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請回答!如何把科普知識的啟蒙教育,講成孩子喜歡看的樣子

2020-12-04 開心爸爸育兒筆記

導語

說起孩子們稀奇古怪的問題來,想必爸爸媽媽們都深有體會。

什麼稀奇古怪的問題都能從他們嘴裡問出來,比如看到了小鳥就想追著問,小鳥能夠像超級飛俠一樣送快遞嗎;看到了小狗跑來跑去,就追著想問如果動物園開運動會,小狗參加了能得第幾名:看到了小魚遊來遊去就想追著問,小魚如果到我們家做客,我們得給它們準備點什麼好吃的呢……

類似的腦洞大開的問題,簡直就是層出不窮,開心爸爸當初就被開心追著問,而且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上來,那種感覺真的別提多尷尬了。

其實,這種情況絕大多數爸爸媽媽都遇到過。

據英國《獨立報》的調查結果,對於2-6歲的孩子,每天大概能夠提出約73個問題;爸爸媽媽每周大概要回到500多個來自於孩子的問題;如果把孩子問為什麼的時間加起來,長達14個小時……

這麼高頻率大幅度的提問,每個老父母的知識儲備真的很快就被掏完了啊!而且每天都有這麼多的為什麼,再好脾氣的爸爸媽媽也難以保證不發火,依舊能和顏悅色的回答啊!

那麼,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問為什麼?這麼喋喋不休的問為什麼是好事還是壞事?爸爸媽媽到底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呢?以及有沒有什麼好的方式,能夠讓爸爸媽媽解脫呢?

那麼,今天開心爸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孩子喜歡問為什麼的那些事。

孩子為什麼會問這麼多的為什麼

其實上面說的這幾個問題,爸爸媽媽們的核心訴求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問題。

一方面我們需要搞清楚,每天有那麼多問題的孩子,大都處在3歲左右,因為能夠自己走動了,他們與身邊事物的接觸開始變多了,如果說以前他們限於自己的行動能力只能是以平面的方式來接觸事物,現在則是可以以立體的方式來接觸了。

而接觸的方面增加則同時增加了他們的不解,畢竟以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有限的知識儲備是很難理解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事物是怎麼運轉的。而這麼多的不解,積聚起來就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困擾,而解決困擾的方式,自然就是問爸爸媽媽了。

可以說,孩子經常問為什麼,是他們逐漸開始接觸世界導致的。

另外一方面,這也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

可以說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小傢伙,從一生下來就對身邊事物充滿了興趣,也充滿了好奇,並且那時候的他們就開始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了。

比如用小手摸摸身邊的被子啊,用嘴巴咬一咬手邊的玩具啊,盯著頭上轉來轉去的玩具樂此不疲啊,以及恨不得把那些能夠自己「運轉」的玩具拆開看看內在結構啊等等。而到了能說話的時候,這種好奇的心理更是達到了頂峰,所以追著爸爸媽媽問為什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實際上,孩子有好奇心的時候正是給他們科普教育的時候。

科普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的啟蒙教育,對於小年齡的孩子來說,啟蒙教育主要是集中在身邊的一些事物、動物以及植物身上,當然相對而言,動物因為形態各異而且生動活躍會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對動物感興趣,問為什麼的孩子會更多一些。科普教育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當然,其實之前科普教育是不受到爸爸媽媽重視的,畢竟科普帶來的「收益」是很低的。

教孩子學基本的十以內的加法,這樣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就能表現的「高人一等」了;教孩子背古詩,出門在外也能夠給自己臉上長點光;教孩子拼音,也是可以減輕孩子上小學後學習知識的壓力等等。這些方面的教育其實都很實用,相對而言科普教育帶來的收穫就「很少」了。

那麼科普教育對孩子來說,都有哪些好處呢?

比如拓展想像力科普教育涉及到的內容其實很多,從大的方面來講,整個物質世界都可以用科學來嚴格的劃分,並且形成一個個小的模塊。每個模塊各自為政又與別的模塊相互關聯,這就是科學世界的複雜性以及相通性。

而科普教育呢,可以在各種模塊的學習,以及模塊和模塊的相互搭建中,給孩子一個更加寬闊的眼界,能夠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想像力,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使勁的往前看。小時候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日後可能變成現實也說不定。

比如加強邏輯思維

其次就是加強孩子的邏輯思維了。

邏輯思維對孩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而科普教育呢,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方式。

科學本身就是一個很嚴謹很完善的體系,無論是學習哪一個模塊,都有著很強烈的知識迭代性,需要攻克下一個個的疑難,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

而這個過程,培養的就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了。

比如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科普教育還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管是自己去尋找答案,還是詢問爸爸媽媽,孩子對於科普知識的了解,都是遵循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路線進行的,而這個過程也正是孩子們日後解決問題的基礎框架,小時候對於為什麼的的了解,更多的會延伸成為他們日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這裡,您還覺得孩子問那麼多為什麼是太麻煩了,覺得不想去回答孩子的為什麼嗎?

