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麵包誰都會,全國最高水平的烤麵包「高」在哪?我們替你嘗了嘗

2021-01-08 上觀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正在廣州舉行。為期3天的比賽中,烘焙項目的比賽區域一直非常熱鬧,不僅人氣十足,更是香氣四溢。

既因為選手們的作品在裁判評分後將會現場發放給觀眾品嘗,也因為觀眾們對這一司空見慣的生活技能也充滿興趣:「我們平時自己在家也能烤烤麵包,技能大師們烤出來的麵包,好吃的秘訣在哪?」

打工(è)了一天的記者聞著香味飄到了賽場,先忍不住替大家嘗了嘗,剛出爐的麵包不僅「顏值高」,而且又香又甜~

第二天的賽程安排最為緊密,上海選手鍾保根需要在7.5小時的時間裡製作9款不同種類的麵包,平時我們在麵包店裡見到的種類幾乎都有涉及,比如吐司、丹麥麵包、特色麵包、無糖無油麵包等。此外他還要完成第三天藝術麵包模塊的配件製作,這是一個高度超過一米的組合作品,「比賽的主題是『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結合今年脫貧攻堅的背景,教練和我一起對造型進行了設計,準備製作高速公路、農田綠地、雞鴨牲畜,還有正在直播帶貨的農民……」一天的比賽結束,鍾保根已經累得自稱「有些虛脫」,說話時也扶著場邊的圍欄。

在許多觀眾看來,烘焙的「門檻」遠不如飛機修理、工業4.0這樣「不明覺厲」的項目高,家裡有個烤箱,準備好原料,打開「B站」「小紅書」學一學,就操練起來了。到了全國最高水平的技能大賽上,究竟要怎麼個比法?

選手們比拼的當然不僅僅是「好吃」。鍾保根的教練陳玉翔介紹,麵包的口味、造型、創意,都是裁判評分的重要因素,此外還有重量的要求,小麵包重量與比賽要求的誤差不能超過3克,大麵包則不能超過5克。說話間,裁判員們就帶著電子秤來到選手臺前,逐一過磅稱重。

「麵包是『活』的,如果一位選手經驗不夠,操作不熟練,就難免會出現差錯。」陳玉翔介紹,由於麵團都需要使用酵母菌發酵,因此不同的環境溫度、水溫、面溫,以及操作過程中麵團鬆弛時間的長短,都可能會影響到麵包最終的外觀與口感,「比賽的設備也和我們平時使用的不一樣,技藝不純熟的選手第一次使用可能會發生許多偶然狀況。」

要降低突發狀況的影響,就需要日復一日的反覆訓練。10月中旬開始,代表上海參賽的樂斯福中國烘焙中心烘焙師鍾保根便在經理兼教練陳玉翔的指導下開始了脫產集訓,「主要就是練穩定性。」鍾保根曾參加過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的上海選拔賽,也在全國和上海各類競賽中獲獎。

