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科學史三大假說,一口氣學會這種實用的研究方法

2020-12-04 劉老師聊科學

今天我們來講講科研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假說。

有的時候,我們在開始一項研究,但可能發現相關知識很缺乏,沒有有效的確定的基礎,我們很難直接進行研究。因此,我們有時候會先假設各種現象之間的邏輯關係,在針對與此進行測試和進一步研究。這種方法叫做假說。

假說是一種可檢驗的預測,可以是一個錯誤的或一個真實的陳述,之後在研究中檢驗其真實性。

比如,一位研究農村重男輕女的學者,很難針對這個課題直接下手,不過,他可以先構建以下假說:

一個社會的文盲率越高,重男輕女就會越嚴重;

一個社會的父權制越高,重男輕女就會越嚴重;

一個社會的傳統習俗越多,重男輕女就會越嚴重;

然後他會根據這幾個假說,進行相關的調查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再進行對比。

假說是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的一種試探性的、可驗證的解釋。假設的範圍很窄——不像理論,理論涵蓋了廣泛的可觀察到的現象,並從許多不同的證據中得出結論。而假說一定要簡單明了,並且可以反覆測試驗證。

下面我們來說說科學史上最著名的三個假說,看了這幾個例子,一定會假說這種研究方法更加了解。

1. 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和他的狗(1903-1935)

這就是著名的條件反射實驗。

伊凡·巴甫洛夫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生,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也是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及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奠基人。

伊凡·巴甫洛夫和他的狗

自1903年起,這位前蘇聯的科學家開始了一系列長達數十年的條件反射研究。

他做了一個假說:狗狗受到條件反射的影響。

給餓了的狗狗一盤食物,它會流口水。在這種情況下,刺激(食物)會自動觸發特定的反應(流口水)。後者是對前者的一種天生的、未習得的反應。

而鈴聲是一種中性刺激。對狗狗來說,這種聲音沒有內在的意義,如果它以前從未聽到過,這種聲音就不會引起本能的反應。

相比之下,但看到食物肯定會。

那麼如果在狗狗接受食物之前,經常接觸相同的中性刺激(鈴聲)的狗狗,會將這種中性刺激與進食行為聯繫起來。最終,當遇到這種中性刺激(鈴聲)時,狗狗應該開始以可預測的速度流口水——甚至在沒有給它食物的時候。

狗狗的進食條件反射實驗

因此,當巴甫洛夫和他的實驗室助手在餵食前搖鈴,研究人員讓狗在心理上將鈴聲與進餐時間聯繫起來。由於反覆暴露在鈴聲中,狗在進食之前就開始流口水。

在這個實驗裡,巴甫洛夫還引入了量化這個概念——他通過測量每隻狗產生的唾液量,來量化它們的反應。

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們之後又做了一個更複雜的實驗,來研究條件反射。一隻狗狗總是在進食時,聽到節拍器以每分鐘60下的速度敲擊。而當它聽到每分鐘40拍的慢節奏敲擊後,就再也吃不到東西了。

2.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的輻射稜鏡(1665)

在牛頓之前,光的顏色是一個謎。

牛頓1665年的實驗

牛頓做了一個假說:白光是可見光譜中所有顏色的混合。因為這些顏色的波長各不相同,那麼當一束陽光穿過玻璃稜鏡時,每種顏色都會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單獨分離。

1665年夏天,他在英國劍橋的一間黑暗的房間裡進行玻璃稜鏡的實驗。他在一個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四分之一英寸(0.63釐米)的圓孔,讓一束陽光照進這個地方。然後他對著這束光線舉起稜鏡,一個長方形的、五顏六色的光投射到對面的牆上。

投射到牆上的光,有33.65釐米高,6.6釐米寬,從上到下依次是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色和紫色的光,正好是彩虹的顏色。

牛頓推斷,陽光由彩虹所有顏色的光的混合,而稜鏡以不同的角度彎曲(折射)它們,可以將顏色分離出來。

光的稜鏡實驗

不過,他不能百分百確定。所以牛頓用一個小變化重複了這個實驗。

這一次,他拿了第二個稜鏡,讓它攔截彩虹狀的光線。當折射的顏色進入新的稜鏡,它們重新組合成一個圓形的白色光束。

換句話說,牛頓取了一束白光,把它分成一束不同的顏色,然後重新組合。最終證明了他的假說。

羅伯特·潘恩(Robert Paine)的海星(1963-1969)

