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民事百科全書
民法典的編纂把握時代脈搏、回應時代要求,緊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提出民法制度的解決方案。民法典的頒布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民法典草案即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李忠雙:三個特點了解民法典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筆者認為,民法典編纂和審議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彰顯制度優勢、堅持實踐導向,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
-
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原標題: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民法典學習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新時代的人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兩千多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北京人民大會堂,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在新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聽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
民法典怎樣保護「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實施,對未成年人的生活與成長會帶來哪些影響?9月4日,作為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為該校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課堂上,張軍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為題,聚焦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從中學生熟知的人和事講起,從「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護身寶典,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約定,凝聚起保護未成年人的共同責任」三個方面為師生們詳細講解。
-
湘江理論|深度|在民法典,「權利」這兩個字力透紙背!
民法典是一部保護個人權利的法律 記者:民法典的頒布是我國政治上和法治上的一件大事,請您講講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為何引得大家如此關切?5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通報,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啟動立案調查程序,嚴格依法依規進行查處。這是一個典型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權利的案例。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中,有一章專門明確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由此可見,未來個人信息的受侵權人完全可以拿起民法典這一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更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
-
民法典今起實行 這本「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你了解...
2021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實施。這部民法典歷時五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法典化」時代。這兩天,在江蘇南京、河南鄭州等地,一些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學習民法典,迎接民法典正式實施。
-
《民法典》頒布: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明確規定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
-
昨天,4500多人參加了這場《民法典》學習輔導會
何麗新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長期的治學所得,針對近期發生的一些社會熱點案件進行法理分析、解讀,緊緊圍繞推進和保障民法典實施,全面提升民事檢察工作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並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論述、民法典彰顯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實踐特色、民法典體現制度創新、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實現四個方面進行重點講解,為全省檢察幹警「充電蓄能」,提供滿滿的「法治加油包」。
-
湘江理論|深度|滕佳一:新中國首部民法典的價值基石和時代意義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同時它也是21世紀引領世界成文法潮流的一部開創性法典作品。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旨在對私人權利提供全方位的民法保護。 民法典堅持私人事務依個人意志的自我決定,即私法自治原則。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
學法時間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正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草案)》的說明」中所言:「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
-
最高法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
2021年1月1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即將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門成立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抓好民法典學習貫徹和實施準備工作。
-
《民法典》,你get了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學習民法典 有「典」不一樣
11月24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機關黨辦邀請省檢察院副檢察長譚玲作民法典專題輔導報告,進一步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整場專題輔導報告亮點紛呈,集團幹部職工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要不斷加強對民法典的學習,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2017年,村民吳某因私自上樹採摘楊梅,不慎跌落受傷死亡。吳某的親屬認為村委會未採取安全防範措施、未及時救助,將村委會起訴至法院。村委會是否應對此擔責?
-
《民法典》2021.1.1施行:人人必知的49個法律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特轉載供大家參閱。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民法典中存在相當多的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規定社會主義或以維護社會利益為導向的規則,如《民法典》的制定目的包括「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86條規定「營利法人從事經營活動,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第185條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物權編第306—308條更是直接將憲法規定的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方針挪移至民法典之中
-
這將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每一條都與你息息相關!
民法典出臺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替代。作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對於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70年到期、高空拋物墜物、性騷擾、手機APP收集個人信息等社會熱點和百姓關切,草案均進行了直接回應。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草案還體現了對疫情防控有針對性的考量。
-
2021.1.1施行!最高法發布:《民法典》時間效力的28條司法解釋
第十四條 被繼承人在民法典施行前死亡,遺產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其兄弟姐妹的子女請求代位繼承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第十五條 民法典施行前,遺囑人以列印方式立的遺囑,當事人對該遺囑效力發生爭議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但是遺產已經在民法典施行前處理完畢的除外。
-
民法典正式施行,88處重要變化你必須知道!
《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八)增加規定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條規定:"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