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和蟈蟈的伊索寓言故事,估計大家都聽說過:炎熱的夏天,螞蟻不斷來往地搬運糧食,為過冬做準備,而蟈蟈悠閒地彈著吉他唱著歌,絲毫不擔心冬天的到來。
小時候,家長和老師總是用這樣的故事告誡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困難,比如要努力學習才能面對以後的考試、升學等。這是對已知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前做好應對方案,但職場和人生裡的問題不計其數,風險也未可知,又怎麼能夠在問題和風險到來就做好充足的準備呢?
螞蟻是喜歡定居的農耕型思維,注重知識和經驗的存量,會持續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架構,所以螞蟻的思維是「守」,致力於改善。
而相對的,蟈蟈是一種無定居的狩獵型思維,覺得知識和經驗會過時,無法勝任狩獵過程中瞬息萬變的情況,更樂於在各個領域之間上竄下跳,利用相比螞蟻更大的視野去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蟈蟈的思維是「攻」,致力於創造。
這樣的對比不難發現,螞蟻會從自己已知的事情開始解決問題,而蟈蟈則更多關注自己不知道的事,開始思考、發現問題,螞蟻受制於已有的思維和知識體系,被動地解決問題;蟈蟈則是跳脫出這樣的框架,主動地發現、定義問題並解決。
螞蟻和蟈蟈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是完全對立的,所以很難實現這兩種思維的無縫轉換。而《高維度思考法》也並非一味的鼓吹蟈蟈型思維方式,而是給我們提供了看待事物的兩種方式,建議這兩種思考方式我們都需要掌握,當我們能夠從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去分別思考、解釋、描述事象時,我們比只用一種思考方式的人看到的東西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