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識別人員身份,還能預判其行動軌跡,網安學院有顆「智慧大腦」

2021-01-15 荊楚網

長江網8月31日訊(記者蔡欣星 黃金)「實名羨慕!」8月30日,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以下簡稱「網安學院」)開學的消息經長江日報官方微信、APP等平臺推送後,備受網友關注。不少網友點讚之餘,紛紛留言「學院布局有什麼特色」「網安學院是否更智能」。

8月3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到網安學院建設、運營方,揭秘這所吸引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入駐的學院,究竟有何不同。

網安學院教學樓。記者郭川 攝

學院兼具嚴謹與人文特質

正如兩所高校碰撞的火花

網安學院在落定之初,就朝著「一流網安學院」的方向規劃發展。

2016年9月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家網安基地建設辦公室,網安基地設計單位、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查找大量國內外資料後,先後前往杜克大學、利物浦大學的國內聯辦高校考察——那裡汲取了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精華。

入駐學子錄入掌脈,實現「智慧通行」。記者郭川 攝

「最大的感受,是他們非常重視學生個性化體驗。」網安基地總建築師、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葉煒介紹,幾所學校均採用智慧化教室,並設置大量討論室。公共空間內出現了長沙發等設施,便於學生組織沙龍,這在國內高校中極為罕見。寢室重視個人隱私,多為一人間、二人間,但每幾個寢室之間又設計了「客廳」,可會客、可活動,有家的概念。恆溫泳池的設立,則方便學子們課後鍛鍊身體。

這些細節的設計精華,後來均被吸收、優化至網安學院的設計方案之中。

在整體設計思路上,網安學院也兼容並蓄兩所學校的氣質。

其北方南圓的布局,融合方正與婉約。北面華中科技大學教學樓明德樓、武漢大學教學樓新珈樓、圖書館均為方形結構,有治學嚴謹之意。南面3棟宿舍樓、風雨操場因靠近濱河大道、徑河沿線,因而設計為圓形結構,與水呼應,較為柔美。東西走向的綠化帶,可作功能分區,供學子漫步。

樓體同時融入古典與現代的理念。如圖書館,既有硬朗的鋼鑄網格外立面,也有地面升至二樓的草堤步道。各教學樓既有古典的三段式立面結構,又採用了鋁板簷口、玻璃幕牆等現代材質,盡顯通透。

「『十八書院』『中國竹簡』『福建土樓』,在這個現代的網安學院裡,還有很多文化元素亟待大家去探索發現。」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副院長彭正明說。

能預判行動軌跡 監測設備何時出故障

網安學院有顆「智慧大腦」

出現在人工智慧攝像頭中的所有人員,不僅能被迅速識別身份信息,還能預判其行動軌跡;各種運行設備,可監測到何時會出現故障,以提前做好檢修,減少設備故障帶來的不便。在網安學院,一套智慧運營管理平臺讓學院擁有了「智慧大腦」。

這個「智慧大腦」,是一個涵蓋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綜合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學院內的智能門鎖、安防攝像頭、門禁系統、智慧水錶等設備全部連接起來,其產生的數據傳輸至智慧運營中心。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學院做出適宜的運營決策。

中信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智能建造部負責人介紹,有了這顆「智慧大腦」,一方面能提升日常運行效率,有問題確保及時處理;另一方面,通過對每天產生的數據進行存儲,形成自己的大數據系統,為預測分析決策提供基礎。

「比如學生的用電高峰、就餐高峰,根據大數據得出結論後,能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供冷、供暖設備,大數據會告訴你如何運行才是最令人舒適的狀態。」該負責人介紹,有了這套系統,一個人在什麼時間出現在學院什麼地方,系統也會做出合理性判斷,如果異常,就需要相關人員進行幹預。

未來,這套系統將覆蓋整個國家網安基地。包括網安學院在內,展示中心、培訓中心等功能區也將接入這套系統,使整個園區實現智能化、一體化運行。

連結:

國內網絡安全人才缺口超百萬

「政企學研」聯手建設世界一流網安學院

位於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的國家網安基地,是國內唯一的「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基地。網安學院是國家網安基地內規劃建設的學歷教育區,也是最核心功能片區,按照世界一流大學校園標準投資興建。

8月28日,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籤署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網絡安全學院入駐辦學協議。根據協議,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安排本部師生,整體入駐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通過在學科設置、師資力量、圖書資源、實驗設備方面共建共享,創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培養一流網絡安全人才。目前,網安學院本身並不具備招生資格。

在8月7日舉行的武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上,一份《網絡安全人才市場狀況研究報告》顯示,人才荒,依然是當前制約網絡安全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當前全國範圍內網絡安全人才缺口超過百萬。其中,網絡安全企業、政企機構對網絡安全人才需求較大。超八成新晉網絡安全人才對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安全與發展,培養高素質網絡安全人才是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這些網絡安全學子承擔著帶動技術創新、守護國家網絡疆域安全的重任。」國家網安基地建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網安學院在內的網安基地系列項目,是構建網安基地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良性生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服務網絡強國戰略的重大措施,承擔著培養一流網絡安全人才的重大使命。未來,在「政企學研」多方共同努力下,將不斷探索產學研協同育人、合作科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

