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新意思

2020-11-27 經濟觀察網

148

張斌 杜濤 吳思

羅蘭貝格營運長常博逸用「沒有太多新意」,來評價中國總理李克強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講話。

常博逸的評價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它意味著李克強對中國經濟調控的思路已經為外界所習慣。李克強在當天的論壇上說,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

現在似乎又到了挑戰的時刻,儘管局面看起來遠不及去年「錢荒」那般刺激。李克強發表講話大約一周後,中國將公布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此前,國內外研究機構紛紛下調了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

其中,高盛將中國2014年中國GDP增速預期從7.6%下調至7.3%,同時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預期由6.7%下調至5%。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則將一季度GDP增速從7.5%下調至7.4%。

一些部委官員的態度也顯得焦慮起來。

4月9日,工信部經濟運行協調局的一名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工業企業普遍反映市場下行,成本高企。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一些企業資金鍊很緊張,訂單和開工率不足。」

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再次強調了他的「李氏調控」理念。它在2013年經受住了考驗,並在2014年的一季度,將中國經濟帶入了新軌道。

只不過眼下的局面,看起來又有點微妙了。

下轉 04版

上接 01版

經濟「臨危」

相信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不會太好看。李克強周四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言時也承認經濟增長面臨各種挑戰。他說,經濟增長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難不可低估。「GDP降到7.5%基本已成定局。」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預測,「一季度中國經濟將增長7.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將上漲2.3%左右。上半年的數據也會基本維持在7.3%的增速。」

超預期的下滑可以在1-2月份的各項數據中看出端倪。

數據顯示:今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創2009年5月份以來的新低,增幅較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放緩1.3和1.1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增速同比放緩4.4個百分點,建築業生產狀況不佳。1-2月份第一、三產業用電量分別增長-7.8%和5%,增幅同比分別放緩12.1和8.8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增加值也在減速。

從企業層面來看,形勢不盡如人意。工信部運行協調局的官員表示,工業企業普遍反映市場下行,成本高企。製造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也很難。

工信部原材料司的官員從另一個方面表示了認同,他說,從原材料行業看,一季度運行肯定是不樂觀的。價格下行,產能過剩,企業資金鍊緊張,訂單不足,開工率不足。這些都是不好的現象。

經濟運行下行的壓力之下,祝寶良提示了可能出現的具體風險:包括,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調整的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入還債高峰,化解產能過剩面臨下崗失業難題,而這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將導致金融風險上升。

部委「自若」

面對中國「明斯基時刻」已然到來等不絕於耳的「唱空」聲音,各個部委表現出了「泰然自若」的姿態。

慌張的「喊話」,臨時的調研,緊急的「上書」,短期的政策……這一次並未如一些分析師預料地出現。

4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下跌6.6%,進口更令人擔憂地下跌了11.3%。中國海關總署一位發言人上周四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前我國外貿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不能高估這種困難。」

主管進出口政策的部門中國商務部並未使出往日的「殺手鐧」——退稅調整等政策,一位官員私下對經濟觀察報說:「外貿與國外市場的關聯度非常強,本就不是國內幾個政策可以全面影響的。而且我們應該已經到了淡化外貿增速,調整其結構的階段,這是早晚都要做的。」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出口貨物退(免)稅有關問題的公告》,文件顯示,自2014年4月1日起,中小企業與外商籤訂出口合同後,將自己生產的貨物銷售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以自營方式出口的貨物,可由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按自營出口的規定申報退(免)稅。

外貿界的專家認為,這個「公告」相當於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這一出口退稅的「中介」正名。「說白了,就是出口退稅可以外包了。」上述商務部官員說,「這個政策也是為了促進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但它不是臨時性的調控。它是藉助外貿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思路,鼓勵、規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所有的困難都在被「正常化」,而不是「危機化」。

國家發改委產業司的一位官員表示:「一季度看,整體情況還算平穩。當然這是建立在早前預期的情況下。」

這位官員說:「中國經濟進入了調整期,這是確定無疑的。中國很多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市場倒逼形成的動力和風險共存是正常的。這個處理起來本就比較麻煩,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上述工信部原材料司官員在談到「去產能」問題時表示,去產能化的過程會比較漫長是共識,但頭疼的是一些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準備不足。銀行已經不是對一兩家企業,而是對某些行業開始整體收緊。「目前很難,但這一關不得不過。」他說。

工信部運行協調局的官員也在採訪中給出了企業「儘快調整思路」的暗示,他說,「我們對經濟大環境並不擔心,中國要改革,紅利的釋放肯定需要一段時間。中央出手與否,是有底線和區間設定的。企業應該儘快地調整過來,不要等著救市,我們希望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能活下來。」「用時間換空間」,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對這種調控方式表示認同,他說,這些年實體經濟經過投資導向的政策環境之後,產能過剩極為突出。應對只有兩種辦法。一是稍微有一些壓力,把那些質量差的、運行不好的擠掉一部分;第二是搞膨脹讓它繼續生存下來。

