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GWAS分析發現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新基因位點

2021-01-09 生物谷

                                                                 

2015年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多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一項最新成果,他們對大量人群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許多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基因。這一研究成果為進一步了解基因如何影響人體脂肪分布和肥胖提供了重要啟示。

 

研究人員指出,身體的脂肪分布是一種遺傳性狀,同時也是預測代謝不良結果的有效指標,不依賴於全身性肥胖。為進一步理解脂肪分布的基因基礎以及其與心臟代謝特徵的分子聯繫,研究人員對多達224459個人的腰圍臀圍相關特徵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結果發現49個位點(33個新位點)與進行了BMI矯正後的腰臀比具有相關性,另外新發現有19個位點與腰圍臀圍測量結果具有相關性(P < 5 × 10?8)。

 

在這49個位點中有20個表現出性別差異,這20個位點中有19個位點在女性中表現出很強的效應。研究人員鑑定出的位點主要富集在脂肪組織表達的基因以及脂肪細胞的調控元件中。同時,信號通路分析暗示脂肪生成,血管生成,轉錄調控和胰島素抵抗均能夠影響脂肪分布,這項研究為深入了解影響脂肪分布的潛在生理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該文章應用GWAS分析發現了49個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基因位點,這些位點富集在影響脂肪生成,轉錄調控等多條通路中。這項研究為我們了解基因與脂肪分布和肥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啟示。(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New genetic loci link adipose and insulin biology to body fat distribution

 

Dmitry Shungin,Thomas W. Winkler,Damien C. Croteau-Chonka,Teresa Ferreira,Adam E. Locke,Reedik M?gi, Rona J. Strawbridge, Tune H. Pers, Krista Fischer,Anne E. Justice, Tsegaselassie Workalemahu, Joseph M. W. Wu, Martin L. Buchkovich, Nancy L. Heard-Costa, Tamara S. Roman, Alexander W. Drong, Ci Song, Stefan Gustafsson, Felix R. Day, Tonu Esko, Tove Fall, Zoltán Kutalik, Joshua C. Randall, André Scherag et al

 

Body fat distribution is a heritable trait and a well-established predictor of adverse metabolic outcomes, independent of overall adiposity.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its molecular links to cardiometabolic traits, here we conduc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meta-analyses of traits related to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s in up to 224,459 individuals. We identify 49 loci (33 new) associated with waist-to-hip ratio adjusted for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an additional 19 loci newly associated with related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 measures (P < 5 × 10?8). In total, 20 of the 49 waist-to-hip ratio adjusted for BMI loci show significant sexual dimorphism, 19 of which display a stronger effect in women. The identified loci were enriched for genes expressed in adipose tissue and for putative regulatory elements in adipocytes. Pathway analyses implicated adipogenesis, angiogenesis,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s processes affecting fat distribution, providing insight into potential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相關焦點

