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現74個與人受教育程度相關聯的基因位點

2021-01-10 生物谷

2016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253名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團隊開展有史以來最大的遺傳研究之一,鑑定出與一個人完成正規教育的年數相關聯的74個基因位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5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74 loci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教授Daniel Benjamin說,「這項研究建立於我們早期的研究,在那項研究中,我們研究了1萬個人,發現3個基因位點與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相關聯。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由於更大的樣本量---將近30萬人---我們能夠鑑定出多得多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聯的基因位點。」

Benjamin說,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能夠解釋一個人接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基因僅部分上影響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如毅力),而這又接著影響一個人在學校讀書的年數。

他說,「受教育程度受到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我們發現的這些基因位點解釋了個人之間教育差異的一小部分。」

研究細節

研究人員將來自15個不同國家的研究參與者的64個數據集獲得的結果結合在一起。他們鑑定出與一個人受教育的總年數相關聯的基因位點。這一分析僅限於歐洲血統的人。

研究人員寫道,這74個基因位點的總影響是較小的,只能夠解釋個人受教育程度相差1%中的43%。

Benjamin說,「據預測,對具有最大影響的基因位點而言,不含有這種基因位點的人們和含有兩個拷貝的這個基因位點的人們之間平均相差大約9周多的教育。」

Benjamin說,這些研究結果提示著受教育程度的遺傳影響分散在上千個(如果不是上百萬個的話)基因位點中,它們當中的大多數迄今為止仍未被鑑定出。

Benjamin說,「單個基因位點具有非常小的影響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發現,它與我們在我們自己的早期研究中觀察到的結果相呼應。這意味著對我們結果的簡單理解---如稱之為『教育基因(genes for education)』---是完全誤導的。與此同時,儘管單個基因位點具有較小的影響,但是這些結果是有用處的,這是因為我們能夠從研究這些基因位點的綜合影響中學到很多。」

通過將研究人員自己的結果與之前研究的數據結合在一起,他們發現與受教育程度相關聯的這些基因中的很多能夠影響大腦發育,甚至是在出生前。研究人員說,這些基因很可能在影響一個人學校表現的認知功能和人格特質(如堅韌)中發揮作用。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腦研究所教授Peter Visscher說,「我們發現的這些細小的遺傳差異可能有助理解為何一些人要比其他人更容易遭受早期認知下降。」

這個國際小組---包括醫學研究人員和心理學家---也研究了這些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的基因位點是否與健康相關結果相關聯的基因位點存在重疊。他們發現這些基因中的一些也能夠預測阿爾茨海默病、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風險。(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74 loci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doi:10.1038/nature17671

Aysu Okbay, Jonathan P. Beauchamp, Mark Alan Fontana, James J. Lee, Tune H. Pers, et 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ocia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but genetic factors are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at least 20% of the variation across individuals1.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fo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at extends our earlier discovery sample1, 2 of 101,069 individuals to 293,723 individuals, and a replication study in an independent sample of 111,349 individuals from the UK Biobank. We identify 74 genome-wide significant loci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completed.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re disproportionately found in genomic regions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in the fetal brain. Candidate genes ar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neural tissue, especially during the prenatal period, and enriched for biological pathways involved in neural development.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even for a behavioural phenotype that is mostly environmentally determined, a well-powered GWAS identifies replicable associated genetic variants that suggest biologically relevant pathways. Becaus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measured in large numbers of individuals, it will continue to be useful as a proxy phenotype in efforts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tic influences of related phenotypes, including cognition and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相關焦點

