冰截然相反的變化趨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
  • 研究稱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而北極海冰日益變少
    ——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隨後,研究又發現,在北極海冰不斷融化的同時,南極海冰量卻居高不下——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有衛星觀測紀錄以來,2014年南極周圍海域的海冰覆蓋面積再刷紀錄。
  •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 從最高位跌至40年來最低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號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南極的海冰面積在2015至2017年間,從創紀錄的高位跌至40年來的最低點。這項報告是基於40年的衛星數據分析得出的,衛星數據顯示,從1979年開始,南極的海冰面積穩步增長,並在2014年達到了歷史最高,隨後開始急劇下降,到2017年,短短3年內海冰面積減少了兩百多萬平方公裡,降至40年來的最低點,至1070萬平方公裡。減少的面積比墨西哥還要大,這樣的縮減速度要比北極快得多。
  • 南極海冰融化斷裂 南極半島企鵝接近滅絕
    然而,依賴冰層生活的企鵝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物種之一,氣溫上升隨之而來即是結冰季節的縮短,它們的棲息地已經在慢慢消融。雖然海冰融化可為企鵝提供覓食場所,短期內給企鵝帶來「福利」,但消融的冰層最終還是會將企鵝推入絕境。
  • 鄭州機場貨運單日貨量再創歷史新高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23日消息:鄭州機場抓住疫情背後蘊含的發展機遇,推動貨運逆勢增長,2020年10月20日,鄭州機場單日貨量首次突破3100噸,達到3165噸,同比增長同67%,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在鄭運營貨航29家,航線50條(國際地區40條),通航城市62個(國際地區46個)。全力支持本土貨航建設,中州航空順利開航運營、中原龍浩將總部遷至鄭州。加快推進重點物流項目,促使增開索尼貨物包機、加密蘋果、Inditex等專項貨物包機,完成郵件業務轉場,增開東京、仁川、法蘭克福等國際郵件專線,進一步提升航空口岸功能。
  • 南極海冰大消融,兩個法國「沒」了…真兇找到!
    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擲重金拿下了拍品,卻「很壞地」告訴她,北極一時半會兒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鵝寶寶也會沒事,因為它們住在南極。雖然是個老梗,不過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同樣令人意外的是,企鵝寶寶不僅沒事,還活得更加興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最近,兩項新研究分別揭示了原因。
  • 南北兩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全球變暖加速環境巨變
    令人震驚的監測結果在地球上,南北極的冰川可以說是維持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標誌,根據NOAA科學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南極海冰面積在衛星記錄中經歷了最高和最低的範圍。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創下歷史新低。
  • 南極海冰大消融,兩個法國「沒」了…真兇找到
    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擲重金拿下了拍品,卻「很壞地」告訴她,北極一時半會兒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鵝寶寶也會沒事,因為它們住在南極。雖然是個老梗,不過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
  • 南極海冰大消融,始於一個冰窟窿
    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擲重金拿下了拍品,卻「很壞地」告訴她,北極一時半會兒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鵝寶寶也會沒事,因為它們住在南極。 雖然是個老梗,不過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同樣令人意外的是,企鵝寶寶不僅沒事,還活得更加興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今年南極海冰範圍極度縮小,或加劇海平面上升!
    南北極的變化其實都非常類似,雖然南極是大陸,但環繞南極洲的海洋表面也會在冬天結冰並在每年夏天融化。和北極恰好相反,南極海冰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達到年度最低值,並且在9月中下旬達到年度最大範圍,也就是說,2019年南極海冰剛剛度過了一年中範圍最小的時候。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材料一:下圖為南極大陸某區域海冰範圍變化圖,9月南極海冰範圍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範圍為一年中最小。材料二:在南極有很多奇特的現象,如「近岸冰間湖」和「南極幹谷」。冰間湖是極地海域出現的一種特有現象,是指在達到結冰的天氣條件下,仍長期保持無冰或僅被薄冰覆蓋的冰間開闊水域。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近30年衛星微波遙感數據製作的歷年1月4日南極海冰分布圖上,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從1978年至2011年間的1月4日,「雪龍號」所在海域海冰均基本消融,是進行科考、登陸比較好的備選區域。而今年同日該海域海冰面積相比歷史同期明顯增加,人們不禁疑惑:南極海冰在不斷增多嗎?
