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濟源段的一處完善生態系統:野豬下山逛農田,豹子闖進鏡頭來

2021-01-15 大河報洛陽新聞

策劃:政務產品部 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文 張琮 攝影

開欄的話: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的背後是什麼?是森林資源。有了森林,源頭活水才汩汩奔流,蜿蜒山脈才色彩斑斕。而天然林,更是陸地上最典型、最多樣和最重要的生態系統。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抵禦自然災害、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不一而足,不可替代。

我國超過五成的天然林資源,分布於大江大河源頭和重要山脈核心地帶等重要地區,地位舉足輕重。

今年是我國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21周年,也是我省實行天然林保護工程的第20個年頭。天保工程,涉及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

如今,長江經濟帶已成為國家戰略。今年9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為此,大河報記者深入我省納入國家第一批天保工程的濟源、三門峽、洛陽等黃河中遊沿線地區的天然林,探訪20年來我省天然林保護的成效和變化,見證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

雨中山果落,山中黃葉飛,有獼猴跳躍、蛇蟲出沒,鷹擊長空,泉響山谷,相應喧喧。秋來王屋山,這裡的山幽石奇、谷深路險,黃葉紅葉渲染了一個個山頭。走進這裡的天然林,走進這裡的原始森林,大河報記者探訪太行山脈裡一處完善的生態系統,了解天保工程實施20年來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和野生動植物的共榮共生。

【探訪】自生自滅自成系統,天然林山泉隨處可見,樹葉無風自落

微雨溼山路,流雲翻山巔。濟源市海拔最高的山峰鬥頂已經在望,纏繞的山路越發難走。這裡,海拔已是1100米以上,無限接近原始森林,那是人跡罕至的所在,樹皆如盆粗,石怪而木奇。

黃楝樹林區,橫躺在山峰之間。棄車步行,沿著石徑向原始森林的方向前進,兩側的灌木、雜草、枯枝牽絆著也阻礙著,需要時不時用雙手分開。

石頭上,結著厚厚一層青苔,溼滑難行;山坡上,落了一層又一層樹葉,黃的或紅的。沒有風,能聽到遠處和近處潺潺的山間泉水聲。一陣一陣的,樹葉就開始無風自落,將隨處可見的枯枝埋起來。

記者一行踏進的,便是當地有名的黑龍山,而在其一旁,則是落差極大的黑龍溝。這裡的每一座山峰,都密密麻麻長滿了植被。天然林漫山遍野,自然狀態下生老病死的樹木,很密集地生長在一起,彼此搶佔著空間和光線。而個頭較低的樹木,往往因為陽光的稀缺、空間的壓縮而發育不良。

這裡的天然林,是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土壤因為大量樹葉的腐蝕,肥沃得顏色發黑。從下到上,有草本植物,有灌木,有喬木,彼此依託著,互相影響著。藤條在盤繞,樹枝在伸展,青苔在蔓延,而野花見縫插針。由於有了大面積的植被,山體涵養水源的狀況都不錯,隨處都能看到從山上或是滲透或是傾斜或是流淌下來的泉水。

而在山林之間,烏鴉的叫聲從這個山頭撞回到那個山頭,清脆而響亮。鷹隼張開了翅膀,在層林盡染的山峰之上兀自翱翔著。走在山路上,一個不小心,就可能碰觸到和山體一個顏色的蜂巢,山蜂便迅速地撲面而來。

【變化】20年來天然林生態恢復,獼猴、野豬等增多成幸福的煩惱

今年46歲的黃楝樹林場護林員李國強,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做了將近三十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20年來,他親眼見證了天然林生態系統的恢復。

當然,最大的變化便是天然林裡的野生動物多了起來。現在的他,除了日常的巡護工作外,還承擔著林場裡面紅外相機的相關維護工作。每隔一段時間,他都需要將紅外相機內的儲存卡取出來,更換新卡進去,同時還需要更換一套電池。