  • 一些基因位點 與受教育程度相關---深圳特區報
    據新華社消息 歐美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通過分析數十萬人的基因和受教育程度,發現了74個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的基因位點。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這個發現並不能用於支持「基因決定論」,因為環境是更大的因素。
  • 科學家發現受教育程度和經濟地位與基因之間的關係
    近幾年,隨著大規模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出現,科學家紛紛開始從基因的層面探究行為遺傳學的秘密。關於行為遺傳學的背景就簡單介紹到這裡。我們還是回到「74個基因位點與教育程度存在顯著關聯」,「有些基因位點與經濟上的成功存在顯著關聯」這兩個問題上。
  •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顱內動脈瘤的風險位點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顱內動脈瘤的風險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7 16:10:02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Ynte M. Ruigrok、Mark K. Bakker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Nature:發現延胡索酸積累與腎癌生長相關聯
    他們觀察到的這種腫瘤生長機制與肺癌和腸道等其他癌症---在這些癌症中,降解延胡索酸的酶不存在或者相功能不齊全---中的相類似。延胡索酸是天然地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的。它也被人工地製造出來用作一種食品添加劑,起著一種酸度調節劑和調味劑的作用。在三羧酸循環期間,它通常作為一種中間產物,被細胞用來產生能量。遺傳性平滑肌瘤病腎細胞癌(hereditary leiomyomatosis and renal cell cancer, HLRC)是一種罕見的癌症,導致皮膚瘤,並且能夠導致腎癌。
  • Nature:GWAS分析發現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新基因位點
    2015年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多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一項最新成果,他們對大量人群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許多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基因。這一研究成果為進一步了解基因如何影響人體脂肪分布和肥胖提供了重要啟示。 研究人員指出,身體的脂肪分布是一種遺傳性狀,同時也是預測代謝不良結果的有效指標,不依賴於全身性肥胖。為進一步理解脂肪分布的基因基礎以及其與心臟代謝特徵的分子聯繫,研究人員對多達224459個人的腰圍臀圍相關特徵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
  • Nature 中文摘要 26 May 2016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74 loci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attainment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定了74個與教育程度相關的位點
  • Nature子刊:是窮是富與基因有關?大數據分析發現149個與收入相關...
    在該論文中,研究者使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286301個人進行家庭收入的基因關聯性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30個獨立的全基因組顯著位點,其中29個在以前的工作中未見報導,還發現了另外120個基因座與收入相關。此外,研究還發現與收入差異相關的基因主要是那些以前發現的與智力相關的基因,而智力是導致收入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科學家新發現超過100個影響人類發色的基因位點
    用於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頭髮顏色分類 中科院供圖   新華網(603888)北京5月23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其他幾國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新發現了超過100個影響人類頭髮顏色的基因,打破了之前認為的人類發色主要有幾個已知基因決定的認識,有助於實現通過DNA來精準預測未知犯罪者的頭髮顏色
  • Nature:與克羅恩病有關的又一個基因位點
    克羅恩病(腸道的一種慢性炎症)已被與超過30個基因位點聯繫起來。本期Nature上兩篇論文是關於最新發現的一個位點的,這個位點是ATG16L1 (Atg16-like 1)。Atg16蛋白本身是首次在酵母中作為自噬過程的一個必要基因被發現的。自噬過程可將不想要的細胞成分清除掉,細菌感染、神經退化和腫瘤生成等發病機理都涉及這一過程。Cadwell等人報告了Atg16L1在Paneth細胞中的獨特作用。Paneth細胞是一種上皮細胞,向小腸中分泌含有抗菌肽的顆粒。
  • 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終於來了,這些基因風險位點值得注意!
    隨著對家族性IA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多個家族性IA相關基因突變位點。來自日本學者的研究顯示,日本IA家系患者CDKN2BAS基因上的rsl333040位點出現了T等位基因,提示CDKN2BAS基因的第7和第15內含子攜帶的等位基因rsl333040-T可能為IA的相關致病基因,該結果也被其他的學者所證實。
  • 74萬跨族群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血細胞性狀在不同人群中的遺傳基礎
    該研究分析了來自五大人群(非洲、歐洲、南亞、東亞和美洲)74.6萬樣本(其中包含了18萬個歐洲以外人群的樣本)的4500萬常染色體變異的基因型與15個血細胞表型的關聯性。通過跨族群的(trans-ethnic)整合分析,總共發現了5552個與血細胞表型關聯的位點(圖1),其中71個新的關聯位點是在歐洲特異性的整合分析中沒有發現的,並且128個關聯位點顯示出了族群間的等位基因效應的異質性。
  • 科學家發現精神分裂相關基因位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馮建峰團隊對來自英美等6個國家、20餘所研究機構超過1萬例影像遺傳學數據進行計算分析
  • 復旦教授發現精神分裂症風險基因位點,與青春期大腦發育有關
    1月17日凌晨,這篇醞釀五年多的論文終於面世——馮教授領銜的課題組以《與精神分裂症風險關聯的非同義突變位點與大腦殼核體積相關:一項全腦體素-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為題,發表於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卷》。第一作者,羅強。他和夥伴們一起,找到了與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最為相關的基因位點,而這同時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位點。
  • Nature: 繪製出單個人類細胞類型中08個染色質相關蛋白的佔據圖譜
    這些包括基因、與基因調控相關的生化區域(例如,轉錄因子結合位點、開放染色質和組蛋白標記)以及轉錄本亞型。這些標記是候選順式調控元件(cCRE)的位點,這些元件可能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發揮功能性作用。該項目已擴展到模型生物,尤其是小鼠。Fig. 1 ENCODE timeline.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重症COVID-19遺傳易感基因
    其檢測到Covid-19呼吸衰竭與基因座3p21.31的rs11385942和基因座9q34.2的rs657152的交叉複製關聯,3p21.31基因簇是Covid-19呼吸衰竭患者的遺傳易感性基因座,而9q34.2位點的關聯信號與ABO血型位點一致,與其他血型相比,A型血的重症風險更高,O型血可能具有保護作用。
  •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
    首個中國人群阿爾茲海默症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新風險基因位點該項重要成果於2018年2月5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填補了國際上關於中國阿爾茨海默症人群全基因組數據的空白,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研究和藥物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 中文摘要 6 Augest 2015
    此項研究提供了一套病毒基因工具,定量的分析神經迴路中的輸入-輸出關聯,並將這些方法應用於剖析小鼠的LC-NE迴路。基於狂犬病毒的輸入映像表明,LC-NE神經元能從許多過去被認定為發送軸突的區域接收收斂的突觸輸入信號到藍斑,也能從新發現的突觸前細胞(包括小腦的浦肯野細胞)接收信號。這種追蹤輸入-輸出關聯的方法(或TRIO方法)能根據神經元的投射和細胞類型來追蹤從特異神經元傳來的瞬時突觸輸入信號。
  • 科學家剛發現了一個與咖啡因代謝有關的基因
  • 如何查找並確定關注基因的SNP位點?
    SNP研究是人類基因組計劃走向應用的重要步驟,這主要是因為SNP將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工具,用於高危群體的發現、疾病相關基因的鑑定、藥物的設計和測試以及生物學的基礎研究等。經過近年檢測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可以通過NGS或SNP晶片篩選與疾病關聯基因或區段,進而針對這個特定區段或基因上的SNP進行更為仔細研究,也有科研人員會通過已發表文章查詢到與其研究相關的基因,再通過對該基因的DNA序列變化分析遺傳機制,但如何查詢特定區段或基因上的有用SNP位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