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21解讀丨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
1月7日晚,央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以來陸陸續續推出了一系列外匯政策組合,如,1月5日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2020年12月11日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業內人士分析稱,外匯政策主要是增加匯率彈性、擴大資本流出、調控資本流入這三招。調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在控制資本流入,調高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則是擴大資本流出,通過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可以穩定匯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宏觀槓桿率,防範外債風險。
調控資本流入,全口徑參數下調至1
2016年,人民銀行、外匯局建立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債事前審批,極大便利了境內機構跨境融資。記者注意到,上一次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12日,央行、外匯局聯合發文將這一參數由1上調至1.25,除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以外的境內機構借用外債空間進一步擴大,有利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多種渠道籌集資金。
彼時,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參數調整後,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由原來淨資產的2倍提高到2.5倍,向境外融資的空間較之前擴大了25%,預計對企業支持力度可能達到幾百億美元的規模。這將有助於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自2020年6月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外幣融資快速增加。2020年12月11日,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央行、外匯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並表示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向記者表示,去年12月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下調後,2021年開年的人民幣匯率波動還是較大,所以又將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表示,結合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1.25下調至1,此次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下調後,全口徑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都是由1.25下調至1,意味著未來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上限是下降的,有助於減少跨境資金的流入。
「在去年12月份先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降至1後,此次進一步擴展至企業層面,屬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近期匯率繼續快速升值背景下,此舉一方面可以穩定匯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宏觀槓桿率,防範外債風險。
他進一步分析道,在人民幣匯率升值驅動下,企業逐漸增加外幣融資規模,槓桿率有所抬升,而企業尚未完全走出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經營環境惡化,資金鍊收緊,存在收入和負債幣種錯配問題,致使企業債務違約風險有所凸顯,此時降低企業對外融資上限額度,一定程度上將緩和資本項下跨境資金流入規模,也有利於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避免匯率過快升值對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
外匯政策組合持續加碼,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
實際上,近期使用的外匯政策調控手段不僅僅是調整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還有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1月5日,根據企業業務需求,央行、外匯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
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溫彬認為,「這項舉措是為了促進資金流出,鼓勵跨境使用人民幣。綜合央行、外匯局近期的幾項措施來看,將有助於實現跨境資金的雙向均衡流動,有助於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為擴大資本流出,央行在去年10月發布消息稱,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分析,調低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準備金率是為了減少對遠期外匯行為的約束,或者說是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如果遠期售匯的風險準備金率從20%降到0,企業開展遠期購匯的成本就會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會增加企業遠期購匯的積極性,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
增加增加匯率彈性方面,2020年10月27日晚,外匯交易中心公告顯示,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將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調整後的報價模型有利於提升報價行中間價報價的透明度、基準性和有效性。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是繼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再次提及這一內容。管濤認為,2020年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累積較大升幅。這應該是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再次提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重要原因。
管濤進一步指出,當經濟內外平衡目標衝突時,應該運用多個政策工具解決問題,不能指望用一個工具解決所有問題。外匯供求失衡,要麼價格出清,要麼數量出清。在外匯供大於求,本幣升值壓力情況下,如果不希望匯率過于波動,外匯政策無外乎是增加外匯儲備、擴大資本流出,抑或是限制資本流入,這些數量工具同樣各有利弊。政策選擇其實就是目標的取捨,不可能既要又要還要,預計明年大概是「增加匯率彈性+擴大資本流出+調控資本流入」的外匯政策組合。
(作者:邊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