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製出高反射率納米鏡子

2021-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光電、納米結構與半導體工藝中心日前研製出高反射率的納米鏡子。這種鏡子的厚度只有0.23微米,反射率超過了99.9%,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鏡子的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 

  對任何雷射器而言,用來形成雷射共振腔的鏡片都是非常關鍵的部件。比如,用於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器(VCSEL)的高反射鏡子反射率達到99%,在這種雷射器設備中使用的鏡片叫做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鏡(DBR)。該反射鏡通常由兩種折射率不同的材料構成,這兩種材料交替生長,形成一個具有多個層對的結構。DBR鏡片的反射性能由結構中的層數、每層的厚度、結構中所用兩種材料的折射率,以及每一層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決定。通常情況下,構成DBR層對的兩層材料間折射率差別越大,這個層對的反射率就越高。因此,要達到上述高反射率,如何選擇兩種折射率差別較大的材料等,整個生產工藝非常複雜,製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另外,儘管兩層之間的反射率很高,當構成鏡片的層數達到80層,厚度5微米時,反射率就大大降低了。 

  而美國科研人員研製的新納米鏡子是基於在高指數亞波長光柵中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其厚度是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鏡的1/20。因為在這種光柵中只有兩個反射層,一個是空氣,一個是鋁鎵砷化物,同時,這樣的反射層不是連續性的,而是帶有溝槽的柵狀結構,溝槽的深度小於入射光波的波長,使光波能穿透半導體空氣層,從而形成強反射,反射率也超過了99.9%。其最主要的優點是高指數亞波長光柵的製作工藝簡單。另外,新鏡子的光譜範圍更廣,這也為未來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員指出,納米鏡子能大幅度提高光學系統設計效率和下一代雷射器件的性能,將在未來光通信領域獲得廣泛應用。(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矽反射鏡
    研究人員在觀察加工中的碳化矽反射鏡 張譯心攝/光明圖片但是,做科學上能用的「大鏡子」是件很難的事,當口徑超過一定量級時,會給光學材料和光學加工帶來巨大的挑戰。4米,是一個坎——以可見光波段觀測為例,面型精度也就是鏡面的平整程度要求優於20納米,相對於4米的反射鏡來說,這大概相當於把北京市面積大小的土地平整到高度差別小於1毫米。長期以來,大口徑反射鏡鏡坯製造和反射鏡加工技術一直被美國、法國、德國等少數西方國家掌握,我國始終不具備自主製造4米量級大口徑反射鏡能力。
  • 「科學島」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
    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礎上,團隊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硒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我國13個省市的營養調查表明,成人平均硒攝入量僅為26.63微克/天,僅為推薦日攝入量的一半。現階段我國人民群眾缺硒現象普遍存在。
  • 清華大學成功研製出高性能碳納米管導線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納米科技專項支持下,清華大學成功研製出高性能碳納米管導線,並開展了腦起搏器電極、碳納米管導線原型直流電機應用研究。  碳納米管具有輕質、高強以及導電、導熱性能優異等特點,有望取代傳統金屬導線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得到應用。常規碳納米管制備方法會導致金屬納米管與半導體納米管的混合,其中半導體屬性約佔2/3,造成碳納米管導線電導率比銅導線低兩個數量級,嚴重製約了碳納米管導線的實際應用。
  • 世界上最「輕薄」的光學鏡子,只有幾十納米厚
    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型的輕物質界面,由此打造出的原子級單層結構可能是世界上最輕便的鏡子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7月16日消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物理學家們在《自然》雜誌同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展示了一面最輕便的光學鏡子。這面鏡子由包含數百個相同原子的單層結構構成,原子排列在由幹涉雷射束形成的二維光學晶格中。有序原子亞波長量子光學是一個新近開闢的光學新領域,研究人員利用這面鏡子獲得了這類實驗的首次觀察結果。
  • 合肥研究院發現高效合成納米硒微生物菌株並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離子束生物工程與綠色農業中心吳麗芳研究團隊在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解析和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闡明了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
  • 中國學者研製出直徑僅1納米新型納米線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12月4日電(記者 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與湖南大學黃宏文教授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納米線催化劑,該納米線的直徑僅有一納米。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陰極端氧還原反應的動力學十分緩慢,需要使用大量貴金屬鉑納米催化劑作為電極催化劑來維持電池的高效運轉,這使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成本十分高昂,限制了其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目前,許多已報導的鉑基催化劑擁有卓越的質量活性,但其中絕大部分催化劑的穩定性不夠,這是由於高質量活性所依賴的結構在熱力學不能夠穩定存在,研製兼具高質量活性和優良的穩定性的鉑基催化劑極具挑戰性。
  • 我國科學家發現高效合成納米硒微生物菌株並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
