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財政部隔空激辯 央媽救經濟推三個連續動作

2020-12-04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肖君秀 深圳報導

央媽隔空喊話「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之後,財政人士進行了第三次回擊。

7月19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發文稱,央行收緊貨幣人所皆知,但隨即市場趨於恐慌、債市違約、股市下行,一些企業叫苦連天。這其中可能也有央行去槓桿的節奏掌握欠佳、銀、證、保三家齊步走所帶來的同頻共振效應。

然而,央媽早已無心戀戰趕緊幹活去了。最近兩天時間內,央行亮出三個緊急動作,如通過國庫現金定存中標率下行進行「非常規性降息」,鼓勵買AA+評級上下的債券防止債券市場閃崩、讓銀行多貸款刺激經濟。

「央行希望通過貨幣政策達成一些目標,但是很多問題並非貨幣政策能夠解決,市場目前對財政政策比較期待。」7月20日,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華夏時報》稱。

花式組合拳

經濟下行的壓力顯現,央行又格外忙碌起來。

7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標結果」,中國財政部與央行向商業銀行釋放了1500億資金,為期3個月,中標利率為3.70%。

這是央媽的第一個大動作,市場的解讀是相當於一次「非常規性的降息」,上次「第六期」的中標利率是4.73%,今年1-6期的中標利率在4.5%—4.7%上下,而這次利率下降幅度非常達1%,這將快速引導市場利率向下走。

「從中標利率水平看,3.70%的利率價格與3個月Shibor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基本持平,央行這次操作是對當下市場利率水平的確認,因為近期流動性充裕,市場決定價格,國庫招標利率下行也是隨行就市。」星石投資如此分析。

星石投資認為,從投放量上看,1500億資金可緩解金融機構可貸資金不足的壓力,7月是財政繳稅大月,稅期高峰臨近,為更好的向實體經濟滲透,央行開始採取多樣化的方式向市場投放資金,意在精確調控+保持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水平。本周,央行還通過逆回購累計向市場投放了4800億元,央行為了穩定資金面及市場情緒不遺餘力。

同一天,央媽還有第二個動作。7月17日上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帶隊奔赴中國銀行,並召集多家銀行開座談會,要求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央行貨幣政策向著寬鬆的方向轉變,這跟貿易戰、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有關,央行也是順勢而為。」天風證券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本報記者稱,央行通過改變融資環境,加大信貸,促使資金流向企業,支持實體企業,增加經濟活力。

央行第三個動作是出手拯救債券市場,近段債券市場變得脆弱,多起閃崩發生,央行精準出手鼓勵增配低評級債券。

7月18日,據報導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投資,具體規定是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資金,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但須為產業類債券,金融債不行。同時,鼓勵銀行多放貸款,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覃漢稱,從盤面上來看,央行的窗口指導確實對市場的風險偏好以及低評級信用債成交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7月19日,AA及以下評級的信用債回升至75.4億元,而此前一周平均成交量為62億元左右;2年以上的低評級品種回升則更為顯著至45億元,而此前一周平均日成交量為31.7億元左右。

雙重壓力襲來

央行連續三個大動作,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央行與財政部針鋒相對只是表象,實際上經濟已經到了兩年小周期的拐點,壓力再次襲來。前幾天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不樂觀,二季度 GDP為6.7%,與一季度環比下行0.1個百分點。

東方證券宏觀分析師薛俊認為,上半年淨出口拖累經濟,下半年壓力更大。 二季度淨出口對 GDP 呈負貢獻,且較上一季度有所擴大,二季度為-9.9%,前值為-9.1%。展望下半年, 隨著關稅的開徵,中美貿易差額可能發生實質性的收縮,屆時對淨出口的影響可能會加劇。

從6月金融數據來看,社會融資規模為 1.18 萬億元,由於影子銀行治理加速、信託、委託貸款大幅下降,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放緩至9.8%。薛俊認為,表外融資存量規模較大,收縮料將持續,收縮遠未到底 ,所以表外融資收縮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探。同時在淨出口、投資均承壓、消費僅結構性增長的形勢下,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在。