羅伯特·潘恩是一名生態學家,對頂級捕食者在環境中的作用十分著迷。

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出了一個假說:捕食者的數量限制了作為他們食物的生物的數量。那麼當一個地區,一種主要的捕食者被消滅後,被捕食的物種會變得更多。

紫海星(學名奧克拉赫海星)

紫海星(學名奧克拉赫海星)大部分生活在海邊巖石上,以貽貝、帽貝、藤壺、蝸牛等為食。根據這個假說,如果沒有了紫海星,貽貝、藤壺和蝸牛的數量會激增。

1963年6月,他在華盛頓州的Mukkaw灣開始了這項雄心勃勃的實驗。

在實驗之前,潘恩觀察記錄了居住在他決定測試的地區的15種不同的動物和藻類。

之後,潘恩在十年間,一直清理Mukkaw灣的紫海星,盡力讓一部分海岸線的巖石部分完全沒有海星,並一直記錄這個地區物種數量的變化。

羅伯特·潘恩收集海岸的紫海星,扔回海

他的記錄顯示,沒有紫海星的控制,藤壺的數量激增。隨後,加利福尼亞貽貝取代藤壺,它們主宰了這片土地。通過大量地將自己固定在巖石上,貽貝逐漸淘汰了其他生命形式。之後,這裡變得不適宜很多物種生存,甚至連海綿、海葵和藻類等紫海星不吃的生物也不見了。

潘恩發現,所有這些物種在附近他未觸及的另一片海岸線上仍然繁衍生息,這就排除了總環境變化的影響。

這個實驗證明他的假說錯了,最終他發現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不僅會影響到它們捕食的動物。除掉頂級捕食者會引發連鎖反應,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生態系統。

假說-研究-實驗

在上面三個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假說這種方法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1. 為今後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 它指定了研究人員的關注點;

3. 它有助於設計研究技術;

4. 它防止盲目研究;

5. 它保證了準確性和精確性。

但是,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就是做的假說一定可以要有預測性,一定能被重複驗證,最好能用科學方法量化。在提出一個假說並設計實驗時,一定要仔細的思考,去掉其他可能影響的變量。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劉老師,每天帶來硬核科普。