目前,黃楝樹林場內架設了數十臺紅外相機。最近幾年來,紅外相機拍到了很多動物路過的身影,野豬、獾、果子狸是常客,是最熟悉的面孔。而有的紅外相機還拍到了金錢豹活動的蹤跡。

最近一段時間,李國強正考慮著對拍攝到金錢豹身影的紅外相機進行儲存卡和電池的更換工作。但通過監控和抓拍的照片他發現,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金錢豹經常活動的區域之一。為了人身安全,也為了儘量減少對金錢豹活動的幹擾,這部紅外相機暫時無法更換儲存卡和電池。

隨著山體植被的恢復和森林覆蓋率的增加,野生動植物資源也越發豐富起來。前段時間,河南太行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亞豁保護站內的工作人員一早推門出來,發現野豬正在一旁的牆角亂拱著。由於整個生態環境的變化,野豬和猴子常常下到低海拔的地方來,給當地民眾帶來一些很無奈的煩惱。

天然林保護國家級公益林濟源市邵原鎮管護大隊的付衛紅說,今年以來,他們就接到了當地民眾80多起有關野豬損毀莊稼的報案。隨著獼猴的逐年增多,它們對當地民眾的農業和林業生長帶來了幹擾,每到成熟時節,都會對玉米、核桃、柿子等作物造成一定的損壞。

生態環境的轉好,帶來的這種幸福的煩惱,還需要留待當地相關部門進一步解決。

【工程】納入國家第一批天然林保護工程,濟源成國內最大的獼猴棲息地

這裡,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發源於陝西的東陽河,從這裡的山谷流過,沿途接納了一股又一股從山間流下來的泉水。當地的一位護林員說,山清水秀是一個很綜合的成語,只有山上的森林資源豐富了,才能涵養更多的清水,所以山才是清的,而青山在水裡的倒影,則讓流水變得秀氣起來。

濟源市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相關人士說,濟源市因地處小浪底大壩以上,被列入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範圍。1999年以來,濟源市的森林覆蓋率由38.24%提高到了45.06%,有林地面積由69萬畝增加到129萬畝。

轄區內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明顯改善,有華北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原始森林,有近1800種植物,近700種動物,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34種。這裡有北半球緯度最高的獼猴群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太行獼猴3000多隻,是國內最大的獼猴棲息地。而野外架設的紅外相機,也多次、多點抓拍到金錢豹、金雕、黑鸛、原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天然林具有完整獨立生物鏈條,物種豐富,結構穩定,環境適應力強,有較強的自我恢復的能力。」上述人士說,天然林是自然界中功能最完善的資源庫、基因庫、儲水庫、儲碳庫以及能源庫。

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標誌著我國林業實現了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保護為主的重大轉變。如今,天保工程已經成為繁榮生態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他說,天保工程的多重效益也將逐漸凸顯,更多地惠及國家和人民。(編輯 袁敏)