相關焦點

  • 身份識別新姿勢:腦電波
    日前,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紐約賓漢姆頓大學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根據大腦活動來識別身份的技術。在實驗中,他們通過記錄瀏覽特定圖片和信息時人腦產生的特殊波形,對待檢測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識別,身份認證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
  • 這年頭城市都有「智慧大腦」了?天津市給出了答案
    「國網天津電力將通過建立能源數據指標體系和共享機制,正在為天津打造城市『智慧能源大腦』。」通過這種升級後的新型電錶,用戶可以遠程實時查看家用電器用能情況,並獲得系統提供的能效分析建議,進而優化用能習慣。近期,這款電錶即將在天津濱海中新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試點應用並進行推廣。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長期以來,由於小區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電瓶丟失、入戶盜竊等案件時有發生,居民對此很有意見。「小區裡有了智慧門禁和人臉識別,外面的人不能隨意出入,我們心裡更踏實了。」通過為小區業主定製的線上程序,所有關於小區的便民服務、通知、服務信息居民都能清晰便捷地接收到,繳費、報修、快遞代收等生活小問題也都可以線上解決。
  • 有智慧的門禁 能預警的平臺 守望領域用大數據「守望」你的家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趙紫怡)「喂?你到小區門口了?我正要離開單位去接你呢。我給你開門,你先進小區等我,裡面安全。」5月26日晚十點左右,家住貴陽市觀山湖世紀城龍福苑的鄒先生家迎來了一位多年未見的親友,只聽「滴」的一聲,並不在家的鄒先生為其打開了小區門禁。
  • 浙江智慧消防建設,樹立多場景應用樣板
    為全面做好秋冬季火災防控工作,打贏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浙江省多地市、區縣結合當前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等宣傳工作重點及季節火災特點,重點聚焦,加速推進智慧消防建設,樹立多場景應用樣板。力安科技智慧消防1、智慧消防納入城市大腦,智慧城市與消防智慧化建設協同發展。
  • 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一個平臺,數據融合,園區管理更方便~
    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民科園安上了智慧「大腦」來現場~看TA「大顯身手」↓↓↓<< 點擊上方,觀看完整視頻>>走進民科園智慧園區指揮中心,迎面而來的是一幅大屏幕,這就是IOC運營中心綜合展示平臺,相當於民科園智慧園區的「大腦」,將園區內的軟硬體系統聯結起來統一進行管控,通過一張圖就能看到園區綜合運行態勢
  • 建鄴區立式測溫人臉識別一體機多少錢*行業新聞
    寫字樓1.寫字樓大門入口處安裝人臉識別測溫門禁機,只需0.5s即可完成人員身份識別和體溫檢測,避免排隊,杜絕無關人員進入,體溫異常報警並禁止進入,保證了樓內每個人的安全。2.人臉識別門禁考勤機應用到寫字樓大門口,員工上、下班刷下人臉,系統自動比對登記信息,系統記錄員工考勤籤到,完全杜絕一般讀卡、打卡、人工籤到等所存在的代打卡管理漏洞。3.寫字樓使用人臉識別攝像頭,人臉驗證+門禁聯動+考勤統計+軌跡分析,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還能考勤記錄。禁止陌生人進入寫字樓。
  • 「無人機種田」「豬臉識別」……智慧農業了解一下?
    和「人臉識別」技術一樣,「豬臉識別」技術其實也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基於構建AI算法來自動識別圖片或視頻素材中的動物特徵,例如動物的面部特徵(兩眼間的距離、嘴巴的位置、頭骨的寬度)、外形特徵(花紋、各部位之間的比例)從而實現對動物身份的識別。
  • 不摘口罩就能「刷臉」,濟南首臺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落戶醫院
    不摘口罩就能「刷臉」,濟南首臺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落戶醫院大眾日報記者 趙國陸2020-09-16 20:43:48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濟南市第一臺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在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上線,標誌著醫院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雲從科技AI智慧展廳正式開放
    人臉識別可助公安快速破案    記者在其中的智慧安防展區看到,「智慧鑑身」項目不僅可以對人臉進行活體識別,還能實時生成3D人臉模型。    在安防領域,雲從科技開發了安防大數據平臺、「睿眼」AI相機、智慧社區安防系統等產品。    其中,安防大數據平臺通過人臉識別、關係網分析、跨鏡追蹤等技術,集實時監控、掛圖作戰、人像檢索,布控預警等於一體,可實時掌握目標人物行蹤,預判其活動時間和空間範圍,協助公安快速破案。
  • 雷鋒網​AIoT+智慧城市峰會將於深圳召開;百度騰訊智慧城市項目...
