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松露、豬拱菌和印度塊菌的過往史 是什麼造就了松露的神話?

2020-12-09 騰訊網

秋天是有許多時令風物的美妙季節,而松露,是這個季節最不應當錯過的珍饈。

每年10月中旬至12月初,不足兩個月的短暫松露季稍縱即逝,需要廚師耐心地對待和食客莫大的決心。

在中國,松露季往往從9月下旬就開始了。沒有完全成熟的松露香味不彰,但質地脆嫩,最適宜切成薄片過油爆炒。西方人覺得這樣做暴殄天物,而中國雲南的老鄉們卻樂此不疲。

當歐洲文人們以華麗無匹的辭藻包裝松露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松露的自身魅力使然,還是源自時髦的饕客們那不甘人後的自尊心?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人盛讚的鮮美無比的口蘑,在法國人眼裡,只是最早實現人工培植的、最平白無奇的雙孢菇;而法國人眼裡高貴無比的松露,又或許只是中國人心中無法烹飪,只配泡酒和餵豬的「土茯苓」。

是什麼原因,讓東西方對松露這種食物,產生了認知上的偏差?梁文道在他的《味道·味覺現象》裡有一段關於松露的耐人尋味的話:「我們在吃松露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些使它增值的背景故事。正是它們造就了神話,使它昂貴,也使它更美味。」

食物的貴賤,從不僅僅是它們的天性和稟賦,而是文化、歷史的積澱所賦予它們的增值而已。

命名

塊菌還是松露

這是個誤會?

松露兩字,最早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歐洲文學譯作裡

作為一種食物,Truffle準確的譯名不是松露,而是「塊菌」

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人就已經大量用松露燒烤蘸醬食用;而中國古人不常以松露為食

松露,是個很無釐頭的漢語名詞。

顧名思義,它被比喻成松樹凝出的露水。但這種生長在地下的真菌,既不在松樹枝幹上生長,也不是依附松針松根形成的自然生態。橡樹、榛樹、椴樹、櫸樹、樺樹、松樹、白楊都可以成為松露的生存環境。松樹與松露,從無必然聯繫。

事實上,直到上世紀80年代,松露在中國的名字依然充滿了下裡巴人的氣息——「土茯苓」「無娘果」「豬拱菌」「臭雞樅」……松露兩字,則最早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歐洲文學譯作裡。

也許在中國翻譯家眼中,最珍貴最美味的食用真菌,天然就應該與松樹搭上關係,比如松茸、松樹蕈、松蘑、松耳;而露珠本身,則與可食用真菌一樣,隱含著無根無蒂、無體無形,採納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而生的意蘊。

一個美麗的名詞,從誕生之初,就夾帶著獨特的誤會。

作為一種食物,Truffle準確的譯名不是松露,而是「塊菌」。從生物學的分類來看,松露,又名塊菌,屬於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綱、盤菌目、塊菌科、塊菌屬,親緣上與羊肚菌最為接近。整個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各地,都出產這種生長在土壤下的真菌,可謂一種典型的世界性生物。

但東西方對它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西方有著悠久的松露食用史:4000年前,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用楔形文字記載了一個孩子將這種食物獻給國王的故事。而到了公元1世紀的古羅馬時代,美食家阿比西斯在他的傳世名作《廚藝》中,已經詳細介紹了松露的吃法:煮熟後串起來,加鹽烘烤出焦香;另將葡萄酒、橄欖油、胡椒、蜂蜜、魚醬和酸葡萄汁一起煮沸,加入澱粉後做成蘸醬;最後在松露上用針扎出小孔,泡進蘸醬裡吸取味道。

即便到了今天,主要靠野外採集的松露依然是餐桌上的珍稀調味品。但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人就已經大量用它燒烤蘸醬食用。一方面,貴族的奢靡生活反映了封建國家的富庶和強大;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歐洲人珍視松露的飲食傳統。

