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穩住槓桿率上升的斜率是更為現實的政策取向

2020-12-06 巴曙松

回顧過去幾年的宏觀政策和經濟表現,基本上都圍繞著是否以及如何去槓桿展開。2009年起的巨量債務擴張將中國經濟帶入了債務周期的漩渦;2010年通脹切換到2012年的債務通縮;2013年遭遇明斯基時刻,試圖以緊縮出清的方式去槓桿;2014年至2015年則提出緊縮不宜去槓桿,更應以寬鬆應對並發展股權融資,以及槓桿在不同部門間騰挪,對應的是寬鬆的流動性環境、試圖以做大權益去槓桿以及地產去庫存政策;2016年的政策基調再次作出調整,過度寬鬆並不適宜去槓桿,這意味著回歸真正意義上中性的貨幣利率將成為去槓桿主基調下的選擇。同時,加快「殭屍企業」出清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約束都是去槓桿應有的題中之義。

  一、中國宏觀槓桿率特點:斜率陡峭、問題集中在國企與地方政府

  2009年「四萬億」經濟刺激以來,中國宏觀槓桿率迅速攀升,從2008年底的141%上升到2016年底的254%,平均每年上升14%。2011年槓桿率出現小幅下降,但2012年之後繼續以年均15.6%的速度上升。2016年,中國宏觀槓桿呈現放緩跡象,其中,企業部門槓桿斜率顯著放緩,主要得益於企業盈利的改善,加槓桿的主力轉向居民部門。具體來看, 2008年至今,企業部門槓桿率年均增長8.8%,在數據可得的44個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愛爾蘭、盧森堡、香港等離岸金融中心,遠高於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居民部門44.4%的絕對水平和3.3%的年均增速在新興經濟體中同樣處於較高水平;政府部門槓桿率最為溫和,2016年底為46.4%,年均增速2.4%,但未納入統計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擴張值得警惕,國企部門的快速擴張也與地方政府密不可分。

  國際金融危機後,企業部門槓桿率的攀升主要受國企拉動,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由2008年的57.4%逐漸攀升至2016年的61.3%,而同期,私營企業槓桿率從57%振蕩下行至51.9%。進一步拆分來看,2008年至今,地方國企的擴張速度持續高於央企,2008年至2015年,地方國企總負債年均增速為21%,而同期央企負債年均增速為18%。我們認為,這得益於地方政府的金融資源導入。換言之,國企部門債務的快速擴張和地方政府密不可分,地方政府在金融危機後獲得的融資權是地方國企加槓桿的重要推手。

  二、去槓桿還是穩槓桿

  去槓桿意味著出清,同時,諸多研究也表明,槓桿率水平和風險的觸發並無直接關係,更重要的是上升斜率,也就是要控制住債務膨脹的速度。野村證券曾經提出過「5-30規則」,也即5年內信貸佔GDP的比值上升超過30%往往是危機的前兆。槓桿率斜率陡峭是美國金融危機前顯著的預警信號,2000年至2007年的年均增速達到6%;危機後,事實上,美國的總體槓桿率也沒有真正去化,只是通過內部槓桿騰挪基本穩定在248%附近。

  歐盟僅有西班牙、德國等國的槓桿率水平有小幅下降,法國、義大利的槓桿率基本穩定。在艱難的去槓桿中,西班牙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金融市場暴跌、經濟衰退甚至政局出現動蕩。德國則是吸取了歐債危機教訓,主動降低政府槓桿率,強調財政預算平衡,加之旨在削減福利、促進就業的勞工市場改革推進10年效果開始顯現,2014年,德國實現了45年來首次預算平衡。對於中國而言,短期更為現實的目標就是將年均15%左右的槓桿率攀升速度降至10%以下,長期要推進實質的槓桿去化則需要進行主動的結構性改革。

  積極的變化是,2016年,中國宏觀槓桿率有趨穩的跡象。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至今以年均7%的速率快速攀升的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在2016年邊際有所放緩,全年上升2%左右,邊際放緩部分來自GDP平減指數的轉正,也有部分來自企業部門融資增速的放緩。分部門來看,2012年,民營企業在持續降槓桿,但國企槓桿去化還未真正開啟。由PPI上行帶來的盈利改善進而降低企業槓桿率,要具備可持續性,需要價格上漲下外生的盈利能力內化為企業真實競爭力的提升,而這需要加快過剩產能出清的步伐和「殭屍企業」的處置。

  走出通縮以及出口改善,使得穩住宏觀槓桿率處在較好的時間窗口。2015年11月告別工業領域通縮具有重要的金融意義,避免了進入債務-通縮的陷阱,同時,上遊企業盈利得以全面改善,上遊出現系統性信用風險的概率大大下降。儘管當前PPI和企業盈利都在趨於回落,但全年來看,PPI和工業企業盈利中樞分別有望維持在5%和16%左右,均為2012年以來的新高。同時,歐美資產負債表修復完成且外部利率抬升緩慢創造了去槓桿的有利外部條件。國際金融危機過後, 歐洲國家資產負債表修復一度大幅滯後於美國, 如今分化正在收斂:美國居民部門從2016年Q3重啟加槓桿,歐洲快速攀升的政府部門債務率也得到遏制, 赤字率已削減至危機前的水平。歐美資產負債表修復相繼步入尾聲對中國來說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歐美產出缺口持續收斂,全球貿易隨之復甦,中國出口也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外部利率的緩慢抬升既倒逼國內去槓桿,又不至於轉向得過於猛烈。內外部因素都支持微觀企業盈利基本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刻,其政策含義在於與2014年深陷工業領域通縮以及出口處於低谷不同,政策的定力顯然更強,2017年內難以看到政策的全面轉向。

