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大局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中央儲備糧是國家安全糧、百姓飯碗糧。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集團公司」)是我國糧食流通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應運而生的一家大型國有農產品儲備企業,擔負著中央儲備糧棉油的管理運營和政策性收儲重任,是維護市場穩定的「定盤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服務宏觀調控的「主力軍」。

穩定市場的「定盤星」

今年以來,國際大豆市場暗流洶湧,國內市場卻波瀾不驚,這得益於不斷改革完善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在宏觀調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10月份以來,國內大豆陸續上市,國際大豆貿易形勢複雜多變,中儲糧集團公司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積極穩定國內大豆市場。11月5日,中儲糧油脂公司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兩省一區的18個中儲糧直屬庫點啟動2018年中央儲備國產大豆輪換收購工作;11月7日上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中儲糧集團公司與6家國際供應商籤約採購大豆;11月30日G20峰會期間,中儲糧集團公司與阿根廷共和國生產勞動部農業產業國務秘書處籤署《油料產品貿易推廣框架協議》。按照協議約定,中儲糧集團公司將從阿方採購當地產大豆和脫膠毛豆油。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穩定有效的市場供應是確保市場穩定的「定盤星」。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儲備集團,中儲糧集團公司一方面積極開展進口和國內輪換,另一方面按照國家有關政策連續多次拍賣臨儲大豆,穩定大豆市場預期。從今年6月14日至10月31日,集團公司累計競價銷售臨儲大豆200.7萬噸,同比增加180萬噸。

備者,國之重也。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逐步放開糧食市場。1990年,為解決糧食連年增產後農民「賣糧難」問題,國家在實施保護價收購制度的同時建立國家糧食專項儲備制度。此舉在吞吐穩定市場、應急救災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由於政企不分、分級管理、責任不清等體制弊端,也出現了一系列管理問題。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並組建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後更名為「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中央儲備糧管理和運營。2008年,中儲糧油脂公司成立,對油脂油料實行集中管理和儲備加工一體化、專業化運營。2016年,中儲糧總公司與中儲棉總公司實施重組,儲備品種覆蓋小麥、稻穀、玉米、大豆、食用油和棉花等,一個國內最大、國際影響舉足輕重的農產品儲備集團初現雛形。

糧價是百價之基。過去十幾年間,受全球糧價上漲以及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影響,國內糧價出現過幾輪快速上漲,中儲糧集團公司按照國家調控需要及時投放儲備糧穩定市場。讓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購銷計劃部副部長張潮記憶最深刻的是,在2007年至2008年那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中,國際市場糧價波動幅度超過40%,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糧荒,8億多人在飢餓線上掙扎。中儲糧集團公司於2007年下半年向市場投放了500多萬噸中央儲備稻穀、玉米以及食用油,有效穩定了市場,使我國成為全球糧食市場的「安全島」。此後,中儲糧集團公司繼續執行國家調控指令,積極出手穩定市場,於2009年向市場投放了250萬噸中央儲備粳稻;2010年6月份至2011年8月份,累計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玉米1370萬噸,為保證糧食市場供應、穩定物價總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5月份,由於新疆地區天氣原因,國內棉花市場大幅波動,中儲糧集團公司所屬中儲棉公司接連拋售棉花,增加棉花供應,短時間內穩定了棉花市場。

此外,中儲糧集團公司還在應對汶川、舟曲、雅安、魯甸等地震災害及部分地區旱災過程中,充分發揮垂直體系集團化運作優勢,迅速安排儲備糧油投放和應急加工,保證了糧油供應和救災需要。中央儲備糧棉油的應急動用充分體現了集團公司在關鍵時刻「調得動、調得快、用得上」的快速反應能力,凸顯了垂直管理體系的獨特優勢。

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11月5日,中儲糧北安綏稜直屬庫有限公司開啟中央儲備大豆輪換收購,預計收購輪換大豆8萬噸,截至12月9日已收購7.3萬噸。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因服務到位、公平公正,當地農民更願意把大豆賣給中儲糧集團公司。為滿足農民售糧需求,他們延長收購時間,每天都會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同時增加卸糧口,提高卸糧速度。在收購高峰期,公司單日收購量甚至達到3360噸,平均下來每天也要收購2200噸。

中央儲備糧輪換收購是集團公司成立時為實現「兩個確保」建立的常態化推陳儲新機制。所謂「兩個確保」是指確保中央儲備糧棉油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這也是中儲糧集團公司的根本職責與生命線。18年來,中儲糧集團公司按照市場化、企業化運營方式定期開展輪換經營,即便在過去幾年國內外糧價持續倒掛的嚴峻形勢下,也做到了應輪必輪、常儲常新,這與中央儲備糧垂直體系建立以前庫存積壓、調用不暢、糧食陳化、虧損掛帳嚴重的被動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彰顯出新體制、新機制的巨大活力。