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他們到底想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說了這麼多,作為爸爸媽媽該如何去面對孩子的為什麼呢?

開心爸爸這裡給大家幾個比較實用一些的建議:

首先是要重視孩子的為什麼

當然開心爸爸這裡說的重視有很多層含義,比如不要不理會孩子的為什麼,不要隨便說個答案草草應付過去,不要用「你長大了就知道了」之類的話來搪塞,不要直接扔給孩子一個手機讓他們自己看,更不要因此大發脾氣斥責孩子,這些做法都是對孩子好奇心不重視的表現。

就算是不知道怎麼回答,爸爸媽媽最好也要保證在孩子問的過程中,要耐心細緻的聆聽,要態度溫和的回應,要知道,爸爸媽媽的回應方式,比您說出來的答案重要多了!

其次,回答重要引導孩子去思考更重要。

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孩子,開心爸爸建議爸爸媽媽不要著急的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可以耐心的引導著他們去思考一些問題。

比如「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是你該怎麼回答呢?」「你是怎麼想的呢?」

通過這種引導的方式,既可以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引導他們主動思考,也能夠用另外一種主動學習的方式,把知識傳遞給孩子。

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會和我們的思考方式不一樣,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對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提升。

最後,如果爸爸媽媽也不會該怎麼辦?

可以說這種情況是最經常出現的了,畢竟孩子問出來的問題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爸爸媽媽的知識儲備再多也很難經得起這樣的「折騰」。那麼,孩子問出來的問題確實是超綱了,爸爸媽媽就是不會了,該怎麼辦呢?

其實也很簡單,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啊!

繪本啊,網絡啊這些常見的渠道都是答案的來源。

比如最近開心就對動物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經常拋出一些腦洞大開的問題,而開心爸爸呢,時不時的就招架不住了。如果您也有這種困擾,那麼開心爸爸推薦大家看看這套書《動物妙想國》。

目前開心爸爸已經和開心讀了一半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太有趣了,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推薦給大家。

這種有趣不僅僅是對孩子來說的有趣,繪本中講述知識的方式對開心爸爸來說也是非常有趣的。而這本書最大的有趣點,就是開心爸爸在標題中說的那樣,讓動物們來說話,這種錯位的主體表述,瞬間就能拉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捧起書來就放不下去了。

比如在大象這本書中,直接在封面上就大大的寫出了一個問題,大象會跳芭蕾舞嗎?別說孩子了,開心爸爸一看到就忍不住想要往後面翻了,結果看到了諸如「大象怎麼上樓梯」,「非洲象是怎麼吃飯的」以及「大象會不會跳芭蕾舞」等妙趣橫生的問題,每個問題下面都相應的給出了科普知識,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真的是集科普與趣味性於一身了。

再來看看猴子這本書,關於猴子想必孩子們知道的都挺多了,但看著這本書還是會忍不住的翻下去,「如果猴子走進一家麵館,會發生什麼事?」,「猴子喜不喜歡上學啊」,「猴子會不會想去美容店」,「猴子能幫我們做家務嗎」等等等等,這些問題簡直是太有趣了,一拿起來就放不下。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如果在給他們基礎科普的時候,能夠有趣一些,深入一些的話,效果才更加好一些,很多時候動物「背後」的故事才是孩子們真正關心的地方,才是孩子們好奇心的終點。了解了這些深入的知識,才算是給孩子更好的科普啟蒙。

當然,這套書涉及到的動物背後的故事,遠不止開心爸爸說的這些,給孩子買一套這樣的繪本,實際上是給了孩子一個觀察世界的望遠鏡,能讓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世界理解科學。

開心爸爸有話說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什麼樣的科普教育才是孩子最喜歡的呢?

