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馬上開始了,我反正是給自己定了幾個小目標,相信大家也都有計劃,那麼去年的目標都實現了麼?反正我是沒有,我身邊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是為啥呢?那麼今天就聊聊設定目標的問題,當然我想聊的並不是只有年度目標,而是關於設定目標這件事。
我想大家在小時候長輩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你將來長大想要做什麼?」最常見的回答就是我將來想要當個科學家,現在想想這個目標真的是非常遙遠,我們從小到大經過了非常多年,中間的變量也非常多,所以通常真正長大的時候早就物是人非了,那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呢?拿我來說,我承認我很俗也很窮,所以我的目標變成了賺大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但這個真的可以算是目標嗎?如果不算,那什麼才是目標?
其實目標要能夠具體執行才能稱作目標,否則就只是個願望、願景,平心而論,誰不想賺大錢安享天年?有目標和沒有目標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你有沒有制訂一套計劃來實踐你的目標,現在人很喜歡說的劇本就是這個意思,你有沒有寫你達成目標的劇本?所以設定目標只有2個重點:分別是你的目標和劇本都是什麼。
聽起來很簡單對麼?但裡面有很多細節要注意,比如說我的目標是賺大錢,然後我的計劃就只寫了工作二個字你覺得可以嗎?你可以用邏輯推理來思考這樣真的能夠達成我的目標嗎?當然因為這個問題已經很多人探討過了,所以我們不用親自去做推理的動作也知道這是行不通的,所以雖然定目標的重點只有目標和計劃,但是既然通過邏輯驗證的計劃都不一定會成功,那麼連邏輯驗證都無法通過的計劃當然不可能成功。
所以計劃到底該怎麼寫?很多人會不知道要怎麼做,但其實寫計劃之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目標該怎麼下,你發現了嗎?每個人對賺大錢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到底要賺多少才叫做大錢?
需要設定目標的人很多,從個人家庭到公司國家,目標的方向也有很多種,從工作收入、親情愛情、到社會責任與改變世界,不同的情境應用就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框架,框架可以降低各位思考的門檻,但相對的限制了思維的發散,所以雖然我知道寫框架產量高大家也愛看,但我還是比較傾向跟大家分享設定目標的邏輯,因為這樣才能運用到不同的領域上,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設定目標這個動作開始說起。
你的目標是什麼
延續前面的問題,賺大錢的定義是什麼?五百萬算不算大錢?一千萬算不算大錢?我覺得一百萬對我都是天文數字,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一億元只是小目標,所以到底多少錢才是大錢?
大家發現問題點在那裡了嗎?問題就是你賺錢到底要幹嘛?賺錢這個行為本身並不足以當成一個目標,錢只是一種讓你達成目標的手段,重點是你賺錢背後的動機,從公司集團的角度來看這個動機我們會稱為願景,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則稱為理想。
如果把賺大錢這件事放到公司會發生什麼事呢?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賺錢,那麼公司要怎麼賺錢?通常就是提供產品或服務給顧客,所以顧客為什麼要付錢?是因為公司想賺錢嗎?當然不是這樣的,顧客是為了享受產品或服務所以才願意掏錢給公司,所以雖然公司賺錢很重要,但它不能成為目標,因為沒有人(顧客)會理你,所以公司會喊出一些口號,而這些口號隱含的價值是顧客願意買單的,那我們就會說這些口號是公司的願景,所以為了達成這個願景,公司設立了什麼樣的具體目標來做,因為這個願景是顧客願意買單的,所以他們就會願意掏錢給公司幫助公司達成賺錢的目的。
無論個人或公司,要定義一個目標都應該從願景開始,因為你的目標定義到底對不對其實是取決於你的願景,很多人往往混淆了目標和願景,在這裡我簡單說一下,目標的執行只有成功或失敗,比如說營收100萬有達成沒達成,但願景無論你做了多少都是往前進的,你永遠都是朝著願景前進,就算目標沒達成你與願景的距離還是會縮短,如果我們設定目標卻沒有願景,往往忙到最後才會發現是一場空。
說到願望我相信大家的願望一定不會只有一個,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的願望,很多的願望就會產生很多的目標,但不管是人或公司,資源一定是有限的,我們當然會希望目標都能達成,但現實就是因為資源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做出取捨,取捨不是要你把目標刪掉,而是你必須做出排序,按照重要順序來排序,有資源我們就做沒資源就晚點再說,所以在定義目標上有3件事要做。
你的願景是什麼/什麼樣的目標可以達成你的願景/這個目標的重要程度
你的劇本怎麼寫
如果你去查如何設定目標會看到SMART原則,S是目標具體(Specific)M是可以衡量(Measurable),這二項屬於前面目標設定的部份,後面講到的是A可達成(Attainable)R高度相關(Relevant)T具時效性(Time-bound)就是針對計劃的部份。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相關性開始說,就是你的計劃一定要與目標相關才能達成目標,這應該很容易理解,但有時候這個相關性的判斷是需要專業的,比如說我想要做營銷就去開粉絲頁,理由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有粉絲頁,但是開粉絲頁真的對我的營銷有幫助嗎?其實不一定。
有目標的人很多,但眼高手低的人也很多,所以其實計劃是個很困難的事情甚至是很專業的事情,根據你執行的目標不同你需要的專業也不同,所以製作一個可執行並且可能達成的計劃是我們可以不斷學習的議題,它需要很好的評估能力。
