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植物園在植物葉片質外體pH調節和應對細菌侵染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質外體是植物感受和適應環境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前沿區域。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 包括植物免疫受體作用機制、免疫信號轉導、病原效應蛋白和致病機制研究、植物病毒致病機制、免疫與生長平衡機制、抗病蟲基因的分離鑑定、RNAi(RNA interference)介導的植物抗病毒免疫以及利用小RNA幹擾和基因編輯技術創製抗病蟲新種質、病原基因組學和流行規律研究等.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多溴聯苯醚內分泌幹擾效應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良宏研究組在多溴聯苯醚 (PBDEs) 內分泌幹擾效應的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著名的環境健康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
生態中心在叢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保冬研究組在叢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上發表(New Phytologist 197: 617-630;2013)。
-
熱帶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連通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陳彬研究員團隊在海洋生態連通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該期刊由中國生態學學會與美國生態學會聯合創建,是一本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生態學專業高級學術期刊(CiteScore 1區),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11/4 9:56:00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駱永明:中國土壤汙染與修復科技研究進展和展望
2.1 土壤汙染成因和過程研究與發展現狀近 40 多年來,歐美發達國家在土壤汙染來源、 過程、機制、效應、風險、預測等基礎理論與方法上開展了系列研究[8]。在土壤-植物和土壤-地下水系 統汙染物遷移轉化機制,特別是微觀分子機制、多 介質傳輸機制、多界面分配機制、多尺度預測模型 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研究進展[9]。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
-
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畢昌昊、張學禮帶領的團隊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利用CRISPR/Cas9提高工業生產菌株抵禦噬菌體侵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構建了一個靶向切割噬菌體T7基因組多個位點的可編程的CRISPR/Cas9系統,該系統可提高BL21抵禦噬菌體的能力。
-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武漢植物園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20 今日/總瀏覽:2/1325
-
2018年我國在植物抗病與信號轉導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植物學報發布了主編評述 「2018年中國植物科學若干領域重要研究進展」。該文對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科學若干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了概括性評述, 旨在全面追蹤和報導當前中國植物科學領域的發展前沿和熱點, 展示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本報訊(馬興達 王文廣)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對勐海布朗山進行的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二葉玉鳳花、玫花珠子木和勐海醉魂藤等。
-
New Phytologist:發現大麗輪枝菌核定位效應分子跨界調節植物免疫...
與絕大多數病原微生物一樣,該真菌依賴於其分泌的效應分子(effector,或效應蛋白)克服植物先天免疫,從而定殖寄主。而抗性植物往往能夠識別效應分子、激活更加強烈的植物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或ETI),抑制病原菌的成功定殖。目前大麗輪枝菌中已發現能夠被植物識別、引起ETI的效應分子極少,並且尚未發現能夠直接進入植物細胞核調控免疫反應的效應因子。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研究指導作物抗病育種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為主題的第34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有關病原微生物與植物先天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領域之一,進展非常迅速,植物先天免疫製劑為作物抗病育種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實踐的新策略和新技術。
-
微生物源的植物生長促進劑研究新進展
當然,上述分類也不是絕對的,如某些內生真菌偶爾也可由植物地上部分組織轉移定植在根部,但與菌根真菌有區別,因為內生真菌的菌絲不會伸展到根系外部。對於這三大類微生物製劑促進植物生長的機制都不一樣,尤其是植物、內生菌的相互作用(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研究甚少,且不深入,下面就以上三大類微生物製劑的作用機制加以綜述。
-
研究揭示甘蔗花葉病毒幹擾RNA剪接促進侵染—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周濤課題組在甘蔗花葉病毒(SCMV)相關研究上獲得了新進展。
-
植物所在亞熱帶森林群落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歷史上,中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經歷過頻繁、大規模的人為幹擾,絕大部分原生性植被,特別是低海拔地區的原生地帶性植被多已消失殆盡,少量保存的原始林也大多破碎化嚴重,亟需開展保護和修復。然而,由於對亞熱帶森林群落多樣性維持機制缺乏足夠的認識,如何保育和修復我國各類退化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核心理論「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