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

2021-01-09 中國扶貧在線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焦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表示。

    這一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夏秋季節部分省份出現的嚴重洪澇災害,為脫貧攻堅收官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世界銀行預測,2020年全球貧困率將出現20年來的首次增長,疫情大流行將使8800萬至1.1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根據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到2021年,這一數字可能上升到1.5億。這對所有致力於減貧事業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駐村幹部到貧困戶家中走訪,共謀發展。(濟源市扶貧辦供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還湧現了「直播帶貨」「雲招聘」「網課」等創新手段,幫助解決農民售賣滯銷農產品、農民工對接就業需求、貧困地區學生停課不停學等實際問題。中國人民在「抗疫+減貧」過程中迸發出的智慧,也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重大啟迪。

    不久前,在甘肅隴南舉辦的「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上,一大批中國數位技術創新減貧經驗,為受疫情衝擊遭受重大挫折的世界減貧事業注入了強心針,帶來了可複製可借鑑的中國方案。

    與會中外嘉賓盛讚中國扶貧成就、強調中國在推進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做出的積極貢獻,探討如何在全球範圍內縮小數字鴻溝、讓貧困人群從數字創新中受益,加速抗疫合作和減貧知識分享和交流。

    阿根廷副議長、正義黨主席希奧哈在會議視頻致辭中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數億中國人民擺脫貧困,中國始終將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為應對疫情影響下經濟形勢對減貧工作所帶來的挑戰,阿根廷願進一步擴大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和經驗交流,我們必須互相借鑑才能為最需要的人群給出解決方案。」他強調。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代理代表歐敏行表示,「中國已經使832個縣擺脫了絕對貧困,這是非常被外界看重的經驗,中國在城市和農村地區都擁有豐富的減貧經驗,這些經驗可供不同的國家來參考借鑑。我們很高興繼續和中國合作,並把減貧經驗分享給全球其他國家。」

參加「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的外賓與來自甘肅隴南成縣的90後「雞司令」尚育康合影


    系統梳理總結和推廣中國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特別是「抗疫+減貧」的典型案例做法,對世界各國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如何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讓各族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的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全國人民接續奮鬥,必將書寫出更精彩的中國故事,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

 

