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Mol. Nutr. Food Res.: 應用生理動力學模型預測異黃酮大豆苷元對S-equal的腸道微生物

2021-02-23 食品加 智食科技

應用生理動力學模型預測異黃酮大豆苷元對S-equal的腸道微生物代謝及其對ER𝜶活化的影響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IF: 4.653,2區)

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群對宿主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通過代謝不可消化的食物成分,形成維生素,保護宿主免受病原體的侵害。腸道微生物群的失調與多種疾病相關,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代謝紊亂、炎症性腸病和自閉症。為了減少對動物實驗的使用,目前毒性測試正在經歷從使用實驗動物向使用基於人的體外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合的模式轉變。這些測試方法的核心是基於生理的動力學(PBK)模型來描述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ADME),並確保在使用體外數據得出體內結論時要考慮動力學情況。但是當前建立的PBK模型專注於哺乳動物細胞系和組織樣品的使用,完全忽略了腸道菌群的影響。異黃酮大豆苷元是受腸道微生物代謝影響的植物化學物質的廣泛研究實例。大豆黃酮在大豆和大豆製品中的含量很高,並且通常在亞洲和素食飲食中被大量食用。之前的研究對分離細菌的研究無法量化在PBK模型中,包括異黃酮大豆苷元的腸道微生物轉化所需的動力學參數。

優化並進行厭氧大鼠糞便培養,以得出表觀的最大速度(Vmax)和Michaelis–Menten常數(Km)用於將黃豆苷元轉化為二氫黃豆苷元的腸道微生物,S‐equol和O‐desmethylangolensin,作為基於生理的動力學(PBK)模型的參數輸入。

在PBK模型中包含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預測S‐equol濃度和略降低的最大大豆黃酮濃度從2.19到2.16µm。大豆苷元的預測濃度S‐equol與體內濃度呈正相關。將基於PBK模型的預測與這些體內數據進行比較後發現,這些預測與體內可用數據相匹配濃度最大值數據良好,預測的血漿中黃豆苷元和S‐equol最大值分別是體內血漿的1.22和1.07倍。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異黃酮黃豆苷元及其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建立一種基於體外計算機模擬的測試策略,以預測腸道微生物對異生素的代謝及其形成的代謝產物的血漿濃度,S‐equol作為模型化合物。對糞便進行厭氧培養進行了優化,以建立隨糞便濃度和時間形成的代謝產物的線性關係,以進行充分的動力學實驗和定義Michaelis–Menten參數。

Wang, Q., Spenkelink, B., Boonpawa, R., Rietjens, I. M. C. M., Beekmann, K., Use of Physiologically Based Kinetic Modeling to Predict Rat Gut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the Isoflavone Daidzein to S‐Equol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ERα Activation. Mol. Nutr. Food Res. 2020, 64, 1900912.   