相關焦點

  • 北京市門頭溝生態風景區附近發現豹子腳印(圖)
    村民:50年,豹子腳印頭次離村子這麼近 專家:豹子可能下山覓食喝水  「雖然有時在山裡也看到豹子腳印,但像這回離我們村子這麼近卻是第一次?選」前日,門頭溝區黃草梁山腳下的柏峪村邊驚現豹子腳印,在此生活了50多年的村支書劉景旺對此感到很驚奇。
  • 老虎瀕臨滅絕,為何總被野豬陷阱「誤殺」?防治野豬害有啥好辦法
    但是,野豬又屬於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野豬,那麼以它們為食的老虎、豹子等大中型食肉動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野豬雖然會帶來災害,但對它們的獵殺卻不能放開;如果野豬害太嚴重,可以考慮對它們進行限時、限地、限量的捕殺。在印度,一些野生動物專家認為「用陷阱來阻止進入農田的野豬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 東北的老虎下山,川西的豹子進村,被捕食的為何都是狗?
    太平溝保護區發現東北虎 一個是豹子,一個是老虎,一個發生在南方,一個發生在北方,兩件事情看似不挨邊,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大型捕食者下山進村,還有被捕殺的對象都是狗。
  • 秋收時節 秦嶺山脈沿線野豬下山搶糧
    每逢秋收時節,西安市長安、藍田、周至等居住在秦嶺山脈沿線的農民,便圍繞著田地裡即將成熟的土豆、玉米等莊稼,開始和山上的野豬展開艱苦的攻防大戰。  村民反映,野豬損害莊稼的情況,一直都存在,然而近十年來一年比一年嚴重。這一兩年,明顯感到野豬的數量越來越多。
  • 「戰力過硬」的大熊貓,不懼豹子,為何卻敗給了野豬和羚牛?
    在早些年我國還大量存在華南虎的時候,在大熊貓的棲息地裡面,是生活著老虎與豹子的,只是基於某種事實,三方之間處於一種動態平衡而已。如今在大熊貓的棲息地裡面,是見不到老虎蹤跡了,但豹子還在,早在2018年的時候,野生大熊貓所在地之一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內,架設的紅外相機就拍到了金錢豹的身影,而後在另一個大熊貓保護區內,甚至拍下了大熊貓與金錢豹的「同框照」,它們先後出現在了同一處地方。
  • 太行山深處的「土豹子」,行蹤神秘莫測,究竟是什麼動物?
    又如在東北地區,人們將亞洲黑熊稱為「黑瞎子」,外地人初次聽到的時候肯定會一臉愕然。今天我們來說說太行山脈一帶人們口中「土豹子」,傳言它身居太行山深處,行蹤神秘莫測,那麼這又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動物呢?首先就是分布範圍的問題,歷史上豹子在我國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除了戈壁沙漠,基本上全國範圍內都能見豹子蹤跡,但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過後,豹子的數量銳減,分布範圍也大不如前了。其實不僅僅是豹子,多數野生動物都呈現了減少的趨勢,曾經泛濫成災的野豬,如今也成了保護動物。
  • 非洲五霸豹子被豬耍了!三隻野豬組隊準備毆打豹子,讓人哭笑不得
    三隻野豬組隊準備毆打豹子,讓人哭笑不得在非洲有著非常多的食肉動物,而論戰力劃分,分別是指非洲獅、非洲象、非洲水牛、非洲豹和黑犀牛這五種非洲動物。他們有著非常強大的體型和戰力,而豹子也是其中的一員猛將,並且以速度文明動物界。肌肉發達,脖子和頭部結實有力,犬齒及裂齒極發達。
  • 鞍山千山出沒的野豬或是丹東「出逃野豬」後代
    目前尚無野豬主動襲擊人類的圖片、視頻和資料。  在有野豬種群出沒的千山周邊倪家臺和廟爾臺村,不少村民也表示並沒有親眼見過野豬。在千山景區中,記者採訪到了從事20多年護林巡查的工作人員,他們不僅親眼見過野豬,還近距離接觸過野豬。根據他們幾十年跟野豬相處的經驗看,鞍山地區的野豬除了下山偷一些居民家的食物外,並沒有主動襲擊人類的情況發生。
  • 北京布點20餘處生態監測站,生態環境好不好,讓小動物來「說話」
    王海燕 攝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20餘處生態監測站有8處是在已有的監測站點上進行改建,另有10多處是新建站點。根據監測側重點的不同,分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溼地生態系統類型和綠地生態系統類型。
  • 金絲猴、大熊貓等保護動物下山,賴在村民家不走,應該怎麼辦?
