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沒有鬆軟的麵包
沒有易消化好吸收的精細食物
食物的匱乏和粗糙
淘汰了不能適應的人
存活下來的祖先
胃的自愈能力非常的強大
這種強大基因
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讓現代人能夠生龍活虎
胃口好食慾強
即使胃的自愈能力非常的強大,現代胃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很高,一種叫做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癌病菌悄悄地潛伏在人體內,在抵抗力下降時伺機而動。如何發揮胃的強大能力,如何充分利用現代醫療技術,抵抗這種病菌呢?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細菌,20世紀80年代從胃炎患者的胃竇黏膜組織中發現,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光學顯微鏡下呈S形或螺旋狀,電鏡下可見一端有鞭毛。
幽門螺桿菌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各種常用的消毒劑都能將其殺死,在室溫空氣中只能存活數小時,該菌產生尿素酶豐富,能分解尿素,這也是呼氣實驗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原理所在。
感染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病因,在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僅能加速胃潰瘍的癒合,同時明顯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已列為胃癌的第Ⅰ類致癌原。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Hp感染率總體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達40%~60%。
人是怎麼感染上
幽門螺桿菌?
有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幽門桿菌的感染率要高於發達國家,這可能與飲食習慣、居住衛生條件有關。
由於幽門螺桿菌是「吃進去的細菌」,它的傳染性很強,其傳播途徑一般為口-口途徑(共用餐具等)、糞-口途徑(接觸排洩物等)。國內家庭共餐制使幽門螺桿菌很容易在家庭成員中傳播。
此外,這種細菌也會存在於牙垢和唾液中,因此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更換牙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親密接觸、進食被幽門螺桿菌汙染的食物都有可能被傳染。
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後沒有明顯的症狀,也不可能發病。
怎樣知道
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呼氣試驗方法簡便,在臨床上經常被用到。
(編輯說:通俗的講就是到醫院的消化科掛號診治,醫生會給您一個小瓶子讓您向裡面吹氣,醫生會根據吹氣的結果進行診斷。)
其原理就是Hp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當受試者服用碳14標記的尿素後,如果胃內存在Hp感染,其產生的尿素酶便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碳14標記的CO2,碳14標記的CO2經呼氣排出,定時收集呼出的氣體,通過分析呼氣中碳14標記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也是用於判定治療後Hp是否根除的首選措施。
吹氣能代替胃鏡檢查嗎
不能。吹氣即呼氣試驗,是無創傷檢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種方法。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但它與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甚至胃癌均有一定的關係。
很多無明顯臨床症狀的正常人群中也有很高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因此,即使我們知道就診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還是不能判定就診者是什麼病。
而胃鏡檢查可以觀察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腸上段黏膜的變化,可以了解有無潰瘍、新生物,結合活體組織病理檢查可以確定炎症的程度、病變的良惡性,還可以明確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吹口氣不能代替胃鏡檢查。
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根據2012年我國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出現這些症狀,根除幽門螺桿菌沒商量:
消化性潰瘍 是根除幽門螺桿菌(Hp)最重要的適應證,根除Hp可促進潰瘍癒合,顯著降低潰瘍復發率和併發症發生率。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 儘管根除Hp,預防胃癌的最佳時機是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發生之前,但患者正處這一階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應,使胃黏膜萎縮發展減慢或停止,並有可能使部分胃黏膜萎縮得到逆轉,遺憾的是腸化生難以逆轉。
早期胃癌已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胃次全切除 早期胃癌手術或內鏡下切除後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很高,在此時間段內仍存在再次發生胃癌的風險,根除Hp可顯著降低這一風險。
胃癌家族史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的遺傳易感性較高,遺傳易感性雖難以改變,但根除Hp可消除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從而提高預防效果。
個人要求治療情況,治療前應經過醫師嚴格評估。年齡;但年齡≥45歲或有報警症狀者不予支持根除Hp,需先行內鏡檢查。
如何殺滅幽門螺桿菌?
(具體請遵循醫囑,此處建議僅供您參考)
根據2012年我國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採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託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或者鉍劑加兩種抗生素的四聯聯合治療。正規的堅持服藥尤其重要,標準劑量、足夠療程(一般7~10天)、藥物合理選擇與搭配是達到療效的保障。
由於抗生素的耐藥問題,治療最好在消化專科醫師指導下用藥,切不可自作主張加量或是漏服藥物,導致頑強的幽門螺桿菌再次復發。
怎樣預防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復發?
根本的辦法是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和衛生條件,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我們能做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儘量減少在外面吃飯的次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庭用的餐具器皿應得到定期消毒、更換。此外家庭成員應同時定期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已經有親屬明確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與其生活的家庭成員陽性率非常高,需同時檢測是否有感染,如有必要及時治療。
第二,初次治療時就選用正規的抗幽門螺桿菌方案,按療程嚴格遵醫囑用藥,儘量治療徹底。
第三,幽門螺桿菌主要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於牙垢和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更換牙刷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第四,有些人確定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需要及時治療,治療後定期複查,如果復發,可以再次治療。
轉自:人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