在實行財政包幹機制的前提下,中儲糧集團公司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也是其「收好糧、儲好糧、賣好糧」的內在動力。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儲糧集團公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為收好儲好中央儲備糧提供了重要支撐。18年來,集團公司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立筒倉等現代化倉儲設施得到廣泛應用;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提升至98%,宜存率從此前的不到60%迅速提高並穩定在95%以上;徹底消滅了陳化糧,儲存損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內。中儲糧集團公司還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綠色科技儲糧,推動糧食儲存保質、減損、降耗、增效。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高峰表示,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中央儲備糧垂直管理體系已經進入體制順、機制活、運行穩的新軌道,開啟了中央儲備糧管理新時代,標誌著我國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具有較強服務調控能力、能夠較好處理安全與效率目標的中央儲備糧經營管理模式。18年來,中儲糧集團公司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夯實「兩個確保」,高效完成了國家賦予的重點調控任務,已成為黨和國家信賴的維護糧食安全的可靠力量。

作為一家在改革中誕生並不斷發展壯大的大型國有農產品儲備集團,中儲糧集團公司的改革步伐從未停歇。18年來,中儲糧集團公司堅持「突出主業」發展思路,建立健全規範高效的集團管控體系,實施倉房基礎設施維修改造、綠色科技儲糧、智能化糧庫建設「3個全覆蓋」,推進戰略預算目標責任制改革、集約化輪換運營機制改革、直屬庫區域一體化改革以及分公司事業部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為中央儲備糧棉油管理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宏觀調控的「主力軍」

深冬時節,在中儲糧江西分公司南昌直屬庫有限公司轄區,一輛輛售糧車正在等待售糧。公司總經理鄢朝陽說,他們從11月30日啟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直屬庫轄區共批覆34個庫點,準備倉容13萬噸,涵蓋轄區所有糧食生產縣,截至12月9日已收購5400噸中晚秈稻。目前,國家實施的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為保障「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戰略起到了支撐作用,既保護了廣大種糧農民的利益,又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是儲備糧運作的重要原則之一,也是保護農民利益、防止出現大規模「賣糧難」問題的重要手段。2005年以來,中儲糧集團公司連續執行國家下達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和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截至今年11月底,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9.06億噸,有力託住了市場價格,維護了農民利益。

近年來,政策性糧食庫存持續高企,中儲糧集團公司委託收儲庫點和租賃庫點達到13000多個,監管形勢異常嚴峻。2014年以來,國家穩步推進糧食收儲市場化改革,相繼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臨儲政策。中儲糧集團公司雖然不再是臨儲收購政策的執行主體,但仍繼續執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服務國家收儲制度改革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沒有改變。在玉米收購向市場化收購轉型的關鍵階段,中儲糧集團公司通過儲備糧輪換,全力投入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充分發揮集團化運作優勢,做到「始終在市、均衡收購」,有效實現統一組織、上下聯動、垂直體系「一盤棋」。同時,合理把握收購節奏,在市場活躍、價格較高時不追漲,向其它市場主體讓渡市場空間;在市場力量不足、價格下行壓力較大時不殺跌,積極入市擴點增量,加快收購進度,為穩定引導市場預期釋放強有力的信號,關鍵時刻發揮了市場「壓艙石」作用。

政策性糧食去庫存是當前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為此,中儲糧集團公司積極通過競價銷售、定向銷售、加工出口、大米加工等多種庫存消化方式,加快推動糧食去庫存工作,截至今年11月底累計銷售成交政策性糧油12900萬噸,約為去年同期的1.7倍,創歷史最高水平。

據介紹,目前政策性糧油實際庫存仍有90%以上存儲在委託和租賃庫點,儲存風險、監管壓力都很大。針對此,中儲糧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集團公司將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形成監管合力,更好服務於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大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慧)