在中國,松露的應用就落後很多。上下五千年,幾乎找不到對松露像樣的文字記載。只有13世紀北宋進士陳仁玉的著作《菌譜》中,出現了一種疑似的菌類:「麥蕈,多生溪邊沙壤鬆土中,俗名麥丹蕈。」

曇花一現的描述之後,中國人對土表以下真菌的探索又停滯了。300多年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援引了這段描述,並加入了自己的「私貨」:「麥蕈,生溪邊沙壤中。味殊美,絕類蘑菰。」

但事實上,松露的味道是不可能類似蘑菇的。李時珍說的「味殊美,絕類蘑菰」,多半是他試錯了對象,或是自己主觀上的想當然。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李時珍當然無法對《本草綱目》裡近2000種藥材描述得百分之百精準,相反,這恰恰能夠作為中國古人不吃松露、至少是不常以松露為食的歷史依據。

造成這種文化差異的原因,也許源於東西方哲學基礎的不同。源自古希臘的求真求知,讓西方人對地面下被掩蓋的真相好奇心十足;而東方信奉孔孟之道的中庸和諧、水到渠成,這讓中國人更願意採集地面上張開傘蓋的真菌子實體為食,並由此演繹出恢弘的食用菌餐桌譜系。

歷史

被視為不祥之物

而遭千年冷落

歐洲先哲們在食用松露時,一直在思考這種美味的來源

因其氣味怪異、來源神秘、模樣醜陋,宗教審判庭下令禁止食用松露

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為松露代言,重新喚醒了歐洲珍視松露的飲食傳統

事實上,歐洲先哲們在食用松露時,一直在思考這種美味食物的來源。古希臘哲學家泰奧弗拉斯託斯稱,它是奧林匹亞山上的朱庇特神用雷電擊打土壤創造的;古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認為,它是閃電、溫暖的環境和土壤中的水分共同催生的;古希臘藥劑師迪奧斯科裡德則堅持認為,它是一種沒有莖和葉的植物的塊根。

到了古羅馬時代,對松露的認識並沒有進步。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相信松露是大地的孩子;古羅馬自然學家普利紐斯認為熱、雨水和雷電引起土地生病長繭,故而長出了奇形怪狀的松露;甚至當時還流傳著,是雄鹿的精液在熱的作用下讓大自然的生物受孕長出了松露……

顯然,在沒有光學儀器的時代,先哲們始終不能將微生物與松露聯繫起來。進而無法獲得準確而有說服力的答案。

更有趣的是,在松露進入成熟期時,與之共生的植物還會發生「燒焦現象」:周圍的花草樹木全部枯萎,仿佛被閃電擊中。

此外,人們還很早就發現了松露的催情效果,古希臘人將其供奉給愛神維納斯,甚至將它當作有益於愛情「嬉戲」的藥方。

當西羅馬帝國因為蠻族入侵而滅亡,歐洲黑暗時代開啟之後,宗教的影響力日益提高,神職人員們認為,松露氣味怪異、來源神秘、模樣醜陋,還會引起周圍植物燒焦和誘惑人類的情慾,是一種不祥的東西、惡魔的化身。從公元5世紀開始,宗教審判庭下令禁止食用松露,一旦發現必須燒毀。這種美味,由此度過了千年失落的時光。

但轉變也在悄然發生。隨著十字軍東徵的發起、奧斯曼帝國和拜佔庭帝國的軍事拉鋸,中東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風俗,為宗教禁錮數百年的歐洲吹來了新風。

這其中,當然包含了阿拉伯世界注重香料調味的飲食觀。

一個悖論是,對歐洲人來說,盛產香料的南亞和東亞大陸,被橫亙在世界十字路口的奧斯曼帝國阻隔了。很少有商隊能越過阿拉伯半島,進入神秘的東方進行貿易。缺乏食用香料的歐洲人,很快把目光聚焦到了有奇怪香味的松露。

