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已運行了10年。這期間,中央儲備糧經營管理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映庫存糧食品質的宜存率從60%左右迅速提高並保持在95%以上,實現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常儲常新;2005至2009年,累計完成政策性糧油收購2.6億噸,直接增加種糧農民收入400億元;累計完成銷售1.75億噸,保障了市場充足供應;累計完成15批次2500萬噸跨省區調運任務,創造新中國成立以來糧食調運規模、速度和質量的新紀錄;企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不僅扭轉了歷史上儲備糧連年虧損掛帳狀況,並且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在全新基礎上建立垂直管理體系
1990年,為解決糧食增產後農民「賣糧難」問題,國務院決定建立專項糧食儲備制度,並在應對1991年淮河流域洪災、1993年糧價上漲、1995年通貨膨脹、1998年長江流域洪災等事件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體制機制的原因,運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由於專儲糧實行分級負責、分層管理,管理責任難以落實。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滯後,無法成為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得力抓手。
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1995年國務院提出逐步建立垂直的儲備糧管理體系,並將一批重點大型糧油倉庫和港口轉運站劃歸國家糧食儲備局直接管理,1998年又按照經濟區域組建若干個中央儲備糧管理公司。2000年,國務院批覆組建中儲糧總公司,抽調精兵強將組建新隊伍,利用國債投資建設新糧庫,賦予企業運營新機制,真正實現了政企分開和政策性業務企業化運作,垂直管理體系在「新人、新庫、新機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經過這些年執行宏觀調控任務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考驗,逐步錘鍊出一支具有強烈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的中儲糧「鐵軍」,成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的中堅力量。
不斷夯實「兩個確保」基礎
「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需要時調得動、用得上」是對中央儲備糧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管理體制下,中儲糧總公司對所屬企業實行垂直管理,改善儲備品種結構布局,大幅壓縮委託儲存庫點,完善直屬庫點布局,加強重要物流節點佔位;將所有政策性糧油的承貸主體劃至直屬企業,實行「統貸統還、直接管理」;對財政資金採取國庫集中支付,保證及時足額撥補到位;實行財政包幹,在國家規定的費用標準和批准的數量內,總公司對儲備糧油推陳儲新的輪換業務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中央儲備糧的糧權完全統一,權責更加清晰,管理平臺更加充實,克服了以前儲備糧管不住、管不好的弊端。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和儲備糧油輪換機制,有效增強監控能力。
垂直體系政令暢通、步調一致、雷厲風行,堅決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性糧油的收購、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及進出口任務,使農民安心種糧、滿意售糧,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糧食連續6年增產,並在2008年初南方冰雪、「5·12」汶川大地震,以及今年南方乾旱、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時發揮了保障性作用。在2008年國際糧價暴漲暴跌時靈活吞吐,實現國內「糧食市場價格不大漲、不大落,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使中國成為世界糧食危機中的「安全島」。
牢記「三個維護」企業宗旨
2006年初,國務院領導再次對中央儲備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維護農民利益、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成為新形勢下中儲糧總公司的企業宗旨。
今年5月18日,是中儲糧總公司成立10周年的日子。在中央儲備糧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垂直體系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牢固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社會效益優先的宗旨意識,想政府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通過企業化運作,讓國家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地,把農民組織帶動起來,使農民得到實惠,集聚糧食流通參與者攜手共贏。實踐證明,只有做到政府滿意、農民滿意、社會滿意,中儲糧總公司才能不斷增強在國家經濟運行中的活力、影響力和保障力。
維護農民利益,與「三農」工作要求一致。必須發揮垂直體系優勢和基層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倡導探索創新服務種糧農民方式,拓展服務的領域和水平,建立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紐帶,結合市場需求變化,引導參與合作的農民種什麼,服務農民怎麼種,幫助農民賣好價,促進農業持續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維護糧食市場穩定,與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意圖一致。糧食市場穩定,直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要防止「穀賤傷農、米貴傷民」,穩定發揮「豐則貴糴、歉則賤糶」的作用,必須提高中央儲備糧市場化條件下的反制能力,通過「高拋低吸、削峰填谷」,抑制「追漲殺跌、推波助瀾」等市場過度投機行為,成為穩定市場的健康力量。必須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糧食流通主導產業鏈,針對重要銷區大中城市群構建成品糧油加工供應保障體系,提高調控終端市場的能力,減少因鏈條不完整導致的調控作用衰減和市場波動風險。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與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要求一致。糧食安全不僅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市場化條件下,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依靠具有市場活力、影響力和保障力的大型糧食企業。中央企業作為國有經濟中的排頭兵,不僅要增強核心競爭力,更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區域經濟集聚效應,與各類市場主體互利共贏、攜手發展。這些年,民營企業和地方糧食企業通過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中儲糧總公司可以在跨區域提供糧源和產業鏈上下遊協作等方面與之開展合作,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繁榮市場、促進流通,為國家糧食長遠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中央儲備糧關係國計民生。在10年發展的新起點上,中儲糧總公司必須深刻認識服務「三農」、落實宏觀調控意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內在一致性,找準結合點、探索實現路徑,成為忠於國家利益、承擔社會責任的「頂梁柱」。這既是中儲糧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
(作者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