相關焦點

  • 牢記「三個維護」 服務宏觀大局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滯後,無法成為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得力抓手。    為改變這一被動局面,1995年國務院提出逐步建立垂直的儲備糧管理體系,並將一批重點大型糧油倉庫和港口轉運站劃歸國家糧食儲備局直接管理,1998年又按照經濟區域組建若干個中央儲備糧管理公司。
  • 宏觀調控:統一思想 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
    實現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把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統一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宏觀調控重大決策的關鍵。
  • 中儲糧油脂鎮江基地擴能增效跑出「央企速度」
    今年1月29日,該項目取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批覆同意建設。記者了解到,在鎮江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下,該項目今年1月開始進行杆線遷移工作,6月杆線遷移工作結束,7月開始辦理土地上市掛牌等手續,到進場施工僅僅花了8個月。項目建成後,將增加鎮江基地物流的吞吐能力,受碼頭限制的瓶頸被打開,預計,一年可以增加150萬噸的吞吐量。
  •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2019-08-05 | 來源: 國新網   8月5日,國新辦舉行介紹金融支持區域改革開放創新工作有關情況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立足於「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會議在「變」與「不變」中客觀分析國內外形勢和環境,制定經濟政策和發展思路。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劉鶴:目前金融大局穩定,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
    目前金融大局穩定,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制。劉鶴說,目前形勢正在全面地好轉,大局已經得到穩定。我們對一些風險點進行精準拆彈,增強了監管部門的處置經驗,實現了防範化解金融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劉鶴指出,供給、需求和金融是三角框架,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們是開放的系統而不是封閉的系統。
  • 宏觀調控什麼意思 什麼叫宏觀調控
    可是長大後我們就不看新聞聯播了,但是手機還是會給大家推送各種新聞,那些看新聞的小夥伴一定知道一個詞「宏觀調控」,這個詞經常會出現在新聞裡面,但是這個宏觀調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係進行幹預和調整。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因此,宏觀調控應立足區域發展大局,探索謀劃貫通東南沿海經濟帶的政策舉措,縱向串聯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板塊,橫向連結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研究探索環渤海經濟圈建設,以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新助力。五是著力打好脫貧攻堅戰保民生。
  • 國家糧庫儲存的玉米變成篩糠,中國的糧食安全將由誰負責?
    7月12日,中儲糧集團發布說明回應稱,注意到相關視頻,已於7月12日派出調查組趕赴當地開展調查。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關係到國家穩定與安全的大問題,俗話說的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同時,歡迎社會各界繼續對中儲糧工作予以監督。
  • 宏觀調控新意思
    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再次強調了他的「李氏調控」理念。它在2013年經受住了考驗,並在2014年的一季度,將中國經濟帶入了新軌道。只不過眼下的局面,看起來又有點微妙了。下轉 04版上接 01版經濟「臨危」相信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不會太好看。
  • 黃岡市糧食行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大討論活動方案
    一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完善糧食宏觀調控,不斷提高調控精準性和實效性;三是加強政府儲備管理,確保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四是強化糧食流通監管,營造公開透明、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五是搞好規劃引領和規範建設,促進糧食行業轉型升級,搞活糧食流通,擴大經營規模,推動糧食企業健康發展;六是服務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四)不斷強化「三個保障」。
  • 宏觀調控要有跨周期的考量
    跨周期的宏觀調控除了要考慮當下外,還要考慮影響未來發展的更多變量,比如,在經濟下行期就不能只一門心思穩增長而不顧及由此可能引起的未來風險。應對各方面挑戰,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的作用十分重要。
  • 「穿透式」闢謠「中國糧食危機」
    國家存糧「心中有數」中央儲備糧廣州直屬庫有限公司是中央儲備糧食倉庫之一,佔地178畝,儲糧超過10萬噸,足夠100萬人吃上半年。以前,每一個糧倉就是一個獨立的儲糧單位,信息查閱只能靠人力、看報表,「庫區擁有20個倉庫,每個倉庫1500平方米,糧食堆高6米。別說細緻檢查,每個糧倉走一遍都費時費力。」
  • 基層政府爭當宏觀調控主體需警惕
    因為但凡有點兒經濟頭腦、社會經驗、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擎了國家經濟社會層面的宏觀調控這口大刀,在縣域經濟社會體系裡面耍,不但選錯了地方,而且也確實很難耍得開、耍得好,硬耍,刀鋒指處,就一定會對縣域經濟社會有所破壞,搞如此調控的人多了,對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就會造成傷害。
  •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觀察丨聚焦核電安全發展 服務能源改革大局 來源: 2020-12-01
  • 又一年農民豐收節:關於糧食安全,國家做得太多了
    糧食安全的宏觀層面:糧食供給與糧價平衡在談糧食安全的時候,我習慣把它分成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宏觀的糧食安全,就是糧食的供給與糧價的平衡,說到這點,就不得不說國家現行的糧食儲備體系。由於儲備糧食具有時效性,不可能一直放在倉庫裡。於是乎,國家每年會按照一定比例(通常在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間,取決於儲備糧的狀態)進行儲備糧輪換。輪換出的糧食按照市場價格在國家批發市場拍賣,一方面能夠避免糧食壞在糧倉裡,另一方面則能夠輕微地對於市場上可能走高的糧價進行調控。
  • 2020年宏觀政策定調,總理強調保持就業大局穩定
    會上,李克強強調,要實施好宏觀政策,提振市場預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體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三大政策做出了詳細要求。這說明,「就業優先政策」在今年仍將置於宏觀政策層面。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這是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 王曉東: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方向 做到穩定大局不斷進取
    他強調,要全面準確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方向,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穿到經濟工作各個領域,切實做到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奮發有為。 王一鳴同志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起草組成員。
  • 肖傑: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
    雪域花開幸福長專家談七次會③「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是在當前國家歷史轉折的一個重大關口,舉行的一次重大會議。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副所長肖傑談到,將西藏工作置於「兩個大局」的宏觀背景之下進行觀察和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加充分地領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的重要意義和歷史使命。「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進程,國內外的重大變化,都給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勢下提出了新的挑戰。
  • 「財經縱橫」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
    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財經縱橫★★★★★在亞當·斯密那個時候,經濟學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學,但他個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世界經濟學,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學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