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荒謬的邏輯(觀滄海)

2021-01-13 搜狐網

  最近,臺灣內政部門花了800萬元新臺幣(相當於200萬元人民幣)委託研究機構,做了份臺灣人口政策調查。之後,內政部門以兩岸婚姻離婚率高、穩定性低,且大陸配偶不會認同「臺灣優先」為由,計劃縮減大陸配偶到臺灣的配額,每年獲準「長期居留」的人數由不限縮減為7000人,獲準「定居」的人數由6000人縮減到4500人。

  兩岸婚姻離婚率高不是新聞。3年前,臺灣一家名為「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的民間機構就已發布過同樣的調查結果。這個結果也事出有因。臺灣當局對大陸配偶有很多特殊限制:大陸配偶需要結婚兩年以上,才能申請到臺居住;在臺灣居住4年後才能工作;結婚至少8年才能申請定居;申請人數還需受配額限制,還有專門針對大陸配偶設置的面談制度,比來自東南亞等地的外籍配偶要苛刻得多。可以說,兩岸聯姻之所以離婚率高,臺灣當局的歧視政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既然花費重金做調查研究,應該在發現問題之後,分析產生原因,找出解決辦法,釐清兩岸婚姻離婚率相較於其它婚姻高的原因,拿出應對方案。然而,臺灣內政部門的處事思路卻全不是這麼回事,對真正原因避而不談,反以離婚率高為由,進一步縮減大陸配偶本來不多的配額,進一步增加兩岸婚姻的困難。可以想像,由此必然導致兩岸婚姻離婚率進一步上升。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按照這個邏輯,兩岸婚姻離婚率增加,再成為縮減配額的理由,如此循環,最終結果就是讓兩岸婚姻自動消失。

  跨地區婚姻增加了雙方的了解與交流,即使不去考慮這些美好願望,單以最基本的公平看,大陸配偶多年爭取的也不過就是,希望可以得到和東南亞籍配偶一樣的待遇。

  大陸配偶在臺灣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再怎麼苛刻地對待,最多是讓大陸同胞對臺灣望而卻步,對臺灣社會不會造成根本影響。只是,臺灣當局一邊不加掩飾地對大陸配偶以政策性歧視,一邊喊著「自由平等」的口號,實在讓人笑話。

