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好父母這份職業,是父母養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業!
那麼,如何做稱職的父母?首先,父母必須掌握養育孩子的心理學常識;其次,父母要知道養育孩子的誤區。只有了解和懂得,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培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確定孩子的性格類型:因材施教
性格是先天的,無好壞之分。孩子的性格類型分為:自我認知型、社會模仿型、開放思考型、逆向思考型。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徵,才能做好因材施教。
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因材施教,其策略著眼點不適改變孩子的性格天性,而是旨在改變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幫助父母接受、理解、尊重和欣賞孩子個性特徵的基礎上,規避不利的和錯誤的方法,引導孩子增強補弱、揚長避短,最終使孩子個性和技能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熟悉孩子的常見心理:有的放矢
(1)叛逆心理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叛逆心理,不要太著急,先思考分析原因,然後採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教育,幫助孩子度過「消極反抗期」,讓孩子心理恢復健康。
(2)依賴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主性的孩子,通常是那些在情感上、情緒上高度依賴父母的孩子。父母一旦發現孩子這不願意做,那也不願意,任何事情都要依賴父母來完成,就必須及時採取行動,幫助孩子克服。
(3)自私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自私行為是在後天中行程中,跟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經常順應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產生,源於自尊。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尊重,同時多鼓勵孩子與同齡夥伴交往,以及多參加集體活動。
(5)自負心理
孩子之所以產生自負心理,一方面是對自己的認識產生了偏差,另一方面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能力。
(6)嫉妒心理
父母的嫉妒心理、不適當的教育方式都會造成孩子的嫉妒心理。同時孩子的好勝心,也會導致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父母應該及早引導和教育孩子樹立良性競爭的管奶奶,幫助孩子擺脫可怕的嫉妒魔咒。
(7)自閉心理
自閉心理的產生一方面跟孩子的性格有關,內向的孩子更容易產生自閉。另一方面跟父母忽視孩子,對孩子缺少關愛造成的。
(8)任性心理
隨著孩子心理的發展,逐漸開始接觸更多的事物,而不管這些事物是否對自己有利、適宜。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另外,父母的過度溺愛和放縱,也是導致孩子任性的原因。
尊重孩子的安全邊際:平等原則。
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適度關注。
愛孩子,更要會懂孩子:細心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