接下來是可達成,關於這個部分一般來說我們會思考阻力與助力,就是正反面的力量,助力通常就是資源,而資源可以分成時間、金錢與專業,專業就是指達成這個目標需要的專業技能,因為專業一定是在某個人身上,所以這個項目會跟人有關,不同的資源我們都必須要考慮幾個因素包括:
比如說達成這個目標的專業需求是什麼?我現在有這個能力嗎?如果沒有能不能請別人做或是透過學習取得?盤點完成之後你就能確認這個目標是不是可達成的,通常這個階段產生風險阻力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只是在評估而已,所以本來有風險的東西就會被放到可能資源而不是確定的資源。
最後時效性的部份其實就是我們具體的執行計劃,執行計劃一定會有你預計完成的時間或是執行的周期,好一點的執行計劃除了時間之外還會設定檢查點,比如說我計劃一年365天要每天跑步,我如果要等一年後才來檢查有沒有每天跑步那麼失敗的機率就會很高,如果我可以至少每個月檢查一次這個月我是不是每天都有跑步,那麼我就會知道我距離目標有多遠,而且我還可以根據實際執行的狀況把目標做調整,我們的目標、願景通常會想得很大很遠,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到了實際執行的時候還是要惦惦自己的斤兩,從做得到的事情開始,否則就會變成說得很好聽卻什麼也做不到,總結來說,執行計劃也有三個重點:
透過盤點現況來理清目標的可行性/確保計劃、目標、願景有關聯性/擬定具體的執行計劃並動態調整
在這裡提供一套計劃的模板,因為每個人追求不同,所以在這裡我列出一份公司的以供參考。
公司的劇本模板
使命與願景很重要
公司小的時候覺得使命跟願景像屁一樣,因為說得到做不到,但隨著公司長大到15–20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使命與願景將是大家做策略選擇時的重要依據。
使命是我們為何而存在,願景則是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
目標要儘可能具體
不要訂一個連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目標,這無助於內部溝通,其實訂策略的目的除了讓老闆有依據的做選擇外,更重要的就是讓團隊們清楚接下來的方向,一個清晰的目標,比較容易判斷做哪些事才有助於達成目標,目標一旦模糊,大家就在一團迷霧中前進了。
關鍵結果要可量化
你用KPI或OKR都無所謂,關鍵是要能衡量目標的達成狀況,提升營收、降低成本、改善生產效率、提升服務滿意度,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但做到怎樣才算好,必須要有個目標數字,有了目標數字我們才知道現在落差有多大。
要能解釋行動方案與目標間的關聯
每個策略,每個行動與目標間的關聯邏輯要能清楚說明,比如通過A行動會改善服務滿意度從8.7提升為9.2,服務滿意度提升到9.2分客戶的續約率就會提升10%,而這提升的10%會為我們創造多15%的營業收入。
沒把握的項目,要做假設,並加以驗證
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協助我們衡量,衡量什麼?衡量我們採取的行動是否產生預期的成效。
數據是解讀現況的第一步
你希望提升毛利率15%,那肯定是基於你看到先前的毛利結構有哪些部分可以改善,例如廣告費用、物流費用等,當你把方向聚焦到這兩個地方,行動方案就相對清晰了,但若你只提了一個提升毛利率15%,但沒有任何數據支撐,產出的結果就沒人能保證了。
目標看長,計劃訂短
年度計劃的重點應該放在目標,而非實際的執行計劃,目標的變化性一般不會太大,但做法往往隨時間而產生極大的差異,年度計劃讓我們有一個全面性檢視目標與做法的機會,看懂全貌後,我們再來決定優先做什麼。
所以我建議目標與方向應該看長,一年、三年、五年,而計劃則訂短,不要浪費時間去訂三個月後的計劃,專注於近三個月的要務就好,隨著時間的推進,每個月都訂下三個月的計劃,其實你就能時時按著現況來修正了。
從目標下手,別被組織架構綁住
做策略規劃時,先考慮目標以及要做的事,都確認好之後才是分工,組織是達成目標而生,不應該反過來限制了自己,如果現在的組織架構運作起來卡卡的,那或許是組織該調整,而不是做法該調整。
別急著投入半年也看不到成效的事
大公司通常會投入許多的研發資源在短期看不到成效的事情上,因為他們看的是未來5年、10年,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大公司擁有豐富的資源,但面臨的競爭也相對激烈,它必須持續強化自己的護城河,才有可能在商場上長久勝出。
但大公司這麼做,不意味著你也要跟著這麼做,你的資源相對稀缺,必須要將資源聚焦於價值更高的短期任務上,而半年是我對短期的基本定義,如果要在今年投入做一件事,那最長半年就要看到成效,不然就該暫緩,不然你將重要的資源鎖死在一個對今年目標無法帶來幫助的任務上,今年該怎麼度過呢?
最後如果你的計劃失敗了別忘了去了解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所有的計劃參與者都有責任,所以找人究責是沒有意義的,失敗並不可恥,只要你下次可以盡力去做得更好,定義願景來產生目標、定義目標來產生計劃,所以計劃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假設與推論,而目標則是我們達成願景的假設與推論,實際執行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結論,為什麼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強調它的關聯性?因為我的目標是我希望得到的結果,我的計劃就是我要人工製造的成因,我要把這個因做出來才能得到我要的結果,所以如果中間沒有關聯性你的目標就很難達成,除非運氣很好,當然運氣也是一種實力,只是這就和我們要設定目標的初衷不同了。
結語
首先目標設定的重點分成目標與計劃,其中設定目標之前要考慮你的願景,確認目標與願景之間的關聯,並且當你有許多目標的時候要考慮它們的優先級,計劃的部分要盤點現況來理清目標的可行性,確認照著計劃走可以達成你的目標再設定具體的執行計劃,可行性評估可以從三個元素和三個面向來考慮,而執行計劃最好要將風險與阻力考慮進去,可以增加你的成功率。
最後預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能制定好計劃,最好完成目標,一步步靠近最終的願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