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解密那些困擾你多年的生活現象。看科普知識,享舒適生活

2020-09-05 禹溪學長

大千世界,奇妙多彩,

想必大家一定見過這些奇妙的現象:

掛在牆上的鐘表,電量耗盡,指針為什麼總是指在&34;的位置?

為什麼開水不會響?而響的水又不會開?

為什麼煮好的雞蛋用涼水泡一下會更好剝?

……



其實這些奇妙的現象與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息息相關的,用物理、化學或是天文學的相關知識都能解釋。下面我會為大家科普幾種趣味物理現象,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就會恍然大悟。


現象一鐘錶停止時&34;的魔力


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鐘,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大多情況下,其秒針都會停在刻度盤上&34;的位置。是不是很詭異?


解釋:至於指針為何大多停留在數字&34;位置上,這是由於秒針走到&34;所在的這個位置時受到的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因為阻礙最大,所以在電量耗盡時停留在此位置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ps:什麼是重力矩?


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積。其中力臂是從轉動軸到力的垂直距離,是一個描述力的轉動效果的物理量。


重力矩:就是重力產生的力矩,即重力和力臂的乘積。


現象二剛煮熟的茶葉蛋放在冷水一會,蛋殼更易剝下來


解釋: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物理特性, 不同的物體熱脹冷縮的狀況不同, 一般來說密度小的物體要比密度大的物質更容易發生伸縮, 並且伸縮幅度更大, 傳熱快的物體, 要比傳熱慢的物體容易伸縮。


雞蛋殼和雞蛋白的物理屬性不同, 伸縮度不同, 在溫度劇烈變化時雞蛋殼和雞蛋白的伸縮度不同, 將茶葉蛋放入冷水中, 蛋殼因溫度降低開始收縮, 而雞蛋白受冷水影響較小沒有收縮, 當雞蛋白受到冷水影響時, 雞蛋殼已經收縮, 這樣雞蛋白與雞蛋殼之間就有空隙, 容易剝離。



現象三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燒過水的朋友都會發現水在臨近燒開前暖壺(尤其是以前的鐵壺)會&34;地響,而水燒開了之後聲音就沒了。那麼為什麼開水不會響?響的水不會開?


解釋:首先需要知道兩個簡單的物理學常識:

1. 空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隨著水溫的上升而下降的,也就是說,水溫越高其所能溶解的空氣就越少

2. 水越深壓強越大,反之亦然。


需要加熱的水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空氣,並且由於容器內壁表面並非完全光滑,也會吸附有少量空氣。在燒水過程中,這些空氣變成氣泡後的不同情形導致了響或不響的不同結果。  

水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後,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現象四火箭發射時太空人是平躺在椅子上, 而不是正坐著。


航空航天業, 一直都是國之重器, 是事關我國國防和科技發展的大事。航空航天業更是與物理知識密切聯繫。奇怪的是火箭點火發射時, 航天員是平躺在椅子上的, 而不是正坐在椅子上,這是為什麼呢?


解釋:火箭發射時,火箭的發動機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並且火箭為擺脫地球引力不斷加速, 太空人必然會出現超重狀態, 超重狀態是指物體對支持它的物體作用力大於它的重力。此時太空人的超重狀態通常是人體自重的5倍左右, 如果太空人是正坐著, 人體中的血液由於慣性作用, 還保持在原來的狀態, 沒有隨著超重狀態而改變, 就會導致大量的血液停留在靜脈中。這樣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出現了問題, 容易造成太空人頭部血壓降低, 足部血壓升高, 太空人的頭部供血不足, 容易造成太空人的昏迷, 嚴重的還會造成意識喪失。因此, 火箭發射時太空人是平躺在椅子上, 而不是正坐著。



現象五霜前冷,雪後寒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民間諺語:霜前冷,雪後寒。這是什麼道理呢?


解釋

霜前冷:霜是初冬季節空氣中的水蒸氣到了夜晚遇強冷空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溫度必須足夠低(0℃以下)才能形成霜,故感到冷。


雪後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強冷凝化成小冰晶後下降到地面,下雪後,雪開始融化,融化是由固態轉化成液態的過程,要吸收熱量。因此,雪融化後,地面上方空氣的溫度降低,人們有雪後寒的感覺。



&34;這一諺語描述的是物態變化過程中熱量變化的物理現象,一般來說,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態,相應的物質分別稱為氣體、液體、固體,三種相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以上就是禹溪為大家科普的關於生活中科學,由於篇幅原因只能先寫到這裡了,放心後面會繼續為大家科普的。


