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零折射率「超材料」

2020-12-05 科學網
科學家研製零折射率「超材料」
新納米結構能完全操控光的傳播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1日(北京時間)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研製出了一種新的光納米結構,使科學家能操縱光的折射率並且完全控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最新研究證明,光(電磁波)能通過人造媒介,從A點無任何相變地傳播到B點,好像該傳播媒介完全在空氣中消失一樣。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晶片規模和紅外線波長上實現同相傳遞和零折射率。

 

最新研究發表在7月10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該研究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王琪薇(音譯)和電子工程系博士候選人瑟爾達·可卡曼領導,他們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能源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以及新加坡微電子研究所的科學家攜手完成了這項研究。

 

科學家們將正折射率和負折射率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光子相位的精確控制。自然界中所有已知材料的折射率均為正。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些人造亞波長的納米結構進行蝕刻,實現了對光傳播的控制,使該媒介中出現了一個負折射率。科學家們接著將該折射率為負的媒介同一個折射率為正的媒介串聯在一起,使得最終得到的納米結構表現得好似其折射率為零。

 

可卡曼表示,他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他們已構建並觀察到了一種擁有零折射率的「超材料」,光可以無折射地通過這種材料傳播,好像整個空間消失了一樣。

 

王琪薇說:「對光子的相位進行控制非常重要。最新研究是一個重大的進步,標誌著我們在想方設法讓光子晶片能攜帶信息而又不失去對光的相位進行控制方面前進了一大步。」

 

