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消息:多國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脫貧經驗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啟示

2020-12-03 瀟湘晨報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貴州省日前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多國專家學者稱讚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認為中國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的政策為世界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啟示,中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學習。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表示,中國是向世界展示如何消除貧困的第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歷史性的成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成果之一。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條件,中國的扶貧經驗對所有國家都有意義。

肯亞國際問題專家卡文斯·阿德希爾說,中國脫貧經驗為世界提供了許多啟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了一系列涵蓋工業發展、就業、教育、金融服務和數字經濟的計劃。通過專注於農村地區的扶貧,中國實現了平等均衡發展,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莉季婭·帕爾霍姆奇克表示,中國是全球減貧事業的最大貢獻者,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步伐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後的山區實現脫貧。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當下,中國主動分享市場,堅持為欠發達國家帶來技術和資本,助力當地建設,充分展現了促進全球共同消除貧困的大國擔當。

斯裡蘭卡智庫探路者基金會前執行主任萊克斯曼·西裡瓦德納說,中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表明了中國發展道路的優越性。所有存在絕對貧困群體的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經濟體國家,都應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特別是脫貧經驗。

埃及埃中商務理事會副主席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說,中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採取的提升工業化水平、做大做強國內市場、為貧困人口創造就業崗位等一系列措施都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

孟加拉國知名學者拉希德·提圖米表示,中國貧困縣全部脫貧的好消息令人鼓舞,這是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過程中的又一重大成果。世界各國在消除絕對貧困、提高教育水平、縮小收入差距等方面需要多邊合作。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說,中國的脫貧成績提升了全世界消除貧困的信心。中國經驗給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協國家帶來啟示,這包括全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脫貧體系、精準的扶貧措施和多樣化的扶貧模式。

納米比亞大學經濟學家卡庫賈哈-馬通杜稱讚中國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的政策,認為中國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發展農業,改善農村生活,這種模式適合大多數非洲國家。非洲國家應借鑑中國經驗,使更多地區擺脫貧困。

肯亞奈洛比大學教授埃瓦裡斯圖斯·伊蘭度說,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的成就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國政府為此制定了清晰政策並認真執行。中國的脫貧經驗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乃至全世界提供了重要啟示。

巴基斯坦中亞地區經濟協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拉姆·薩馬德說,中國扶貧經驗給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希望,樹立了榜樣,世界其他國家可從中學到很多經驗。(參與記者:胡曉光、高蘭、吳長偉、任軍、白林、王小鵬、李碧念、唐璐、劉天、劉春濤、明大軍)(完)

【來源:新華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這對所有致力於減貧事業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
    這對所有致力於減貧事業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中國減貧經驗為世界提供有效方案
    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近日,圍繞世界減貧的難點、世界反貧困的經驗以及中國減貧經驗的借鑑意義等話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
  • 中國西南山區發展樣本為全球貢獻減貧智慧
    新華社發 彭文昌 攝新華社昆明11月22日電(記者嚴勇)「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雲南省臨滄市舉辦,吸引來自中外200餘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線上線下參會。「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將秘書處設在臨滄,並建立可持續創新示範基地。
  • 中國脫貧攻堅新長徵之二:中國為全球脫貧減貧和教育水平提升做出...
    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978年,全球貧困線以下人口減少了8.5億,佔全球總人口的70%。中國是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17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 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
    在第27個國際減貧日和第6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15日至16日,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聚焦語言扶貧主題的論壇。論壇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指導,《語言戰略研究》編輯部主辦。
  •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2020-12-02 16:13:43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馬爾瓦·葉海亞  埃及政商界人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埃及期待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兩國在減貧領域的深度合作。
  • 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中國是全球減貧典範
    聯合國副秘書長泰格埃格奈瓦克·蓋圖在論壇現場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待減貧工作一絲不苟,堪稱全球典範。」他指出,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執行期,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四億多,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都是得益於其紮實的研究和周密的計劃,更是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結果。他認為,精準扶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反覆試驗的成果,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戰略意義。
  •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代減貧創新與合作_中國...
    新冠疫情給全球減貧事業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更深刻啟示我們,減貧工作必須不斷適應新環境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必須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向改革要活力。要把聚焦精準作為減貧創新的核心方向,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為減貧創新的時代課題,把防止返貧防範致貧作為減貧創新的優先任務,把合作共享作為減貧創新的有力支撐。
  • 北京市社會學者齊聚一堂討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議題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多位社會學學者探討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相關議題。為此,他向社會學和其他學科的學者建議,應就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問題,深入開展貧困基本特徵、中國扶貧理論與特色減貧道路、貧困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共享式鄉村振興等10個理論議題的研究。他指出,在當下階段,中國貧困問題的核心是農村貧困問題,中國發展的短板是農村發展。
  • 減貧:中國走出了特色路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和標誌性指標,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
  • 感受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脈搏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外國專家學者和華僑華人表示,進入新時代,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非凡成就,根本原因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中國良好的經濟運行態勢、卓越的減貧成就、應對氣候變化的引領和擔當,表明中國的發展不僅惠及自身,也為世界提供了共謀發展的機遇和值得借鑑的經驗。
  • 張琦:綠色減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3月30日,「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圖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王東海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劉芳奇)「綠色減貧是可持續最強的脫貧手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3月30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在「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上表示。
  •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策」
    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80年代起的脫貧攻堅故事,不僅僅改變了這裡的布局,也改變了這裡群眾的命運,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實現了西海固之變,華麗轉身的背後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奇蹟,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策」。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展示中國樣本。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西海固群眾不得溫飽。這是怎樣的一種深度貧困,急切地希望改變貧困,成為了群眾心中最響亮的吶喊。
  • 中國用7年時間創造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蹟,令全世界矚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成為貧困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在現行標準下,中國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了2019年末的551萬人,7年累計減貧9348萬人,年均減貧人數約1335.4萬人。中國的減貧實踐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從市場化產業開發扶貧,到以貧困縣為重點的開發式扶貧,再到以貧困村為重點的民眾參與扶貧,直到如今的精準扶貧。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這些都是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的天然優勢,應充分發揮。  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首先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其重要意義。對外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既有利於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也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減貧事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中國減貧故事應該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馬凱碩16日在中國日報社舉辦的「新時代大講堂」上演講時表示,世界上沒有比減貧事業更崇高的使命了,如果其他國家能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那麼我們就能實現有史以來人類生活條件的最大改善。馬凱碩從自己幼時的生活經歷出發,闡釋對人權概念的理解。
  • 羅城提升農業經營主體帶貧減貧能力
    「我們寨根屯群眾把600多畝土地租給合作社發展柑橘產業,每畝每年租金600元,全屯62戶貧困戶全部受益,這62戶已全部脫貧。」近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黃金鎮寶聚村村委會主任路義和介紹。合作社聘請水果種植專家到現場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提供苗木給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又培育了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和技術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