「年輕人有創意、肯學習、幹勁足,新鮮血液的加入推動了我們行業的發展。」陳玉翔已從事烘焙行業20餘年,在他看來,近年來行業迎來了新的飛躍式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面點行業,社會與企業層面的激勵機制和培養機制也越來越完善,人才發展的路徑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寬,「觀念轉變了,好苗子多了,我們的工藝也越來越提高了,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更美味、更健康的美食。」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烤麵包會產生香味?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認為,既然烤麵包會發生一系列反應,那是不是麵包烤的時間越長,反應也就越徹底,麵包也越香呢?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麵包烘焙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它是食物在一系列高溫製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丙烯醯胺被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義為2A類致癌物,具有潛在的遺傳毒性、神經毒性和致癌性。
  • 造物主創造人類,就像烤麵包,黑人是烤糊了,白人是沒烤熟……
    在談到人類文明應該以誰為代表時,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曾舉了這樣一個形象生動的例子:造物主創造人類的過程,仿佛一位新手麵包師在烤麵包。當他第一次烤麵包時,因為經驗不足,烤得時間長了,結果麵包烤焦了,黑糊糊的,這就是黑種人;當他第二次烤麵包時,有了上次的教訓,所以時間壓縮得很短,結果麵包沒有烤熟,白生生的,這就是白種人;當他第三次烤麵包時,吸取前兩次的教訓,時間用得剛剛好,火侯也把握得好,結果烤得麵包就非常成功。
  • 古有神農嘗百草,那麼嘗百肉的人是誰?答案就在《山海經》
    這就是我們中國著名的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大家可謂是耳熟能詳了,自不必多說。那麼這裡我一直有個疑問,不光「草」有藥用價值,肉其實也有藥用價值啊,比如說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陰潤燥,補腎養血的功效。你看,肉也是有藥用價值的,也不是可以亂吃的,那麼既然古有神農嘗百草,那麼嘗百肉的人又是誰?
  • 閒話《流金歲月》:女人的友誼,是飄在空氣中難以忘懷的烤麵包香
    窗下的書桌是鎖鎖做功課兼抬呼小朋友的地方,每到下午三點,新鮮麵包出爐,得聞十裡,南孫愛煞那間小房間的風景,永遠忘不了烤麵包香。忘不了這烤麵包香的,豈止是蔣南孫,還有我這個年過五十的讀者老阿姨。這一段的描寫,真讓人痴迷啊。想像著下午三點,空氣中飄來的烤麵包和香味,那種誘惑,真的令人難以忘懷。
  • 家裡烤麵包不出饅頭味,深入了解美拉德反應,以後做麵包香味撲鼻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你們要的烤麵包饅頭味消滅方案這就來了。關注我,明天就可以做好一款好麵包!不想看分析過程的,直接跳文章中間第三部分結論!這個化學反應裡面的東西,我們不需要認識,但我們需要知道這個反應,完美進行的條件及影響因素有哪些。
  • 你是不是只知道神農嘗百草
    身為一名中國人,差不多從小就知道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為此自己還真的去嘗過草是什麼味道的,呸,太難吃了,也不知道兔子怎麼吃下去的。但是你們知道蚩尤嘗百獸嘛?由此可見現在一個事實,中國人喜歡吃野味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這個基因隱藏在我們體內。據說《山海經》內的山精海獸都被蚩尤吃過,所以在經文中的後綴都會有蚩尤的一個評判解說,例如: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 神農嘗百草——農業的起源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情深緣淺哈,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神農嘗百草——農業的起源。神農,是傳說中遠古時代的「三皇」之一。他勇嘗百草,教民農耕,是我國醫藥業和農業的始祖。遠古時期,五穀和雜草長在一起,藥材與百花開在一處。哪些植物可以做糧食,哪些藥草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越來越需要更多的食物。
  • 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拿人類來舉例子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人是地球上最高級的物種所以人就一定最具生存優勢,人類越發展一定能夠統治整個宇宙,成為整個宇宙中最強的物種。但是前提是達爾文進化論一直成立不被推翻。遞弱代嘗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觀點我們可以得出越高級的物種越不具有生存優勢,死滅速度越快。
