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需求側管理

2021-01-08 陝西黨建網

  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是2015年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管理」。為什麼要在此時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怎樣進行需求側管理?需要科學認識並採取精準措施有效應對。

  從新發展格局戰略高度理解需求側管理

  中央在此時提出需求側管理,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新篇章的著力點之一,是中國將成為世界消費中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中國將成為世界生產中心和世界消費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世界貢獻了一個生產中心,同時也成為中間產品的需求中心。中國目前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未來時期,中國不僅要穩固世界生產中心的地位,還將成為世界消費中心,這是由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巨大的支付能力所決定的。我國有著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世界工廠」(供給側)伴生「世界市場」(需求側),「國際大循環」邁向「國內大循環」。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可以預見,未來時期,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忽視這個市場,只有深入參與這個市場才是有競爭力的。

  身兼世界生產中心和世界消費中心雙重地位,這是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前所未有的地位變化。成為世界消費中心這一全球戰略地位變遷,必然對需求側管理提出了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要求。

  從社會再生產理論高度理解需求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是社會再生產循環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社會再生產循環中,生產決定其他環節,其他環節反作用於生產。生產和消費的互動最為關鍵。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未來時期,我國想要順利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生產與消費良性互動。

  從產業資本循環G(貨幣)—W(商品)—G(貨幣)看,貨幣轉化為商品(生產資料),經過生產過程形成新的商品,商品再轉化為貨幣。這一轉化至關重要,否則,再生產就難以為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商品價值從商品體跳到金體上……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這一轉化的關鍵在於需求:內需為主,還是外需為主?回望歷史,大國的產業都是面向世界的,但都經歷從「以外促內」的階段邁入「以內促外」階段,最終呈現內需主導的國內大循環特徵。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大量『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而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出發點。

  在新發展格局中,我國產業既面向世界,又由內需主導。這表明,無論是國內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社會再生產循環,還是全球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社會再生產循環,我國都需要在生產和消費環節居於主動地位和主導地位。可見,需求側管理是我國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環節之一。

  精準推進需求側管理

  需求側管理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潛在需求(支付能力)有多少,這是如何做大蛋糕的問題,收入提高了,支付能力才能夠提升;二是需求意願有多大,這是潛在需求轉化為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意願)的關鍵,激發需求者的意願很重要;三是實際需求有多大,這是有效需求轉化為實際需求(真正實現的支付能力)的關鍵,清除制約這一轉化的障礙很重要。

  這三個方面,既涉及微觀層面,又涉及宏觀層面。從宏觀上講,我們需要緊緊圍繞世界消費中心建設、依據社會再生產循環規律進行需求側管理。

  一是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吸引全世界的消費者。實踐表明,紐約、東京、巴黎等全球一線中心城市都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要率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廣州、深圳要引領珠三角其他城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群。

  二是暢通需求層次的轉化。要千方百計採取措施降低消費的交易成本,暢通不同需求層次的相互轉化,推進內需依存型經濟社會的形成。有序解決多層次的需求差異問題,既要重視消費需求的東、中、西部地區的梯次差異,也要重視南北地區的梯次差異,還要重視不同收入階層的需求梯次差異。2019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需求側管理也要遵循這個辯證法。

  三是以內需促外需。要高度重視消費的終極需求作用及其對生產的反作用。推行新重商主義政策,實施消費品質提升工程,吸引全世界的消費者。積極拓展企業家的國際化能力,著力將其培養成拓展海內外市場的生力軍。