劉東亮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體現出來,主要是基建增速下滑得太快,同時隨著經濟減速消費增速也將會趨緩。

「下半年財政政策有較大空間,但繼續搞基建、放鬆地方財政的可能性比較小,這樣地方債務又會出現快速上升。最終可能是溫和地刺激基建與消費。」 劉東亮分析說,比如通過對企業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輕企業壓力,促進經濟活力。

日前,財政部發布消息,上半年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個稅增速最快,達到20.3%。

薛俊預計,下半年貨幣、財政政策都有較大發揮空間,財政政策方面已經在發力,如財政存款淨減少,公共預算支出比去年同期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加速, 但下半年仍有空間,尤其是專項債方面,同時減稅降費也將持續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貨幣政策方面,近期央行體現出了平抑信用違約風險的決心,如促進小微企業融資、通過 MLF 提振低等級信用債等。

「央行會在資金價格和數量上進行調整,比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價利率,引導利率水平向下;在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採取降準的措施緩解市場資金面。」廖志明認為,央行會相機抉擇,為穩定經濟採取措施。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焦點

  • 「扇動蝴蝶翅膀」:股市狂瀉千股跌停 央媽的三個連續動作
    個股跌得有十分慘烈,全部A股跌幅中位數為8.6%,1083隻股票跌停!一天之內,A股市值蒸發高達2.44萬億元。A股暴跌收盤,對此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採訪稱,今天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 馬雲、馬化騰隔空激辯:人工智慧會摧毀人類嗎?
    非常有趣的是,馬雲、馬化騰的發言雖然均圍繞人工智慧而展開,但兩人的觀點卻截然相反,幾乎相當於在對AI的未來展開一場隔空激辯。濟世良方?洪水猛獸?騰訊營運長任宇昕作了進一步的補充,「人工智慧不但改變著人和機器的關係,而且也會帶來人與人關係的調整,是產業經濟中最大的變量
  • 降息預期,連續3個月落空,樓市還有機會嗎?
    今年以來,央媽一共進行過2次MLF的利率調整,分別為2月17日一年期MLF調降10個基點至3.15%,以及4月15日一年期MLF調降20個基點至2.95%。在此之後,央媽已經連續第三個月未做調整。也就是說,7月LPR大概率不會下調利率。
  • 馬光遠:「央媽」和「財爹」互懟究竟誰有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
    作者:馬光遠來源:微信公眾號光遠看經濟guangyuanview很多人給我發信息,希望我寫文章評論一下最近央媽和財爹掐架的事。中國人喜歡看熱鬧,這是骨子裡的。特別是,像央行和財政部門這種百年難遇的掐架,大家更是不願意放過。
  • 趙建:央行的心事
    在全球央行開啟降息大潮,增長和就業數據依然較好的美聯儲都忍不住加入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卻「我自巋然不動」,引發市場諸多猜測:央媽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央媽現在心事重重:貨幣政策正處於一個尷尬時間。
  • 央行連續10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本周會有「動作」嗎?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6日電 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依然暫停,據央行公告,10月16日開展2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3.30%,與前次相同。因今日無逆回購和MLF到期,實現淨投放2000億元。央行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十一假期後,央行連續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而且連續十個交易日「按兵不動」。10月15日,央行組合降準中定向降準第一次實施落地,央行在公告中稱,「今日是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第一次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
  • 經濟學家展開激辯,未來價格走勢何去何從?
    經濟學家展開激辯,未來價格走勢何去何從? 2020年8月27日 17:02:00 匯通網本文來自 匯通網。北京時間周四(8月27日),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將以視頻會議的方式日舉行,主題為「展望未來10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是主要講員,英國央行長貝利和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雷恩也將發表講話。
  • 央媽亮出了底牌!房價會慘跌嗎? - 百話財經
    央媽也公布了多項數據,透露了樓市未來走向,火箭妞這就給大夥捋一捋。今年兩會,破天荒沒有提及M2增速,央行行長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隨著中國經濟從追求數量型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增長,依靠大量資金投放刺激經濟的方式將發生轉變
