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宏觀調控研究

2020-12-03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

內容簡介

回顧過去20餘年中國宏觀調控的歷程,我們可以抽象出許多具有理論價值的經驗教訓。所有這些經驗教訓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增長是硬道理。中國維持了4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這一事實最雄辯地說明,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是非常成功的。現在認真回顧以往的思想歷程,發現實踐與理論的矛盾並最終一定程度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致,從而給青年學者以啟迪,是本書的寫作初衷。

本書是作者文集《太陽之下無新事》(經世學人文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的序言,為方便讀者閱讀,特抽出單獨成冊。

作者簡介

餘永定,1948年11月生,廣東臺山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1988-1994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199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並獲國家特殊津貼,1998年任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2000年當選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2004-2006年7月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1981年以來發表學術論文、文章數百篇,專著(含主編、合著)10餘部。

目錄

導言

一 對90年代以來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回顧

(一)1990-1997年:抑制通脹

(二)1998 -2002年:克服通縮

(三)2003 -2008年:尋找增長與通脹的平衡

(四)2009-2010年:克服危機

(五)2011年到現在:「後危機」和「新常態」

二 對過去20多年宏觀調控政策的幾點思考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餘永定 張一】未來試行中國式量寬的可能性

【專訪】餘永定:全球大刺激後通脹未必走高,中國財政應更擴張

【餘永定】為當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正名 現在必須大膽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

