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四安家園」讓搬遷群眾生活更舒心

2021-01-09 貴州網
貴州銅仁:「四安家園」讓搬遷群眾生活更舒心
發布時間:2020-12-24 16:31:50      來源:貴州網
  銅仁

市地處黔湘渝三省市結合部、武陵山區腹地,數萬群眾曾長期生活在深山裡。近年來,全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搬遷貧困群眾29.36萬人,通過創建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讓搬遷群眾過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新生活。

  按照黨委領導、工青婦為主體、社會市場各類力量的「1+3+X」領導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工會組織、團組織、婦聯組織,實施「線上+線下」的智慧服務系統,統籌推進黨建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效融合,保障搬遷群眾居住安全。

  在松桃縣育才社區安置點,規範建設綜治工作室、警務室、說事室、群眾接待室、法律諮詢室、視頻監控室「六室合一」的社區綜治中心,讓搬遷群眾居住更安全、生活更放心。

  「能從偏遠的山旮旯搬到這個出行方便、教育醫療條件優越的大地方,我做夢都想不到,這都是黨的好政策,國家的好政策,現在我們搬到這裡,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在回顧奔跑在脫貧致富道路上的歷程時,碧江區打角衝安置點的搬遷群眾張玉世感慨的說。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張玉世在安置點租下一間門面,做起了家具家電生意,不僅滿足了周圍群眾生活需要,還實現了自己就業。同時,碧江區對自主創業的搬遷群眾實行了相關費用的減免政策,提供了場地租用補貼等扶持。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安置點開設就業扶貧車間、扶貧加工廠,開發保潔保綠、護河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幫助留守婦女等群體居家就業。利用就業大數據平臺,採取「線下+線上」的方式,實施「留雁行動」計劃,解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難問題。引進一批御諾乳業、裕國菇業等國內外優強企業和適合搬遷群眾就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培育壯大了社區經濟,增加了群眾收入。

  「以前擔心娃娃沒學上,現在好了,不僅有學上,而且學校的設施也好了.....,以前住院看病要走好幾公裡,現在我們住的離醫院也不遠,大病小病都可以在社區附近解決,生活條件真比以前好了很多,娃娃上學不愁,生病治療不愁,居住環境也不愁了,吃穿也得到了保障。」這樣的生活改變,是很多搬遷群眾們的真實寫照,也是全市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為了讓搬遷群眾安安穩穩過日子,在安置點搭建了「四點半課堂」「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日間照料中心」、黨群服務「小驛站」等平臺,打造有民族標識、文化特色的「小廣場」,開設愛心「小超市」,開辦社區學校,建設社區「小醫院」等,讓搬遷群眾社區生活更豐富,幹群關心更融入。針對擁有少數民族安置點,還開設了「苗語+漢語」授課模式的特色「小講堂」,讓搬遷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同時,社區服務中心還增設了民政、社保、殘聯、電費收繳、水電維修等服務窗口,滿足了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

  「以前居住的地方,沒有這麼豐富的社區文化活動,現在各種各樣的社區比賽、文藝表演、慶祝活動等都在社區舉辦,每天都很熱鬧,各種活動的舉辦豐富了我們的娛樂文化生活.....。」在思南縣麗景社區安置點,當筆者採訪到搬遷群眾現在的生活狀況時,一旁正在忙綠跟著社區群眾跳著健身舞的大媽談到了現在的生活。

  為了增強搬遷群眾的感恩情懷、記住鄉愁,在安置點設立「鄉愁館」,開設「微田園」,讓群眾不忘感黨恩。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養成好習慣,社區安置點定期開展新市民教育、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評選等系列活動,提升了搬遷群眾文化素養。廣泛開展群眾樂於便於參與的群眾性文藝及體育活動,增強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建立矛盾糾紛調解室、心理諮詢室等工作室,讓搬遷群眾心情更舒暢、城市成活更融入。(中共銅仁市委組織部 羅騏)