站在孩子角度的,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的,能夠提出為什麼背後故事的,科普知識本身就很有趣的,滿足了這些因素才是孩子更喜歡的科普教育,也是爸爸媽媽給孩子選擇繪本的參考。

相關焦點

  • 黃聖依5歲的兒子就懂天文知識,科學啟蒙早的孩子不得了
    對於小年齡的孩子來說,在剛剛去嘗試認識世界時候,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和激發探索欲。  可是,面對孩子們成天掛在嘴邊的「為什麼」,並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做孩子的「百科全書」。  那麼在自身知識有限的情況下,家長該如何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在正確的科普學習中成長呢?
  • 我的「玩」美動物世界,一套邊玩邊漲知識的動物科普繪本
    整體有40%的爸爸媽媽們表示,正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找到了變成「無所無能」超級爸媽的奮鬥目標,也最終成為了孩子心中的「榜樣」。層出不窮的「為什麼」如何應對?有趣好玩的科普書籍必不可少!牆裂推薦Make & Play「玩」美動物世界!
  • 兒童圖書看什麼好?看科普漫畫!興趣是孩子科學啟蒙最好的老師
    最近有很多家長問我關於孩子應該看什麼的課外書的問題,我對此的回答一般都是比較謹慎的:看兒童科普書。由於各種文學書籍中往往帶有作者自己的意識形態,會影響孩子的三觀,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自行規劃,而科普書則相對更加客觀具體,哪怕作為「外人」我向各位家長推薦起來也很有底氣。
  • 嗯哼4歲就懂飛機起飛原理,用百科書「餵大」的孩子,有多厲害?
    從嗯哼2歲的時候霍思燕就開始陪嗯哼看科普讀本了。看嗯哼身邊的科普繪本,就知道霍思燕在嗯哼的科普啟蒙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從小就開始科學啟蒙的孩子,可以有多麼厲害?嗯哼就是最好的證明。事實上,在西方,科普教育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課程之一。
  • 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
    在早教啟蒙方面,歐美國家一直很重視科普,科普繪本很多。家長們也並非強求孩子學了繪本知識以後成為學霸,而是給孩子一個了解科學、自然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科學的樂趣。今天介紹幾套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神奇校車》圖畫書版《神奇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像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 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聰明的人」,費曼:感謝父親的啟蒙教育
    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費曼」這個人,以及他的學霸之路是如何養成的。的孩子,肯定理解了「機械裝置」的定義。那麼費曼之所以能夠掌握這樣被世界公認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離不開他父親的對他的啟蒙教育。只是一個普通的軍服推銷員,但是對於兒子的教育卻非常值得借鑑。
  • 嘰裡呱啦讓孩子獲得更加普惠優質的英語啟蒙教育
    英語作為學校考試的一項重要科目相信對於很多中國的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是學好英語對很多孩子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都從娃娃抓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  其實,英語不只是孩子在應試教育中的一項科目,更是一種語言工具,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給孩子的天文啟蒙課,這「三觀」得正
    時間長河裡,人類歷史短如一瞬  金淼老師擁有豐富的科普啟蒙教育經驗,她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懂,如何引導孩子才能抓住重點。從科技館到各類主題博物館,從教育部門到科學部門,都非常重視校園科普教育,並有一定的資源傾斜;與此同時,民間的科學教育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兩方資源不斷融合,館校資源不斷結合,科普名家走進校園……科普教育已走到水到渠成的階段。
  • 孩子學數學能更聰明,楊振寧推薦這套數學啟蒙書,孩子看了會喜歡
    直到後來才知道,理科成績好的孩子,其實智商更高,這才是他們容易成為尖子生的關鍵所在。而數學作為理科的典型代表,其地位之特殊,可想而知。數學成績與孩子智商掛鈎嗎?專家給出肯定回答事實上,圈內人都知道,任何科學問題,歸根究底,最後都得用數學問題來解決。
  • 如何正確給孩子灌輸性知識 兒童性啟蒙有四道門
    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對"寶寶就像一粒種子在媽媽的肚子裡成長"這樣的回答滿意了;對十三四歲的男孩偶爾的自慰不會對身體產生大礙,一定會安撫其躁動的內心,他多半不會再進一步問你自慰的方式都有哪些。第四、預先做些示警工作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過於教條。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很小的事情中去教育他以正確的方式去做。