當然文章中有任何問題或錯誤歡迎評論區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科普生活 | 你關心的那些「怪雨」現象, 終於有答案了!
    科普生活 | 你關心的那些「怪雨」現象, 終於有答案了!大自然輕輕一揮它的「魔法之手」讓陽光與雨水相遇化作了人間的美景明明陽光燦爛一陣「旋風」吹過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你還沒「回神」雨,沒了!
  • 宅家趣科普第三季3 | 火焰之美:帶你去看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宅家趣科普第三季3 | 火焰之美:帶你去看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2020-07-30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3 | 酷實驗:微距鏡頭下的酷炫放電現象
    本期「酷實驗:酷炫放電」延續精彩帶你看微距鏡頭下震撼的高壓放電現象!(實驗有風險,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模仿)科學小時光本期科普視頻是對高壓放電實驗的延續。高壓放電實驗中的白熾燈:白熾燈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照明設備,它是利用電流加熱燈絲產生熱輻射發出可見的光源。高壓放電試驗中,當燈泡接入高壓電時會產生電弧,燈泡內會產生十分美麗的紫色電弧,而電弧還會隨著電極移動。
  • 雲科普課堂揭秘生活中的科學知識
    為讓更多科普知識得到傳播,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科技實踐能力,近期,惠州科技館聯合小惠同學、一城學習部落開展惠州市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廣東省科技活動進步月」系列活動「惠州科技館雲科普進校園」活動,活動創新地設計了一套「雲科普」網絡科普形式。
  • 如何把科普知識的啟蒙教育,講成孩子喜歡看的樣子
    而接觸的方面增加則同時增加了他們的不解,畢竟以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有限的知識儲備是很難理解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事物是怎麼運轉的。而這麼多的不解,積聚起來就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困擾,而解決困擾的方式,自然就是問爸爸媽媽了。可以說,孩子經常問為什麼,是他們逐漸開始接觸世界導致的。
  • 解密物種起源少年科普叢書丨魚類稱霸
    《解密物種起源少年科普叢書》正在熱賣中點擊了解更多即可購買恐魚,圖片源自《解密物種起源少年科普叢書》恐魚是較原始的盾皮魚類,在泥盆紀曾經繁盛一時,統治著當時的古代海洋。如果你覺得現在的鯊魚很大,很兇猛,那我要告訴你,恐魚比現在的鯊魚還要大,還要兇狠。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和恐魚同屬恐魚科的鄧氏魚,就如我們熟悉的獅子和老虎,同屬貓科一樣。
  • 科普小常識|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21-25)
    科普小常識|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21-25) 2020-08-03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復旦大學張文宏團隊出版一系列防控科普圖書
    無論你在哪一個行業,你都會受到影響。除了新冠,還有大量的其他的傳染病事實上一直在,只不過你不注意而已。」令人恐懼的其實不是病毒,而是未知。如何抵禦這種未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寫一本人人都看得懂、信得過、用得上的科普書。當防控傳染病已成為一種生活新常態,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理性地、科學地補上這堂「健康常識課」。
  • 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
    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時間:2020-08-11 09:28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用消毒後的針刺破、用手撕破水泡的皮。這是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8月11日的題目。
  •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4 | 酷實驗:魔幻放電現象裡的絢麗夜空,你一定不...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4 | 酷實驗:魔幻放電現象裡的絢麗夜空,你一定不能錯過!你不妨跟上我們的腳步,陪孩子一起用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本系列科普視頻將帶你探索妙趣橫生的大自然,捕捉微觀世界的動人瞬間,解密那些你不曾注意過或未曾找到答案的「萬物密碼」,為你揭開那些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科學真相。和我們一起,在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中深切感受科學的美麗。還在等什麼?
  • 科普進萬家 點亮新生活(圖)
    ……1月14日,南昌縣科協邀請南昌市科協農業專家在南昌縣三江鎮農貿市場、田間地頭開展新時代文明「科普進村居(社區)」活動,把養生健康、農業科技、防震減災、反邪教等知識送到農民身邊,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幫助農民養成科學生活習慣。
  • 航天知識科普
    打開APP 航天知識科普 網易科技 發表於 2020-11-24 11:15:37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 郝景芳是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天體空間,一直以來,為全社會航天知識科普貢獻巨大。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她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國家藥監局獲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優秀組織獎 3位選手獲優秀獎
    (本報記者滿雪) 11月12~13日,2020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廣州科學中心舉行。經過激烈角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獲大賽優秀組織獎,國家藥監局派出參賽代表——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羅婉蓉、中一東北國際醫院臨床藥師張佳龍、河南省中醫院主管藥師馬鳴3人均獲優秀獎。
  • 食材小知識科普 生活中常見的日本豆腐主要原料其實是?
    食材小知識科普 生活中常見的日本豆腐主要原料其實是?時間:2020-08-26 10:5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材小知識科普 生活中常見的日本豆腐主要原料其實是? 生活中常見的日本豆腐,主要原料其實是?
  • 科學小知識點點手指就知道!杭州江幹打造「雲上」科普
    「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一年一度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中。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幹區科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雲上」科普活動,歡迎小夥伴們通過科普中國APP等平臺搜索#雲上科普日#,參與網上科普活動,並加入#雲上科普日#話題討論,也可以掃下方二維碼直接參與,足不出戶盡享科普日精彩活動。
  •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金羊網  作者:陳亮  2020-10-12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為讀者「解密」黑洞。
  • 科普達人邀你體驗:一種叫天府綠道的生活方式
    「在收集資料的時候,通過視頻和媒體報導,我深刻地感受到公園城市建設帶來的城市變化,特別是天府綠道建設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它不僅僅是一條慢行道路,其中蘊含的科技、生態、智慧等特質已經完全融入市民出行、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 宅家趣科普第四季4|酷實驗:魔幻放電現象裡的絢麗夜空,你一定不能...
    你知道嗎?魔幻放電現象裡也有神秘的星球、絢麗的星空!千萬別眨眼!>本期科普視頻是對前兩期高壓放電實驗的延續。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中國兒童中心攜手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和「美麗科學」團隊,面向全國小朋友們推出系列免費科普短視頻,讓家長和孩子們足不出戶即可來一場美麗科學之旅。疫情當前,停課不停學,「宅」不住的你不妨跟上我們的腳步,利用難得的時光,陪孩子一起用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的頭腦!
  • 《不可思議的地球》:不能錯過的關於地球的科普知識
    當孩子打開他好奇的開關,那我們就可以給他引入科普繪本,《不可思議的地球》是我最近入手的一本非常棒的繪本,讓我們用書了解地球。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有時候我們會不自然地忽略它,那有了這本書就可以讓孩子深刻了解到我們生活的是地球,我們身邊的萬物都是在地球上。這本書是萬物編輯部萬物叢書中的其中一本,《萬物》雜誌是一本為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雜誌!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時間:2020-05-22 09:28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 以下哪種動物生活在海裡,屬於真正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