  三、穩槓桿率上升斜率的政策應對

  利率保持穩健中性。2013年至2016年利率戲劇性地從高位大幅回落到低位,但事實證明,緊縮不利於去槓桿,寬鬆也不利於去槓桿。過高的利率會提高企業的付息成本,導致被動加槓桿;而過低的利率使得信貸獲得更容易,企業會主動加槓桿。因此,回歸穩健中性的利率水平是保持槓桿率上升趨緩的最為有利的貨幣環境。

  以改革來加快「殭屍企業」出清及約束地方政府債務。金融去槓桿是從資產端約束債務率的攀升,僅僅是穩槓桿的一環,更為核心的是要從負債端入手。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分類、分級應急處理,強化債務風險責任追究,防範區域系統性風險。此外,2017年上半年,財政部頻頻警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擴張,意在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無序擴張,在國企領域也在推動「殭屍企業」的出清。當前,最為根本的應當是加快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關係的重塑以及國企改革,這是從中長期約束債務擴張、穩住槓桿率的有效機制。

  寬信貸對衝金融去槓桿、利率高企對中小企業的誤傷。二季度以來,利率高企導致239家公司取消發債達2290億元。目前,滬深300企業的ROA中位數為6.5%,而加權貸款平均利率已經上行至5.5%以上。如前所述,以微觀企業盈利改善來穩槓桿也是重要且更可持續的方式之一。如果利率保持高位會惡化企業的盈利狀況,反而不利於槓桿的去化。從歷次調整來看,往往是中小民營企業承擔信用緊縮的成本。建議寬信貸來對衝利率高企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誤傷。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2017年7月28日(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相關焦點