    ,在頭條搜索裡面進行檢索,便會出現一系列此類新聞,事實上野生動物下山進入村莊,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譬如漢中市洋縣北部的茅坪鎮,一隻金絲猴突然闖進村莊,一進門就尋找食物,動作十分嫻熟,當地林業辦稱此類現象每年都有。
  • 杭州西湖景區有多少野豬?這一大隻下山遭遇車禍
    一大早網友「康康」爆料說,不得了啦,我一個計程車朋友撞頭彩了,他昨晚在西湖邊開車時,開好好的,一個黑影,像一道閃電一樣,衝進了他車下面了,他一個急剎車,車右側多了個動物的腳腳,看著像豬腳,果真是一雙豬腳
  • 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召開廣西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
    12月29日,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組織有關專家召開《2015-2019年廣西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報告》專家評審會。會上,編制單位就《報告》編制情況進行了匯報。經評審,與會專家認為此《報告》測算方法合理,數據詳實,指標涵蓋全面,準確評估了廣西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可為廣西制定農田生態保護和糧食安全等相關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原則同意《報告》通過評審,並提出優化完善《報告》的意見和建議,要求編制單位進一步修改完善。
  • 200斤野豬驚現包河區政府大院!最後竟被女司機「制服」!遇到「二師兄」這招能保命!
    說起野豬,在大家的印象中,肯定只有山區才有,可是如果一頭野豬突然出現在車水馬龍的市區,是不是令人難以置信呢?昨天,在合肥市包河區政務中心大院內,就上演了這樣難以置信的一幕,一頭野豬闖進了包河區政務中心大院內,六小時內竟然三次逃脫抓捕。
  • 非洲男子訓練猴子抓野豬,看到野豬直接放猴子,鏡頭拍下全過程
    非洲男子訓練猴子抓野豬,看到野豬直接放猴子,鏡頭拍下全過程 在非洲地區由於科技並不發達,因此很多人依然依靠種莊稼來維持自己的生存,不過在非洲地區經常有野生動物出沒。
  • 花豹打得過大野豬嗎?網友:別說豹子了,老虎都有可能打不過野豬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花豹能不能打贏一隻成年大野豬,一般來說,花豹主要生活在非洲地區,而那裡的野豬並不是我們東北常年的大野豬,屬於一種比較小的疣豬,這種疣豬在野外對人的攻擊力很強,但是面對花豹、獅子等貓科猛獸的時候,就顯得太過於弱小了,甚至鬣狗、野狗都能輕易狩獵到它們。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狐狸跑進校園,一待就是七八年,2隻野豬溜來大學,一天就被趕跑
    「大王這次派我來巡山,我要把大學好好轉一圈。」大學校園基本上都依山傍水,有一些大學相對偏遠,更加吸引許多野生動物前來「定居」。像黑熊、狐狸、猴子與野豬等各種野生動物的身影,時常出現大學校園中。很多動物本來就有點「姿色」,如果再加點「才藝」,就會被同學們奉為校園「神獸」,圈粉無數,那小日子過得更是十分滋潤。
  • 衝擊奶茶店的南京野豬到底有多猛
    一頭野豬剛才闖進了奶茶店……」在其他城市的市區報警說看見了野豬,警察可能會懷疑你在報假警,但是在南京則完全不一樣。南京警方每個月都會接到數十起關於野豬的報警電話,抓捕野豬,成了南京警察的日常工作。前幾天,南京一頭野豬闖進了商場奶茶店。店員眼見豬快跑到跟前,機靈翻身一跳,豬也緊跟著從一米高臺一躍跑出店外。
  • 令人困擾的野豬,頻繁出沒,為何不能將它們捕殺?
    這種場景可不是什麼小偷作案,而是比小偷破壞力更強的野豬來偷襲了。而且野豬一旦熟悉了當地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就會三天兩頭的來莊稼地裡找尋食物,令人防不勝防。野豬的生命力很頑強,它們什麼都吃,農作物、植物根莖、草坪它們都不會放過。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野豬喜歡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取食。農作生長的地方一般離水源較近。
  • 與人爭食:生態好轉後的野豬之患
    步步緊逼的野豬,又一次搶奪了人類的家園……野豬的泛濫及和人類爭食的現象,越來越多地發生在我省隴南、天水等地,野豬數量的增多,無疑是生態環境得以好轉和野生動物保護卓見成效的直接證據,但生態失衡或生物鏈的缺失也是野豬瘋狂增多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