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二低!今年南極海冰範圍極度縮小,或加劇海平面上升!

2021-01-09 中國氣象愛好者

南北極的變化其實都非常類似,雖然南極是大陸,但環繞南極洲的海洋表面也會在冬天結冰並在每年夏天融化。和北極恰好相反,南極海冰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達到年度最低值,並且在9月中下旬達到年度最大範圍,也就是說,2019年南極海冰剛剛度過了一年中範圍最小的時候。

2019年南極最小範圍出現在2019年2月28日,遠低於1981-2010年的氣候平均值,而隨後的3月份,南極海冰面積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了21.6%,這是有史以來第二小的3月份記錄,僅次於2017年的創紀錄低點,在那個時間,南極海冰比平均水平低了33.0%。

季節性極端事件的差異是由於基本的地理位置。北極是一個主要被陸地包圍的海洋盆地。海冰在北極圈內最冷的地區形成,但其擴張由歐亞大陸、北美和格陵蘭島限制,而南極是一個被廣闊海洋包圍的大陸。冬季,海冰可以在南大洋自由擴張,但由於南極圈主要是南極大陸,這些海冰其實形成於比較低比較溫暖的緯度,使得夏季南極海冰存活的可能性較小。平均而言,北冰洋冬季冰蓋夏季達到最低值時仍可保留41%,但南大洋僅能保存約15%。由於這種原因,夏季南極冰層很難持續存在,而且冰層相對較薄,通常為1米或更薄。所以,平均而言南極夏季的冰厚度和冰範圍都會低於北極夏季海冰。

海冰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天氣事件往往會推動海冰的異變,但同一類天氣事件在北半球和南半球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科學家們認為,天氣事件對北極最小值和南極最大值產生的影響更大。

海冰衛星記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10月25日。與北極不同,南極海冰的變化趨勢不太明朗,以至於科學家們很難確定它和全球變暖究竟有何種聯繫,比如下圖中,來自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南極海冰年度最小範圍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南極每年的年度最小範圍波動是很大的。

不過,科學家們仍然注意到了一些發生在南極半島周圍的異常變化,比如南極半島南部和西部地區的海冰自1979年以來持續下降,這些情況科學家們認為與當地迅速的氣溫上升有著密切聯繫。但位於南極威德爾海附近的另一個地區,直到2006年才出現強烈的海冰下降,但近年來該地區的冰層再度出現反彈增長。

和北極相比,南半球沒有大規模的極地放大效應,這是因為南極洲是陸地,相比之下北極海盆的海冰損失會帶來非常顯著的氣候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南極海冰的變化毫無危險——夏季海冰完全融化的地方,海冰的缺失可能會產生連鎖效應。例如,沿著南極半島北端的威德爾海的海冰撤退可能導致拉森冰架的損失。冰架其實就是附著在海岸線上厚實的大範圍冰板,冰架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有冰川入海,因此冰架可以緩衝冰川進入海洋的速度,而當海冰崩潰,海浪會使冰架更容易崩解,這會導致冰川加速進入海洋,最終誘發無可逆轉的海平面上升。