  • GWAS大家都耳熟能詳, TWAS又是何方神聖
    GWAS稱之為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是研究複雜疾病遺傳易感性的一種方法,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複雜疾病中,識別到了許多與疾病相關的SNP位點,然而GWAS識別到的很多SNP位點很多位於非編碼區,位於非編碼區的基因,也由於連鎖不平衡的存在,無法確切定位致病的候選基因。只基於gwas的結果,僅能給出候選的染色體區域。
  • GWAS+WGCNA分析——挖掘微效位點新思路
    尤其是第二點,對於研究基礎較少的性狀/疾病或非模式生物影響很大。因為其對應相關的通路信息非常有限,相關基因的相互作用關係未知,影響了代謝通路/功能類型水平關聯分析的使用。下面就給大家解讀一篇整合使用GWAS和WGCNA策略挖掘影響骨密度的微效位點的文章。或許你正為自己的GWAS研究找不到顯著位點而煩惱,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你啟發。這是一篇G3雜誌的文章,這個雜誌的影響因子雖然不高,但經常會有一些很有創新性的文章,這篇偏方法學的文章也是如此。
  • Nature:發現74個與人受教育程度相關聯的基因位點
    基因僅部分上影響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如毅力),而這又接著影響一個人在學校讀書的年數。他說,「受教育程度受到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我們發現的這些基因位點解釋了個人之間教育差異的一小部分。」研究細節研究人員將來自15個不同國家的研究參與者的64個數據集獲得的結果結合在一起。
  • 科學家新發現超過100個影響人類發色的基因位點
    用於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頭髮顏色分類 中科院供圖   新華網(603888)北京5月23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其他幾國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新發現了超過100個影響人類頭髮顏色的基因,打破了之前認為的人類發色主要有幾個已知基因決定的認識,有助於實現通過DNA來精準預測未知犯罪者的頭髮顏色
  • Nature發現人體最早的基因突變,揭秘機體形成之謎!
    2017年3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桑格研究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已經發現了人體最早的基因突變。通過分析成年細胞基因組,科學家們能夠追溯每個胚胎發育的方式。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上,表明人體胚胎在兩個細胞的時期,其中一個細胞變得更強大,並形成了更大部分成年人體機體。對研究人員而言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胚胎發育最早期發生了什麼,因為科學家幾乎不可能直接研究這個過程。
  • 科學網—發現我國高血壓人群新基因位點
    近年來,通過大規模人群測序,科學家在歐洲人群中發現一些新的高血壓相關位點,然而其在中國人群的分布和作用並不清楚。日前,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在高血壓遺傳易感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孔慶鵬課題組及合作者篩選了10個新的高血壓相關位點,在江蘇人群的880份高血壓樣本和886份正常對照樣本中進行了研究。
  • GWAS分析,我們也來點高端的
    在GWAS關聯分析模型中,GLM和MLM是常用的兩種分析模型,但是,針對大數據量項目(運算慢)或者群體結構複雜(影響關聯結果)的自然群體材料,選擇一種合適的分析模型會給我們帶來更快、更可靠的關聯結果,在百邁客雲平臺上,您就可以自主選擇合適的分析模型來進行關聯分析,下圖1為展示界面。
  • Cell:GWAS分析發現亨廷頓氏病潛在治療靶基因
    2015年8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美國麻薩諸塞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GWAS分析方法對影響亨廷頓氏病發生的遺傳因素進行了研究,最終發現了兩個以上可以加快或延遲該疾病發生的基因突變。
  •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顱內動脈瘤的風險位點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顱內動脈瘤的風險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6:10:02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Ynte M. Ruigrok、Mark K. Bakker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新研究發現:多個影響酒量的新基因,大規模基因組分析揭示酒量高低...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雜誌發表了一篇酒量與基因位點關聯性的研究論文——Functional validity, role, and implications of heavy alcohol consumption genetic loci。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Nature:與克羅恩病有關的又一個基因位點
    克羅恩病(腸道的一種慢性炎症)已被與超過30個基因位點聯繫起來。本期Nature上兩篇論文是關於最新發現的一個位點的,這個位點是ATG16L1 (Atg16-like 1)。Atg16蛋白本身是首次在酵母中作為自噬過程的一個必要基因被發現的。自噬過程可將不想要的細胞成分清除掉,細菌感染、神經退化和腫瘤生成等發病機理都涉及這一過程。Cadwell等人報告了Atg16L1在Paneth細胞中的獨特作用。Paneth細胞是一種上皮細胞,向小腸中分泌含有抗菌肽的顆粒。
  • 重審CRISPR的脫靶效應,Nature Methods發文全面分析基因編輯鼠的脫靶位點
    ,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後發現小鼠體內有超過1500個單核苷酸發生突變,並且有100個以上的位點發生發生了大片段的缺失和插入,文章的主要結論是「CRISPR-Cas9技術可引發基因組上發生數百個意想不到的的基因突變」(【聚焦】CRISPR可致數百個位點突變,引入基因治療需謹慎),論文在線之後頓時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影響到了基因編輯公司的股價。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1月17日凌晨,這篇醞釀五年多的論文終於面世——馮教授領銜的課題組以《與精神分裂症風險關聯的非同義突變位點與大腦殼核體積相關:一項全腦體素-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為題,發表於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第一作者,羅強。他和夥伴們一起,找到了與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最為相關的基因位點,而這同時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位點。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經科學和藥物創新研究孔雀」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中國的患病人群首次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了與疾病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的新風險基因位點,揭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失調與阿爾茨海默症病變的關係
  • 人體的秘密:遺傳基因對人類性格的影響?
    在1996年初出版的一期美國《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了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一群志願者的問卷式性格調查,另一份是對他們血液進行的基因分析。這兩份研究報告,分別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所長海姆帶領的研究小組與以色列赫茲格紀念醫院的理察·艾潑斯坦博士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的。
  • Nature Genetics:GWAS分析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
    近日由來自康奈爾大學、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USDA-ARS)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第一次在玉米基因組中鑑定了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兩篇研究論文均在線發表在2011年1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第一篇研究論文主要是由康奈爾大學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的研究人員領導完成。
  • LIGO新發現最小黑洞?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證實
    此前有研究證明,一種人類特有的ARHGAP11B基因會觸發大腦形成更多的幹細胞,並增加大腦皮層的體積。在該基因高水平表達的影響下,實驗小鼠的胚胎產生了更多的神經前體細胞,甚至形成了新皮層褶皺。但該基因在靈長類進化過程中是否起到關鍵性作用依然未知。
  • Nature communication:科學家發現重要肥胖基因FTO促肥胖機制
    2015年4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脂肪含量與肥胖相關基因(FTO)能夠通過調節脂肪前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克隆擴增,影響脂肪生成,而這一過程是通過增強促脂肪生成因子RUNX1T1的表達實現的。
  •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相關基因位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馮建峰團隊對來自英美等6個國家、20餘所研究機構超過1萬例影像遺傳學數據進行計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