相關熱詞搜索:貴州

相關焦點

  • 貴州銅仁:「四安家園」讓群眾安居樂業
    貴州銅仁:「四安家園」讓群眾安居樂業經濟日報  作者:王新偉 通訊員 何建成  2020-12-15 近段時間,江口梵瑞社區可可眼鏡廠經營者陳勇十分忙碌,「能在家門口創業,為家鄉群眾解決就業問題,很自豪,很有獲得感」。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十三五」以來,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共有64710戶293569人喻倩一樣,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松桃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
  • 「八大菜系」優服務 居民生活更舒心
    原標題:「八大菜系」優服務 居民生活更舒心   近日,家住寶塔區南市街道南關社區華龍大廈的高女士因私拉電線到樓下充電,與物業
  • 南陽易地扶貧搬遷幸福樣本之六——淅川:搬出深山窩 幸福萬年長
    社區門診服務貼心穩得住——建設宜居新家園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讓貧困群眾搬得出,還要讓他們融得入,住得舒心、開心。毗鄰淅川縣工業園區的光明社區,是淅川縣最大的縣城安置點,也是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去庫存」的創新產物,共安置1021戶4208人。
  • 安龍:新家園開創新生活
    隨著平橋水庫項目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安龍縣全力做好移民的搬遷安置工作,讓移民在新的居住地開創新生活。日前,走進安龍縣普坪鎮石丫口「平橋水庫移民搬遷安置點」,記者看到,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樓房格外顯眼。王金超正在忙著清點礦泉水數量,搬遷到新居住地後,藉助良好的環境,他做起了礦泉水的生意,收入相當不錯。「這個生活、環境,還有人際這塊,大家都比較融合。對孩子的教育大家都感到良好,因為不像以前那樣勞苦奔波,老人接孩子沒有那麼辛苦了。」搬遷群眾王金超說。平橋水庫樞紐工程位於安龍縣普坪鎮岔河村,為貴州省重點建設項目。水庫總庫容7898萬立方米,工程投資11.85億元。
  • 貴州銅仁地震,地震床來了!
    貴州銅仁發生4.9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02日20時04分在貴州銅仁市沿河縣(北緯28.40度,東經108.38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願平安!據說有人發明了一款讓你在睡夢中還能救你一命的地震救生床!
  • 線上觀演讓貴州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再掀高潮~
    貴州的脫貧攻堅與後發趕超,是一個個普通人為夢想而奮鬥的歷程,是無數幹部群眾踐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活故事。活動主要聚焦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巾幗典型人物,講述她們的脫貧攻堅先鋒故事。宣講團分別由「貴州省三八紅旗手」寧曼麗,「貴州省三八紅旗手」羅燦美,易地扶貧搬遷點致富帶頭人楊美及各地巾幗典型、致富帶頭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代表等組成。
  • 貴州銅仁四個值得一去的景點,自然與人文景色並存,你去了幾個?
    貴州銅仁四個值得一去的景點,自然與人文景色並存,你去了幾個?銅仁是坐落於貴州省東北部,位於武陵山區腹地。它是清明時期黔東比較繁榮的水陸碼頭和商業重鎮。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銅仁四個值得一去的景點,這裡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梵淨山武陵山最高峰就是梵淨山,它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中國五大佛教名山。因此來到銅仁怎麼能不去梵淨山呢!
  • 貴州銅仁最好的四所高中,成績粲然可觀,青雲直上英才出!
    銅仁,貴州省轄地級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與重慶、湖南接壤,境內有一名山,梵淨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和聯合國人與動物保護圈網成員。 編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銅仁市最好的四所高中,相信看完以後對您的孩子升學有幫助。
  • 西藏易貢災區群眾返回家園
    中新社拉薩八月十七日電西藏易貢災區目前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在災區所在地波密縣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災區一百八十五戶八百七十七名災區群眾已經陸續從臨時安置點搬回原來的家園,小學、鄉政府也已搬回。  據《西藏日報》報導,這項工作是在波密縣易貢災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領導小組的安排下進行的。
  •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取得階段性成效
