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巧克力是一味高檔糖果,在上世紀80年代前屬奢侈品。兒時,就是條件再好的人家,也不會過年單拿巧克力待客;只不過糖果盆裡,放上幾顆巧克力糖。
圖說:巧克力的味道,好極了。
記憶裡的巧克力不僅昂貴,也是一種營養品。客居杭州時,鄰居餘叔叔是省文化局軍代表。說浙江歌舞團排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演員體力消耗很大,就發巧克力吃。過去,一直以為是餘叔叔的發明;後才知道是「旗手」為樣板團定的特殊補助,她說:「舞劇要吃巧克力糖,京劇要吃精的營養蛋白。」
圖說:吃巧克力的娘子軍。
看重巧克力,皆因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鈣磷鎂鐵鋅銅等礦物質較豐富,能補充大量能量和營養,尤其是吸收和消化速度快,恢復迅速。就是沒大運動量的人,在出現低血糖時,吃巧克力能立竿見影。難怪它被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指定為運動員專用。
圖說:跳《白毛女》也有巧克力吃。群眾演員每場1塊,主要演員2塊。
巧克力據Chocolate譯音而來,粵語叫「朱古力」怕也是依據當地的讀音。自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上海開埠以來,來滬工作和生活的老外日益增多,洋行進口了不少巧克力。
圖說:上海最早生產巧克力的沙利文。
上海不僅是巧克力進入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內最早生產巧克力的地方;有紀錄的最早生產者是1922年建廠的美商沙利文麵包餅乾糖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在老上海,「沙利文」為餅乾糖果的代名詞;就如「申報」成報紙的同義語。華商最先做巧克力出名的是1931年成立的天星糖果廠(上海兒童食品廠)。它專做巧克力,品種有奶油的、條形的、雪茄的,還有香草等;後又推出花色巧克力和金幣巧克力。
上海九十多年巧克力生產中,遭過兩次較大打擊。一是抗戰時生產原料中斷,二是抗戰後被大量美國剩餘物資衝擊。1951年,沙利文的巧克力生產設備調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生產幸福牌巧克力。在計劃經濟年代,上海出口的巧克力統一用一個「幸福」商標。到90年代,上海生產巧克力主要兩家:上兒的幸福牌(1989年改上兒牌)和益民四廠的快樂牌。
圖說:老牌子的幸福巧克力。
1976年,我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18塊。在給家人買的禮物裡,就有上兒的蜂皇漿巧克力。他家除了蜂皇漿巧克力和朱古力等,新品不斷。1974年引進義大利金幣套殼機生產金幣巧克力,五年後又推出蛋形巧克力。1987年再引進聯邦德國設備,推出夾心巧克力和奶油夾心花生漿巧克力。
上兒最出挑的是金幣巧克力和蛋形巧克力;獲國家銀質獎,特別受孩子們喜愛。一枚金幣巧克力,直徑五公分,色金黃,刻花紋;宛如一枚枚金光閃閃的金幣。在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為喜糖首選並為孩子過年禮品。
圖說:金幣巧克力,吃出甜蜜夢。
而蛋形巧克力一身花色,似一隻只纖巧玲瓏的鴿蛋。此後,上兒的足球巧克力和申豐巧克力也大受歡迎,電視廣告是上海廣告公司製作,我曾採訪過。《申豐巧克力》在孩子們口中傳唱甚廣,「讓我們甜甜蜜蜜,生活變得更快樂」的歌詞,配上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
圖說:就吃個球吧。
我第一次收到巧克力喜糖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佳能公司上海辦事處一日本朋友結婚;送來M&M,當時,結婚發巧克力很少。今天,巧克力基本成了喜糖的主角,有金莎、好時等。進而發展到生孩子,也發起了巧克力。
改革開放後,進口巧克力大舉進入。有我稱之「生煎饅頭」的「金莎」,義大利費列羅的產品;也有叫它「費列羅」。金光閃爍的金箔包裹全身,下襯一咖啡色花邊紙。打開金衣,這隻「生煎饅頭」又像只小肉丸,巧克力裡一粒粒碎果仁噴薄欲出,芯子裡還有一顆完整的榛子;吃來脆而香。
圖說:
圖說:「生煎饅頭」是義大利金莎巧克力。
圖說:「洋蔥頭」是美國好時巧克力。
還有被我叫作「洋蔥頭」的美國好時巧克力。它披金掛銀,也有其他顏色;頭上飄著長條小旗,上寫KISSES。它是美國最大、也是最早的巧克力製造商赫爾希食品公司(Hershey Chocolate Corporation)製造,早在1923年就到了上海。這些巧克力,可謂是皇冠上的明珠。最愛的還是黑巧克力,多買可可含量70%或80%,黑的品質好,喜歡它苦滋滋的味道。
圖說:黑巧克力是吾的最愛。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到墨西哥,在印第安人那嘗到苦辣的「巧克脫裡」液體。七年後,把這神奇的「眾神的飲料」帶回國。西班牙人在這飲料裡加了香料和蔗汁,使之變得香甜;後又將液體變固體,並命名「巧克力特」。
圖說:從可可豆到巧克力。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美國紐約聖盧克羅斯福醫院弗朗茲·梅瑟利論文,他研究23個國家巧克力消費量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關係後發現:一個國家人均巧克力消費越高,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機遇就越大。那時,獲諾獎比例最高的是瑞士,人均年消費85克的巧克力120塊;其次是瑞典和丹麥。而美國獲諾獎居中,按梅瑟利計算,美國想要多產生一位獲獎者,每年需再多吃1.25億公斤巧克力。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人埃裡克·康奈爾評道:「巧克力消費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有關,但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圖說:巧克力在情人節大放異彩。
普通人眼裡的巧克力,大顯身手在情感生活中。它是情人節的禮物,作為心聲的表達:榛子巧克力代表忠貞、酒心巧克力表示與你共醉、黑苦巧克力讚揚情人刻苦……
巧克力,真的是味道好極了。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鑑》。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G追糖9:巧克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