    納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機制,篩選出多種高耐受亞硒酸鈉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當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礎上,團隊還研製出新型納米硒肥,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發現許多微生物可將無機硒還原為納米硒,但是,這些微生物對無機硒的耐受性普遍不高(最大硒耐受濃度≤100mM),且還原速度慢,亟需篩選對無機硒耐受性更強、轉化速率更快的菌株應用於納米硒生產。
  • 我國研製出可修復柴油汙染的「納米海綿修復劑」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柴油汙染修複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研製出一種可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納米修復劑。國際環境科研領域學術期刊《總體環境科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的相關論文。據了解,柴油中含有較難降解的芳烴,會影響水生生物和農田作物的生長,柴油汙染修復也是當前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之一。
  • 中國科大研製出直徑1納米的納米線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曾傑課題組與湖南大學教授黃宏文合作,研製出一種兼具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
  • 美國物理學家研製出負折射率等離子納米天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採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製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安徽醫科大學研製出一種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納米糰簇
    安徽醫科大學研製出一種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納米糰簇 2021-01-15 10:41:07   來源:安青網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英研製出解析度最高光學顯微鏡 可觀測50納米物體
    曼徹斯特大學研製出50納米級的光學顯微鏡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近期研製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顯微鏡,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的物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解析度達到納米級他們的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自然》雜誌上。由於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學顯微鏡的觀測極限通常約為1微米。研究人員通過為光學顯微鏡添加一種特殊的「透明微米球透鏡」,克服了上述障礙,使這一極限達到50納米,觀測能力提高了20倍。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研製出橙紅光波段螢光量子效率高達46%的碳納米點,為國際上最高值。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我國學者研製出可清除重金屬汙染納米材料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課題組研製出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可清除「豬排放」帶來的水或土壤汙染並易於回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核心期刊《環境科學:納米》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據介紹,近年來抗生素和砷被廣泛添加到豬飼料中,以提高抗病性,促進豬的生長。有研究表明,這些元素在豬體內的殘留僅為10%左右,在安全食用範圍內。
  • Nature:王中林小組研製出纖維納米發電機
    2007年初,基於壓電電子學原理,王中林研究小組用超聲波帶動納米線陣列運動,研製出能獨立從外界吸取機械能、並將之轉化為電能的納米發電機模型。在超聲波帶動下,這種納米發電機已能產生上百納安的電流。但是,在實際環境中,機械能主要以低頻震動形式存在,如空氣的流動、引擎的震動等。
  • 科學網—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研製出高穩定性金屬納米多層膜塊體傳統的納米結構材料在高溫、強輻照等極端條件下結構和性能都不穩定。因此,製備同時具有高強度及高穩定性的納米結構材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難題。有研究表明,由完全不互溶金屬組成的納米多層膜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及優異的抗輻照性能,但其製備方法主要依靠的是自下而上的物理或化學方法,這些方法因過低的製備效率而無法滿足工業應用的需要。
  • 美研發出高效光電轉換納米材料
    本報華盛頓1月13日電(記者毛黎)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張勁(音譯)教授領導的包括中國、美國和墨西哥三國研究人員之內的研究小組日前在《物理化學雜誌》網站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成功研製出一種能高效率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納米薄膜材料。該成果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而且可以用於其他能源技術中。
  • 韓國科學技術院稱已研製出納米級別的發電器技術
    新聞來源:weiphone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的專家宣稱,他們利用壓電效應,已經成功研製出了一種成本低廉的納米級發電技術。
  •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研發出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對研製2nm晶片有著重要作用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我在晶片這個領域研製出來的晶片性能與其他發達國家研製出來的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人也在說中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出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