【專訪】 餘永定:中國需財政、貨幣雙擴張,匯率、房價不應束縛央行

【肖立晟】 研究的樂趣——《宏觀中國》書評

【張明】 構建宏觀分析框架的有趣嘗試

【張明】 不畏浮雲遮望眼 ——半年度宏觀經濟回顧與展望

【張明】 短期內全球宏觀經濟的兩條主線

【張斌】 澄清當前宏觀經濟討論中的幾點認識

【張明】 對2019年宏觀經濟與資產價格的若干判斷

【張斌】若信用擴張不能儘快恢復,中國經濟會破位下行

【專訪】 餘永定:中國需財政、貨幣雙擴張,匯率、房價不應束縛央行

相關焦點

  • 「財經縱橫」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
    張曉晶:中國宏觀調控的經驗與創新財經縱橫★★★★★在亞當·斯密那個時候,經濟學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學,但他個人認為根本不存在世界經濟學,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學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國民經濟學。
  • 餘永定:增長是硬道理—對90年代以來宏觀調控的反思
    論壇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出席並以《增長是硬道理 —— 對90年代以來宏觀調控的回顧與反思》為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同學們好,非常高興今天晚上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學習心得。最近,我在編一本文集。
  • 「黑洞」贏了,霍金的戰友們捧回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叒」頒給天體物理學有些意外。天文學家發現那裡有強大的無線電波,他們將源頭稱為「人馬座 A*」。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人們明確發現人馬座 A * 佔據了銀河系中心,銀河系內的所有恆星都圍繞其運行。
  • 宏觀調控新意思
    李克強發表講話大約一周後,中國將公布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此前,國內外研究機構紛紛下調了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其中,高盛將中國2014年中國GDP增速預期從7.6%下調至7.3%,同時中國一季度的GDP增速預期由6.7%下調至5%。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則將一季度GDP增速從7.5%下調至7.4%。一些部委官員的態度也顯得焦慮起來。
  • 宏觀調控什麼意思 什麼叫宏觀調控
    可是長大後我們就不看新聞聯播了,但是手機還是會給大家推送各種新聞,那些看新聞的小夥伴一定知道一個詞「宏觀調控」,這個詞經常會出現在新聞裡面,但是這個宏觀調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係進行幹預和調整。
  • 究竟有多少種「經濟學」?|大象公會
    從1930年代的大蕭條,到戰後歐洲各國的經濟復甦,再到八九十年代的蘇東劇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乃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彼此攻伐,此消彼長。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又掀起了「重讀《資本論》」的熱潮,學界新星也會給自己的重磅理論著作起名《21世紀資本論》。
  • 「新義安」「灣仔之虎」陳耀興,替梅豔芳出頭後,因何命喪九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回歸前,是黑幫勢力最活躍的時期,大大小小的黑勢力至少有六十個,最為強大的三大勢力有『新義安』、『14K』以及『和勝和』,鼎足而立,類似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三權分立,其中充滿恩怨情仇。今天小編來說說『新義安』裡「五虎十傑」之一的「灣仔之虎」陳耀興。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黨中央基於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所做的戰略選擇,其從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角度提出宏觀調控的新思路,是一種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宏觀調控的思路從過去注重熨平經濟波動轉向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健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應對新挑戰宏觀調控要有新作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搞好宏觀調控工作尤為重要。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挑戰,我們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向好態勢明顯。
  • 中儲糧: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大局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集團公司」)是我國糧食流通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應運而生的一家大型國有農產品儲備企業,擔負著中央儲備糧棉油的管理運營和政策性收儲重任,是維護市場穩定的「定盤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服務宏觀調控的「主力軍」。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在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交出超預期「成績單」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國經濟的「運行圖」和「進度表」又將如何繪就?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除了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以外,還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同時,鄧小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商品貨幣和市場的理論,在改革開放全過程中,把中央權力的「收」與「放」,把宏觀經濟多種調控手段,靈活地貫穿其中,通過科學的經濟管理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比例協調、健康發展。 其次,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管理實踐的總結。
  • 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回顧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崢嶸歲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 沒有方圓,不成體系「獨立設計師」這一名詞是近十年來才得以普及的,但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便已誕生了第一代的獨立設計師先河之輩。1989年被評為「世界青年優秀設計師」之一的馬羚,1993年創立同名品牌的劉洋,1996年創立女裝品牌OMNIALO(歐柏蘭奴)的羅崢,1997年榮獲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的郭培......
  • 宏觀調控要有跨周期的考量
    跨周期的宏觀調控除了要考慮當下外,還要考慮影響未來發展的更多變量,比如,在經濟下行期就不能只一門心思穩增長而不顧及由此可能引起的未來風險。應對各方面挑戰,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的作用十分重要。
  • 《早餐中國3》回來了,騰訊視頻「一日之食」出發了!
    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代表,宏觀敘事的紀錄片大多以鄉土為地理空間,以淡淡的鄉愁作為情感底色。這種鏡頭語言,類似於弗拉哈迪式「遙遠的過去和遙遠的地域」的浪漫思考,也是90年代紀錄片「深山老林派」的延續。鄉土風貌,成為精英文化對正在消逝的「農耕文明」的精神回望。「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是一種生於斯、死於斯的禮俗社會。」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科普時刻 物理也說:「沒錯,蟻人可能會回不來.」
    我們來看看對岸的一篇來自Pansci的科普文章吧Pansci泛科學是全臺灣最大的科學知識社群,類似於中國的果殼網。最近有國外神人透過蟻人的動作分析,證明蟻人的動作並不符合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來推測蟻人的動作應該要更加「奇怪」才對。 朋友都說這是沒有意義的研究,畢竟這是電影,是一部科幻電影,跟它認真其中的科學成分就輸了。
  • 中國太空站收到27個國家申請加入,已批准18個國家
    這個流傳消息固然令一眾中國網民「吐氣洋眉」,但其實這是去年的「舊聞」,而且事實上,中方沒有禁止美國參與日後的太空研究。辦公室僅解釋「美國申請項目從科學價值和技術考量而言皆不合標準」,故未有納入合作之列。其後報導被解讀為「中國太空站將美國拒之門外」,並在網上傳開。
  • 「贅詞」的臺語要怎麼說?
    關於文章書寫,一直以來,古今海內外都對此皆論述著墨不少,人類自文明以來,對於書寫能力的規範、格式、章法及表現形式,可以說是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面貌及章法。舉臺灣為例,從清時期、乃至於日治時期,再到二戰後的整個社會政經面貌及教育文化的改變,而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據中國證券基金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國共擁有公募基金5085隻和私募基金21675隻。自2015年開始,量化基金在中國進入爆發式增長,行業的難點集中體現在:不同基金的數量模型中的因子過於同質化。對於每一隻基金來說,要想在投資組合裡尋找到更多的超額收益 - alpha,就要找到新的因子,或者擁有更強的處理因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