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真假如何辨?
業內人士表示,區別真假巧克力主要看使用的原料。行業內公認的真巧克力原料是「可可脂」,而所謂的假巧克力則是用「代可可脂」製成的,按照相關標準,其產品名稱上應當註明「代可可脂」。
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有什麼差別呢?
實際上,可可脂是可可豆壓榨出來的純天然油脂,具備多種對*有益的特殊成分,比如黃酮、多酚類等一些抗氧化的成分的。
而代可可脂則是用其他植物油經過特殊氫化等工藝加工而成的油脂,用來代替價格昂貴的可可脂,沒有研究證實它對健康有益。
「李鬼」充「李逵」,是個垃圾賣得掉就行?!
業內人士強調,一些商家利用「可可脂」和「代可可脂」這一字之差,跟消費者玩起了文字遊戲。
在諾梵巧克力的官方旗艦店裡,記者看到網站有兩款熱銷的產品,名稱顯示為:松露巧克力,商品信息明確標註「可可脂」含量高達31%-60%,執行標準為GB/T19343,這正是純巧克力的國家標準。
然而,記者購買了這兩款產品後發現,包裝背面卻寫著:代可可脂。
為什麼說的是「可可脂」巧克力,買到的卻是「代可可脂」呢?
《消費主張》記者來到了生產廠家杭州頂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熊位東承認,他們所生產的全是代可可脂巧克力,產品含量最多的原料是白砂糖(4998,0.00,0.00%),其次,是用來代替可可脂的其它油脂,可可脂含量根本達不到網上所宣稱的31%-60%,實際不足5%。
熊經理告訴記者,要想產品賣得好,在銷售的時候,就不能傻乎乎地自己說:這是代可可脂產品。
在卜珂巧克力旗艦店,一款松露巧克力的文字宣傳中也標註了可可脂含量高達31%-60%,可是記者發現,產品圖片上卻寫著「代可可脂」。
在巧羅官方旗艦店,網頁上的宣傳在強調它們是純正松露巧克力,然在實際產品上,記者又看到了那行熟悉的小字——「代可可脂。」
生產廠家上海巧旗公司吳經理解釋,這是一種揚長避短的宣傳技巧,消費者都想吃純可可脂巧克力,沒人願意吃代可可脂巧克力。
一些專門從事代可可脂原料生意的業內人士告訴《消費主張》記者,我國用來生產巧克力的代可可脂,用量相當驚人,一年需要六七萬噸。
上海競翔食品有限公司銷售主管程新說:消費者不懂巧克力,是個垃圾賣得掉就行。
多地查處虛假宣傳
2015年3月15日晚,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對生產諾梵巧克力的廠家杭州頂萊食品有限公司進行了檢查,公司負責人坦承他們的宣傳隊消費產生了誤導,深知錯誤,也將及時改正。
幾乎同時,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對太倉妮可食品有限公司進行了執法檢查,發現這家公司為多家公司代工生產的代可可脂產品,其中就有記者在調查中購買到的卜珂巧克力。公司負責人針對自己的行為表示非常抱歉,給廣大消費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