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調節信號深度釋放 企業跨境融資 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

2021-01-08 證券時報網

逆周期調節信號再次釋放。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發布公告,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能夠減少企業通過外幣融資的額度,控制資金流入規模和速度,改善外匯市場供求狀況,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防範短期國際資金流入的衝擊。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該措施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調節外匯負債情況。人民幣升值以來,外匯資金流入有所上升,市場存在炒匯的行為,參數下調之後,能夠一定程度抑制企業從境外融資的意願和能力,使得資本流出、流入更加均衡,為人民幣匯率穩定創造良好條件。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外債921億美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外債2371億美元,同時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之比也由2019年底的39.78%升至2020年三季度末的41.23%。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實現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係數下調,意味著未來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上限趨於下降,有助於減少跨境資金的流入。

如今,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的主體已由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展至企業主體,進一步將企業參數下調至1,是在政策上保持一致性。2020年12月,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一名業內人士稱,將企業納入調節範圍,或是受春節前剛性結匯盤及外資配置盤影響,當前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較為濃厚。經過最新調整後,可以從金融機構端和企業端「雙管齊下」,抑制正在逐步上升的人民幣升值預期。

從近幾日人民幣匯率表現看,人民幣升勢依然強勁。截至昨日21時,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分別報6.4678、6.4580。

在趙慶明看來,下調參數實行「兩步走」是因為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性質有所不同,分兩步下調參數是政策不斷完善的過程。

「企業想要從境外融資,一方面可以通過金融機構,其境外融資能力更強;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從境外借款融資。」趙慶明表示,從針對金融機構的相關參數下調,進一步擴圍至企業,在調節管理上更加全面。

此外,相較此前針對金融機構的調整,最新調整更加體現了平穩有序推進的政策舉措。公告明確,企業因此次參數調整導致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超出上限的,通知發布之前的跨境融資合約可持有到期。

相關焦點

  • 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
    1月7日晚,央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以來陸陸續續推出了一系列外匯政策組合,如,1月5日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2020年12月11日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 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 意味著什麼?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解讀丨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1月7日晚,央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調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在控制資本流入,調高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則是擴大資本流出,通過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可以穩定匯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宏觀槓桿率,防範外債風險。調控資本流入,全口徑參數下調至12016年,人民銀行、外匯局建立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債事前審批,極大便利了境內機構跨境融資。
  •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
    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12月11日宣布,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中國人民銀行相關人士表示,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21解讀丨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21解讀丨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1月7日晚,央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 央行下調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自7日起實施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7日發布關於調整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通知。通知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通知明確,企業因此次參數調整導致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超出上限的,本通知發布之前的跨境融資合約可持有到期。
  • 央行、外匯局調降「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意味著什麼?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外債和外幣融資的增加將增加我國輸入性風險。」需要指出的是,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並非頭一次出現,此次下調是基於3月上調基礎之上的回調。2020年3月12日,央行與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為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根據當前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
  • 境內企業境外放款宏觀審慎調節係數上調
    央行網站1月5日消息,根據企業業務需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央行表示,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
  •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更趨健全_深度報導_中國金融新聞網
    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正進一步健全。近日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指出,2020年,我國持續構建要素完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進展。
  • ...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
    文 / Becky2021-01-05 19:37:02來源:FX168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調整境內企業境外放款宏觀審慎調節係數】根據企業業務需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
  • 陳道富: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經濟波動,可以區分為趨勢性和周期性兩種,宏觀調控工具既可以著眼於周期調節(逆周期),也可著眼於趨勢性(結構性)調節,重點在於提升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特別是相對於需求側的逆周期調節,著眼於「趨勢」的「跨周期」宏觀調控,著重於供給側和結構性調控,更注重激發並引導微觀主體的活力和自我成長。需求管理則側重於為改革和結構調節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 運用四大對策 更好實現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
    當前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與調節的特殊背景當前強調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有特定背景的。我國的財政實踐中,卻仍有較多順周期特性,更重視財政的當期平衡,部門色彩濃厚而宏觀調控職能較弱,尚未很好地發揮自動穩定器功能。如容易在經濟低迷時收「過頭稅」,財政支出具有順周期性等。如果將國企、地方融資平臺和各類政策類基金的運作也納入考慮,具有較顯著的盈利性市場主體特徵,廣義財政的順周期特性更加明顯。增強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功能,有必要構建並完善財政和國企的自動穩定器功能。
  • 周小川:宏觀審慎政策的含義
    從2009年4月召開G20倫敦峰會以來,歷次G20峰會都將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列入公報文件。從國內來看,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在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講話也有這方面內容。  一、宏觀審慎概念的形成背景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形成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化以後。
  •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其中,「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基於完善宏觀調控層面首次提出的,其戰略定位和運作機理超越了以應對經濟短周期波動為主的傳統逆周期調控政策框架。第一,宏觀調控跨周期是相對於傳統的逆周期調節而言的,但不是對逆周期調節的否定或取代,而是對其的完善和升級。
  • 【前沿新論】對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的思考
    「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是黨中央基於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促進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所做的戰略選擇,其從經濟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角度提出宏觀調控的新思路,是一種重要創新,標誌著我國宏觀調控的思路從過去注重熨平經濟波動轉向提高經濟增長的穩健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宏觀審慎」英文怎麼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日表示,我國有必要、也有條件儘快採納和運用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他指出,當前,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為核心的國際金融改革正在穩步推進,我們有必要、也有條件儘快採納和運用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而且也已寫入「十二五」規劃。
  • 國泰君安解讀專項債配套新規影響:逆周期調節的強心針
    基建本身存在一定的建設周期,此外,資本金及配套資金的到位也存在一定時滯,因此上述影響可能不會一次性釋放。第四,分領域看,近期受益的項目主要在重點鐵路、高速、公用事業(電、氣等)方面。第五,財政政策今年可能出現預算不夠用的可能性,四季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增加專項債、特別國債預算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首提「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
    從「逆周期」到「跨周期」 體現宏觀調控演進應對各方面挑戰,保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宏觀調控無疑是我們手中的一項「利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會議有關宏觀調控的表述中,首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將穩健的貨幣政策落腳於「靈活適度」,強調要「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當時外界對穩健貨幣政策去掉「中性」表述以及全面降準操作產生諸多議論,猜測是不是傳遞出偏向「寬鬆」的信號。對此,易綱在全國「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進行了釋疑。他對記者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政策取向,雖然沒有提「中性」,但實際上內涵沒有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體現逆周期的調節,在總量上鬆緊適度,在結構上更加優化,同時還要兼顧內外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