相關焦點

  • 中國如期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注入「強心針」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
    這對所有致力於減貧事業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嚴峻的挑戰。    為奪取戰「疫」戰貧的雙勝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部門迅速拿出超常規舉措,百萬扶貧幹部在田間地頭與百姓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社會組織、企業等通過東西協作、定點幫扶、消費扶貧等方式廣泛參與,中國如期完成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壯舉,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
  •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策」
    一切的改變,都來自於80年代起的脫貧攻堅故事,不僅僅改變了這裡的布局,也改變了這裡群眾的命運,歷史性地告別絕對貧困,實現了西海固之變,華麗轉身的背後是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奇蹟,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策」。  「西海固之變」為世界減貧事業展示中國樣本。直到1982年,仍有70%以上西海固群眾不得溫飽。這是怎樣的一種深度貧困,急切地希望改變貧困,成為了群眾心中最響亮的吶喊。
  • 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
    在第27個國際減貧日和第6個國家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15日至16日,中國語言扶貧與人類減貧事業論壇在京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聚焦語言扶貧主題的論壇。論壇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指導,《語言戰略研究》編輯部主辦。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綜合消息:多國專家學者認為中國脫貧經驗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啟示
    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多國專家學者稱讚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認為中國消除貧困、促進發展的政策為世界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啟示,中國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值得學習。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預測中心主任維諾格拉多夫表示,中國是向世界展示如何消除貧困的第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歷史性的成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成果之一。
  • 【中國攻堅進行時】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世界矚目。中國式扶貧是中國道路的亮麗篇章,同時也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可資借鑑的中國方案。
  • 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中國是全球減貧典範
    聯合國副秘書長泰格埃格奈瓦克·蓋圖在論壇現場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對待減貧工作一絲不苟,堪稱全球典範。」他指出,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執行期,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四億多,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都是得益於其紮實的研究和周密的計劃,更是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結果。他認為,精準扶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反覆試驗的成果,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戰略意義。
  • 中國脫貧攻堅新長徵之二:中國為全球脫貧減貧和教育水平提升做出...
    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978年,全球貧困線以下人口減少了8.5億,佔全球總人口的70%。中國是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17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是為全球減貧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 中國西南山區發展樣本為全球貢獻減貧智慧
    此外,在雲南省普洱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分別建立中國-南亞及東南亞跨境減貧與發展示範基地和中國-中亞及西亞減貧與發展聯盟基地。與會專家稱,這將為沿線國家乃至全球進一步貢獻減貧智慧。研討會上,與會人士以重慶市石柱縣、雲南省臨滄市等為例,就中國西南山區可持續減貧與發展路徑與典型模式調研展開深入研討。與會外方專家表示,中國的減貧與發展獲得很大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小雲:中國減貧經驗為世界提供有效方案
    當前,貧困問題依舊困擾著世界,是社會發展的首要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自1982年啟動實施「三西」專項扶貧計劃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積極探索、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數據顯示,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也明顯改善。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經驗」。
  • 中國用7年時間創造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蹟,令全世界矚目
    8月27日,他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穩崗就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抓緊抓好的關鍵之舉,決不能掉以輕心、鬆勁懈怠。2020年作為脫貧攻堅時間表上的最後一年,在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嚴峻形勢下,又恰遇新冠疫情和洪水災害的雙重影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脫貧成果,任務之難之重可想而知。
  • 2020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代減貧創新與合作_中國...
    新冠疫情給全球減貧事業帶來嚴峻挑戰的同時,更深刻啟示我們,減貧工作必須不斷適應新環境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必須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向改革要活力。要把聚焦精準作為減貧創新的核心方向,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為減貧創新的時代課題,把防止返貧防範致貧作為減貧創新的優先任務,把合作共享作為減貧創新的有力支撐。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這些都是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的天然優勢,應充分發揮。  留學人員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首先要提高站位,深刻理解其重要意義。對外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既有利於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也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減貧事業發展有積極作用。
  • 減貧:中國走出了特色路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實施了一系列中長期扶貧規劃,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再到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扶貧開發道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和標誌性指標,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
  • 清華大學王亞華:生態保護和減貧結合是中國特色減貧方式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王亞華表示,中國生態脆弱區與貧困區高度重合,將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減貧方式。 王亞華提到,20多年前,中國的生態脆弱區中有76%的縣是貧困縣,佔全國貧困縣的73%。「最新數據表明,在國家級貧困縣分布中,位於西北和西南地區的佔84%,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佔64%。這說明兩者高度重疊,所以通過生態扶貧,把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能夠結合起來,是中國特色的獨特減貧方式。」
  • 習近平扶貧論述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及其歷史世界...
    本文在梳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反貧困理論觀點的基礎上,闡述了習近平扶貧論述對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從直接減貧效果、間接減貧影響、重大溢出效應方面分析了習近平扶貧論述的歷史意義;從堅定全球減貧信心、回應發展中國家貧困問題等方面分析了習近平扶貧論述的世界意義。習近平扶貧論述為解決貧困治理的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有力推動了國際反貧困理論的豐富發展。
  • 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夫施與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的觀點和論述。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古代中國逐漸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為基礎的慈善傳統,開展了以個體、鄰裡、宗族、會社、機構及政府為主體的慈善救助行為,為近現代中國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奠定了思想和實踐基礎。近代以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人士提出民生和社會救助思想,倡導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國國家社會救助制度的雛形。
  • 張琦:綠色減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3月30日,「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在京舉行,圖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王東海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劉芳奇)「綠色減貧是可持續最強的脫貧手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3月30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在「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智庫論壇」上表示。
  •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埃及政商界人士期盼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減貧合作 2020-12-02 16:13:43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哈茂德·富利 馬爾瓦·葉海亞  埃及政商界人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埃及期待借鑑中國先進經驗,加強兩國在減貧領域的深度合作。
  • 王國生發表署名文章 談以黨的初心和使命引領脫貧攻堅
    在第5個全國扶貧日、第26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強烈地感受到黨的初心和使命在熱切召喚。當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向貧困發起總攻的號召與黨的十九大精神貫通起來學習理解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莊嚴承諾與新時代的坐標系對照起來謀劃工作時,把中國方案與全球減貧事業對比起來思考問題時,對扶貧工作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都有了一個更新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