王琪薇還表示,控制光的傳播能讓我們研製出自聚焦的光束、具有很高指向性的天線;最新研究甚至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方法,讓我們能包裹或隱藏物體,目前,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至少能在小規模或窄頻帶上實現這一點。(來源:科技日報 劉霞)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原標題: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自本世紀初以來,科學家設計出各種人工超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自然中不可能的方式彎曲電磁、聲學和其他類型的波。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製造出的這類材料,可用來構建具有超透鏡的顯微鏡,以觀察分子水平的細節,或者用來隱蔽軍事飛機甚至人。
  • 負折射率超材料實現光線增強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
  • 美國研製出可增強光線負折射率超材料
    本報訊 (劉文)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新研究預示著,研究人員能據此研發出功能超強的顯微鏡、計算機甚至隱形鬥篷。   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
  • 美首次製造出非線性零折射率超材料
    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其獨特的光學屬性源於材料超晶格的物理結構而非化學組成。使用超材料,張翔團隊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光學隱身鬥篷;模擬了黑洞;並製造出了全球首塊等離子體納米雷射器。  而在最新研究中,他們將關注點放在了超材料的非線性屬性上。
  •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極限
    在玻璃杯中倒入虛擬的負折射率的「水」時,筷子呈現詭異的彎曲(3)。不過,到此為止,負折射現象還只是韋謝拉戈基於理論的預測。要確定它是否真的會發生,需要找到具有負折射率的材料並加以驗證。然而這絕非易事。常見的透明介質的電容率和磁導率均是正數,這是絕緣體常具有的特徵。金屬材料等的電容率小於零,但磁導率偏偏大於零;磁性材料等的磁導率小於零,但電容率卻又大於零。
  • 美國物理學家研製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採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製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違反自然規律的負折射率材料 - 等離子超材料將光線反向折射
    近幾年來,負折射率材料由於其獨特新穎的物理性質和誘人的應用前景而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已成為當前國際電磁學界和光電子學界非常前沿和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當光波從傳統的正折射率介質入射到負折射介質的界面時將發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於界面法線的同側的負折射現象。
  • 零折射率超材料讓光速在晶片上「無限大」
    最近,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首次設計出一種折射率為零、能整合在晶片上的超材料,光在其中的速度可以達到「無限大」。這一成果為探索零折射率物理學及其在集成光學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聽起來這好像違反了相對論法則,但實際上沒有。宇宙中沒什麼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但光還有另一種速度,即波峰運動的速度,稱為相速度,這種光速快慢取決於光通過的材料。
  • 科學家創造出超材料設計方法,哈利·波特的隱身衣或將成為現實
    新材料的一種:超材料超材料是什麼?《哈利·波特》中的這款隱身衣採用的就是一種負折射率超材料。目前,對於超材料的研發主要還處於理論研究和負折射率超材料的研製上。左邊折射率為正 右邊折射率為負在2001年,Science雜誌上刊載了美國Smith教授及其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成功製備了在微波波段具有負折射率的材料;後來在
  • 超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而超材料可以理解為人們通過各種層次的有序結構實現對各種物理量的調製,從而獲得自然界中在該層次上無序或無結構的材料所不具備的物理性質。超材料一詞在1999年被 Rodger 首次提出,其範圍主要包括左手材料、光子晶體、電磁晶體、超磁性材料、頻率選擇表面、人工磁導體、基於傳輸線結構的超材料、等離子結構的超材料等。負折射率材料。
  •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極限(下)
    文 | 魏昕宇 【前情提要】在本文上半部分中,我們了解了超材料的定義,以及如何利用超材料實現負折射率。在下半部分中,我們將領略超材料為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新奇功能。
  • 折射率(概述)
    產生負折射率現象有兩類材料。一類材料是由於局域共振機制導致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同時為負,既材料具有有效的負折射率。這類材料又被稱為特異材料(meta materials)。Smith等人的有縫諧振環陣列就屬於特異材料。但是有縫諧振環陣列結構具有較大的損耗和較窄的負折射帶寬,在應用中會受到許多限制。
  • 決定材料折射率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無機材料這樣的電介質中,故有。說明介質的折射率隨其介電常數的增大而增大。而介電常數則與介質極化有關。由於光(電磁輻射)和原子內部電子體系的相互作用,光速被減慢了。當離子半徑增大時,其介電常數也增大,因而n也隨之增大。因此,可以用大離子得到高折射率的材料。如硫化鉛的n=3.912,用小離子得到低折射率的材料,如四氯化矽的n=1.412。
  • 加拿大稱成功研製隱形衣:可根據環境變換圖案
    負折射率材料使「隱身」成為可能  蓋伊所說的「使光線彎曲」的隱身原理,其實並不是新鮮的概念,其中涉及到負折射率材料。  俄國科學家菲斯拉格於1967年最先提出了「負折射率材料」的概念。由於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所以自然界中所有的材料都是正折射率材料。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神奇的超材料——人工電磁結構材料
    Metamaterial(超材料),其中拉丁語詞根「meta-」表示「超出、另類」等含義,因此一般文獻中給出人工電磁材料的定義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也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超材料」。
  • 智能太赫茲器件:可光控的超材料透明效應
    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當光足夠強且同時滿足其他條件時,介質的折射率有可能為零,即實現介質的完全透明,該現象被稱為電磁感應透明(EIT)。太赫茲超材料中的類電磁感應透明(EIT)效應也是一種對太赫茲電磁場調製實現的特殊電磁現象。
  • 智能太赫茲器件:可光控的超材料透明效應
    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當光足夠強且同時滿足其他條件時,介質的折射率有可能為零,即實現介質的完全透明,該現象被稱為電磁感應透明(EIT)。太赫茲超材料中的類電磁感應透明(EIT)效應也是一種對太赫茲電磁場調製實現的特殊電磁現象。
  • 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超材料,主要指擁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屬性的人工複合材料,能實現天然材料望塵莫及的彎曲、散射或傳輸電磁波等特殊性能。超材料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可對現有材料通過人工構建不同「模塊」,形成超越天然材料的新型材料。超材料也因此被譽為「一種由材料組成的『材料』」。事實上,研製超材料就是按照特定的規則組合,搭配出不同電磁響應屬性的人工複合材料。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可耐「冰火考驗」的超輕超彈材料
    新華社合肥12月30日電(記者徐海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近期研製出一種「超輕盈」的新材料,能經歷200萬次壓縮仍「超彈」不變形,可耐受零下100攝氏度到零上500攝氏度的「冰火考驗」,在全球同類材料中性能領先,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國際材料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