最晚到15世紀,義大利都靈地區的薩沃亞王室、法國瓦盧瓦王室和波旁王室都開始在烤雞肉、燴奶酪中加入松露的碎屑以提升滋味層次,這基本已經與今天松露的吃法沒有區別。

松露,由此完成了它從食物向調味料的歷史性轉變。

1481年,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在日記中記載道:「有一種母豬特別擅長尋找松露,可是人們應該讓它們戴上口罩,以避免它們將松露吃個精光。」這常常被視作一個標誌性事件,當初最反對食用松露的教廷,都出現了一位為美食「代言」的教皇。這證明了,遭千年冷落的飲食喜好,在歐洲全面甦醒。

它與阿拉伯世界的封鎖和影響有關,更與文藝復興開啟、大航海時代來臨引起的宗教桎梏鬆動相關。

小小一枚松露的命運轉折,折射了整個歐洲世界的跌宕歷史。

追捧

從食物到香料的升級

17世紀80年代,松露已經成為巴黎最受歡迎、價格最昂貴的美食之一

大仲馬將松露描述為「美食家心目中最神聖的食材」「廚界的鑽石」

每個「松露獵人」身上都有一本秘而不宣的家傳藏寶圖

大航海引起的地理大發現,徹底打通了整個地球,也讓歐洲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科技,正在悄然萌發。

1699年,英國博物學家約翰·雷依靠簡單的放大鏡,在松露的切片裡發現了一些蜂窩狀的微觀結構。後來,人們把它稱為「真菌孢子」。

十幾年後,法國植物學家艾蒂安·傑弗裡第一次將松露定義成一種蘑菇。這是技術的進步,當然也是歐洲人文化自信的來源:隨著海上商路源源不斷地把南亞大陸和新大陸的香料運往歐洲,人們開始對胡椒、肉桂、丁香、薑黃司空見慣。相反,產於歐洲的松露,在純天然、本地產的標籤下,地位節節攀升。17世紀80年代,松露已經成為巴黎市場上最受歡迎、價格最昂貴的美食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松露的種類被進一步細化。英國的紅紋黑松露、西班牙的紫松露、義大利的白松露、法國的黑孢松露先後粉墨登場,它們的顏色、氣味、外形都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尤其以適合生吃的白松露和適合輕微加熱的黑松露最為名貴。

同時,松露的催情效果,也被應用於貴族社交場合。大仲馬將松露描述為「美食家心目中最神聖的食材」「廚界的鑽石」;法國貴族布裡亞·薩瓦蘭甚至赤裸裸地說:「若沒有松露,世上就沒有真正的美餐,它們只出現在貴族的餐桌上用以吸引女性。」

貴族們還為松露定製了一系列主觀色彩濃烈的形容詞,比如麝香味、泥土味、大蒜味、蜂蜜味、瓦斯味、酵母味、溼草味、藿香味、奶酪味等等。

沒錯,他們用以形容紅酒和生蠔的,也是這一堆名詞。

貴族們的追捧,進一步提升了松露的身價。義大利和法國甚至出現了專門採集松露的職業「松露獵人」。每個獵人身上都有一本秘而不宣的家傳藏寶圖,記錄著父輩們曾經找到松露的地點、時間,以及「戰利品」的大小。每年松露成熟的季節,按圖索驥,總不會空手而歸。

在義大利,人們更喜歡用經過訓練的雌性獵犬來尋找白松露。通常,獵犬會用它的爪子在松露所在的位置上做個記號,等主人來後用小耙子小心翼翼地從土壤中將珍貴的松露挖出來。

訓練一隻會尋找松露的獵犬要經過複雜的過程,首先是訓練狗把丟出去的球叼回來,然後用奶酪代替球,繼而把奶酪藏起來讓狗去把它找出來,最後再用小塊松露代替奶酪,讓狗找到並挖出來。這樣一條經過訓練的獵犬,在市場上可以賣到數千歐元高價。

