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時間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1-22 澎湃新聞

學法時間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1-19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正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草案)》的說明」中所言:「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民法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例如,由於《民法典》的編纂僅僅是對上述九部法律進行了適當修改,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原來根據上述九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在《民法典》施行後並非當然失效,只要是不與《民法典》相衝突的規定,就仍然可以繼續適用。也正因為如此,不僅最高人民法院自己啟動了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也要求各高級人民法院抓緊時間清理各種指導意見、會議紀要等規範性文件,目的在於廢除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定,保留仍然可以適用的規定。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例如,《合同法》通過並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在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同時,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第3條)。之所以如此規定,就是考慮到認定合同有效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合同效力能夠得到法律的承認從而得到履行。也正因為如此,《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亦明確指出:「民法總則施行前成立的合同,根據當時的法律應當認定無效,而根據民法總則應當認定有效或者可撤銷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此外,《民法總則》通過並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就《民法總則》規定的訴訟時效的有溯及力問題出臺了司法解釋,以統一司法實踐的裁判標準。上述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文件雖然並非是針對《民法典》的實施所作的規定,但亦可以作為判斷「有利溯及」的重要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有利溯及」這種例外,民法還可能因民事審判本身的特殊性而被賦予溯及力。

如前所述,民事審判不同於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之處在於,在制定法存在漏洞的情況下,人民法院要通過一定的法律解釋方法(如類推適用)來填補制定法的漏洞,並據此對待審案件作出判決。既然如此,在新舊法律交替時期,如果新法對某一問題已經作出明確規定,而舊法對此沒有規定,則人民法院自應將新法的規定用於填補舊法的漏洞,並據此作出判決。從這一意義上說,人民法院適用的雖然是舊法,新法只不過被作為填補舊法的漏洞而被適用,但是如此一來,也就擴大了新法的適用範圍,實際上賦予了新法一定的溯及力。關於新法此種溯及力,在《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專家意見稿曾專設一條予以明確規定,但因分歧較大沒有最終規定到《民法總則》。不過,《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指出:「雖然法律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施行前,但當時的法律對此沒有規定而民法總則有規定的,例如,對於虛偽意思表示、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合同法均無規定,發生糾紛後,基於『法官不得拒絕裁判』規則,可以將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作為裁判依據。」這一規定雖然旨在解決《民法總則》的時間效力,但亦可類推適用於處理《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總之,雖然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民法典》原則上僅能適用於該法施行後發生的法律事實,《民法典》施行前發生的法律事實,原則上只能適用當時的法律,但依據《立法法》的規定和民事審判本身的規律,在例外情況下還是要承認《民法典》的溯及力。

此外,一些人可能錯誤地認為,在《民法典》在施行前,該法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不發生任何影響。在筆者看來,即使在《民法典》施行前,《民法典》的一些規定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在《民法典》施行前,雖然人民法院不能依據《民法典》作出裁判,而只能依據現行的法律進行裁判,但如果現行法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得不清楚,而《民法典》有規定或者規定得更加清楚,人民法院在裁判理由部分援引《民法典》的規定作為說理的依據,也是前述法律解釋方法的必然要求。就此而言,《民法典》一經通過,《民法典》時代就已經到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民法典》的正確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裡筆者還想順便談一下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

如前所述,司法解釋是最高司法機關針對法律在實踐中的具體適用而對法律作出的理解,因而與立法不同,其目的並非創設規則,而是運用法律解釋方法解決法律的實施問題。就此而言,大多數司法解釋雖然制定於被解釋的法律施行之後,但卻應溯及到被解釋的法律實施之日發生效力:在司法解釋採用「解釋」的形式對某一法律的具體應用作出規定時,司法解釋應溯及到該法律施行之日;在司法解釋採用「規定」「批覆」的形式對某類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規定時,如果被解釋的法律有多部,則應根據司法解釋的條文所規範的對象判斷被解釋法律,進而根據被解釋的法律的施行日期來判斷該條的時間效力。也正因為如此,通常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大多會在條文的最後明確規定司法解釋生效後,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應適用該解釋,但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應適用該解釋。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之所以要適用該司法解釋,是因為案件所涉法律事實雖然發生在司法解釋生效前,但卻發生在被解釋的法律施行後,自應適用該被解釋的法律,在最高人民法院已對法律的適用作出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各級人民法院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律的理解來適用法律,而不能再依據自己對法律的理解來適用法律。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該司法解釋,是因為司法解釋生效前,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已經根據自己對法律的理解對案件作出終審判決,如果再因為司法解釋的發布否定已經生效的判決,則不僅會影響到司法的權威性,從而引發大規模的再審申請,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以現在的理解否定過去的理解的做法既不符合司法的規律,也不符合認識的規律。

值得注意的還有,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個別司法解釋在對法律的適用問題作出理解時,為了統一裁判尺度,對法律所規定的一些不確定的概念進行了具體化處理,甚至創設了法律沒有規定的具體期限。

例如《物權法》《公司法》均沒有規定按份共有人或者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具體期限,但為了平衡優先購買權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都明確規定了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限。儘管從法理上看,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必然要受到合理期限的限制,因此上述司法解釋也僅僅是運用了制定法漏洞填補的方法來解釋已有的法律,但如果司法解釋一經公布即發生效力,則可能給當事人帶來不可預見的風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司法解釋規定了特定的生效日期,以留出合理的時間讓人民群眾熟悉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從而避免自身權益受到損害。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司法解釋規定了特定的生效日期,在司法解釋生效後,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亦應適用司法解釋的規定,而不論案件涉及到的法律事實究竟發生在司法解釋生效之前,還是司法解釋生效之後。

