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 中國醫科院宋經元研究組利用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出五種...

2021-01-07 網易

2020-05-22 20:25:33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名貴中藥材西紅花來源於鳶尾科植物番紅花 (Crocus sativus) 的乾燥柱頭,具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鬱安神的功效。由於番紅花栽培環境嚴格、人工成本極高,導致其資源匱乏、價格昂貴。西紅花被譽為「紅色黃金」,大約110,000-170,000朵盛開的番紅花僅收穫1 kg西紅花,其零售價高達2,000-7,000 €/kg。西紅花苷是西紅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西紅花苷還被當作香料和食品著色劑使用。西紅花苷屬於脫輔基類胡蘿蔔素類化合物,根據葡萄糖苷的數量和位置不同,分為西紅花苷I、II、III、IV、V。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西紅花苷具有抗腫瘤、抗炎、抗氧化、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如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抑鬱症) 等作用。

  

  西紅花苷主要依賴於植物化學分離提取,但面臨提取工藝複雜、提純成本高、汙染嚴重等問題。西紅花苷III的化學合成已被報導,但其合成路線長、操作繁瑣、產率極低,無法滿足需求。因此,西紅花苷生物合成途徑及其合成生物學研究備受關注。

  中國醫學科學院本草基因組協同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宋經元研究員課題組,通過構建大腸桿菌細胞工廠實現五種西紅花苷的生產。相關研究成果以In vivo production of five crocins in the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為題於2020年3月27日在ACS Synthetic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並被選為期刊的封面文章。

  

  研究發現梔子來源的兩個糖基轉移酶 (GjUGT94E13和GjUGT74F8) 能夠在大腸桿菌中實現催化西紅花酸生成五種西紅花苷。結合過表達葡萄糖-6-磷酸變位酶pgm基因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galU基因,加強大腸桿菌內源UDP-葡萄糖生物合成途徑,提高其內源UDP-葡萄糖含量,進而提高西紅花苷產量。工程菌條件優化實驗表明50 mM NaH2PO4-Na2HPO4 緩衝液 (pH 8.0) 加5%葡萄糖是西紅花酸糖基化效率最高的反應條件。通過GjUGT94E13和GjUGT74F8的催化,西紅花酸 (50 mg/L) 到五種西紅花苷的轉化率達到59.6%,遠高於已報導的微生物UGT的催化活性。

  

