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確乎有化神聖為腐朽的本事。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前來調查以建經濟適用房的名目違規建造別墅一事時,他如此質問: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此言一經披露,輿論為之譁然。
黨、人民,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為神聖的、相依相偎的字眼兒,卻被逯軍下意識的一句話,就被揉捏成了他手中捍衛自己利益的「道具」。
任何一個稍有知識的中國人,都不可能不熟知「黨」和「人民」的關係,這是中國百姓政治生活中最耳熟能詳的概念了。憲法裡明確寫著「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我們也一直反覆莊嚴表述: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逯軍是一個手握權柄的地方政府官員。這句「經典語錄」乍一聽,著實讓人大惑不解。而這個在部隊、黨委、政府都浸潤多年的逯副局長竟能脫口而出、不假思索。荒謬的邏輯卻被當事人理直氣壯地脫口而出,其間心態頗值玩味——
首先,黨和政府的官員,即是黨的化身,換言之,批評官員就是對黨的不敬。這一心態不獨屬於逯副局長,似乎由來已久。在極左年代,不少人只是在小範圍批評了某位黨或政府的官員,便被責以「反黨言論」,嘗盡坎坷。改革開放已經30年多了,但批評官員即「反黨」的邏輯,在逯副局長等人心中,似乎從未改變。
其次,「我就是黨」,高高在上,而百姓不過草民而已,何足掛齒?不過就是打著經濟適用房的旗號蓋點別墅,草民眾口喧騰其奈我何?倒是記者討厭,你自然應該為我、也就是為黨說話,豈能幫著草民瞎嚷嚷?——按逯副局長的邏輯,新聞監督的必要性、合理性被輕輕化解。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黨和百姓在逯副局長的眼中,竟成水火難容的兩端。身為讀過在職研究生的逯副局長,是如何推演出並且貌似深信不疑這一荒唐邏輯的呢?
相信逯副局長是學習過黨的十六大報告,我們不妨和他重溫一下:「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做主,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換言之,不能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官員,已背離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建黨方略和根本宗旨,蛻變為黨的對立面。
要知道,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並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全部行為說到底都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取更多的利益——正如胡錦濤總書記莊重承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才是堂皇正大的邏輯,才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石。
那麼,逯副局長一介「公僕」而已,何以膽敢顛倒主僕,把主僕利益相對立呢?因為主僕顛倒不僅僅出自個別官員荒謬的表達,更在一些地方,成為荒謬的現實存在,甚至在一些人心目中,這種現實存在已經不再「荒謬」,而成了天經地義。這,才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
逯副局長顯然沒有想到,他輕飄的一句質問,自以為真理在握,卻是顛倒了黑白,顛倒了主僕關係,因而招致無數憤怒的質疑——這質疑聲,讓我們看到了人心的向背,更看到了公眾對於官僚特權思維的高度警覺,對輿論監督的高度認同和堅決支持,反腐倡廉的勇氣和力量,在黨內,在民間,足以震懾貪官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