在法國,人們習慣把母豬當作收穫黑松露的得力助手。母豬的嗅覺極其靈敏,在6米遠的地方就能聞到埋在25釐米至30釐米深的地下的松露。這是因為松露的氣味與誘發母豬性衝動的雄甾烯醇類似,所以母豬對其情有獨鍾。但是母豬有貪吃松露的毛病,如果獵人沒有及時攔住,母豬找到松露時會瘋狂地將它拱出來吃掉。

看來,雲南人早前把松露稱為「豬拱菌」,確實不無道理。

基因

松露與紅酒的秋天

不只屬於歐洲

法國人認為「印度塊菌」屬於劣等松露,香味寡淡、口感也差

中國的「印度塊菌」和法國黑孢松露的基因相似度達到96%以上,香味和營養價值也幾乎沒有區別

全世界已發現了100多種松露,並不只被西歐的一小片土地壟斷

雖然同樣是「豬拱」,但法國人似乎並不願意承認,從前在雲南只能拿來切片泡藥酒甚至餵豬的東西,和自家的國粹「黑孢松露」是同一種食物。他們更喜歡把產自中國東南部雲南、四川、貴州和南亞印度、緬甸北部的松露,稱為「印度塊菌」。

這種源自大航海時代的傲慢和自信,貫穿了今天的美食世界。法國人認為「印度塊菌」屬於劣等松露,香味寡淡、口感也差,相比於法國原產黑孢松露每公斤1000~3500歐元的高價,「印度塊菌」最多只能賣到每公斤1000元人民幣。

但事實上,二者的外觀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區分,香味和營養價值也幾乎沒有區別。基因圖譜顯示,中國的「印度塊菌」和法國黑孢松露的基因相似度達到96%以上。同時,雲南地區海拔兩三千米的林區冬季多雨,夏季涼爽,四季溫差極小,環境與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地中海氣候非常相似。

松露是「地方」的造物,它的香味、顏色、形狀、大小不僅取決於氣候和共生樹木,還來自它所生存的土壤。土質鬆軟的,松露外形接近圓形,表面較平滑。若土質較硬,或者碎石較多,松露成長時受到壓力,表面會凹凸不平,不規則。顯然,這不是大陸的大環境所決定的,更多取決於松露生長的小環境。

如果非要說「印度塊菌」不如「黑孢松露」,唯一的原因是大量「印度塊菌」在沒有成熟前就被挖掘出土,內部紋理甚至都尚未形成。今天的雲南人也確實更喜歡吃沒有徹底成熟的松露,香味淡、口感脆爽。一到成熟期,肉質變「柴」,香味過於怪異,就被當地人視為「死菌」。相比之下,法國人則將松露刨成薄片,撒在義大利通心粉、寬麵條或者沙拉上,以主食本身的熱度激發它的香味。但以這種食俗對比喜好重油、重辣、重酸的滇黔地區飲食,確實會覺得平淡無奇。

還有人把徹底成熟的「印度塊菌」和黑孢松露混在一起,以同樣的方式烹調成菜,法國人就徹底無從分辨了。

實際上,全世界已經發現了100多種松露,並不只被西歐的一小片土地壟斷。哪怕只是黑松露,大體來看,法國普羅旺斯、佩裡戈爾的黑孢松露,中國西南四川、雲南、西藏的印度塊菌,共佔到全球產量的80%以上;此外,西班牙特魯埃爾、美國俄勒岡、西澳大利亞橡樹谷,也都有分布。尤其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因為季節相反,依靠發達的物流,能讓北半球的人們在完全不可能吃到松露的季節品嘗美味,松露的供應時間因此足足延長了一倍。

