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目前金融大局穩定,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得到初步遏制

2020-12-05 第一財經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3日在出席第11屆陸家嘴論壇並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正在發生巨大的結構性變化,從外需導向轉向國內巨大市場驅動。目前金融大局穩定,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制。

劉鶴說,目前形勢正在全面地好轉,大局已經得到穩定。我們對一些風險點進行精準拆彈,增強了監管部門的處置經驗,實現了防範化解金融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

劉鶴指出,供給、需求和金融是三角框架,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們是開放的系統而不是封閉的系統。三者相互支撐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形成了良好態勢,中國經濟再平衡正在持續推進,取得了全面進展。

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落實,擴大有效投資、擴大居民消費政策的不斷推出,尤其是今年減稅降費的陸續落地,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充足的韌性。其中,消費在「三駕馬車」中保持主力地位,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2019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76億元,同比增長8.0%。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第一財經表示,2019年年初以來,中國消費者信心總體維持於歷史高位,隨著大城市落戶限制的放鬆,新型城鎮化有望加速推進,不僅將拉動與住房、汽車相關的商品消費需求,也將為文體娛樂、旅遊、教育、餐飲、家政服務、醫療美容等服務消費注入新動力。

除了國內需求驅動力增強,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也已被初步遏制。去年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降槓桿的主要部門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

宏觀層面上,按照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總體槓桿率為249.4%,比2017年末降低1.5個百分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數據,去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2.9%,同比降低5.7個百分點。

微觀層面上,2018年末,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4.7%,較2017年末下降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負責人黃曉龍在6月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來說,中國的宏觀槓桿率是比較穩定的,過去連續8個季度穩定在250%左右,最新的一個季度稍微上升了幾個點,這和GDP的平減指數變化相關。宏觀經濟運行穩健,槓桿率總體保持穩定。

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是推動企業去槓桿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促進企業發展的有力手段。發改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末,債轉股籤約金額已經達到2.3萬億元,投放落地9095億元。已有106家企業、367個項目實施債轉股。實施債轉股的行業和區域覆蓋面不斷擴大,涉及鋼鐵、有色、煤炭、電力、交通運輸等26個行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劉鶴在論壇上表示,精準拆彈時要防止跨市場、跨區域市場的風險傳染。積極實施好金融調控,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配合。要防止順周期的效應和預期帶來的收縮效應,這種收縮對金融機構而言是有風險的,金融機構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表示,貨幣政策在年內更多是以精準調控為主要方向,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下半年可能繼續進行結構性降準,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也有所抬升。

章俊表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央行將繼續引導商業銀行用好定向降準資金,不斷優化投放結構以支持小微民營等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針對小微民營的結構性降準將能切實起到效果。