  • 央媽首次確認宏觀槓桿率顯著上升,這意味著什麼?
    因此,儘管央媽本次沒有給出明確的數據,但是,2020年一季度又回到了此前的節奏。   央媽所說的短期現象,這個話也只是對一半罷了。   因為即使二季度開始GDP回歸正增長,可是再難看見6%的增速。   而與之對應的是,企業的艱難、就業的艱難、財政的艱難、外貿的艱難等,都會引發全國總體債務餘額的繼續推高。
  • 財經57號|「央媽」最新季度報告中的貨幣政策傳遞了這些信號|貨幣...
    「央媽」每個季度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都是「重頭戲」,通常被視為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風向標」。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報告中,出現了不少與往期報告不同的新措辭、新表述。上半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春節開市後,「央媽」提供了1.7萬億元的短期流動性;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75萬億元;分層次、有梯度地出臺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與之相應的,一、二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體現了這一「風向」——「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
  • 市場:連續大跌在情理中 急搶反彈是「高危動作」
    首先,前期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動態微調就已經讓市場十分不安,而上周末,央行和財政部有關「嚴格監控資金流向」「防範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表態,更是對市場的資金面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同時股票基金和社保基金近期大舉減倉的消息,以及18日光大證券上市也令資金面緊張。而國際方面,美元的反彈導致的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期貨暴跌,也是市場殺跌的動力之一。
  • 央行連續「地量」放水!會否降準?寬信用進入尾聲?本周五央行一動作...
    中信證券宏觀對此解讀稱,12月金融數據整體表現不及市場預期,其中受非標產品集中到期的影響,社融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至13.3%。M2增速為何不及預期?中信宏觀認為,財政存款投放的不及預期和企業存款的下降是影響M2增速表現的主因。去年12月,整體財政存款投放9540億元,較2019年同期少投放1246億元。
  • 黃金T+D連續兩日收跌,全球央行更多寬鬆措施遭IMF質疑
    此外,全球央行更多寬鬆措施遭IMF質疑也對金價不利,策略師們紛紛下調金價預期,但一些大投行似乎仍然維持看多金價未來前景不變。    全球央行更多寬鬆措施遭質疑,不利於金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新冠疫情引起的經濟活動崩潰使中央銀行承受著提供更多降息和政策寬鬆的壓力,但「更多貨幣寬鬆已不太可能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中國經濟增速也企穩回升。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
  • 央行連續淨回籠無礙資金寬鬆,現券期貨大幅轉好|債市綜述
    交易員稱,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二日大幅淨回籠,不過資金仍寬,市場憂慮較上日緩解,債市交投情緒明顯恢復。現券二級方面,受國債期貨帶動,加之資金面維持寬鬆,樂觀情緒再次變濃,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下行3-5bp,10年期國開活躍券200215收益率下行5.25bp報3.5225%,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16收益率下行5bp報3.1275%。
  • Stone小百科|30秒看懂央媽降準是咋回事
    Stone小百科|30秒看懂央媽降準是咋回事 2019-09-10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緊急開啟「預判式」降息——2019年7月、9月、10月連續三次降息,並於2019年9月份開始實際「擴表」,在美聯儲帶頭開啟降息背景下,全球包括中國在內20餘家央行在9月份先後宣布降息,雖然2019年美國經濟偏弱,但歐洲更弱,美股與美元指數超預期上行。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央行偏緊的貨幣政策影響,2019年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 希瓦的守護|央媽Q3報告說了啥
    利率回升,股票估值抬不動,只要經濟還在修復,則對周期風格有利。原文是「穩健的貨幣更加靈活」,就是看數據靈活機動的意思,只要經濟數據繼續好,就不要指望寬鬆;如果不好了,到了某個程度,水又會來的。目前國債定價是中性偏緊,等么蛾子來了,轉為中性偏松,就是機會了。么蛾子就是信用擴張轉為信用收縮,最晚到明年一季度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