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那些事」公開課《對數的概念》教學反思

2020-12-06 華哥數學教育

本文共2660個字,閱讀本文大約需要6~8分鐘,「三公開」詳見第四部分《後記》。

公開課進行時

高一使用新教材已經近三個月,選擇在第二次階段考試後安排公開課的,從時間上來說剛剛好,因為三個月之適應與磨合,學生於我共同研討新教材的時機已經具備。從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來說,新教材前後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也是非常強的。雖然在這一塊,我們看到的公開的資料並不多,但也不敢輕易發表相關看法,一直都是在一邊不斷參悟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一邊實施教學活動。不過作為一線教學人員,還是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談談看法的。這一次當然是結合筆者的公開課《對數的概念》的設計過程和教學實踐寫一些心得,望各位同行看到時,可以一起參與交流,針對本文一些不妥想法可以提出批評指導意見,正所謂「拋磚引玉」!

「裸課」還是不能太裸

NO.01

前兩年,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的文章《老師,你敢上「裸課」嗎?》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在文章中,張祖慶老師批評了反覆演練、不斷磨課才「上演」的公開課,日裡磨課,夜裡夢課,死去活來,活來死去。而在張祖慶老師看來,不經預演、排練的不完美的「裸課」才是老師們修煉的法門。

正如那位律師朋友所說:「公開課,本來就不應該試教。我從沒聽說過哪位律師開庭,需要『預演』。」支持方認為:摒棄一次次地排練預演,一堂實實在在的原生態的課,沒有華麗語言的堆砌,沒有旁徵博引的紛呈,未經精雕細琢,體現了「非觀摩課」的本真性。

具體內容可以參見《關注| 老師,你敢上「裸課」嗎?(深度好文)》

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我從開始嘗試了學生預習清單的設置,到後來拋棄此做法,跟學生只簡單的提醒了幾句要閱讀一下教材並做完教材練習,然後就什麼都沒再做要求了。當然我以為並非「裸課」就是不寫教案、不做課件、不做預設?非也!我還是幾經修改完成了本節課了教學設計,對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預設。這或許就是我的觀點:裸課還是不能太裸!

核心素養還得有

教學設計---預設?或許生成會走樣

NO.02

顯然,我反覆閱讀了本節課的教師用書,力求通過教參的描述找到新舊教材的差異,以便設計出符合新教材的教學活動。

梳理一下:我們分幾個問題來思考。

第一個問題:對數引入的必要性問題。

按照教材的承上啟下,我以為不宜搞過多的花樣,直接用介紹指數函數時的實際問題背景切入。從指數函數到指數方程,再到求解指數方程的問題。

繼續追問指數方程中的變量如何表示的問題?

顯然已有知識無法表示,開始探究。

到此已經引入了對數,接下來進入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對數的概念及深化

對數「概念和思考」需要板書,引入概念後板書就會慢下來,一邊板書一邊理解,學生的注意力在板書的內容和思考上。可類比指數函數中對底數的範圍的探討進行。

按照教參的意圖,繼續介紹概念,對於無理數e,是一個超越數,將在後續中感知它的作用,不必介紹過多。

深化對數概念之後,我們開始進入第三個問題:對數概念的精緻(指數式與對數式互化問題)

搞清楚上述字母的名稱和含義,是對概念的精緻理解。

第四個問題:通過例題和練習探究發現對數的三個常用結論和對數恆等式。

下圖為原設計中的幻燈片

(後來發現上圖的探究發現2的對數恆等式形式不正確,應該是另一種形式,將在第三部分《一路探究,素養相隨》中反思說明)

若時間允許,我們還可以做點提高訓練。

第五個問題:結合教材的閱讀材料《對數的發明》介紹一下對數的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下對數的降級運算特徵。然後感受下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

(顯然上圖中沒有把另一種變形(真正的對數恆等式)標註出來,將在第三部分《一路探究,素養相隨》中反思改進)

預設是必要的,生成還是會走樣的

一路探究,素養相隨,

但終究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NO.03

顯然,引入對數概念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基本符合預設的要求。你要說有沒有達成素養(數學抽象---抽象出對數函數的概念)?我只能說已經完成了對數引入必要性的探討,也就是說已有知識已無法解決指數方程的解的問題,用對數表示方程的根的同時也就明確了對數的概念,然後再對概念進行深化。然而探究底數的取值範圍時沒有放點時間給學生思考,只顧著板書說明了,(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板書的),因為板書時節湊會慢下來,會產生思考的空間,會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黑板內容上,這可以做到。雖然可以類比指數函數時底數的探討,但是就探討的情況來說,還是有些難的,學生未必都理解了,需要從指數式的角度理解為什麼有些數對數不存在,有些數存在無數個對數?即便不能馬上理解,也不影響,會在後續運算中慢慢理解。