相關焦點

  • 龍應臺的荒謬邏輯
    龍氏一文的邏輯很清楚。在我看來,對龍氏這一荒謬的邏輯用不著正面駁斥,只要按照龍氏的人性說,「將心比心」地將故事背景轉換到中國就行。  首先,有資料說,據不完全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至少殺死了3500萬中國軍民,中國人的抗日戰爭進行得更為艱難也更慘烈。也就是說,如果電影可以反映戰爭與人性的關係的話,那麼中國人更有理由、更有權利和必要拍這樣的影片。
  • 荒謬的邏輯
    乍一看,這邏輯頗為合理,但細一想,你會覺得很荒謬。  時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那就是每周都有一次政治學習的安排。學習的內容不是傳達上面的文件,就是傳達上級領導的講話精神。而這些學習內容中的一個常講不變的基調是:遵守法紀,廉潔奉公。應該說,這種常抓不懈的學習,對提高官員的政治覺悟是大有裨益的。
  • 「漢奸邏輯」的荒謬
    然而,在「媚日」與「仇日」之間,尚有一點需要辨析,即「仇日」情緒固然不健康,但其邏輯不難理解,可是「媚日」何來呢?這一度是我想不明白的,直到讀到學者劉小楓在《如何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一文中的一段話:「大家都知道抗戰時期有不少漢奸,但什麼是漢奸論呢?
  • 你聽過最荒謬的邏輯是什麼?
    雖然說荒謬的邏輯,都是各有各的荒謬,但要論荒謬到刷新三觀的,還得說歷史上的這幾條「神奇邏輯」,內容或大或小,但都值得我們在哭笑不得之後,反反覆覆回味。一、光時亨:諸葛兄弟,分仕三國;伍員父子,亦事兩朝。我已受恩大順,汝等可改姓走肖。仍當力詩書,以無負南朝科第也。
  • 的荒謬邏輯
    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前來調查以建經濟適用房的名目違規建造別墅一事時,他如此質問: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  此言一經披露,輿論為之譁然。  黨、人民,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為神聖的、相依相偎的字眼兒,卻被逯軍下意識的一句話,就被揉捏成了他手中捍衛自己利益的「道具」。
  • 克魯格曼:共和黨的荒謬邏輯
    導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日前發表專欄文章,針對共和黨對去年獲得通過的醫改法案提出的成本分析發表了個人看法,稱分析報告中存在諸多荒謬的邏輯錯誤,並指出了共和黨的真正目的所在。
  • 荒謬的邏輯:對學科評估泛政治化的批評 | 來論
    尤其荒謬的是,該學者先將用英文寫作、在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工作者指為「英美範式導向」,再進一步推出:「這個學術標準、學術範式,不僅是形式規範方面的技術標準和範式,更是內容標準、價值導向和思維範式」;在「表面看跟意識形態無關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軟體工程學科,也絕不是與國家性質和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無涉的」。
  • 荒謬的邏輯「馬太效應」!誤導了現代人的信仰
    荒謬的「馬太效應」有一位什麼『經濟學家』大言不慚的說『自己研究過聖經』,還引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四到三十節的經文說:『聖經的言論極其惡毒』,裡面充滿了劫貧濟富的邪惡思想,倡導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等等……一系列的反對聖經的『荒謬邏輯』實在可惡!這種人的出現就是奉邪靈差遣,在這個時代抵擋真理的,專門糊弄那些沒有跟從耶穌基督的人,阻攔世人歸鄉「神」。
  • 大家說醴瓷丨鄧文科:一抹藍彩畫瓷心,穿越千年《觀滄海》
    (資料圖)鄧文科作品《觀滄海》人物掛盤。(主辦方供圖)紅網時刻記者 蔡娟 株洲醴陵報導「在入圍『典藏醴陵瓷』網絡點亮的醴陵瓷精品中,有一件作品我很想與大家分享,那就是已故大師鄧文科的《觀滄海》人物掛盤。雖是小件,卻能全面展現這位『全才型』陶瓷藝術大師深厚的藝術造詣,堪稱醴瓷精品。」徐峰說道。初秋的晌午,陽光已不那麼炙熱。
  • 丁小平:數學陷入「宗教式」邏輯欺騙,還是真理嗎?
    一方面,宗教,不管設計得怎麼好,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極大的消極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一針見血地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是因為,一旦人們接受了一個錯誤的邏輯關係,並形成了觀念的先入之見,就再也逃不出錯誤的邏輯怪圈。真正科學辨析,要在共同認可的邏輯前提下展開。一旦離開這個共同前提,即接受對方的邏輯前提,被誤導的可能性就無法避免。注意,這裡說的是可能性。
  • 飲酒悖論中的邏輯
    聽上去很荒謬,但在數學上可以用數理邏輯嚴格證明它。酒吧裡的人,可以分成每個人都喝了酒和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喝酒這兩種情況。對每個人都喝了酒的這種情況,隨便找個人說,如果他喝了酒,那酒吧裡的每個人就都喝了酒。這句話肯定正確。對有一個人沒有喝酒的情況,這個人說:「如果我喝了酒,那麼酒吧裡的每個人就都喝了酒。」這話顯然也正確。
  • 這些動畫片當中存在很多不符合邏輯的畫面
    動畫沒有邊界,這就是為什麼成年人和孩子如此喜歡它的原因。我們已經習慣了一些「怪異模式」。但有些事情是很難承認的。例如把最荒謬的動畫邏輯、生物學和物理學的例子放在一起。這是頭髮嗎?在耶穌誕生之前,摩登原始人慶祝聖誕節。
  • 5.1一階謂詞邏輯
    「馬」為「牛」,或者系統替換「吃草且會奔跑」、「動物」、「馬」三者,都不影響推論的有效,詞項:「所有」、「是」、「所以」構成了這裡的推理形式,一般化這個形式如下:所有M是PS是M所以,S是P我們再看下面的例子:所有吃草且會奔跑的都是兔子馬是吃草且會奔跑的所以,馬是兔子「馬是兔子」這當然是荒謬的說法
  • 朱德庸:世間幾多荒謬,且行且看且畫
    一個人玩的時候就觀察周圍的世界和人們,一直如此。後來成為漫畫家之後,積累在大腦裡的這個猶如『資訊庫』般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就成為創作的取之不盡的寶貴素材。」  回想起自己從一個不善言辭、拒絕社交、課業不好的孩子成長為今天的知名漫畫大師,朱德庸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這個過程。他說,人生總是冥冥中有一些巧合和機緣,註定我們走上了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
  • 《局外人》中的陽光意象:社會意識形態下的荒謬審判
    《局外人》之所以如此不同反響,在於塑造了一個與當時世界格格不入的局外人默爾索的形象,他對母親的死漠不關心,槍殺阿拉伯人,並歸結為是太陽惹的禍,最後卻依據「懷著一顆殺人的心,埋葬了母親。」起訴。看似不合理的情節,荒謬的行為,卻在法律的操控下,默爾索被迫接受道德審判,送上斷頭臺。
  • 陳世清:從《經濟研究》的水平看"刊物級別論"的荒謬
    把假說看成科學真理形成、科學發展的必要前提是錯誤的,把假說當做科學原理乃至公理更是荒謬的。什麼是假設?把假說當做推理的公理或原理前提,假說就成為假設。在科學史上,以假設為「公理」進行推導得出的結論高達95%是錯誤的。假設只是驗證、發現真理的手段,把假設當「公理」進行推導只是試錯的方式,不能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提,既不能作為科學分析的前提,也不能作為科學論文論述的前提。
  • 科學家:量子宇宙是荒謬又正確的理論,教你一分鐘理解量子宇宙
    這個理論似乎很荒謬,相當於建立在我們的我們此前認識的感官宇宙,也推翻了將時間和空間分割,從最小的原子世界推論宏觀宇宙的理論。而是將此前認識的宇宙拆分重組,建立一個不可分割的,甚至看似荒謬的新宇宙觀。當然,宇宙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一個形上學的古老謎題,科學家們對宇宙的組成還存在許多爭論。
  • 卡夫卡的荒謬從何而來?
    因於其成長的社會現實、家庭環境、個人身體狀況,卡夫卡最終形成了一種怪誕、神秘、獨特、令人窒息的「卡夫卡風格」,仿佛一個精神病患者看到的荒謬世界,眾人皆醉他獨醒,卻對變態腐朽的現實無能為力。卡夫卡自小痴迷於文學,1910年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卻被父親的意志所迫,轉學了法律,畢業後進入了保險公司擔任職員。一邊在官僚體制中承受工作的壓力山大,一邊業餘時間寫小說。
  • 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合寫作:體現議論文語言邏輯的技巧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合寫作:體現議論文語言邏輯的技巧,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不直接對對方的論點、論據及論證方式進行正面駁斥,而是按照對方的邏輯和思路,先運用「如果」提出一個假定成立,再推導出一個明顯荒謬的結論,使其論點不攻自破。   2.突破點二:怎樣運用「但」?   【例2】徒有萬般羨魚心,而無一絲結網意,結果定會一事無成。這道理雖然淺顯,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認識到的。
  •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
    演繹邏輯 有效的論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