https://doi.org/10.1002/mnfr.201900912

[原創]為本平臺原創編譯之標記。如需轉載或作者團隊使用編譯文本,請聯繫小助。本平臺所發布之編譯稿件,均為內部學術交流使用,如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1、大豆異黃酮的類雌激素能夠彌補30歲以後女性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可使女性皮膚光潤、細膩、柔滑、充滿彈性,煥發青春風採,使女性再現青春魅力。2、大豆異黃酮還可調節雌激素水平,緩解更年期綜合症和改善骨質疏鬆。
  • 研究:大豆異黃酮對豬有抗感染作用
    異黃酮是類黃酮化合物,天然存在於植物中,在大豆中的含量特別高。由於其健康益處,常被用作人類膳食補充劑。它對於豬的作用,一方面可能是清除繼發感染,另一方面可能對免疫系統功能有所增強。伊利諾伊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對此開展了研究。
  • 安徽農業大學趙劍課題組在大豆和茶樹代謝生物學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該研究鑑定了一個在大豆根中和種子中均高表達的丙二醯輔酶A異黃酮醯基轉移酶GmMaT2。大豆種子、葉片、根系中合成積累大量異黃酮類代謝物,起到保護植物免受非生物和生物損害、及參與和根瘤菌和叢枝菌的互作等功能。而丙二醯化的異黃酮類如6''-O-丙二醯基大豆苷、染料木苷、黃豆黃苷等佔大豆異黃酮總量的50-70%之多,但主要合成酶及其特定生理功能尚不清楚。
  • 超濾膜能否代替傳統提取方法過濾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是大豆生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次生代謝產物,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又稱植物雌激素,因為它是從植物中提取的,與雌激素結構相似。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天然的癌症化學預防劑,它影響激素分泌、代謝生物活性、蛋白質合成和生長因子活性。
  • Food Chem.:大豆不再是音樂果
    新加坡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已經取得了克服某些消費者關於大豆製品的首要抱怨的勝利:這就是因大豆中存在的無法消化的糖類所引起的「腸胃氣脹因素」。在預定於11月12日出版的ACS雙月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中,這些科學家描述了一種可顯著減少大豆酸奶中造成腸胃脹氣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而同時又能增加大豆中健康的被稱作異黃酮的抗氧化劑的水平的方法 。
  •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與作用 補充大豆異黃酮有什麼好處
    大豆異黃酮與雌激素有相似的結構,因此又叫植物雌激素,它廣泛存在於豆科植物中,日常補充大豆異黃酮對人體健康極有好處,那麼大豆異黃酮的功效與作用究竟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大豆異黃酮的功效與作用】  1、抗氧化作用  大豆異黃酮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 孕前女性最佳天然激素補品——大豆異黃酮(全文)
    大豆異黃酮
  • 大豆異黃酮非更年期救星
    大豆被普遍認為是降低有害膽固醇、抗癌防老的好東西。從大豆中提取的大豆異黃酮當作雌激素的天然替代品被廣泛地用於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的激素療法。而最近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科研小組發現,在一些情況下,大豆製品也是有害的,甚至還有可能致癌。
  • 兒童時期的飲食模式及其對腸道菌群的影響——亞洲人群的過敏分析
    從傳統飲食向西化飲食的轉變會引起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功能變化,並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家「西方生活方式」疾病發病機制的基礎。一項涉及從東南亞移民到美國的亞裔少數民族的大型隊列研究表明,生活在西化環境中與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本土腸道菌群物種和植物纖維降解功能的喪失有關。這些變化可能與亞洲傳統飲食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植物性食物的攝入減少有關,或者與西化飲食中的基質纖維總體缺乏有關。
  • 切勿濫用大豆異黃酮補充雌激素
    服用大豆異黃酮好像已經成為現代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保健的一種流行時尚,更有甚者,竟然把大豆異黃酮當作一種萬能藥,但實際上服用大豆異黃酮是有一些禁忌的,因此切勿濫用大豆異黃酮補充雌激素。「首先,從總體上看,無論是國內外的研究數據,還是我們醫生的臨床經驗來看,雌激素藥物對控制絕經期症狀是有益的。
  • 補充大豆異黃酮,究竟會不會引起雌激素過量?
    丹參酮和大豆異黃酮都屬於類雌激素,都可以和人體細胞內的雌激素受體結合,發揮雌激素量效應,但很多人都誤解了,認為多吃大豆異黃酮會引起乳腺和卵巢方面的健康風險,其實大豆異黃酮的活性,相當於雌激素的十萬分之一,而且它有雙向調節作用,當人體的雌激素偏高的時候,它可以幫助人體降低
  • Nature綜述|預測生物學:微生物複雜性的解析、模擬與應用
    隨著多組學數據的持續擴增,它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潛在應用仍然牢牢植根於支配生物系統的基本量化原理。本綜述討論了:① 微生物預測生物學的關鍵研究領域;② 與微生物固有的複雜性相關的挑戰;③ 定量方法在提升微生物學可預測性方面的重要性。
  • 封面文章 | 中國醫科院宋經元研究組利用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出五種...
    西紅花苷是西紅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西紅花苷還被當作香料和食品著色劑使用。西紅花苷屬於脫輔基類胡蘿蔔素類化合物,根據葡萄糖苷的數量和位置不同,分為西紅花苷I、II、III、IV、V。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西紅花苷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如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抑鬱症) 等作用。
  • 「期刊高被引文獻簡述」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為了揭示有關白藜蘆醇的吸收,代謝和隨之而來的生物利用度的信息,進行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包括體外,離體和體內模型,這些方法本文均有涉及。總結數據發現,白藜蘆醇被吸收和代謝,這種多酚約有75%是通過糞便和尿液排洩的。白藜蘆醇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由於快速且廣泛的代謝以及隨後形成各種代謝產物如白藜蘆醇葡糖醛酸苷和白藜蘆醇硫酸鹽而幾乎為零。今後的研究將會注重白藜蘆醇結合物的潛在生物活性。
  • GastroPlus 在口服吸收、製劑開發等的應用文章 (2011—2020 )
    採用生理藥代動力學PBPK模型,評估影響美託洛爾緩釋藥品生物等效性的製劑因素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to Evaluate Formul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Bioequivalence of Metoprolol Extended-Release Products.
  • PLoS ONE:新型計算機模型或可監測機體感染後腸道菌群的動力學特性
    2014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感染性疾病常常讓我們渾身不自在,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特殊的計算機模型揭示了機體感染影響腸道天然菌群的分子機制
  • 向寄生蟲學習:鉤在腸道的給藥系統登Science子刊封面
    Science Advances近期以封面研究的形式,發表了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鉤蟲特殊生理結構的啟發下,設計出了一種微小的星狀微型裝置,可以吸附腸道黏膜,並將藥物釋放到體內,延長藥物的釋放時間。這種微型裝置對實驗動物的腸道組織沒有損傷,且最終會通過正常的胃腸肌肉功能從腸道中排出。本研究結果或為臨床用藥提供一種新型給藥方式。
  • GastroPlus在口服吸收與製劑開發等領域的應用文章列表-更新到2019年7月
    GastroPlus在口服吸收與製劑開發等領域的應用文章列表(更新至2019年7月)我們將該系列文獻的標題翻譯成中文,PDF版匯總,請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下載如您對某篇文獻感興趣,點擊文章末尾二維碼索要凡默谷技術部選取了如何採用GastroPlus
  • 木犀草素及其黃酮苷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木犀草素通常以黃酮苷形式存在,如黃酮氧苷結構的木犀草苷(cyn),以及黃酮碳苷結構的葒草素(ori)與異葒草素(homo)。木犀草素及其黃酮苷具有廣泛生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腫瘤、抑制肥胖、緩解II型糖尿病等。而抗炎、抗氧化活性是黃酮類化合物發揮抗腫瘤、抑制肥胖、II型糖尿病等生理活性的基礎。
  • 新甲基橙皮苷二氫查耳酮的應用研究進展
    》(GB 2760),新甲基橙皮苷二氫查耳酮作為一種食品用香料已被允許使用;作為甜味物質在《我國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13),新甲基橙皮苷二氫查耳酮屬於黃酮類衍生物(維生素P類),它的多種特性使其具有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