  作者系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魏捷

相關焦點

  • 張佔斌 杜慶昊: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 經濟學思辯:需求側管理vs供給側改革論壇
    > 經濟學思辯:需求側管理vs供給側改革論壇 2014-04-09 20:49
  •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指南》的通知
    生態文明建設、能源消費革命、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都為電力需求側管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為保障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系統指導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工業領域用能單位和電能服務機構通過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制定本指南。
  • 科學向左,領導力向右(之一)——重新認識科學管理
    1.重新認識科學管理忽然發覺,過去嚴重低估了泰勒的「科學管理「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力,從經濟,到社會生活,到我們信奉和遵循的各種管理理念,乃至於到我們日常行為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我自己,而我幾乎不自覺。有點讓人悚然而驚了。
  • 光伏發電輸電側併網與配電側併網區別
    各地方電力公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阻礙,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光伏電站業主對於變電、配電系統的認識不足造成的。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10月下旬於無錫舉行的2013中國分布式發電培訓研討會上解讀了光伏發電輸電側併網與配電側(用戶側)併網的區別,內容如下: 1、併網點不同 用戶側併網的光伏系統一般在低壓側(400/230V)併入電網(但對於計量點在中壓電網(10kV/35kV)的直供電用戶,光伏系統也可以在中壓電網併網)。建築光伏系統一般為用戶側併網。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二、供給側改革與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  當前,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供給學派兩者關係的認識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這意味著,如果不釐清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供給學派之間的理論分野,就會造成認識上的模糊混亂,工作中就會走偏出錯。正如習近平所說,有些同志,「對供給側改革弄得還不是很明白,社會上很多討論看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認清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供給學派的重大區別顯得尤為緊要,這不僅是學理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實際上,認為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西方國供給學派的翻版,這種判斷是完全錯誤的。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也需堅持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運用戰略思維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特別是要扭住戰略基點,堅持戰略方向,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解決供需兩端的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一方面,要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孕育著大量消費升級需求。
  • 習近平:談供給側不能少了這三個字
    習近平就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發表看法。今天,我們將其中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論述摘編如下,供大家學習。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原標題: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是在新發展階段黨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堅持擴大內需」提到了「戰略基點」的高度。我們要準確理解擴大內需戰略的時代背景和深刻涵義,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同時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始終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經濟提質增效。
  • 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從知識、人才、政策上給了我們哪些科技創新...
    、作用沒有充分的認識:對於什麼是技術科學,以及有關發展技術科學的政策、技術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有什麼特殊性,認識上都很模糊,而這種缺位直接影響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政策制定,對科技創新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基礎研究與創新之間的「鴻溝」,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技術科學思想認識和政策重視不夠。科技政策上和科技管理中往往在「強調工程技術創新」和「加強基礎科學」之間搖擺,導致基礎科學端無法為工程技術端提供有效的知識供給,使得科技創新的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 電力「十三五」規劃:如何大力提高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
    日前,浙江電力公司向全省電力用戶發出需求響應邀約。參與邀約的餘杭...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0922/636797.shtml 目前國內尚未形成電力需求側資源的分類和特性分析指導標準。
  • 全球泛半導體超級需求共振,中國燈芯屏器供給側裂變
    需求側:IOT、5G、AI、汽車電子、區塊鏈、新能源下遊六大需求集中爆發,形成景氣周期共振,泛半導體行業即將進入全球超景氣周期,下遊集成商將成為科技製造業核心資產!供給側:信息安全、進口替代、IC大基金等供給側改革,疊加設備加速更替的朱格拉周期,使得國內泛半導體行業進入乘數效應紅利釋放期,享受總量提高和佔比提升的紅利雙擊!
  • 城市路側停車需求分析及解決方案-雙模地磁的市場應用
    預計到2018年停車位需求將近3億個。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停車設施需求也隨之擴大。據預測,2018年我國停車位需求了將近3億個。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進一步提高,到2019年停車位需求或將達3.3億個。目前,我國停車設施建設速度遠滯後於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停車位供給缺口巨大。相比於日益增長的汽車保有量,我國停車位數量嚴重偏低。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認識發展大勢、深刻把握髮展規律、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解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是決策層對當前中國經濟開出的一劑新藥方,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  何為供給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經濟改革?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放鬆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降低供給成本?
  • 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從知識、人才、政策上給了我們哪些科技創新的啟示?
    之所以會出現基礎研究與創新之間的「鴻溝」,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技術科學思想認識和政策重視不夠。科技政策上和科技管理中往往在「強調工程技術創新」和「加強基礎科學」之間搖擺,導致基礎科學端無法為工程技術端提供有效的知識供給,使得科技創新的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
  • 地理資源所:結合國家需求,探索科學前沿,實現陸地表層系統科學的...
    通過對路院長講話的學習領會和所內廣大老中青科學家的研討,我們認識到:要充分認識地理學和資源科學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通過創新項目的部署,促進學科的交叉與綜合,在國家重大需求問題上和國際前沿學術領域,形成有份量的成果。 因此,在2001年我所進入知識創新二期試點之後,確立了以研究所主幹研究計劃與面上自由探索相結合的方式部署領域前沿項目的策略。
  • 熵與負熵在企業管理中的正確認識
    因此企業管理必須正確認識熵與熵增,併科學逐一熵減。 摘要:企業管理的正確發展是開放的,多元的,非線性的,以及非平衡的,需要充分汲取來自外部不同知識,信息,技術與環境有利有用的信息,改善內部治理,技術能力的創新與提升,打破平衡,減少企業管理內部的熵,有效的熵減,讓企業管理回歸科學健康有序之路,也既負熵流的增加。
  • 論證+模板 讓採購需求提得更科學
    採購需求是對採購標的的特徵描述,也是加強政府採購源頭管理的重要內容。採購人能夠提出符合政府採購法律法規、科學合理的採購需求,是優質高效編制招標文件的基礎。對於政府採購項目而言,採購需求直接影響整個後續工作的程序步驟和運作成效。
  • ...注重短期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
    原標題:●2021年經濟運行合理區間應是在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不斷克服的背景下,供求總量向著平衡方向發展 ●只有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才能在變局中站穩腳跟,育先機、開新局 ●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長期增長動力以高質量發展開好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