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6月份陸家嘴(600663,股吧)會議上,我們宣布,2019年成功降低了宏觀槓桿率嗎?
事實上,在此後,我就不止一次研判,中國宏觀槓桿率飆升是大勢所趨。
大家可以通過關鍵詞「宏觀槓桿率」搜索我公號裡的歷史文章,就知道了。
尤其是疫情爆發以後,我曾反覆提示——
宏觀槓桿率飆升已經是不可阻擋了
沒想到,央媽這麼快就承認了~
任何一個國家宏觀槓桿率飆升,無非導致幾種可能的結果:
1
資產價格暴力拉升,比如房價;
2
通貨膨脹日益高企。
儘管央媽認為眼下是短期性的宏觀槓桿率升高,但是,這真的並不簡單。
因為,其影響必然非常深遠!
01
除了加槓桿,還是只能加槓桿
英國首先可能真的是慫了,感慨人類可能永遠搞不出疫情的疫苗。
儘管這過度悲觀,但是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應該是是實實在在長期的。
一季度我們的GDP是萎縮的,而為了紓困又大規模放水、舉債。
因此,按照宏觀槓桿率的公式,一季度的宏觀槓桿率不飆升,才奇怪了:
宏觀槓桿率 = 國家總負債餘額 / GDP
雖然我們2018年強力降槓桿,可真到紓困式加槓桿時,就像巴菲特抄底那樣,永遠覺得錢是不夠的。
中國自次貸危機以後,每年宏觀槓桿率的增速,是當年GDP的2倍,直到2018年。
因此,儘管央媽本次沒有給出明確的數據,但是,2020年一季度又回到了此前的節奏。
央媽所說的短期現象,這個話也只是對一半罷了。
因為即使二季度開始GDP回歸正增長,可是再難看見6%的增速。
而與之對應的是,企業的艱難、就業的艱難、財政的艱難、外貿的艱難等,都會引發全國總體債務餘額的繼續推高。
更麻煩的是,由於疫情的沉重打擊,我們再也不可能去選擇像2018年那樣去降槓桿了。
換句話來說,中國長期低利率,中國長期加槓桿,是大勢所趨。
02
兩種通脹最終都會來到
很多人看到公布的4月份CPI,大呼通縮來了。
其實,這還是經濟活動未能恢復到正常軌道所致。
電影、KTV、商旅、遊樂場、出境遊等等,都會大規模的削減,消費者的行為已經出現了明顯偏向存款、而不是消費的趨勢。
然而,當央媽持續放水的時候,人們的避險情緒,正在不斷通過放大負債來夠入更多的優質資產。
看看茅臺(600519)、看看全國核心城市的好房子,都沒有少漲。
這是經典的危機模式下的第一輪通脹,即,都漲到資產價格上去了。
如果後續疫情穩定了,人們的經濟活動可以恢復正常,那麼第二輪通脹才會襲來。
到這個時候,物價的上漲也就變得是不可阻擋了。
尤其考慮到央媽放水,到市場感受到,起碼需要6個月,因此,下半年晚些時候,中國的物價崛起,並不會令人意外。
不過,伴隨著宏觀槓桿率的飆升,債務償付將是一個持續性的經濟壓力,
因此,今年必然倒逼年內央媽放水還會繼續,以便大家可以以債養債。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圖景,即,資產價格上漲與物價上漲相互強化。
資產價格上漲引發的財富效應,會在未來促進消費。
而消費慢慢起來了,經濟從過冷逐步明顯回暖了,物價又會上升,從而引發貶值預期,大家會進一步去購買更多優質資產。
這就是我們不久將來將要看到的!!!
03
負債大法
任何一個國家,要想走出宏觀槓桿率飆升的困境,要麼靠技術革命,要麼就是出口突然很牛逼。
也正是這個原因,2018年的降槓桿未能貫徹全年。
換個角度來看,只要這兩種情況都不滿足,那麼,繼續加槓桿,繼續推高宏觀槓桿率,也是無奈之舉。
說白了,沒得選~
最麻煩的是,上面提到的雙通脹。
一邊賺錢越來越難,一邊物價越來越高,一邊資產價格還全面高企。
因此,個人如果沒有很好的提前布局,將會被時代徹底拋棄。
而唯一的選擇,其實就是負債大法
通過加大負債,不斷購入優質資產,確保自己的資產增值速度可以不低於央媽放水的節奏,這是最佳的方案。
當每一次市場為央媽放水歡心跳躍的時候,真相是——
你沒有幹錯任何事,但是,你的財富又被通脹給偷走了。
用經濟學的話來說,通脹靠負債穿越,通縮靠放貸存活。
宏觀槓桿率飆升的時代,用好槓桿,是財富進階的不二法門。
04
結語
央媽首次確認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
這看似普普通通的話,卻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未來,我們將面臨通脹與資產價格上升雙重打擊。
也因此,如果不能通過負債應對,如果放棄對優質黨產股、核心城市好房子的投資,那麼,未來只有被印鈔機洗劫的宿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視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