  因此,該研究不僅表明植物來源的UGT可以實現五種西紅花苷的高效率生產,而且為五種西紅花苷的合成生物學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同時將推動西紅花苷藥物開發及臨床應用,為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博士生浦香東為論文第一作者,徐志超副研究員和宋經元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的相關研究人員為共同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synbio.0c0003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歐盟科技人員利用先進細胞工廠技術生產高效微生物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的土壤、乾草和人體腸道中,其優良的將澱粉轉化為糖分的能力,被廣泛應用於現代酶化工業,如生產維生素B、工業蛋白和糖漿等。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引言結合微生物強大且多樣的生化反應網絡,再對微生物的代謝路徑進行重塑和工程化,可以將其改造為以低價值、可再生的資源為原料生產各類產品的細胞工廠,這是生物製造的核心環節。,也能被認為是虛擬概念,它的功能與我們平常所熟知的「工廠」一樣,能夠生產工業化學品,具有不同生產階段的「車間」,如微生物的細胞器等;但細胞工廠的本質又區別於「工廠」,有時可能只是一類微生物,並不具備完善的流水線工程。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引言 結合微生物強大且多樣的生化反應網絡,再對微生物的代謝路徑進行重塑和工程化,可以將其改造為以低價值、可再生的資源為原料生產各類產品的細胞工廠,這是生物製造的核心環節。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李輝 開篇詞: 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釀酒酵母能釀出美酒、藻類還能生產被譽為腦黃金的DHA……小小的微生物,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化合物,變成人類社會中的健康守護者(藥品)、能量之源(燃料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 微生物「智」造
    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釀酒酵母能釀出美酒、藻類還能生產被譽為腦黃金的DHA……小小的微生物,能夠生產出各種各樣化合物,變成人類社會中的健康守護者(藥品)、能量之源(燃料)、情緒催化劑(酒精)……而如果有了生物工程師的介入,微生物可以變得更強,「變身」成「細胞工廠」,為人類謀求更大的福利。 先進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可以讓人類獲得更加廉價的化學品。
  • 新研究可提高微生物「細胞工廠」產能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現在許多微生物被用於生產人類所需的藥物、化工原料等,它們微小的細胞可謂是一個個「細胞工廠」。一個國際團隊近日成功分析出「細胞工廠」中不同「生產線」的特點,有助於提高微生物的產能。
  •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2017-11-06 微生物研究所 【字體:,創建高效生產天然或非天然化學品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已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 張學禮:合成生物學促進微生物細胞工廠構建
    另一方面,自然微生物即使能生產某些化學品,其產量也很低,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如何拓展微生物細胞生產化學品的種類和如何提高細胞的生產效率是限制細胞工廠產業化的兩個關鍵技術問題。生物製造瓶頸石油資源是目前運輸燃料和整個化工產業的基礎。然而,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並且以其為基礎的化工煉製是一個高能耗、高汙染的過程。
  • 天大團隊構建微生物定製合成細胞工廠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趙廣榮團隊歷時6年,通過合成生物學研究,開發出丹參素的高效生物生產方法,使用工程細菌,如工業大腸桿菌,進行發酵生產丹參素,實現了丹參素的從頭生物合成。目前,該團隊已構建了定製合成的微生物細胞工廠,發酵生產的丹參素產量達7g/L以上。該成果屬於國際領先水平,發表於生物技術類高水刊物《代謝工程》、《微生物細胞工廠》上,且擁有國家授權發明專利。
  • 利用「微生物細胞工廠」高效生物合成抗腫瘤活性化合物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朱平研究團隊利用「微生物細胞工廠」高效生物合成具有良好抗腫瘤活性的達瑪烯二醇-Ⅱ糖苷,該成果近期作為雜誌封底圖片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Green Chemistry》,論文標題為 「Construction
  • 頂級學術期刊封面的「中國元素」
    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重要研究成果,而有些甚至是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他們給期刊的封面圖賦予了中國元素,除了展現中國科研水平之外,也向世界科研圈傳播了中國的文化。該研究組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研究組等合作,發現了水稻感受低溫的重要QTL基因COLD1及其人工馴化選擇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賦予粳稻耐寒性的新機制。在封面的卡通圖中作者運用了漢字 「田」,代表人們選擇耐寒粳稻在水稻田地裡進行耕種。
  •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973項目舉行雙邊交流會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2007-09-28 09:42     微生物所與大連化物所圍繞「生物煉製細胞工廠的科學基礎
  • 微生物所輔因子自平衡的全細胞催化劑設計取得進展
    微生物所輔因子自平衡的全細胞催化劑設計取得進展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7-11-22   今日/總瀏覽:2/3925
  • 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保存與發掘利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1 世紀以來,以現代生物技術為導向的生物資源開發和競爭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和發展正在深刻地改變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和人類社會生活方式。在各類生物資源中,微生物與細胞資源的應用在革命性地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如健康、工業、農業、生物安全和環境治理等方面,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展現出了廣闊的前景。
  • 青島能源所提出利用微生物合成萜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謝...
    以可再生糖為原料,通過代謝工程策略,以微生物細胞工廠合成這兩種化合物,產品附加值高,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但是,這些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都受一些共性問題的限制,如前體和輔因子供應不足、代謝途徑過長、代謝支路幹擾和產物毒性強等問題。
  • 未來的活細胞工廠
    老闆和領導很清楚哪些人能夠得到晉升對於那些不能的人他們會不斷的鼓勵給她們希望‍ 幹細胞,免疫細胞製備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均離不開細胞工廠。你有想像過未來的細胞工廠是什麼樣子的麼?有哪些神奇的用途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Cell:細胞工廠——代謝工程改造
    2016年3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人類利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食物和飲料的歷史可追溯至8000年前。近現代以來,微生物發酵產生的化學物質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上個世紀20年代,人們開始利用絲狀真菌黑麴黴發酵生產檸檬酸,一種食品和飲料的原料。二戰期間,同樣的技術被用來工業化規模生產盤尼西林,這是利用發酵生產的第一個藥物。現如今,利用"細胞工廠"來大批量生產藥用重組蛋白已成為主流。市面上有超過300個生物醫藥用的蛋白和抗體,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代謝工程是在微生物發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2015-06-11 中國科學報 彭科峰 日前,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模式上獲得重要發現,相關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細胞》雜誌。  原始生殖細胞產生於胚胎發育早期,是發育為成熟的精子和卵母細胞的前體細胞。通過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大規模的DNA甲基化擦除,在胚胎發育到第10~11周時,DNA甲基化水平降至最低點,僅有7%左右保留下來。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由於L-半胱氨酸複雜的代謝途徑和嚴謹的調控作用,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產量和得率較低,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需求。
  • P成女媧上封面!論文配圖颳起「中國風」?
    基於這些既定印象,當科學雜誌封面遇到了「中國風」,也難怪許多人覺得新鮮得不得了。似乎與科學遙不可及的玄武圖騰、齊天大聖、水墨山水畫,紛紛出現在了Cell雜誌封面上。而這些封面文章的作者,都是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