  • 南極冰蓋和海冰有什麼變化
    ■相關連結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經過近十年間對南極冰蓋的研究後發現,從1992年起,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3毫米。此後融化速度急劇增加,從2012年到2017年,南極大陸每年失去2190億噸冰,相當於每年海平面上升0.6毫米。  與南極冰蓋消減相反,南極海冰在過去40年出現了增加的情況。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驥平介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總體顯著增加,但存在非常大的區域差異。研究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南大洋水循環加強,降水以雪為主。
  • 鄭州機場貨運單日貨量再創歷史新高
    鄭州機場抓住疫情背後蘊含的發展機遇,推動貨運逆勢增長,10月20日,鄭州機場單日貨量首次突破3100噸,達到3165噸,同比增長同67%,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在鄭運營貨航29家,航線50條(國際地區40條),通航城市62個(國際地區46個)。全力支持本土貨航建設,中州航空順利開航運營、中原龍浩將總部遷至鄭州。加快推進重點物流項目,促使增開索尼貨物包機、加密蘋果、Inditex等專項貨物包機,完成郵件業務轉場,增開東京、仁川、法蘭克福等國際郵件專線,進一步提升航空口岸功能。
  • 2018年陝西省植被固碳釋氧量創歷史新高 價值達3992億元
    2018年,全省植被固碳釋氧量逐年提高,生態保護和建設效益顯著。近日,省氣象局利用衛星遙感產品分析了我省2000年到2018年的植被固碳量及時空分布狀況,結果顯示,我省植被固碳量呈增加趨勢,年平均增加156.7萬噸。省農業遙感與經濟作物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娟:「跟2000年的數據相比,2018年我省的植被固碳量增加了74.1%。
  • 單日貨量達3165噸!鄭州機場貨運單日貨量再創歷史新高
    鄭州機場抓住疫情背後蘊含的發展機遇,推動貨運逆勢增長,2020年10月20日,鄭州機場單日貨量首次突破3100噸,達到3165噸,同比增長67%,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在鄭運營貨航29家,航線50條(國際地區40條),通航城市62個(國際地區46個)。全力支持本土貨航建設,中州航空順利開航運營、中原龍浩將總部遷至鄭州。
  • 北極海冰可能在2035年徹底消失,南極變化令人迷惑
    按照目前的變暖趨勢,北極的海冰在2035年可能會完全消失,而南極正以3倍於全球平均升溫的速度致使冰川融化、海岸收縮,但南極氣候變化似乎並不簡單,表現出一些令人迷惑的地方。北極上一次北極間冰期有過一段時間的溫暖期,大約在12萬年前,那時海冰也大量融化,而春夏季節,冰面融化的地方形成一個個淺水池,這個水池吸收陽光後加速周圍的海冰融化。
  • 全球海冰日益減少:北極消融遠超南極增加
    將北極海冰的減少量與南極海冰增加量進行整合之後,可以發現自1979年以來,全球海冰面積正以平均每年約35000不過,相比北極海冰的迅速減少,南極海冰的增加趨勢就不值一提了。這張圖片顯示的是衛星在2013年觀測到的南極海冰面積最大時的範圍。全球海冰通常在10月時面積達到最大,主要歸功於此時南極海冰達到面積最大值。
  • 南極洲氣溫創近60年來新高
    南極企鵝圖源:網絡(mashviral.com)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南極洲氣溫近日創下新高: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地氣溫高達18.3℃!創近60年來歷史新高,幾乎比此前最高溫度高1℃;此外,馬蘭比奧基地也檢測到14.1℃高溫,超過此前最高紀錄13.8℃,為1971年以來2月最高氣溫。據悉,南半球夏季為每年12月至隔年2月,冬季為6月至8月。在南極洲北端附近的阿根廷埃斯佩蘭薩基地自1961年以來定期測量溫度。此前,該基地測得最高氣溫為2015年3月24日的17.5℃。
  •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 4年融掉一個東北+華北
    南極海冰面積驟減 4年融掉一個東北+華北  黃琨 • 2019-07-03 09:01:30 來源:前瞻網 E儘管全球科學家和各界人士都在努力,但在2015年,南極海冰面積仍然一轉之前幾十年逐漸增加的趨勢,驟減了200萬平方公裡,現在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