調研、摸底的思路也正在發生變化。

據悉,國家發改委在3月下旬,各司局已經開始按照統一安排部署,赴地方對一季度經濟運營情況摸底調研。

與以往著眼於「鐵公基」不同,發改委法規司3月13日去了工商聯,一起討論如何進一步推動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的發展,他們確定共同著手建立立法協作機制,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法儘快出臺。

政策「不驚」

主要部委「泰然處之」的態度反射出,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擺脫被國內外經濟學家批評為越來越浪費和無效的政策傳統。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政府曾宣布了一系列小規模的刺激舉措,包括加快已通過審批的交通擴建項目、減輕小型企業的稅務負擔、加大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力度。

與市場預期相比,4月2日國務院出臺的「微刺激」政策可能令投資者失望。顯然,這並不意味著政府要推出一個重大或者高調的刺激計劃,因為這些項目已經寫在中國的中期計劃裡了。

可見,與去年一樣,中國政府在努力抵制推出刺激計劃的誘惑,同時堅持其減少債務以及實現經濟轉型的較長期目標。

這預示著,在中國經濟沒有出現急速下滑跡象的情況下,今年政府在調控層面不會動用「出人意料」的刺激政策。

「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出手都很難。」王朝才說。

王朝才的判斷是,首先中國的銀行有錢,但是如果貨幣政策太寬鬆了不利於目前的淘汰過剩產能。當貨幣政策不用出手的時候,財稅政策不能過緊。「雙緊」是經濟明顯過熱的時候採用的,但現在的經濟狀態應該是既不過熱,也沒有到通貨緊縮那個程度。所以緊貨幣,適當放鬆財政的搭配是比較合理的。

在王朝才看來,財稅放鬆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通過財稅政策能夠進行一些結構性的調整,比如支持一些新興的產業或者科技型產業的發展。新型城鎮化處於資金明顯不足的狀態,但大量的基礎設施還需要做,如果政府一下子把這個錢也斷掉,問題也會很大。

王朝才說:「繼小微企業減稅之後,近年實施的一些政策還會繼續推進,但出臺一個大的新政策,可能性不大。今年在減稅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調控「不亂」

李克強執政之初就試圖向外界傳遞一種不一樣的宏觀調控理念。

而經過一年的磨合,市場對新一屆政府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的做法逐漸習慣,市場對新的調控思路的預期正在建立。

4月10日,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更為清晰地闡釋了「李氏調控」的理念。

這一理念的核心是,堅決不因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刺激政策,短期政策的目標是守住經濟運行合理區間,在區間以內政府不加幹預,更著眼於中長期,通過推動改革激活市場活力,釋放增長的內生潛力,這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

當天,李克強的一個提法值得關注。他說:「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與以往的表述相比,他在「刺激政策」前加了一個「強」字,這或許意味著對輕度刺激並不排斥。

同時也不難看出,新一屆政策更願意將可能推出的政策調整措施與2008年為抵抗金融危機而推出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區分開來。

當時,規模高達人民幣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為給中國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但同時也加劇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本屆政府一直避免使用「刺激」這個字眼。從李克強的講話和近期其他政府官員的措辭來看,政府正在努力降低市場對政策的預期。從經濟運行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中國都正在進入一個「新常態」。

按照「克強經濟學」的提出者、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的理解,「李氏調控」的核心是一個「平衡木」政策,一方面使經濟保持合理運行,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在本次博鰲論壇上,李克強強調,7.5%的預期增長目標本身也是有一個上下幅度的,「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合理區間」。

這意味著,決策層對經濟減速的容忍度比過去市場預期更大一些。「容忍度」的加大則預示著決策層的自信心正在加強。而測度這一容忍度的關鍵指標是就業率。

 