相關焦點

  • 南北兩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全球變暖加速環境巨變
    令人震驚的監測結果在地球上,南北極的冰川可以說是維持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標誌,根據NOAA科學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南極海冰面積在衛星記錄中經歷了最高和最低的範圍。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創下歷史新低。
  • ...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④...
    南極本世紀以來近五分之一冰蓋表面發生融化;①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② 「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③ 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④ 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為7711億噸;⑤ 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 (證券時報)
  • 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將「讓海平面上升50釐米」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新媒體專電 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冰蓋融化可能「保守地」導致下個世紀海平面上升0.5米,這一數字大大高於此前的一些估計。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8月25日報導,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主持的這項全球合作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周圍的大氣和海洋環流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塔斯馬尼亞大學海洋與南極研究所的塔琳·諾布爾博士說:「這些變化明顯影響了南極冰蓋,導致海平面上升。」
  • 北極海冰「正以驚人速度消失」
    北極海冰範圍2020年與2012年對比。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探險隊在執行了長達一年的任務後,將於10月12日返回德國不萊梅港港口,將科學家們的觀測結果帶回家。到目前為止,地球的氣溫僅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1攝氏度,但地球已經在與更頻繁、更強烈的野火、乾旱和超級風暴作鬥爭,而這些極端天氣因海平面上升而變得更加肆虐。  佐證  北極夏季海冰面積 有記錄以來第二低美國科學家9月下旬表示,2020年北極夏季海冰面積為42年前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為全球變暖的影響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30 09:54:43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被視為南極生態系統指示物種的企鵝還好嗎?
  • 海平面可能上升82釐米或更高
    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盧克·科普蘭德說,加拿大北極地區今年夏季的氣溫比近30年平均氣溫高出5℃。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科學家們關於全球變暖的很多預測正在發生:平均氣溫上升、極端天氣頻發、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的變化等。
  • 史上第二熱的11月!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圖)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1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2019年的11月是140年全球氣候紀錄中第二炎熱的11月,北極海冰也縮減至接近史上新低。據報導,今年夏季歐洲的異常高溫,加速了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並造成北極地區大量的冰塊流失。根據該機構數據,2019年11月,全球陸地與海洋表面平均溫度比20世紀平均溫度高出攝氏0.92度,是歷來溫度第二高的11月氣溫,僅次於2015年11月。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加劇 未來五年可能再破紀錄
    該聲明指出,2019年是全球有氣溫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由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新的「史上最熱年」可能在5年內出現。佩蒂瑞·塔拉斯表示:「鑑於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變暖仍將持續。最近十年的預報表明,未來五年全球氣溫可能會創下新的年度紀錄。這只是時間問題。」
  • 南極海冰結冰量創40年新高
    然而,南極洲這一上升趨勢只相當於北冰洋海冰丟失程度的1/3。最新的南極洲海冰記錄反映了地球環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這樣表示。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高級科學家克萊爾·帕金森(ClaireParkinson)表示,海冰覆蓋率的改變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縮影。正如地球上某些區域的溫度低於平均水平,即使現在地球不斷變暖,南極洲海冰數量一直在上升並影響了整體海冰丟失的趨勢。
  • 海平面上升會帶來哪些危害?研究表明:海冰消融,海水溫度上升
    在過去的30年裡,中國沿海的海平面上升了9釐米。到2050年,中國沿海的海平面將從2000年上升13到22釐米……最近,國家海洋局公布了海洋領域的重大發現。研究表明,中國沿海的海平面在過去30年上升了9釐米,天津上升最快,是20釐米,接著是上海,12釐米,遼寧、山東和浙江都超過10釐米,福建和廣東更低,從5釐米到6釐米不等。
  • 史上最大冰山脫離南極冰架 冰架是什麼?
    冰川(俗稱冰河)這個詞非常形象,南極大陸上看起來堅硬無比的冰其實一直在不停流動,而且像江河一樣,也是從高向低流,最終奔向大海。當然這個速度超慢,最快的也不過每年移動幾米。在合適的條件下,流入海洋的冰會浮在海上,且與後面的冰川連為一體,就形成了冰架。簡單地說,冰架就是陸地冰川入海形成的。冰架這個詞也很形象,既然是架子,下面就需要有支撐。
  • 我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其中,《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還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什麼?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後果?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上層海水變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現象。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沒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使風暴潮強度加劇頻次增多。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已無法避免上升至少1米。
  • 最新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增加
    南極大陸面積約為1392.4萬平方千米,其上覆蓋著巨大的南極冰蓋,冰蓋面積約為1229.5萬平方千米,總冰量約為2654萬立方千米,佔世界淡水儲量的70%。隨著全球變暖,南極冰蓋正發生著快速變化,若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3米。南極冰蓋巨大的冷儲和相變潛熱,以及對海平面上升的潛在作用,使其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最受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
  • 史上第二熱的11月!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史上第二熱的11月!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2019-12-17 12:3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卓靈 | 字號:A+ |A- 據「中央社」報導,1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2019年的11月是140年全球氣候紀錄中第二炎熱的11月,北極海冰也縮減至接近史上新低。
  • 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最近的衛星照片顯示,北冰洋上的海冰數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夏季第二低,僅次於美國國家雪冰數據中心專家塞雷澤表示,「我們正朝著季節性無冰的北冰洋的時代靠近,今年是棺材上的又一枚釘子。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專家認為,這是氣候變化的標誌。北極冰層從1984年有超31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被4年以上冰覆蓋,如今僅有11.6萬平方公裡,意味著35年裡減少了95%。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27日,據新華社報導,北極海冰的總量已下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證實了該地區的急劇變暖,而且可能是更劇烈的變化即將到來的前兆。  科學家稱,追蹤海冰範圍的衛星在周末發現,海冰的覆蓋面積為大約158萬平方英裡,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
  • 南極冰蓋和海冰有什麼變化
    ■相關連結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經過近十年間對南極冰蓋的研究後發現,從1992年起,南極冰蓋的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7.6毫米,而且最近5年又上升了差不多3毫米。>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衛星數據顯示,2012年前,南極冰蓋以每年
  • 南極海冰大消融,兩個法國「沒」了…真兇找到!
    而海冰直接在海上形成,厚度通常小於3米。因為海冰夏天消融,冬天擴張,面積不定,科學家們給出了一個平均值。據測算,北極海冰和南極海冰年均面積分別約為1000萬平方公裡和1200萬平方公裡。在各自的寒冷季節,北極海冰可以擴張到1600萬平方公裡,南極海冰則動輒超過20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以上中國陸地面積)。
  • 南極巨大冰川18年變化驚人,將加劇海平面上升
    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關心位於南極的懷特冰川(Thwaites Glacier),這是因為這座冰山近年來發生了一些異常且驚人的變動——比如通過一系列觀察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在過去三十年的時間裡,懷特冰川排放出的冰量增加了一倍,這將加劇海平面上升。而科學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冰川可能會發生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