    1月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以來,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機制有序運轉,「五個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繼續發揮作用,後續扶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
    2015年12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吹響易地扶貧搬遷號角。楊江平的老家在銅仁市德江縣,一聽說縣裡啟動部分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消息,他就報了名。2018年8月,楊江平搬到大龍經濟開發區麻音塘街道龍江新區,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家。伴隨喬遷之喜而來的,還有新的期盼。「從農民變成市民了,新的生活開始了,如果有穩定的工作,那就更好了。」
  • 貴州銅仁梵淨山蘑菇石對上福建泉州風動石|有同樣的優點卻又不同
    當景色迷人的貴州銅仁梵淨山蘑菇石遇上天然機妙的福建泉州風動石,你更喜歡哪個?貴州銅仁梵淨山蘑菇石到過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旅遊,少不了感慨大自然的創造能力,少不了驚嘆大自然的雕刻藝術,少不了好好享受這裡的新鮮空氣,梵淨山的空氣就像是被過濾了一樣,永遠讓人感覺那麼地沁人心脾,這是城市裡所沒有的,而今天小i要給小夥伴們介紹的是梵淨山這蘑菇石
  • 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夢想
    「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紮實推進。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全國960多萬貧困搬遷群眾喬遷新居,有效解決了「十三五」期間近1/5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 把原生的民族文化和群眾一起搬進社區|「紅紅火火過大年·多彩貴州...
    本次活動由貴州省體育局主辦,貴州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貴州各市(州)體育局承辦,各承辦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及各移民搬遷安置點協辦。在1000米越野賽中,2018年從榕江縣樂裡鎮本理村搬遷到陽光小區的龍進華,和跟隨父母從崇義鄉普安村搬遷到陽光小區的20歲大學生張梨榮,分別獲得男子、女子冠軍。因家中勞動力缺乏致貧的龍進華搬遷過來後,在縣消防大隊從事消防員工作,對他來說,搬遷後的生活一天一個樣,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 貴州銅仁十大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想去趕緊收藏!
    梵淨山,名字來源於「梵天淨土」,它位於貴州銅仁境內,是在松桃、江口、印江三縣交界之處。梵淨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是全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是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先後被評為五A景區、國家自然保護區、中國十大避暑名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梵天淨土,天空之城,貴州銅仁彌勒道場梵淨山!
    知道貴州銅仁有一座彌勒道場,則是源於讀大學時,坐火車要穿過貴州全境,白天的時候,都會望著車外貴州的神山秀水,一路興致盎然。特別每次火車停在貴州的鎮遠,看著舞陽河兩邊的特色建築,都有想下車的衝動。從此,一直對貴州的景點有些入迷,後來,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貴州銅仁的梵淨山,是全球28個最值得到訪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就一直打算著前往。我們一家是從鳳凰古城一路趕過去的,到梵淨山山腳的時候,已經快到夜裡一點鐘,聽客棧的大姐說,梵淨山限流,告訴我們七點鐘趕緊在網上搶票。七點起來,順利買到票,開啟我們的佛山朝聖之旅。
  • 綠博會在即,今天《人民日報》整版關注貴州黔南!
    10月17日,《人民日報》整版關注貴州黔南,刊發《守住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家園》《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繡出美好新生活》三篇文章。 花落黔南,連創四個第一 2017年10月,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草局決定將第四屆綠博會舉辦地點確定在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此舉開創了綠博會舉辦的四個「第一」:第一次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第一次在西部地區舉辦、第一次在非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舉辦、第一次在高原山地舉辦。
  • 讓老區群眾安居安康安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48466名群眾易地搬遷「雷公坳,雷公坳,雷公來了繞三繞。」井岡山市雷公坳組自然條件惡劣,海拔近千米,夏秋多暴雨,滑坡、泥石流也常常不期而至。57歲的楊小和在這裡生活了半輩子,一家四口人就靠八分冷水田過活。搬出深山拔窮根,打響攻堅當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