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次測評無任何商業廣告植入,用戶體驗結果僅供參考。
良心劇透
本次測評邀請的黑巧克力試吃員,大多數都是嗜甜,不太喜歡吃苦的,所以本文觀點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僅供娛樂。愛吃純黑巧克力的小夥伴不要太在意哦!
日式紙盒讓人想起學生時代羞澀而謹慎的愛情——在送給心儀的女孩之前,春心萌動的男孩會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書包裡,生怕它被壓壞。如果送禮物的時候它真的被無情地壓扁了,噢,那可能有一段「男默女淚」的故事發生。
妙的是,它很會在味道上玩套路——剛入口味蕾只感受到一點點的酸和苦,我本想說一句「100%」的黑巧克力也不過如此,結果它的苦味到後面越來越暴露出來,讓人猝不及防。
乍一看,還以為這個巧克力包裝的設計師是茶包愛好者,因為它真的很像被染成黑色的茶包包裝盒,看上去也比較嚴肅,像極了我小時候做錯事老爸生氣的亞子。
吃起來,嗯……聽,我咬下去的時候有「咔嚓」的聲音,因為它真!的!很!硬!濃濃的苦味和酸味中還透露著一股澀澀的味道。
封條封起四小盒,讓我想起青春記憶裡承載了無數人對音樂的無限憧憬的磁帶,拿出一小盒,還可以放在包裡隨時和身邊的人分享,然後等待他們對我說「這是你的黑巧」,我再回一句「不,是你的黑巧」。
把它放在嘴裡,是讓我「眯眼+皺眉」的酸,而當我慢慢習慣了這種酸爽想睜開我的眼睛、舒展我的眉毛的時候,它又變得特別苦,我又再一次不爭氣地「眯眼+皺眉」了。
總之它就是先酸後苦,酸味和苦味愛好者可能比較喜歡。
茶包式的外包裝雖然看上去比較普通,但是中間的深藍色圖案賦予了它靈魂,像是午夜黑色的夜空中懸掛著大麥哲倫星雲,靜謐而治癒人心。
那它的味道如何呢?
試吃員表示:感覺像在吃蠟或是吃固體的清開靈,雖然苦感和酸度不會太過度,但融化後卻能充滿整個口腔,讓味蕾無處可逃啊,「態好吃」似乎沒那麼好吃呢!
一眼望去,以為這個「茶包包裝盒」上有兩顆晶瑩剔透的藍色水珠,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雙動物的眼睛,它仿佛在看著我,等待我細細品嘗後對它進行一番誇獎。
但看到它總可可固形物含量為「100%」,不愛吃苦的我瑟瑟發抖,真怕吃了有苦說不出。
可意外的是,它的苦味並沒有很突出,反而是酸味讓我深深記住了它(我堅信它是很苦的,只是苦味被酸味掩蓋了),這次的最酸黑巧克力這個獎項真得頒給它。
依舊是很苦很苦的口感,還讓人同時體驗到涼茶的苦味以及不小心吃下藥渣的猝不及防。
不過與前面幾款不同的是,這個包裝看起來更精緻一點,我甚至腦補出了男孩用攢了很久的零花錢在眾多的禮物中選中它,然後在一個特別的日子裡,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在心儀的ta的桌子上後,腦海裡想像了無數種回應的緊張感。
ps:這種扁平形狀的巧克力,裡面大多數是沒有獨立包裝的,如果一次吃不完一塊,剩下的可能容易受潮。
稜角分明、比高中時代一天發的試卷還薄的長方形包裝盒,搭配可可的本色——棕黑色,顯得落落大方。
吃起來是很酸很酸的口感,同時還能感受到強烈的苦味,像極了我坎坷的人生,讓人吃了想哭(是因為味道太猛了不是因為我感傷)。
(產品參考圖,實際試吃的巧克力總可可固形物含量為90%)
肚腩形狀的塑膠袋包裝讓人以為它特別「能裝」,輕輕拿起來搖一搖,才發現它其實虛有其表,因為它只裝了一半左右(其實這是正常的)。
而且一開始吃會疑惑這個總可可固形物含量90%的巧克力怎麼只有一點點苦,細細品味才發現,它將強烈的酸味隱藏在尾調(真的很酸),套路滿滿。
這個包裝沒有一點巧克力的亞子(除了包裝上的巧克力圖案),不過試吃員中的直男表示「封條+紙盒+獨立小包」的包裝很簡潔、很加分,女生就覺得……嗯……你懂的……
吃起來同樣是酸+苦,還有一種說不出的奇怪口感。
入口先是感受到很純的、不帶澀的酸,再是很香的苦在嘴裡「蹦躂」,意外地好吃。
而它的包裝也簡約大方,像是油畫中,在潔白的背景小心翼翼地渲染出幽藍色的方形,再洋洋灑灑地勾勒出幾片線條簡單的葉子,看到它,追求美麗的心靈會突然被打動吧!
