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3日在出席第11屆陸家嘴論壇並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正在發生巨大的結構性變化,從外需導向轉向國內巨大市場驅動。目前金融大局穩定,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已經得到初步遏制。
劉鶴說,目前形勢正在全面地好轉,大局已經得到穩定。我們對一些風險點進行精準拆彈,增強了監管部門的處置經驗,實現了防範化解金融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
劉鶴指出,供給、需求和金融是三角框架,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們是開放的系統而不是封閉的系統。三者相互支撐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形成了良好態勢,中國經濟再平衡正在持續推進,取得了全面進展。
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落實,擴大有效投資、擴大居民消費政策的不斷推出,尤其是今年減稅降費的陸續落地,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充足的韌性。其中,消費在「三駕馬車」中保持主力地位,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5.1%。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2019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76億元,同比增長8.0%。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對第一財經表示,2019年年初以來,中國消費者信心總體維持於歷史高位,隨著大城市落戶限制的放鬆,新型城鎮化有望加速推進,不僅將拉動與住房、汽車相關的商品消費需求,也將為文體娛樂、旅遊、教育、餐飲、家政服務、醫療美容等服務消費注入新動力。
除了國內需求驅動力增強,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也已被初步遏制。去年中央財經委員會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槓桿」,降槓桿的主要部門是地方政府和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
宏觀層面上,按照人民銀行數據,截至2018年末,我國總體槓桿率為249.4%,比2017年末降低1.5個百分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數據,去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2.9%,同比降低5.7個百分點。
微觀層面上,2018年末,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4.7%,較2017年末下降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負責人黃曉龍在6月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來說,中國的宏觀槓桿率是比較穩定的,過去連續8個季度穩定在250%左右,最新的一個季度稍微上升了幾個點,這和GDP的平減指數變化相關。宏觀經濟運行穩健,槓桿率總體保持穩定。
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是推動企業去槓桿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防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促進企業發展的有力手段。發改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末,債轉股籤約金額已經達到2.3萬億元,投放落地9095億元。已有106家企業、367個項目實施債轉股。實施債轉股的行業和區域覆蓋面不斷擴大,涉及鋼鐵、有色、煤炭、電力、交通運輸等26個行業。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基礎,要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強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範化解風險。
劉鶴在論壇上表示,精準拆彈時要防止跨市場、跨區域市場的風險傳染。積極實施好金融調控,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微觀審慎監管的協調配合。要防止順周期的效應和預期帶來的收縮效應,這種收縮對金融機構而言是有風險的,金融機構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表示,貨幣政策在年內更多是以精準調控為主要方向,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下半年可能繼續進行結構性降準,全面降準的可能性也有所抬升。
章俊表示,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央行將繼續引導商業銀行用好定向降準資金,不斷優化投放結構以支持小微民營等經濟運行的薄弱環節,針對小微民營的結構性降準將能切實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