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是廣大一線教師向優秀教師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且直觀(直接)的途徑。
但近年來,有不少人對其卻頗有看法,認為不少教師的公開課」脫離實際」,一是課堂設計非教師個人完成,都是團隊打造,二是課前提前排練,非常態課堂,三是課堂上教師展示的才藝非普通人所持有,如唱歌、彈琴、跳舞,一般人學不來。因此,很多老師聽課時熱血沸騰,聽完課回去後卻仍濤聲依舊。
對於此種情況,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老師們要弄清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的概念和存在意義。
公開課一般是教師培訓或某種研討會上優秀教師展示的課。這樣的課,多是教師依據自身素養、特長,依據平時教學經驗,給觀眾上的一種展示課或直白一點說就是表演課;
觀摩課是教師個人或集體基於某種教育教學理念設計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具有一定的實驗性、是用來研究討論的,也就是讓大家通過觀摩,引發思考,提出建議或意見的;
示範課則是基於某種教育教學理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研究和實踐檢驗,形成了一定模式,取得了顯著效果,通過示範課形式對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推廣。
事實求是地講,無論哪種課型,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展示,就都具有了一定的「表演性」,都非「常態課」。因此,無論是教師本人還是其背後的「團隊」,都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觀眾。
這就像我們自已家裡要來客人一樣,屋裡屋外要打掃,要穿戴整潔莊重大方的禮服,這既是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時也是對客人最好的尊重。
上課也是一樣,我們要聽常態課,就該不打招呼、去學校推門聽課,而非是到某種活動、「舞臺」上去聽人家的「表演課」。
而實際上,即便是推門聽課,上課的老師和平時也是會有一定差別的。這就像我們家裡平時來了沒有預約的串門鄰居一樣,也要收拾一下沙發、抹一抹茶几、茶壺茶碗重新清洗、重沏新茶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們要求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上成常態課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
有的老師說,如此這般,那還有什麼意義?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打一個比方。
學書法的人都知道先要臨帖,那麼請問一下,你所臨的帖都是和你現在寫的字在差不多的水平上嗎?非也,所有學書法的人都是找最好的帖來臨!而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與所臨之帖相比,我們的書寫水平終生都是難以企及的。可是卻沒有一個學書法的人說,因為「學不來」就認為這個「帖子」不行,是人家帖子主人故弄玄虛。
所以,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都是給出的一個榜樣、一個方向,讓我們向著這個方向努力,而非聽完課回去後我們就能照著樣子、立馬上出這樣的好課來!
其次,關於課前排練,我覺得也並無不妥。我們自己上課,也可以提前排練啊!經過排練,你的課堂達到這樣的水平也行啊!排練的過程也是在學習、在提高啊!有人說,那樣學生還能學到了什麼?我想,學生一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要識記的知識、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同學、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其實就是一種合作)能力等,如果說學生記不住「臺詞」、理解力不夠、思維能力跟不上,相互配合的默契度差,那麼,再排練也不會演好!而且,從實效性上來說,學生都表演的那麼爐火純青了,該掌握的內容一定也就駕輕就熟了。特別是像英語課,無論是常態還是表演,讓所有的學生都說的那麼溜,不就說明學生都學好了嗎?
所以,師生雙方通力合作,能上演一部好戲,這本身就是學習、進步與提升!如果我們的課堂都能這樣用心去排練,都能夠達到這樣的表演水平,豈不是我們最希望的!
再次,說一下教師課堂中展示的個人特長問題。如果一個人有某種特長,上課的時候卻刻意避開不用,那這個教師不是傻子,就是對教學、對學生不負責任。
一個愛崗敬業、負責任的老師,一定會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課堂增光添彩,盡最大努力引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益。因此,我們聽他人講課,應學的是人家如何基於自身素養進行的教學設計,而非鸚鵡學舌,直接照搬人家的樣子。人家天生一副金嗓子,你天生一副破鑼嗓子,如何能學人家的樣子呢?如果非機械照搬,其結果一定是邯鄲學步。
因此,人家嗓子好,學不來不打緊,我們可以放錄音,放視頻啊!你不會唱,班裡那麼多學生,不乏多才多藝者,可以讓會唱的學生唱啊?為什麼非得去用「肉嗓子」去跟人家拼呢?
人人都有自己拿手的「好戲」,人家是根據的自身條件設計的教學環節,你學習的應是人家的這種理念——根據自身優勢設計教學,而非是「鸚鵡學舌」,試圖將別人的衣裳披在自己的身上!那樣的話,你聽的示範課越多,你就越不會上課!
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我們學校有位袁老師,課堂教學很一般,當時就是在我們學校,講課水平若排個名,也就在中遊水平。
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市級研討活動,回來後跟我說,「李老師,那些優秀的課,我覺得我也能上成那樣!」
我說:「好啊,那你就照著那個樣子努力吧!」
從此,袁老師備課、上課都認真起來(原來也很認真啊),每一節課都不馬虎,上課前經常找部分學生對某些教學環節提前進行排練,正式課堂上教學效果當然就好了起來——這裡我也想說,課前排練,本身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恰當、正確的說法應該叫「課前準備」。
果不其然,一年後,優質課評選,袁老師過五關,勝六將,經過校、鎮、縣級層層賽課,被推薦到市裡,在全市三十多個選手中獲第五名。
我們學校是一個普通的鄉鎮中學,可是近年來,獲過省優質課一等獎的就有三人次,市優質課(現場講課)一等獎的十幾人次,錄像課、一師一優課獲省市級獎的有幾十人次,有3人被評為市教學能手。徐老師2016年就評上了正高級教師。今年11月,慄老師、趙老師又評上了基層正高級教師,也就是說,我們一個普通的鄉鎮中學,現在有3名正高級教師!
一所鄉鎮中學,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優秀教師,那是因為,其一,學校重視教育科研,其二,老師們虛心好學加上進,外出學習聽課回來,從不談論人家的公開課多麼「虛」,而是努力效仿之!因此,我以為,別人的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有「花拳繡腿」不打緊,提前排練好的表演也無妨,就像我們書法臨帖一樣,只要下決心去模仿,即便不能達到人家的「表演」水平,自己也會有改進、有提升!或許,我們寫的字永遠不可能和帖上一模一樣,但我們卻可能創出自成一家的獨有字體來!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