又是一款稜角分明的扁平狀紙質包裝,一整塊的設計比較適合人多的時候進行分享。
而它放進嘴裡的難融化程度,堪比QQ糖,試想一下,一塊苦中帶酸的巧克力「賴」在口腔中不化,對味蕾是多大的挑戰。
味道偏甜、口感有點硬,吃到嘴裡沒有化開,還伴有一股錫紙的味道,大概是我們味覺太靈敏了。
另外,偏暗的玫紅色鐵盒包裝明明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搭配20世紀的唱片機,隨便拍個照都是大片既視感,但裡面的獨立包裝看起來和外包裝不太搭,這個巧克力包裝表裡不一啊!
「低著頭、雙手捧著保溫杯,再把保溫杯送到ta面前」,這個場景,將保溫杯換成這款塑料桶裝的巧克力似乎一點也不違和。
但摸著良心說,這款爛大街的巧克力,其實口感各方面都還可以(稍微甜了些),不知道買什麼巧克力的可以選它,雖然不會有驚喜,但至少也不會踩雷。
單看白色和橙色的外包裝,或是玫紅色的內包裝並沒有什麼不妥,可是這兩者搭配起來,「驚喜」程度就跟紅配綠的級別差不多,像是豔麗的紅玫瑰種在了油菜花地裡,顯得格格不入。
但相比於其他巧克力,這款松露巧克力很甜、很軟、入口即化,如夏日午後拂面的清風般溫柔。不過不愛甜食的人可能不喜歡,因為甜到憂傷,但愛吃甜的人,可能會很心水。
V教授小科普:松露巧克力並沒有添加松露,它只是因為形狀酷似松露而得名。而且松露巧克力一般都有添加淡奶油,所以它吃起來比其他很多巧克力更順滑、更細膩。
很甜很硬,入口不化,有糖精or橙子的味道,但巧克力的味道不是很濃,內包裝也不是很像巧克力,而是像小時候玩過的砂炮,吃的時候我好怕它在我嘴裡炸開嗚嗚嗚(皮一下很開心)。
紅色的鐵罐給人一種喜慶又沉穩的感覺,和過年的氣氛完美契合,如果送禮的時候帶上它,內心也許會更有底氣——雖然一盒才四十多塊,但看上去不會很廉價,它就是禮物本物啦!
但裡面的巧克力在天氣較熱時開封後容易化掉,趁它還是「粒粒分明」的時候,我們嘗了一下——濃濃的甜味中帶有一股榛子味,很軟很滑,入口即化,搭配茶解解膩是個不錯的選擇。
(產品參考圖,實際試吃的巧克力總可可固形物含量為88%)
「茶包式」包裝上雖然平平無奇,但吃起來很微妙——很順滑,微酸和微苦中還帶有較重的甜味(有人覺得像牛奶味),酸甜苦辣四種味道中它已經完成了四分之三了。
甜味、酸味、苦味、硬度和順滑程度各方面都恰到好處,這巧克力是天平嗎?還挺會平衡的。
外觀上也挺加分——扁平狀的玫紅色鐵盒包裝上利落大方的線條,很有工程繪圖上的那種美感,顯得很精緻,廣受女生好評(但直男表示像成人用品,男試吃員好像很懂耶)。
它的設計師大概知道高雅正統的古典美從不過時的道理,於是賦予了它的包裝濃濃的古典氣息——以棕色為主色,金色的字體均衡地在上面進行點綴,看上去似乎沒有多餘的感情,但其實它早已默默地還原了巧克力和古典藝術的本貌。
入口能立刻感受到交融在一起的甜味、苦味和酸味,大部分人覺得細膩柔滑、香濃醇厚,不過少數人覺得有一點點的香精味和酒味。
明治保持了一貫的日式風格,用制服藍色底色+金色字體表達了一種沉靜的簡約感,讓我又想無中生有,腦補出「穿著jk制服的小女生,將它懷揣著送給男孩後,再來個日劇式奔跑」的場景。
入口是甜味輕輕地環抱住味蕾的感覺,柔和細膩、甜而不齁,後勁還有一種微妙的、淡淡的酸。如果喜歡在包裡放幾顆糖果以便隨時補充能量,也許它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裡面還有獨立包裝。
小編後記:本百家號不以盈利為目的,無關任何商業利益,並沒有商業軟性廣告植入,測評結果僅對來樣負責。眾所周知,品牌並非完全等同於品質,在眾多自說自話的品牌和言過其詞的廣告中,如何分辨出高品質的產品,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確是難事。我們的初衷和目的是:通過檢測,將真正的品質帶給所有人。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文案:鄭兒八斤
圖文編輯:科普界飼貓少女
手繪插畫:徐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