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肖君秀 深圳報導
央媽隔空喊話「沒有赤字增加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耍流氓」之後,財政人士進行了第三次回擊。
7月19日,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發文稱,央行收緊貨幣人所皆知,但隨即市場趨於恐慌、債市違約、股市下行,一些企業叫苦連天。這其中可能也有央行去槓桿的節奏掌握欠佳、銀、證、保三家齊步走所帶來的同頻共振效應。
然而,央媽早已無心戀戰趕緊幹活去了。最近兩天時間內,央行亮出三個緊急動作,如通過國庫現金定存中標率下行進行「非常規性降息」,鼓勵買AA+評級上下的債券防止債券市場閃崩、讓銀行多貸款刺激經濟。
「央行希望通過貨幣政策達成一些目標,但是很多問題並非貨幣政策能夠解決,市場目前對財政政策比較期待。」7月20日,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華夏時報》稱。
花式組合拳
經濟下行的壓力顯現,央行又格外忙碌起來。
7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標結果」,中國財政部與央行向商業銀行釋放了1500億資金,為期3個月,中標利率為3.70%。
這是央媽的第一個大動作,市場的解讀是相當於一次「非常規性的降息」,上次「第六期」的中標利率是4.73%,今年1-6期的中標利率在4.5%—4.7%上下,而這次利率下降幅度非常達1%,這將快速引導市場利率向下走。
「從中標利率水平看,3.70%的利率價格與3個月Shibor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基本持平,央行這次操作是對當下市場利率水平的確認,因為近期流動性充裕,市場決定價格,國庫招標利率下行也是隨行就市。」星石投資如此分析。
星石投資認為,從投放量上看,1500億資金可緩解金融機構可貸資金不足的壓力,7月是財政繳稅大月,稅期高峰臨近,為更好的向實體經濟滲透,央行開始採取多樣化的方式向市場投放資金,意在精確調控+保持流動性處於合理充裕水平。本周,央行還通過逆回購累計向市場投放了4800億元,央行為了穩定資金面及市場情緒不遺餘力。
同一天,央媽還有第二個動作。7月17日上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帶隊奔赴中國銀行,並召集多家銀行開座談會,要求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央行貨幣政策向著寬鬆的方向轉變,這跟貿易戰、目前經濟下行壓力有關,央行也是順勢而為。」天風證券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本報記者稱,央行通過改變融資環境,加大信貸,促使資金流向企業,支持實體企業,增加經濟活力。
央行第三個動作是出手拯救債券市場,近段債券市場變得脆弱,多起閃崩發生,央行精準出手鼓勵增配低評級債券。
7月18日,據報導央行窗口指導銀行增配低評級信用債投資,具體規定是對於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評級按1:1比例給予MLF資金,AA+以下評級按1:2給予MLF,但須為產業類債券,金融債不行。同時,鼓勵銀行多放貸款,要求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給予MLF資金,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不鼓勵票據和同業借款。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覃漢稱,從盤面上來看,央行的窗口指導確實對市場的風險偏好以及低評級信用債成交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7月19日,AA及以下評級的信用債回升至75.4億元,而此前一周平均成交量為62億元左右;2年以上的低評級品種回升則更為顯著至45億元,而此前一周平均日成交量為31.7億元左右。
雙重壓力襲來
央行連續三個大動作,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央行與財政部針鋒相對只是表象,實際上經濟已經到了兩年小周期的拐點,壓力再次襲來。前幾天公布的二季度經濟數據不樂觀,二季度 GDP為6.7%,與一季度環比下行0.1個百分點。
東方證券宏觀分析師薛俊認為,上半年淨出口拖累經濟,下半年壓力更大。 二季度淨出口對 GDP 呈負貢獻,且較上一季度有所擴大,二季度為-9.9%,前值為-9.1%。展望下半年, 隨著關稅的開徵,中美貿易差額可能發生實質性的收縮,屆時對淨出口的影響可能會加劇。
從6月金融數據來看,社會融資規模為 1.18 萬億元,由於影子銀行治理加速、信託、委託貸款大幅下降,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放緩至9.8%。薛俊認為,表外融資存量規模較大,收縮料將持續,收縮遠未到底 ,所以表外融資收縮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探。同時在淨出口、投資均承壓、消費僅結構性增長的形勢下,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在。
劉東亮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逐漸體現出來,主要是基建增速下滑得太快,同時隨著經濟減速消費增速也將會趨緩。
「下半年財政政策有較大空間,但繼續搞基建、放鬆地方財政的可能性比較小,這樣地方債務又會出現快速上升。最終可能是溫和地刺激基建與消費。」 劉東亮分析說,比如通過對企業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輕企業壓力,促進經濟活力。
日前,財政部發布消息,上半年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個稅增速最快,達到20.3%。
薛俊預計,下半年貨幣、財政政策都有較大發揮空間,財政政策方面已經在發力,如財政存款淨減少,公共預算支出比去年同期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加速, 但下半年仍有空間,尤其是專項債方面,同時減稅降費也將持續增強實體經濟活力。 貨幣政策方面,近期央行體現出了平抑信用違約風險的決心,如促進小微企業融資、通過 MLF 提振低等級信用債等。
「央行會在資金價格和數量上進行調整,比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價利率,引導利率水平向下;在市場資金緊張的時候,採取降準的措施緩解市場資金面。」廖志明認為,央行會相機抉擇,為穩定經濟採取措施。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