相關焦點

  • 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我們當前面臨的是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10月14日,在央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對宏觀槓桿率的表態引發市場關注。這並不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宏觀槓桿率顯著回升是短暫的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內復工復產推進,海外疫情擴散,目前央行貨幣政策以更為積極的姿態應對海外風險傳導,並將實體增長和就業穩定放到更高位置。未來央行的重點在於實體信貸,與銀行負債端更直接相關的貨幣市場將相機跟隨調整。
  • 宏觀槓桿率迅猛攀升 如何穩槓桿
    文中說,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讓市場主體能夠自我決策、自擔風險並獲得相應收益,由此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首份官方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前期治理有效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作者:杜川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但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
  • 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健康發展,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風險防控穩妥果斷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 2020年槓桿率或將有限攀升
    從政策力度上看,在外部衝擊較為嚴重的背景下,第一季度發力較重,重心開始偏向於穩增長,新增人民幣貸款達6.3萬億。進入第二季度後,這種槓桿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抑制,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出現下降。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這種槓桿率增長趨緩的態勢得到延續,尤其是第四季度,宏觀槓桿率出現了下降。
  • 深化認識金融本質和規律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3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部門各地方各機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注重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以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系統處置金融領域突出風險點,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無序發展得到有效治理,各類金融市場亂象得到有力整治,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得到精準拆除,重點高風險機構得到穩妥處置,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
  • 章言該:中國宏觀槓桿率的解析,以及未來趨勢和應對之策
    文 | 章言該(某金融機構宏觀研究員)新冠疫情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黑天鵝,目前還沒有看到全球疫情拐點的出現。疫情發生後,各國開啟危機應對模式,美聯儲降息至零並以史上最快速度擴表,多國應對疫情的財政支出佔GDP比例超過10%。儘管如此,歐美等主要國家,依然還在復工和抗疫中艱難平衡。
  • 政府官網:劉鶴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目前...
    2020-04-15 21:10:10來源:FX168 政府官網:劉鶴主持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目前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在這樣的形勢下,關鍵在於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扎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從總量和結構同時入手,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把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 劉鶴68篇論文及23次講話分析:讀懂中國經濟格局
    來源:太平洋宏觀,作者:肖立晟團隊,文中觀點不代表見聞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摘要:通過對劉鶴經濟思想的學習,得到以下幾點心得:通脹不是簡單的貨幣現象,通脹回歸合理水平需要供求結構的再調整。發展新經濟不僅是補短板,也是降低宏觀槓桿水平的有效途徑。中國經濟的短板在服務業、高端製造業與新興信息產業。而如果以(負債/GDP)衡量宏觀槓桿率,那麼宏觀槓桿率可繼續拆分為:(負債/資產)*(資產/GDP),第一部分為微觀企業資產負債率,第二部分為資本產出比。因此,如果從降低宏觀槓桿率的角度,以服務業、高端製造業以及新興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是輕資產高產出產業。
  • 「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是什麼意思?「水管」又打開了?
    10月14日,央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均保持快速增長。央行新聞發言人阮健弘指出「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所以宏觀槓桿率的增長,主要是分子增長快於分母,即債務規模的增長超過了實體經濟產出。二、 如何理解央行「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首先我們不能斷章取義,需要看一下央行這句話的完整論述。阮司長的原話是這樣的:「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信貸和社融增速合理增長,還沒到偏快增長的狀況。
  • 預測2018年宏觀經濟關鍵詞:防風險、控槓桿
    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經濟去槓桿,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而在這次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求解控制宏觀槓桿率宏觀槓桿率即債務規模與GDP的比例,是衡量國家債務水平的指標。
  • 中國宏觀槓桿報告:2019
    2016年「930新政」全面收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房住不炒」,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居民槓桿過快上升的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中國居民部門槓桿風險總體可控。當前中國居民槓桿距離美日樓市泡沫的高點仍有不小距離,並且依然低於二者在漫長去槓桿歷程後的水平。
  • 宏觀槓桿率,與缺錢常態化
    從目前金融圈內各大機構來看,言辭都頗為謹慎。大家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懂了:年內信貸最爽歪歪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實際市場利率已經明顯抬升了。而且按照政策9月底說過的話,預計明年一季度以後會退出防疫期間的特殊貨幣寬鬆政策,要「回歸常態化貨幣政策」。
  • 貨幣政策「不急轉彎」 「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專家表示,從全年社融結構來看,主要特徵是債券和信貸融資大幅增長,成為逆周期調節的主要發力點;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表外融資延續下降勢頭,表明嚴監管並未因疫情而出現方向性調整。隨著貨幣政策向常態化回歸,「寬信用」進入穩定退潮期。
  • 全面剖析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異質性
    儘管中國整體槓桿率較為可控,但值得關注的是企業部門槓桿率顯著高於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李揚等,2012;譚小芬等,2018)。企業的高槓桿和背後的金融資源錯配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而缺乏經濟基本面支持的企業高槓桿可能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Cecchetti等,2011),這一問題已引起了IMF和BIS等機構對中國企業債務風險的警示。因此企業部門槓桿率高企是「去槓桿」政策的主要對象。
  • 巴曙松:穩住槓桿率上升的斜率是更為現實的政策取向
    一、中國宏觀槓桿率特點:斜率陡峭、問題集中在國企與地方政府  2009年「四萬億」經濟刺激以來,中國宏觀槓桿率迅速攀升,從2008年底的141%上升到2016年底的254%,平均每年上升14%。2011年槓桿率出現小幅下降,但2012年之後繼續以年均15.6%的速度上升。
  • 張瑜評2020宏觀槓桿率:突發應急加槓桿 盡力而為求平衡
    但從持續時間和抬升幅度看,我國槓桿率抬升勢頭在三季度已經明顯受控,較部分發達國家更為克制。從抬升斜率上分析,我國宏觀槓桿率在Q3基本告別了快速抬升的階段,本輪逆周期政策調控節奏比較精準。從Q1到Q3,伴隨經濟的修復,槓桿率抬升幅度是在逐步減小的,Q1上行13.9個百分點> Q2上行7.1個百分點> Q3上行3.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