而松露的人工培植,也並不像純野生的松茸、雞樅那麼難——早在19世紀初,就已有人發現松露與石質土、橡樹的特殊聯繫,並利用這些聯繫開始半人工培育松露。1847年,法國人奧古斯特·盧梭依靠生長過松露的橡樹所結的橡子,成功收穫了大量松露。雖然這一培植技術一度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失傳,但到20世紀90年代,又被重新發掘並大規模應用。今天,法國國內一大半的黑孢松露,都來自於人工培植的共生樹。

之所以黑孢松露售價居高不下,除了保護本土物產價值優勢之外,也許只能以法國人謎之文化自信才能解釋了。

相關焦點

  • 松露可以人工種植嗎?
    【原創】曲同祥松露,塊菌的商品名稱,是一類與松、櫟、樺、橡、榛等樹木形成共生關係的在地下生長的外生菌根菌。著名的有主產法國的黑孢松露(Tuber melanosporm),被稱作「黑色鑽石」,生長在橡、榛等闊葉樹地下,年產量約35噸,歐洲、北美、南美市場,每公斤800-1200美元;傳統發生在義大利的白松露(T.magnatum),被譽為「白色黃金」,生長在闊葉樹下土壤和落葉層中,好的年份,世界總產量僅3噸,通常每公斤2000-3000
  • 中國黑松露侵染本土植物槲櫟的機制和生態效應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槲櫟與中國主要商業松露——印度塊菌(Tuber indicum)的共生體對宿主植物槲櫟根際及根內微生物組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運用代謝組學方法研究了印度塊菌對槲櫟根系代謝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將印度塊菌製成菌劑接種在槲櫟的幼苗根繫上,五個月後便觀察到明顯的外生菌根。
  • 除了顏色不同,白松露和黑松露還有什麼區別?
    很像大腦構造的黑松露 最受追捧且最為珍貴的,則是義大利白松露和法國黑松露兩種,主要分布於義大利的皮埃蒙特大區、法國的普羅旺斯和薩爾拉、西班牙東部特魯埃爾省、澳洲以及中國雲南和四川等地。
  • 黑松露憑什麼被稱為「地下黃金?」
    黑松露也稱塊菌,是一種生長於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外表崎嶇不平。色澤介於深棕色與黑色之間,呈小凸起狀,遍及灰色或者淺黑色與白色的紋理。全球商品化黑松露尤以在歐洲備受推崇,被譽為「廚房裡黑鑽石」、「地下黃金」和「上帝的食物」。
  • 【科普趣聞】松露與豬
    雞生蛋,牛產奶,可為什麼養豬得松露呢?松露在日常生活中不像蘑菇那麼常見。也許吃高檔西餐廳才會見到的名字,卻只見它粉末狀撒在食物上,可見其珍貴。歐洲人將松露與魚子醬、鵝肝並列「世界三大珍餚」。那松露到底是什麼呢?
  • 星露谷物語松露怎麼獲得 松露獲得方法介紹
    星露谷物語松露怎麼獲得松露是遊戲中經常需要用到的一個道具,照理說既然需要經常用到,那麼它的收集過程應該是非常簡單的啊,可是現實情況卻不是如此。雖然不能說非常難找,但一些獨特的位置還是難倒了部分玩家,想要找一件東西不知道位置是最難受的,為了讓各位能更順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道具,下面就帶來星露谷物語松露的獲得方法介紹。
  • 上山撿菌子碰到松露了,買回來炒臘肉和泡酒,順道淺談松露
    松露,是真菌類的一種,氣味特殊、營養豐富,在歐洲與魚子醬和鵝肝三者並列「世界三大佳餚」。世界各地均有出產不同品種的松露,英國有紅紋黑松露、西班牙有紫松露等。但論罕有及美味程度,則以法國黑松露和義大利白松露兩種評價最高。
  • 松露 世界上最貴的蘑菇(組圖)