進而我們又進入了另一個問題:指數式與對數式的互化(概念的精緻)。這屬於邏輯推理素養層面的問題,首先當然要搞清楚指數式和對數式幾個量的名稱和關係問題,然後我們能實現很自如的互化。

於是指對互化運算成為演練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所謂的數學運算素養。在運算過程中體會常用對數和自然對數這兩類特殊的對數,在運算中探究對數的常用結論和對數恆等式,這是設計層面的考慮,從實踐來看,整體的節湊還是偏快了點,特別對於探究2(例3),課件只呈現了變形1:對數常用結論3,而臨時將第2種變形寫在了黑板上,那是真正的對數恆等式,繼續完善,指數式和對數式的互化有兩種變形,一種是對數常用結論,一種是對數恆等式。

課後我再將此課件進行了完善,如下:

既是如此,課堂小結中也要將兩種變形的結果體現出來。

對於對數的思想方法----降級運算,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或許我們不能真正體會,主要給學生一種主觀上的印象,對數確實有用的,通過如下幻燈片的呈現,我們了解到對數的應用很廣,至於到底如何應用,後續學習再做研究。達到這個效果就可以了,因為要真正體會對數的降級運算,必須先學習對數的運算性質,這不就和後一節的內容自動銜接上了嗎?

至於數學建模素養,這其實引入問題中可以看做是在實際問題中建立對數概念的理解,當然還可以再增加2個實際問題,建立起需要用對數來解決的函數模型,這或許是我在受「裸課」影響下,沒有過多強調引入的例子問題,這樣想來其實還是可以加實例的,畢竟數學最終還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有人說數學核心素養不可能通過一節課來達成,這種質疑是有道理的,數學核心素養也是講究潛移默化的。作為課程目標設計進去是沒有問題的,如何教學滲透這需要我們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磨損的黑板,清晰的符號