來源:山東高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法時間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1.1.1施行!最高法發布:《民法典》時間效力的28條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法釋〔2020〕15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
  • 《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80
    《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80 2021-01-01 0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
    清理結果具體包括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與民法典規定一致的共364件,未作修改、繼續適用;第二種情況是,對標民法典,需要對名稱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共111件,經修改頒布後自明年1月1日施行;第三種情況是,決定廢止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116件,自明年1月1日失效。
  • 富平法院民一庭組織幹警學習《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富平法院民一庭組織幹警學習《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2021-01-10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圖詳解《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規定丨民法典小課堂
    《立法法》第九十三條將「法不溯及既往」作為新舊法律選擇適用的基本原則。《司法解釋》第一條也首當其衝地規定了「法不溯及既往」這一基本原則,包括三種情形:1.《民法典》實施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適用《民法典》的規定;2.
  • 哪些事實,雖然發生在民法典頒布之前,但是卻直接適用民法典的?
    而且這幾天內應當會密集發布相關整理和清理後的與《民法典》相關的司法解釋。這是要讓我在學習中度過跨年的節奏啊。當然,這些數量巨大的、更新整理後的司法解釋,並不只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學習內容。相反,這些司法解釋,是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民事行為的操作指引。
  • 婚姻家庭、遺產繼承、時間效力……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最高人民法院30日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釋,與民法典同步施行。記者從最高法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民法典頒布以來,最高法對591件現行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其中與民法典規定一致的共364件,未作修改、繼續適用;對標民法典,需要對名稱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共111件,經修改頒布後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決定廢止的共116件,自明年1月1日起失效。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的重大變化
    最高人民法院對建國以來現行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計591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同時發布了7個新的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以下簡稱「《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解釋(一)」)。
  • 首批適用民法典案在多地宣判 帶來哪些重要變化?
    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自1月1日起施行。元旦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地法院陸續宣判了一批適用民法典的案件,涉及高空拋物致人傷殘、隱瞞愛滋病史結婚、金融借款「砍頭息」如何認定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案件的宣判引發廣泛關注。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一、一般規定第一條 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持續至民法典施行後,該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 學習民法典 | 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理解適用:鑑於我國法院近年來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所以當事人基於勝訴裁判申請執行時可以判斷需要多長時間執行終結;結合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一般保證債務時效從先訴抗辯權消滅後起算。這種調整給我們帶來的困難是如何確定消滅時點。建議以法院執行局作出的執行終結文書為節點;如果已經由拍賣等方式實現的,以相應執行文書作為保證人先訴抗辯權消滅的客觀判斷標準。
  • 【學習園地】法學匯 | 民法典規範的類推適用
    如其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比較遺憾的是,它並沒有規定類推適用制度,這就為裁判者能否適用類推、如何適用類推留下了解釋空間。最後,國家法以外的一切法源均不體現國家意志,必須被司法排除,正如邊沁所言——「法典之外無法律」。在法技術上,類推解釋與類推適用的嚴格區分也是範式民法典不規定類推適用的原因。在大陸法觀念中,類推解釋只是一種解釋方法,以法律的文義和內容為繩墨,最多只是「制定法內的續造」;類推適用的前提則是法無明文,明顯屬於造法範疇。
  • 駱駝城司法所「八進」開展《民法典》法治宣傳
    為進一步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貫徹,高臺縣司法局駱駝城司法所精心謀劃,周密部署,積極推進民法典全面貫徹落實。近期,更是抓住冬閒時期,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在全鎮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的熱潮,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一進機關,幹部齊學法。
  • 最高法發布與民法典配套的首批新司法解釋,帶來不少新變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0日訊 (記者 李萬祥)為確保正確統一實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已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12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司法解釋全面清理情況,並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據介紹,經前期梳理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現行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計591件。
  • 龍俊| 民法典中的債之保全體系 | 比較法研究202004
    這就是表明該章儘管標題是「合同的保全」,放在民法典合同編中,實際上在體系上的定位是「債的保全」,是適用於一切債之關係的通用性制度。  未來在民法典的適用過程中對於「合同的保全」章的解釋,筆者認為有如下問題需要解決:(1)相較於我國1999年《合同法》,《民法典》擴張了代位權和撤銷權的客體範圍,那麼立法為什麼要作此擴張?《民法典》第535條的「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應該如何解釋?
  • 看看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怎麼說...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第一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就對民法典的溯及力進行了明確規定,在以下四種情形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一、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該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 | 《民法典》施行前後《三十而已》中的婚姻法律...
    施行後適用《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協議離婚】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籤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 民法典學習筆記(合同編——第一分編:通則·上)
    《合同法》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釋,主要有「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城鎮房屋租賃合同司法解釋」「民間借貸司法解釋」「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等等,上述司法解釋的很多內容也被吸收進《合同編》,如「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3條關於無權處分的規定。
  • 薛軍|民法典網絡侵權條款研究:以法解釋論框架的重構為中心|比較法...
    所謂後法典時代,主要是指在民法典編纂完成後,民法理論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託於對民法典條文與制度的闡釋而展開。民法典編纂並沒有也從未追求將民事領域所有的法律規則毫無遺漏地納入民法典之中,因此,在民法典之外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大量的特別法、單行法規則。
  • 王雷:論身份關係協議對民法典合同編的參照適用 | 法學家202001
    在「可以回歸」(如《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16—18條,《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5條、第6條、第7條、第10條、第11條、第14條和第16條)與「不能簡單回歸」(如《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9條、《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9條)之間時有反覆,相關司法解釋條文「碎片化」現象嚴重,欠缺體系化考慮,無法有效識別出能夠對新類型案件具有裁判指引功能的核心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