  • 「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是什麼意思?「水管」又打開了?
    「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是什麼意思?「水管」又打開了?一、 什麼是宏觀槓桿率,具體如何衡量?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宏觀槓桿率是什麼含義。今年受疫情影響,宏觀槓桿率會出現階段性上升。我們當前面臨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提升適應宏觀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我們可以看到,「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更合理的解釋是對前三季度的總結,而非對未來的展望。
  • 宏觀槓桿率迅猛攀升 如何穩槓桿
    文中說,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讓市場主體能夠自我決策、自擔風險並獲得相應收益,由此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 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我們當前面臨的是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10月14日,在央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對宏觀槓桿率的表態引發市場關注。這並不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 【中國央行: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
    2020-10-14 17:27:47來源:FX168 【中國央行: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今年受疫情影響,宏觀槓桿率會出現階段性上升。我們當前面臨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提升適應宏觀政策,是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應該說這個政策現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體現就是國民經濟穩步增長。二季度中國GDP增長已經實現了正增長,我們預計三季度GDP增速會進一步提升,這也為未來更好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了條件。
  • 央行三篇文章 體現怎樣的政策思路?
    綜合來看,分析政策層關注問題和政策思路,不難發現其對偏「鷹」的政策態度,對當下政策的指導意義,尤其注意政策層對於「宏觀槓桿率」和「防風險」的訴求,「穩槓桿」取向下隨著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政策「收」的方向是相對確定的,「收」的節奏和烈度倒不一定很強,起碼當前訴求的仍是「穩」,金融監管關注的也多是「老問題」。
  • 張瑜評2020宏觀槓桿率:突發應急加槓桿 盡力而為求平衡
    三個季度24.7個百分點的槓桿上升速度驚人,但我國槓桿率抬升幅度伴隨經濟修復在逐步減小(Q3僅上行3.7個百分點)。對比2009年上半年加槓桿力度居高不下,和2012-2016年的持續加槓桿,政策調整較為及時。此外,對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宏觀槓桿率的上升雖高,但尚在可控範圍內。估算美國的實體經濟槓桿率年中或將高達300%以上,半年即抬升50個百分點。
  • 2020年槓桿率或將有限攀升
    依照前兩年的穩(去)槓桿路徑,2019年宏觀槓桿率的攀升有些意外。不過,鑑於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2018年去槓桿速度過快需要調整,2019年槓桿率出現較快上升,亦在情理之中。不過,全年6個百分點的槓桿率增幅,只及2008年至2016年槓桿率年均增幅的一半,且後三季度累計僅增長1個百分點,體現了政策當局穩槓桿的決心和定力。
  • 全面剖析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異質性
    內容提要:本文基於Wind上市企業資料庫、工業企業資料庫和BVD Oriana亞太企業資料庫對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結構特徵和風險進行測算、對比和分析,試圖全面的了解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現狀。從宏觀結構來看,大企業的槓桿率是順周期的,而且上市企業順周期性更為明顯,而小企業槓桿率的周期特徵並不明顯;中國企業長期槓桿率分化而短期槓桿率趨同;製造業行業降槓桿比整體更為顯著。
  • 居民槓桿率是什麼意思?2017年中國居民槓桿率現狀
    追訪  居民槓桿率上升過快  「在過去十年,中國的槓桿率上升得很快,表面上企業槓桿率是最高的,但當前我們更應該警惕的是過去這幾年居民部門加槓桿加得很快,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已經接近90%到100%,去年是標誌性的一年,中國居民部門的貸款超過了居民部門存款的增量
  • 2019年二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穩住」最重要,貨幣護預期、財政...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張宇 唐元起穩住!要穩住經濟,面臨的挑戰很多:啟動消費,如何擴大居民收入?如何在去槓桿和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何配合?穩增長是二季度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宏觀槓桿率顯著回升是短暫的
    曾剛認為,未來短期內貨幣政策將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更加積極地應對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內復工復產推進,海外疫情擴散,目前央行貨幣政策以更為積極的姿態應對海外風險傳導,並將實體增長和就業穩定放到更高位置。未來央行的重點在於實體信貸,與銀行負債端更直接相關的貨幣市場將相機跟隨調整。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首份官方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前期治理有效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作者:杜川我國影子銀行隱患一度非常嚴重,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現根本性好轉勢頭。但應看到,影子銀行不會消失,將和傳統金融體系長期共存。
  • 張明、李曦晨、王喆|全面剖析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異質性
    從宏觀結構來看,大企業的槓桿率是順周期的,而且上市企業順周期性更為明顯,而小企業槓桿率的周期特徵並不明顯;中國企業長期槓桿率分化而短期槓桿率趨同;製造業行業降槓桿比整體更為顯著。從微觀結構來看,高盈利企業的槓桿率更低,且這個特徵在民營企業中更突出;殭屍企業的槓桿率水平遠高於普通企業;國有企業槓桿率水平更高,但去槓桿趨勢並不顯著。
  • 管濤:斷言貨幣政策收緊尚早 實現財政赤字顯性化更重要
    因此,下階段的貨幣政策仍要更加靈活適度。特別是考慮到當前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關鍵性作用,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對於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前期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特殊情形下的階段性政策,要避免信貸膨脹、資產泡沫等副作用。現實中,資金空轉套利現象已經有所顯現。
  • 上升斜率被向右拐了一個彎
    降低熱度減緩速度的結果是,上升斜率有了一點變化,各大指數都在周中時段向右拐了一下,然後又開始了上升。今天不調整,則下周的時點會更加接近我們的分析。大家可以參考我們前期博客觀點。再度強調指出,超短線的震蕩和下周的短線調整,都不會改變趨勢。
  • 央媽首次確認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這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在此後,我就不止一次研判,中國宏觀槓桿率飆升是大勢所趨。   大家可以通過關鍵詞「宏觀槓桿率」搜索我公號裡的歷史文章,就知道了。  尤其是疫情爆發以後,我曾反覆提示——   宏觀槓桿率飆升已經是不可阻擋了   沒想到,央媽這麼快就承認了~   任何一個國家宏觀槓桿率飆升,無非導致幾種可能的結果:   1   資產價格暴力拉升,比如房價;   2
  • 信用評級被穆迪下調至Ba1,紫金礦業:槓桿率上升是短期的
    信用評級被穆迪下調至Ba1,紫金礦業:槓桿率上升是短期的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08-15 07:41 來源
  • 巴曙松:香港生物科技融資平臺生態系統逐步形成
    香港新聞網10月22日報導,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22日在出席一個新經濟論壇時表示,港交所在改革上市新規後,香港很快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令人欣慰;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圍繞上市平臺的生態系統在逐步形成。
  • 這是一個分子與分母的故事:黃益平詳解中國槓桿率為什麼這麼高
    因此,2009年以後很多國家大幅度地採取貨幣擴張政策,但沒有採取財政擴張政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財政擴張、槓桿率上升,經濟就不再增長了。後來美國的一個博士生發現這個數據算錯了,本來GDP應該是從2.3%降到2%,而不是從2.3%降到負0.3%。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有影響的問題。
  • 國君宏觀:三季度復甦斜率變化不大 政策短期不會回撤
    但是,出口仍然有較強的的不確定性,中美關係持續承壓,預計政策不會短期回撤摘 要本周關注:三季度復甦斜率變化不大,政策短期不會回撤。國泰君安經濟指數顯示,7月復甦進程近半,短期領先總指數繼續上升,長期略有震蕩,這意味這未來2-3月整體動能仍將不錯,復甦斜率變化不大。但是,接下來經濟中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於出口,與海外經濟復甦息息相關,也會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新經濟部門對於中美關係和海外復甦情況尤為敏感。在這關口,我們認為政策短期不會回撤,「六保」、「六穩」仍將是三季度經濟政策主要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