  • 扎克伯格給孩子讀科普繪本,那些「高冷」的繪本該怎麼讀?
    看到好的科普繪本,常常會令父母產生妄想——如果孩子從小學習和掌握了這些知識,將來肯定能成學霸。可是孩子並不買帳,這就會讓父母挫敗,甚至覺得:「看來娃在科學方面沒什麼基因……」讓我們借著扎克伯格的由頭,學習一下該如何跟孩子一起閱讀科普繪本。
  • 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聽著包警長的問題,我知道我很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來跟他科普一下男人睪丸的具體作用以及怎麼幫助女人完成生孩子這件事。「睪丸,就是你的那兩個蛋蛋,裡面會裝著很多像小蝌蚪樣的精子,也像火龍果的小種子。他們喜歡進行遊泳比賽,第一名就會獲得卵子,然後鑽進卵子裡,變成了小寶寶。」
  • 6種不同動物眼睛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也許會顛覆你的認知
    因為最近看過一個視頻,關於動物眼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顛覆了我的認知,讓我開始懷疑,我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嗎?還是只是我認為的真實世界而已。6種不同動物眼睛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所以想要科學地認識世界,就要從提高認知開始,而科普知識、科學課就是提升認知的大門。於是我開始在網絡上給孩子尋找能夠讓孩子認識真實世界的科普書。
  •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從1數到100,學習有效的數學啟蒙
    --高斯在談到兒童數學啟蒙時,我想大多數家長和朋友一定會想到「1、2、3……」等數字,或者「1+1=2……」等加減法。我們大多數的父母也教孩子如何從1數到100,如何在10內加減,以及如何乘和除孩子。我希望你能指出數學是一門大學科,他不僅包括數字,他還包括形狀、空間、排列、高度、長度、尺寸、厚度、厚度等等。
  • 當孩子提出這個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回答?
    ……當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家長該怎麼回答?11月27日晚,南寧市青秀區愛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活動「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與孩子談性,做開明家長」講座在南湖小學桃源校區舉行,廣西中醫藥大學講師、全面性教育推動者陳曉東通過電影片段、互動問答等形式,教家長如何和孩子談性知識、如何保護自我。陳曉東在上課。
  • 孩子3-4歲看什麼科普書,這篇全告訴你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不停地打開翻翻頁,就像是揭秘一樣,每一扇小窗戶下面,都藏著一個科學的道理,孩子真的是會帶著樂趣去讀。色彩鮮豔,而且超大頁面,全景展示很震撼的感覺。文字內容長度較短,字體也比較大,但涉及到的科普知識還是蠻專業的,建議3歲+看比較合適。
  • 孩子喜歡小動物,問十萬個為什麼,DK動物大百科為孩子答疑解惑
    2歲多的二寶看繪本時,看到螢火蟲,突然問我「螢火蟲吃什麼?」這個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也沒有了解過,當時感到很驚訝,也頗為認真地給他查到了答案。從一本書上聽到蝙蝠這個詞,就問蝙蝠長什麼樣子,很想看一看。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接觸的動物不多,但是會從繪本中了解各種動物,於是產生很多疑問。
  • 什麼樣的科普才是好的科普?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有網友指出,武漢某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對野生動物有不當表述:「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山珍』。」這本寫給孩子看的百科圖書,不介紹動物的習性特徵、棲息地等知識,卻著重筆墨於野生動物「肉可吃,皮可用」,甚至將果子狸的配圖錯放成了浣熊。
  • 霍思燕兒子4歲就懂飛機起飛原理,被科普書餵大的孩子真不簡單
    小小年紀就爆金句無數,一次參加節目,主持人問嗯哼你會打孩子嗎?嗯哼坦言"我不會有孩子的,因為我是男生,不會生孩子",嗯哼的回答讓所有人捧腹大笑。然後爸爸杜江哭又問道:"你以後會有太太,太太幫你生呀。"嗯哼又是一臉認真的回答:"不會的,我只喜歡媽媽!"這一段對話在網上火了很久,讓人連連誇讚嗯哼的情商高。
  • 43種動物獨特的出生方式,帶孩子透視繁衍的奧秘
    對於出生和死亡,孩子在3-5歲期間會特別痴迷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他們會問父母:自己是如何出生的?父母在給予短暫的回答後,他們一知半解的留在腦袋裡,等待一有機會,會再次發問。就像我的小兒子四歲,從幼兒園回來會問我:「媽媽,你說我是從你肚子裡開刀取出來的,可是可可說,她是從媽媽屁股裡出來的,就像母雞下蛋一樣,到底誰說的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