後記

NO.04

記得吳非老師說過一句話:公開課,公開的是教師的思維方法與探究意識,公開的是教師的教學追求,公開的是學生學習的狀態。顯然,要想達到吳老師所說的標準還很遠很遠。

因為有信仰,才不會迷路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2.1對數與對數運算
    基於上述分析,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對數的概念、性質與運算性質。同時,通過對數概念的學習,對培養學生對立統一,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思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對數的概念,能熟練的利用指數式與對數式的內在聯繫思考問題.(二)過程與方法將對數發展的歷史和文化融入對數的概念教學中去,使學生了解引入對數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強對數教學的育人功能。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 吃透教材理解教參,《直方圖》教學反思
    吃透教材理解教參,《直方圖》教學反思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一章中,《直方圖》作為第二節內容,安排在第一節《統計調查》之後,學生掌握了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的概念,以及基本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在小學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直方圖。
  • 教學研討|對數與對數運算(第1課時)·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①理解對數的概念,了解對數與指數的關係;②理解和掌握對數的性質;③掌握對數式與指數式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通過與指數式的比較,引出對數定義與性質 .3.情感、態度、價值觀(1)學會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從而培養學生的類比、分析、歸納能力.(2)通過對數的運算法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嚴謹的思維品質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4)讓學生理解對數式與指數式的內在聯繫,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 《涉江採芙蓉》教學反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春風微語,ID:chunfengweiyugz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在附中錄播教室上了一堂公開課,授課內容為《涉江採芙蓉》,課後,教研組進行了評課,在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後,我陷入深思:走上講臺六年多,我不知不覺懶散了、鬆懈了、落後了
  • 聚焦重要概念 指向素養落實——浙江省2020年高中生物教學評審在...
    29日下午,嘉興市秀州中學薄慧傑老師進行公開課展示——《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探究和拓展。薄老師在前期實驗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實驗探究和拓展教學,通過學生提出的三個假設方案——韭菜和韭黃的色素情況、圓形濾紙和條形濾紙片紙層析效果、研磨法和浸潤法效果,進行分組合作探究,獲得實驗結果,達成共識,並改進教材實驗,又在此基礎上拓展了定量實驗和吸收光譜,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受到專家和評委的一致好評。
  • 指數對數的運算技巧
    德國的史蒂非(1487-1567)在1544年所著的《整數算術》中,寫出了兩個數列,左邊是等比數列(叫原數),右邊是一個等差數列(叫原數的代表,或稱指數,德文是Exponent ,可惜史提非並未作進一步探索,沒有引入對數的概念。納皮爾對數值計算頗有研究。他所製造的「納皮爾算籌」,化簡了乘除法運算,其原理就是用加減來代替乘除法。
  • 建設路學校教育集團參加「全國小學數學網絡教研公開課」直播研討
    迎著美好的春光,許昌市建設路學校教育集團的全體數學老師在代曉凱副校長的帶領下,3月27日下午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網絡教研公開課」的直播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內容分為兩個板塊:一、天津市紅橋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徐長青老師的精彩講座;二、天津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教務副主任葉鴻琳老師有關數學深度學習的交流。
  • 85歲MIT教授上線全新「線性代數」公開課:大牛幫你重新梳理知識點
    不錯,就是現在清華在用的那本英文線性代數教材的原作者。課程內容,依然是線性代數教學。這一次,老爺子分享了他關於線性代數教學、學習路徑的一些建議和想法。以大牛視角,帶你重新梳理線性代數。視頻、PPT均可免費下載。
  • 《解析幾何》公開課即將發布
    至於《解析幾何》,大學裡面正規的《解析幾何》課程,概念和內容也是非常繁雜,也有各種各樣的計算題,需要用到一整個學期的學時。但是,作為一門過渡課程,《解析幾何》真正需要掌握的核心內容其實並不多。由於甩開了教學大綱和考試的束縛,我們的《解析幾何》網絡公開課將採取非常靈活的方式,以最短的篇幅向大家講述《解析幾何》的核心內容,包括向量,加法運算,數乘運算,內積運算,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等代數語言,向下我們運用這些代數語言總結平面幾何的內容,向上我們最終引申出向量空間和內積空間的概念,直接完成《解析幾何》
  • 淄博沂源二中:名師公開課引領示範課堂教學
    魯網11月30日訊為進一步發揮名師的引領輻射作用,實現名師資源共享,淄博沂源二中開展了名師公開課活動聽課老師們對學生的表達和老師的教學方法讚嘆不已。    齊豔老師上了拋物線定義新授課。
  • 教師公開課的好壞是否與教學成績成正比?
    一堂課上好,很多聽課老師會告訴我們哪裡好,哪裡還需要改進,讓我們學到不少好的教學方法。那時的公開課是真正憑自己本事上的公開課。當然那些老教師也時常上公開課,給我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那時,我們在村小,不知道中心小學的老師是怎樣的,總覺得他們肯定比我們有能力。
  • 小學生暑假第一天,騰訊開了一場青少年網絡素養公開課
    騰訊和中國科技館合作辦了個特殊的活動——DN.A 網絡素養公開課,目的是幫助和引導孩子們建立科學健康的上網習慣。什麼叫「DN.A」?這其實是 Digital Natives Action 的縮寫,意為數字原住民行動。這是騰訊發起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項目,旨在和政府、高校、專家等多方協作,為孩子提供網絡素養課程和有趣的學習工具,幫助和引導他們建立科學健康的上網習慣。
  • 必看系列4——對數及對數函數,對數運算、對數函數的性質
    主要講解有關對數函數的知識。一、對數①對數的定義人教版教材給出這樣的定義↓(教材截圖)②對數的運算上節課我們講了有關指數的運算法則,實際上對數的運算法則是由指數函數的運算法則推算出來的。(教材截取)③換底公式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具有物理背景和幾何背景.向量是溝通幾何與代數的橋梁,在數學和物理學科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用向量語言、方法表述和解決現實生活、數學和物理中的問題,能提升數學運算、直觀想像和邏輯推理素養.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的概念.
  • 線性代數重要,選對教材更重要:同濟版《線性代數》引發激烈爭議
    以下是對於這些觀點的簡單總結:結構編排不合理很多發帖的同學都指出,同濟版《線性代數》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混亂」,第一章就從「行列式」開始講。對於沒有學過線性代數基本概念的大一同學來講,這種毫無鋪墊的引入方式讓很多同學無法接受。
  • 對數的概念
    概念辨析1.根據對數的定義,因為(-2)4=16,所以log(-2)16=4 .    (×)提示 因為對數的底數a應滿足a>0且a≠1,所以錯誤.2.對數式log32與log23的意義一樣.     (×)提示 log32表示以3為底2的對數,log23表示以2為底3的對數,所以錯誤.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教學反思參考1)雪地裡的小畫家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裡「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教學反思參考2)雪地裡的小畫家《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共有十行詩句,描寫了雪地裡的一群「小畫家」畫畫的事。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字裡行間流露著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 教學研討|2.3.1冪函數
    教學媒體: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一、教材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選自人教A版教材《數學(必修1)》2.3冪函數。教材將冪函數放在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之後,主要考慮到冪函數在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冪函數在實際中的應用. 第二,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了 y=x,y=x2 y=1/x三個簡單的冪函數,對它們的圖象和性質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現在明確提出冪函數的概念,有助於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