    該計劃將批准並管理多倫多概念性智能社區Quayside內的信息收集,安大略前信息和隱私專員Cavoukian不同意目前的計劃,因為它將賦予信任權力來批准收集沒有匿名或沒有去除個人身份識別信息的數據。Cavoukian在她的信中說,如果沒有對數據去除個人身份識別信息,現有的加密方法又並非絕對可靠,被攻破後很可能會暴露多倫多濱水區居民的個人隱私,為什麼要冒這樣的風險呢?Cavoukian現在正在向僱傭Sidewalk Labs的多倫多濱水區政府機構施壓,要求其改變公司的想法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從源頭上強制對數據去除個人身份識別信息。
  • [世界氣象日]圖解:8顆衛星組成天基氣象災害監測網
    在新形勢下,社會各界對氣候預測服務需求越來越高,如何加強預判,提高氣象氣候預測的針對性和可用性成為擺在氣象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魏彩英介紹說,我國已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
  • 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 「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網際網路數據優勢,全力參與海澱「城市大腦」建設,包括頂層設計規劃、AI計算處理中心、城市運營指揮中心IOCC;以及一些亮點應用支持,如疫情平臺,渣土車綜合治理、5G+智慧工地等。通過城市大腦打造出的海澱大腦,支撐渣土車綜合治理,實現對渣土車精準識別,每天處理100萬張過車數據,高峰時期發現渣土車9000多輛,識別準確率95%以上;同時藉助深度學習算法,對針對渣土車行駛軌跡進行預測分析,準確率超過60%,全面提升渣土車管理能力
  • 看破冰行動,了解暗網是張什麼網?進入並不容易
    看破冰行動 了解暗網是 張什麼網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破冰行動》,講述的是緝毒警不畏犧牲,粉碎地下毒網的故事。劇中,毒販用「暗網」這一網際網路手段,聯繫賣家,構建販毒網絡。進入暗網並不容易,需要密鑰,而密鑰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  那麼,這神秘莫測的暗網究竟是什麼?
  • 「十大偶像新車」埃安Y,實力演繹純電動SUV領域的「智慧擔當」
    同時,作為2020年「一諾杯」年度車評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十大偶像新車」集結「全民製作人」,聯合全網新車信息和消費者強推車型,從好看、好用、好價三大維度考量,找尋新車陣營中的各類擔當。其中,廣汽埃安旗下第四款車型「超定律智能純電SUV」埃安Y,以「先進、好玩、新潮、高品質」等特點,成為本屆車展量產車的「智慧擔當」。
  • 數學與統計學院智慧考務系統助力研究生招生考試
    12月26日,在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專題報導了AI人臉識別技術及智慧考務系統成功應用於學校研究生招生考試。這套分布式人臉識別智慧考務系統的發明人就是數學與統計學院副教授李慧斌。
  • 狗狗的大腦無法識別人類面孔?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狗狗無法識別人類面孔,因為在它們的大腦中沒有用來區分人類後腦或前腦的區域。匈牙利羅蘭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共同開展了這項試驗,對20隻狗進行了磁共振功能成像掃描,這兩所大學是極少數能夠在狗狗清醒和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掃描其大腦的研究機構。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兩會前夕,百度智能雲在發布的《百度城市大腦白皮書》中,對疫情暴露出的過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不足進行了詳細解讀。據白皮書分析,由於城市數據未能充分的縱橫向貫通,智能化技術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政府的很多防控措施仍然大量依賴於人力,無法做到精準施策。迫切需要動態時空數據的高效支撐、智能的技術響應手段普惠賦能、與城市域內域外大數據的全方位協同。
  • 人臉識別技術系統在「天網工程」的應用解決方案
    其實現了對進出人員人臉的抓拍採集、建模存儲,實時黑名單比對報警和人臉大庫檢索等功能。三、系統組成人臉信息綜合應用平臺由人臉動態比對單元、人員軌跡分析單元、人員身份鑑別單元以及視頻存儲單元組成。* 人員軌跡分析單元人員軌跡分析單元部署在視頻專網內,可接入前端人臉抓拍機,對前端人臉抓拍機回傳的抓拍數據進行建模、存儲,建立海量人臉特徵資料庫;同時支持對抓拍人臉庫的快速檢索和以圖搜圖功能,利用人臉識別特徵的唯一性,精準、高效地實現對海量人臉照片庫的有效排查,幫助公安民警快速鎖定嫌疑人的活動軌跡,提高案件偵查效率。
  • 「雲上公安 智慧警務」為公安插上智慧翅膀
    02左中括號智慧警務打造「最強大腦」左中括號傳統警務正向大數據時代的「指尖警務」邁進。「智慧警眼」「指尖雲搜」「南湖衛士」等移動警務APP為基層實戰賦能提供了科技支撐。2020年7月4日,玉環公安接到群眾舉報,在坎門街道後沙海面發現一具女性浮屍,通過智慧警眼APP人臉識別確定死者身份,查詢人員全息檔案信息獲得其丈夫手機號碼並取得聯繫,根據家屬提供出走時間,經過視頻監控追蹤,證實女子獨自來到海邊,意外落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