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學家研製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2020-12-05 央視網科教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採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製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該研究的領導者、普渡大學布瑞克納米技術研究中心納米光子學部門主管、電子和計算機工程教授弗拉基米爾-薩裡切夫表示:「通過大大改變光的相位,我們能顯著改變光的傳播方式,因此,為很多潛在的應用打開了大門。」光的相位是指光波在前進時,光子振動所呈現的交替波形變化。同一種光波通過折射率不同的物質時,相位就會發生變化。

  今年10月份,哈佛大學電子工程學教授費德裡科-卡帕索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一種新技術誘導光線路徑,使得沿用了多年的斯涅耳定律受到挑戰。斯涅耳定律指出,當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在這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相位不會突然發生變化。而哈佛大學的實驗表明,通過使用一種新型結構的「超材料」,光的相位和傳播方向都會發生巨大變化。這一研究發現使在預測光線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其有別於經典的折射和反射定律,可以創建負折射現象,光的偏振也可以得到控制。

  普渡大學的科研團隊則更近一步,製造出了納米天線陣列並大大改變了光波波長介於1微米(百萬分之一米)到1.9微米之間的近紅外線附近光波的相位和傳播方向。薩裡切夫表示:「我們將哈佛大學的研究拓展到近紅外線區域,近紅外線,尤其是波長為1.5微米的光線對通訊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光纖傳送的信息使用的就是這個波長,最新研究在通訊領域將非常實用。我們也證明,這並非單頻效應,適用於很多波段,因此,可廣泛應用於很多技術領域。」

  這種納米天線是蝕刻在一層矽上方的金做成的V型結構,它們是一種「超材料」(一般都是所謂的等離子體結構),寬40納米。科學家們也已證明,他們能讓光通過一個寬度僅為光波波長五十分之一的超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層」。

  科學家們解釋道,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折射率,可描述光在其中的彎曲程度。包括玻璃、水、空氣等在內的所有天然材料的折射率都為正數,而新的超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層能導致光線大大改變其傳播方向,甚至產生負折射現象,使用傳統材料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這一創新有望讓人們引導雷射並改變雷射的形狀,應用於軍事和通訊領域;有助於科學家們研製出使用光處理信息的光子計算機中的納米電路以及功能強大的新型透鏡等。

相關焦點

  • 違反自然規律的負折射率材料 - 等離子超材料將光線反向折射
    近幾年來,負折射率材料由於其獨特新穎的物理性質和誘人的應用前景而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並已成為當前國際電磁學界和光電子學界非常前沿和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當光波從傳統的正折射率介質入射到負折射介質的界面時將發生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於界面法線的同側的負折射現象。
  • 科學家研製零折射率「超材料」
    科學家研製零折射率「超材料」
  • 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原標題: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自本世紀初以來,科學家設計出各種人工超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自然中不可能的方式彎曲電磁、聲學和其他類型的波。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製造出的這類材料,可用來構建具有超透鏡的顯微鏡,以觀察分子水平的細節,或者用來隱蔽軍事飛機甚至人。
  •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 負折射率超材料實現光線增強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
  • 美研製出高反射率納米鏡子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光電、納米結構與半導體工藝中心日前研製出高反射率的納米鏡子。這種鏡子的厚度只有0.23微米,反射率超過了99.9%,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鏡子的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
  • 負折射率材料是什麼?伴隨這首物理Disco來告訴你答案
    在近期結束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適應性測試中,就出現了一道關於負折射率材料的成像問題,引發不少物理老師和學生的討論。圖1. 北京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適應性測試14題我們依據題意和圖1左圖的示例,可判斷出3、4為可能的折射光線。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新系統的核心技術是一種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並高精控制光子與表面等離子體間的相互轉換。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
  • 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原標題:納米天線首次實現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科技日報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
  • 美國研製出可增強光線負折射率超材料
    本報訊 (劉文)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新研究預示著,研究人員能據此研發出功能超強的顯微鏡、計算機甚至隱形鬥篷。   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
  • 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首次實現了可見光波段內通訊
    美國波士頓大學科學家首次開發出能在可見光波段內操作的納米無線光學通訊系統,更短波長的可見光將大大縮小計算機晶片的尺寸。新系統的核心技術是一種納米天線,能讓光子成群移動並高精控制光子與表面等離子體間的相互轉換。
  • 詳解美國新型隱身衣材料:金屬製成易破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第一次設計出能逆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傳播方向的3D材料,這項新發明將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科幻享受,用這種材料製成隱身衣,讓物體在人眼前隱形,還將有助於高清晰光學圖像的成像基礎研究,並有助於製造用於高性能電腦的超小型集成電路。
  • 詳解美國新型隱身衣材料:金屬製成易破碎(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第一次設計出能逆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傳播方向的3D材料,這項新發明將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科幻享受,用這種材料製成隱身衣,讓物體在人眼前隱形,還將有助於高清晰光學圖像的成像基礎研究,並有助於製造用於高性能電腦的超小型集成電路。
  • 物理所納米尺度上等離子激元傳輸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納米尺度對光的偏振調控的研究上,他們和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Gilad Haran教授的研究小組合作,發現非對稱的金屬納米顆粒聚集體的表面等離子體天線效應可以改變單個分子發光的偏振方向,可用於製備納米尺度的光偏振旋轉器,相關結果發表在【PNAS 105, 16448(2008)和ACS Nano 3, 637 (2009)】上。
  • 加拿大稱成功研製隱形衣:可根據環境變換圖案
    負折射率材料使「隱身」成為可能  蓋伊所說的「使光線彎曲」的隱身原理,其實並不是新鮮的概念,其中涉及到負折射率材料。  俄國科學家菲斯拉格於1967年最先提出了「負折射率材料」的概念。由於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最快,所以自然界中所有的材料都是正折射率材料。
  • 新型納米光學天線:可定向輻射光線
    導讀據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們首次採用尺寸僅800納米的光學天線,成功地將電信號轉化為光子,並在特定方向上輻射它們。光的定向天線可用於以光速在不同處理器內核之間,幾乎無損耗地交換數據。為了使天線能在可見光的極短波長下操作,這種定向天線必須縮小至納米尺度。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在昨天上海科協大講壇舉辦的「3D列印與超材料智造」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辛皓教授表示,可以通過人為控制電磁波折射率的手段,讓衣服「隱形」。「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夠做出這樣的衣服。」辛皓說。今年的他正當年富力強,不久前他的團隊更是取得了一項突破——第一次從理論上解決了製作隱形衣材料的損耗和增益問題。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原標題: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
  • 科普:帶你了解光頻段電磁天線(光學天線)
    )為代表的「至頂向下」式納米加工技術的日趨成熟,大規模加工納米尺度的金屬與介質結構成為可能,光頻段電磁天線(簡稱光學天線)的研究也隨之成為研究熱點。然而,金屬材料在光頻段已經不再像微波波段那樣可以等效為完純導體,而是對電磁波具有巨大損耗,也即材料折射率的虛部相對實部不再是無窮大。這一特性使得光學天線對光的損耗增大,可以用作光學吸收器(absorber)。而光學天線吸收的光能最後被轉化成熱能,體現為溫度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