相關焦點

  • 宏觀調控什麼意思 什麼叫宏觀調控
    可是長大後我們就不看新聞聯播了,但是手機還是會給大家推送各種新聞,那些看新聞的小夥伴一定知道一個詞「宏觀調控」,這個詞經常會出現在新聞裡面,但是這個宏觀調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係進行幹預和調整。
  • 宏觀調控要有跨周期的考量
    跨周期的宏觀調控除了要考慮當下外,還要考慮影響未來發展的更多變量,比如,在經濟下行期就不能只一門心思穩增長而不顧及由此可能引起的未來風險。應對各方面挑戰,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的作用十分重要。
  • 基層政府爭當宏觀調控主體需警惕
    中國人向來有「褒貶天下、指點江山」的文化傳統,當年,身為一介布衣的孔明先生尚且能夠「隆中對」,到了今天,一個地方官,甚至任何一個人,談一談天下大事(包括宏觀調控)自然再正常不過。但是,談論宏觀調控是一回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也搞宏觀調控,而且很上心、很理直氣壯,則是另外一回事。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宏觀調控要統籌推進指標監測、調控方式、調控工具和評估機制等多方面創新,精打細算,確保把政策資源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爭取用更低的政策成本實現預期調控目標。第一,統籌做好疫情和經濟形勢雙監測。經濟形勢研判精準是搞好宏觀調控的重要前提。
  • 宏觀調控:統一思想 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
    實現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把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統一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宏觀調控重大決策的關鍵。
  • 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宏觀調控一般是短期的、被動的需求對衝政策,較少涉及「跨周期」。這一罕有的提法或預示著「十四五」期間我國宏觀調控框架將出現重大創新和突破。我國現有宏觀調控體系已初步具備「跨周期」特徵我國的宏觀調控含義較豐富,在「改革、發展、穩定」平衡中避免了經濟金融危機,已實現了40多年「跨周期」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的宏觀調控,是從計劃經濟時期的指令性管理,逐步改革演化到宏觀管理,再到宏觀調控的。
  • 「財經縱橫」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
    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財經縱橫★★★★★在亞當·斯密那個時候,經濟學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學,但他個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世界經濟學,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學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國民經濟學。
  • 宏觀調控在進一步的由穩轉向進
    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強、弱刺激措施的標準是什麼?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我國將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手段?2015年3月9日15時30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主持人]非常感謝。
  • 陳道富: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宏觀調控一般是短期的、被動的需求對衝政策,較少涉及「跨周期」。這一罕有的提法或預示著「十四五」期間我國宏觀調控框架將出現重大創新和突破。  2、我國現有的宏觀調控體系已初步具備「跨周期」特徵  我國的宏觀調控含義較豐富,在「改革、發展、穩定」平衡中避免了經濟金融危機,已實現了四十多年「跨周期」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國的宏觀調控,是從計劃經濟時期的指令性管理,逐步改革演化到宏觀管理,再到宏觀調控的。
  • 「書訊」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宏觀調控研究
    內容簡介回顧過去20餘年中國宏觀調控的歷程,我們可以抽象出許多具有理論價值的經驗教訓。所有這些經驗教訓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增長是硬道理。中國維持了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這一事實最雄辯地說明,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是非常成功的。現在認真回顧以往的思想歷程,發現實踐與理論的矛盾並最終一定程度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致,從而給青年學者以啟迪,是本書的寫作初衷。本書是作者文集《太陽之下無新事》(經世學人文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的序言,為方便讀者閱讀,特抽出單獨成冊。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手段,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增加就業、提高人民收入、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二是宏觀調控的手段,既涵蓋以經濟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也有包括行政和法律手段在內的直接調控;三是實施宏觀調控,一方面要維護黨中央的絕對權威,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企業的自主權,同時還要綜合運用好不同調控方式。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黨中央基於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所做的戰略選擇,其從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角度提出宏觀調控的新思路,是一種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宏觀調控的思路從過去注重熨平經濟波動轉向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健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趙福昌:宏觀調控注重中長期思維,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在會議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形勢依然嚴峻」,突出了中長期矛盾的變化和持久戰思維,對宏觀調控政策設計提出新的要求,既要強化宏觀調控的中長期思維,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均衡;又對短期宏觀政策實施提出新要求,要「落地見效」,做好「六穩」、落實「六保」,鞏固來之不易的成績,保障全年目標實現。
  • 王永利:疫情帶來難得的宏觀調控變革良機
    面對重大疫情,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分化。同時也引發了對現代貨幣理論(MMT)與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激烈爭論,不少人認為中國不能跟隨美國的政策步伐,政策上必須強調「不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觀政策調控空間。如此,是否可以斷言發達國家集體失智?非常時期祭出非規貨幣政策當屬不正常?似乎對美歐日英等實施超常規宏觀應對舉措的做法,還需要仔細斟酌。
  • 中儲糧: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大局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集團公司」)是我國糧食流通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應運而生的一家大型國有農產品儲備企業,擔負著中央儲備糧棉油的管理運營和政策性收儲重任,是維護市場穩定的「定盤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服務宏觀調控的「主力軍」。
  • 準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 增強宏觀調控靈活性
    宗良認為,當前我國國內經濟出現回調態勢,但這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未來我國的潛在增長水平可能因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逐步趨緩。因而,接受一個略低的增長水平,既有利於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中長期看也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經濟本身平穩增長的內在動力較強,內需增長動力更強。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從「逆周期」到「跨周期」 體現宏觀調控演進應對各方面挑戰,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無疑是我們手中的一項「利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會議有關宏觀調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 2018寧夏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宏觀調控的目標
    【導讀】華圖寧夏三支一扶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 2018寧夏三支一扶考試公基備考:宏觀調控的目標,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8寧夏三支一扶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三支一扶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備考時經濟部分是個難點,尤其是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正是考生要格外注意的,下面介紹下宏觀調控的目標幫助考生理解經濟類的考題內容
  • 去動物園玩VR,廣州動物園「六十大壽」搞搞新意思
    去動物園玩VR,廣州動物園「六十大壽」搞搞新意思2018-01-04 10:05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廣州動物園在2018年迎來了自己60歲的生日,「廣州動物園建園60周年紀念活動」的帷幕也在元旦當天拉開了,作為廣州動物園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