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等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

2020-11-19 今日科學

COVID-19是全球首次「非流感」的大流行。然而迄今為止,我們對新病毒SARS-CoV-2及其發病機制了解甚少。大流行初期,研究集中於重症和危重病人的管理和治療,隨著病毒在全球傳播,有關30-50歲年輕感染者的信息更易於獲得。

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該研究題為「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由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青島市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清華生命科學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通訊作者為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北京大學教授黃超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揚,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教授譚文杰。

論文指出,越來越多的COVID-19病例表現出一種情形,即原本預期患者症狀會有所改善,但突然惡化,患者可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甚至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突然的變化意味著疾病進展的「兩階段」模式,但潛在的機制此前尚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基於質譜、數據獨立獲取(DIA-PASEF)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方法,分析了來自COVID-19感染病例、健康志願者者和非COVID-19肺炎病例的尿液樣本。

結果顯示,與健康志願者和非COVID-19肺炎病例相比,COVID-19病例體內共有1986個蛋白發生顯著變化,其中下調蛋白比上調蛋白的總數多出十倍,大量參與免疫應答和緊密連接形成的蛋白均呈現下調狀態。

為深入探索新冠肺炎的疾病進展機制,研究團隊將COVID-19患者劃分為輕中症組和重症組。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應答在疾病進展早期呈現抑制狀態,在疾病進展晚期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上調。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項研究一致,近期陸續發表的多篇文章均報導COVID-19的臨床症狀主要呈現為免疫抑制,危重症患者有可能進一步出現「高炎症高細胞因子」症狀。

研究團隊認為,應更多關注發生在COVID-19感染早期的調節異常。「這項研究的數據促進了我們對COVID-19感染臨床特徵的理解,並為未來的機制和治療學研究提供了資源。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06-9

相關焦點

  • 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
    【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
  • 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
    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
  • 黃超蘭團隊與高福團隊等合作發現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並或存在「兩階段」機制
    由SARS-CoV-2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行之有效的治療幹預措施對疫情的控制至關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開展協同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發病機制或存在「兩個階段」
    11月17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線上發表論文《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 》。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發病機制或存在「兩個階段」
    11月17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黃超蘭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線上發表論文《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 》。
  • Nat Comm | 早期新冠感染主要為免疫抑制等機制
    然而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 高福:新冠病毒提出一系列新的科學問題
    2020世界5G大會【高福:新冠病毒提出一系列新的科學問題】在2020世界5G大會「5G與公共衛生、健康醫療論壇」上,高福表示,新冠病毒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科學問題:第一,它不是天花,不敢說它有終身免疫
  • 高福:回歸科學,能打贏新冠這場仗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出活病毒,這證實了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這是新冠防控取得的非常大的成就之一。」高福坦言,儘管如此,新冠溯源並不似「照方抓藥」那樣簡單。溯源迷霧重重,但防控方面,作為目前全球疫情的「窪地」,中國已經取得階段性的成果。高福總結,新冠至今已經打了四場戰爭,「目前還在進行著一場戰爭」。
  • 高福: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新冠活病毒意義何在
    導讀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向財新記者介紹,過去講「檢測出」指的是樣本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核酸不一定是活病毒,而此次「分離到」活病毒,意味著一定存在活病毒,且能造成傳播或傳染
  • 高福:疫苗還有諸多未知 未來可考慮測試多靶標組合功效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院士和微生物所研究員戴連攀近日在《自然免疫學綜述》(Nature Review Immunology)發表了「新冠肺炎疫苗病毒靶標」的進展文章。文章針對正在研發中和已經完成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中使用的病毒成分進行分析,並討論了疫苗目前仍然面臨的問題。
  • 高福稱中國已成立國家新冠病毒中心:將負責收集病毒、基因組序列
    今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中關村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透露,目前我國已成立國家新冠病毒中心,以便更好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資料圖:高福 視頻截圖高福介紹,新成立的國家新冠病毒中心將負責收集病毒、基因組序列,進行新冠疫情防控相關的培訓、國際合作、協調全國活動、制定國家標準等工作。「目前全球仍處於新冠肺炎大流行早期。」高福說,新冠肺炎與流感最大的不同是它沒有季節性。
  • 高福:預計下月新冠滅活苗三期臨床揭盲,今冬疫情挑戰會更嚴峻
    10月28日下午,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5)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做了題目為《COVID-19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Global Public Health》(「新冠肺炎:全球公共衛生的挑戰與機遇」)的主題演講。
  • 這個新提出的理論機制,能否解決存在已久的迷思?
    這一極限被稱為中子滴線,之所以每種元素都存在這樣一個極限,是因為一旦超過這個中子數,能量會將原子核分開,使其不能再粘合在一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只知道所有已知元素中的8種最輕元素的中子滴線,直到2019年,一個日本研究團隊找到了迄今為止的最重同位素——氟-31、氖-34,以及鈉-39(詳見《20年的極限探索,首次迎來新的突破》
  • 高福團隊等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basis of EphA2 recognition by gHgL from gammaherpesviruses的研究論文,分別解析了KSHV以及EBV糖蛋白gHgL與其共同受體EphA2的複合物晶體結構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連說3個「Never」:我從沒說過不存在人傳人現象!
    高福曾就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問題對公眾說不會人傳人,但大家發現他在早前於海外權威醫學雜誌發表言論提及存在人傳人現象。4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專訪。採訪中高福表示,自己從未說過新冠病毒不存在「人傳人」現象。高福稱,1月19日專家組的會議上已經確認了存在「人傳人」現象,當時需要討論的是「人傳人」的嚴重程度。
  • 學術頭條:輝瑞新冠疫苗將申請緊急使用,又一種致命病毒出現人際...
    高福等團隊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11月1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團隊的研究,發現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著顯著的免疫抑制,並首次提出COVID-19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