相關焦點

  • 從假說到科學
    #光明人才微調查#  【從假說到科學】  由於長期處在科研「無人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宋保亮領銜的膽固醇與脂代謝研究團隊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練成了看家本領。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很多不可思議的科學知識最初都是由假說衍變而來。你還知道哪些從假說變為科學的例子?
  • 「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二、拉普拉斯發展了星雲假說康德的星雲假說基本上是定性敘述,存在一些難以說明的問題。例如,從力學原理分析,太陽應該旋轉得比行星更快,可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康德提出的星雲假說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直到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在獨立研究的基礎上,重新提出星雲假說,並且用力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加以論證,才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 皇家學會和近代英國科學精神
    正如《皇家學會章程草案》中記錄的:「我們明白,再沒有什麼比提倡有用的科技和科學更能促進這樣圓滿的政治實現了……我們只有增加可以促進我國臣民的舒適、利潤和健康的有用發明,才能有效地發展自然實驗哲學,特別是其中同增進貿易有關的部分;這項工作最好由有資格研究此種學問的有發明天賦的人組成的一個團體來進行。」16-17世紀,科學研究能夠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的支持,並非一種偶然。
  • 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是指在觀察、實驗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由於假說無法被直接驗證,需要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
  • 數據分析實用的4種分析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數據分析主要是為了支持業務,而業務很大程度上是圍繞用戶進行的,因而可以從用戶場景出發來具體選擇數據工具。用戶場景主要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洞察,要去觀察和找到我們用戶當中的一些特點規律。
  • 假說一演繹法
    假說一演繹法是指在觀察、實驗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
  • 來看看科學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等研究方法,是物理學中一般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1.類比法,是一種最古老的認知思維與推測的方法,是對未知或不確定的對象與已知的對象進行歸類比較,進而對未知或不確定對象提出猜測。要提高類比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要儘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
  •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推出中國古生物專輯
    中國科學院院士戎嘉餘、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徐星、美國匹茲堡自然歷史博物館羅哲西博士受邀擔任客座編輯,負責了專輯的策劃出版工作。 談起這次重磅推出的中國古生物專輯的背景,徐星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近些年來,古生物學領域的進展和成果在國際上普遍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 蓋亞假說——一種新的地球系統觀
    但這時他沒能繼續推進他的這種觀點,而是推進他的更小的目標,說服噴氣動力實驗室研究生命科學的同事們接受大氣分析是探測其它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有效方法。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如果他們接受他的觀點就意味著承認火星上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這可能導致取消去火星上直接探測生命是否存在的海盜號飛船計劃。
  • 超實用的量化研究方法給你!
    每周小鹿都會推出「研鹿課堂」活動是的!你沒有看錯!公益講座,每周開講!免費免費免費真的免費每周六晚7點小鹿與你不見不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學術研究,學會研究方法必不可少。而量化研究無論是在文理工商藝中均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如何解鎖量化研究方法呢?
  • 蓋亞假說
    提出發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1年邀請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幫助尋找火星上的生命痕跡。洛夫洛克隨後提出了蓋亞假說,即地球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形成了一個可互相作用的複雜系統。這一觀點一直受到環保主義者和氣象學家的擁護。
  • 招聘數據分析怎麼寫?教你一招實用數據分析方法正文
    招聘數據分析怎麼寫?教你一招實用數據分析方法正文 2019年07月16日 16:1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 我對科學假說的認識軌跡
    這個不靠譜的時空隧道科學假說,在科教頻道、國內外教授專家、愛因斯坦相對論這三大權威的灌注下,讓我信以時空隧道是科學真說是科學真理。真沒想到我們的世界存在時空隧道,感覺這個世界好神奇!便要想像這個宇宙是什麼狀態?宇宙還存在以前和未來的社會,宇宙是多維的重合的。宇宙為什麼沒有邊際?宇宙要是有邊際,那麼邊際外面又是什麼?
  • 一種基於實用AGC算法的音頻信號處理方法與FPGA實現的分析研究
    一種基於實用AGC算法的音頻信號處理方法與FPGA實現的分析研究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9-30 16:29:14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廣泛使用,通信企業問的競爭不斷加劇
  • 萊布尼茨學會分析科學研究所開發新軟體首次實現自動檢測蛋白質組...
    萊布尼茨學會分析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可能解決現代生命科學的重要難題:在大量的蛋白質原始數據組中自動檢測公開的資料庫中未被開發利用的數據。由於數據格式多樣、數量龐大,精確查找這些數據一直以來都相當複雜。
  • 尤金·法瑪與有效市場假說
    他不僅研究了金融證券的價格走勢及由個人和企業決定的資產分配關係,還研究了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公司與競爭,風險管理,通貨膨脹與經濟活動,不同通貨的價格以及貨幣與銀行業。法瑪教授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該假說認為,相關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場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最主要的推論就是,任何戰勝市場的企圖都是徒勞的。
  • 探源伽利略科學研究方法背後的知識觀
    伽利略是現代科學之父,他所提出的「假說—演繹和實驗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是現代科學的基石。或許大家會很好奇,這個方法這麼重要嗎?怎麼就成為基石了?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得從認識論說起。不管是畢達哥拉斯的「數」還是柏拉圖的「理型」都是源於大腦中的觀念「世界應該怎麼樣」,這種通過主觀預設來認識客觀事實的知識觀我們稱為「理性主義」。理性主義者還強調觀點的邏輯合理,其實很多觀點我們現在看來只是猜想而已,但是這不妨礙歐幾裡得通過幾個公設推導出整套幾何的知識體系,成為理性主義的邏輯演繹的不朽豐碑。
  • 高考生物複習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講解
    「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之一,學習目標屬於應用水平,要求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繫等。」
  • 徐振江:菌群研究和數據分析怎麼做?21分鐘帶你入門
    首先,我們提出一個科學假說或者說一個科學問題;然後,我們再來設計一個合適的研究方案,來解答這個問題,驗證或者推翻科學假說;在實施研究方案的過程當中,我們要避免一些幹擾因子對我們的生物學分析的影響;最後拿到數據之後,我們進行一個數據分析:將生物信息學的方法應用其中,得到可靠的生物學結論。
  • 研究開發GWAS數據網絡分析平臺
    繼成功開發基於通路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數據網絡分析平臺i-GSEA4GWAS之後,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王晶研究員和張昆林助理研究員等研究者又開發了網絡分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