    在中世紀,松露因為來源神秘,氣味形象怪異而被教會視為邪魔妖物,直到十四五世紀,好吃的法國人和義大利人還是堅持將它端上了餐桌。儘管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品種的松露出產,例如英國的紅紋黑松露,西班牙的紫松露、中國雲南松露等,但論及罕有和美味程度,則還是以法國黑松露與義大利白松露最突出。在每年11月,這兩地的「尋松獵人」就會伺機出動尋覓貴比黃金鑽石的美味。
  • 星露谷物語松露獲取途徑指點
    松露就是無法通過玩家農場直接種出來的野生作物之一,松露本身就價值不菲,一個就可以在商店中賣出500金幣。並且在利用松露製作成為松露油後其價值更是直線上升,是非常珍貴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松露和松露油都是鵜鶘鎮社區活動中心獻祭室所需要用到的獻祭道具,要知道當達到了所有獻祭要求後,玩家將會獲得異常豐富的獎勵,是非常推薦玩家完成的一個系統。
  • 野生菌種類大全之黑松露
    養臻廚優每年入冬到開春之前都是收穫黑松露這種擁有「廚房的鑽石」美稱的野生菌季節,由於法國南部出產這種菌中珍品的地區紛紛設立黑松露市場,所以引起了人們對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菌類的興趣。松露和魚子醬和鵝肝被譽為是世界三大珍餚。
  • 魔獸世界8.0松露例餐成就怎麼完成 松露例餐成就攻略
    魔獸世界8.0松露例餐成就怎麼完成 松露例餐成就攻略 魔獸世界8.0版本松露例餐成就怎麼完成,松露例餐成就的完成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下松露例餐成就完成的主要方法,諸位玩家可以參考下
  • 當頂級黑松露邂逅矜貴海螯蝦
    月,正是南半球的冬季,在澳洲出產著這個時節全球品質最高的黑松露,「爵廊」新上任的主廚—Zero將這一珍貴食材的加入主題菜單,以獨到的烹飪手法演繹香氣醉人的黑松露
  • 史上"巨無霸"黑松露驚現雲南市場!價格已無法預估……
    聽得最多的可能是「黑松露巧克力」,但是「黑松露」究竟是什麼?長啥樣呢?一塊重達1250克的黑松露"巨無霸"亮相雲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場,這麼大的黑松露讓不少人連連稱奇。這塊黑松露顏色介於深棕色與黑色之間,呈小凸起狀,菌身上分布著一些淺黑色與白色的紋理,這塊體形巨大的黑松露,是今年出現在雲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場上重量最重,體型最大的雲南野生黑松露。
  • 玉米地裡的「松露」,是被真菌感染的「瘤狀物」,也是美味食材
    上面圖中你看到和正常的玉米有什麼不一樣了嗎?沒錯玉米粒中間長出了一些類似蘑菇的東西,而且形狀不規則,有大有小,就好像發育不同的植物果實似的。有些在玉米皮裡看不出來,需要剝開才看到,但是有些玉米「畸形」的厲害,老遠就看到那些像蘑菇的東西暴露在外面,就像下面這個。
  • 國內松露巧克力基本都是假的
    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有什麼差別呢?實際上,可可脂是可可豆壓榨出來的純天然油脂,具備多種對*有益的特殊成分,比如黃酮、多酚類等一些抗氧化的成分的。而代可可脂則是用其他植物油經過特殊氫化等工藝加工而成的油脂,用來代替價格昂貴的可可脂,沒有研究證實它對健康有益。「李鬼」充「李逵」,是個垃圾賣得掉就行?!
  • 這種「黑松露」長在地下1米,是蔬菜中的「黃金」,很多人吃不起
    聽說黑松露是特別特別貴的,而且它的價格跟成熟度和個體的大小級別有一定的關係。特級的黑松露是在直徑五釐米以上。而一級到黑松露,它的直徑在3到5釐米。二級的黑松露直徑在2到3釐米。三級的黑松露直徑是在1到2釐米。而我們國內市場價格從400元-1200元/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