  • 吃貨的最高境界不是嘗遍天下美食,而是凝聚這些「高級詞」厲害了
    吃貨的最高境界不是嘗遍天下美食,而是凝聚這些「高級詞」厲害了!中國地大物博,中國的美食種類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味道吃起來也是非常不錯的,現在有很多的美食都具備色香味俱全,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中國的美食養成了很多的吃貨,那些吃貨們可以說嘗遍了很多的美食,像是有很多的人覺得這上面很多的美食吃過很多比較稀奇和少見的一些美食,就算得上是吃貨的最高境界了,其實並不是的出口的最高境界,並不是嘗遍天下很多的美食,而是要找一些美食來罵人,像是現在有很多的網絡用詞,其中就有一些試用那些食物來罵人的
  • 神農嘗百草,嘗出了365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
    相傳,華夏始祖之一的炎帝一一神衣氏為了眾生的健康,親自嘗遍百草,寫成了中國第一部中藥學著作ー一《神衣本草經》。神農氏是中國遠古時期的部落首領,據傳,他生於姜水(今陝西寶雞境內),他的部落以農耕為主。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流傳了幾千年。上古時期,五穀和雜草不分,藥物和百花難辨,哪些穀物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只好靠打獵為生,食不果腹,病無可醫,日子越來越難過。
  • 舌頭是如何嘗出味道?為什麼捏住鼻子只能嘗出5種味道?
    說到味覺,就會想到舌頭,舌頭可以嘗出很多味道,在大家的認知中,舌頭就是萬能的,可以嘗到各種味道。大家可能產生誤會了,味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其它的都需要鼻子來配合,才能嘗出味道。要知道嗅覺和味覺是相通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味覺會失靈,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為什麼說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
  • 男生的蛋蛋為什麼可以嘗出醬油味?
    這事兒聽起來蠻奇怪的但是嗅覺在我們[品嘗味道]的時候的確有很大的作用失去嗅覺嗅覺也可以讓我們覺得品嘗到了某個味道一個已經實際應用的例子是The Right Cup這是種杯子用這個杯子喝白水就像在喝飲料一樣
  • 舌頭如何嘗出食物的味道?
    你的感官會收集所有信息,將其組合成一條關於食物味道的信息並送往你的大腦。比如說,你的眼睛可以使你識別食物並且記住它的味道。五種感覺能夠幫助我們收集有關食物的信息並將其發送到你的大腦。在你的舌頭上有特殊的組織,可以感知味道,它們聚集在一起,被稱為味蕾。
  • 你敢嘗一嘗麼
    - 做一個城市的分享者 -- 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 我在平頂山,你呢 -遇見大寶 | 文「關注他↑,帶走我,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只要你願意,身邊處處皆是寶;這對來自平頂山的這對夫婦,正是靠著實實在在的「眼力勁兒」,用樸實的雙手,創造出年入40萬的奇蹟收入,而他們所經營的,正是我們隨處可見的螞蚱,平頂山這種蟲子可以賣到40萬?竟然還供不應求?你敢嘗一嘗麼?
  • 薇婭李佳琦帶火的5種零食,嘗到味道就念念不忘,你吃過幾種?
    不得不說,好吃的零食真的有著很神奇的治癒力,日常在家中囤一些零食,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煲劇時吃上一點,嘴巴不無聊;周末郊遊,朋友聚會,準備一些零食,大人孩子都開心……零食的品類繁多,五花八門,要想選到心儀的零食還真不太容易,幸好網紅經濟發達,網際網路直播帶貨迅速興起,帶貨主播們利用團隊資源,替用戶完成了初輪篩選,節約了用戶的時間成本
  • 為什麼舌頭嘗不出自己的味道?
    無論是鹹鮮脆嫩的魯菜還是湯鮮味濃的浙菜,亦或是麻辣鮮香的川菜,你的舌頭總能讓你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品出箇中滋味。你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吃貨,舌頭可謂功不可沒。說到舌頭,它其實與眼睛、鼻子和皮膚等感覺器官一樣,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舌頭反饋的信息也讓我們不斷完善著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食物。那麼,舌頭可以嘗遍天下味道,那麼舌頭自己是什麼味道呢?
  • 都知道『神農嘗百草』 那麼神農是誰呢?
    神農教會人們種田後,看到人們經常亂吃東西而得病,甚至喪命,在疾病面前人類一點辦法也沒有隻有等死,神農心裡很是焦急,決心要親自嘗遍所有的植物,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什麼是有害的,什麼是可以治病的,下了決心後神農做了兩隻大口袋,一隻掛在身子的左邊,一隻掛在身子的右邊,他每嘗一種植物覺的可以吃就放在左邊口袋裡,覺的能治病的就放在右邊的口袋裡,神農在一片矮樹叢中發現長著一些小嫩葉
  • 舌尖嘗甜味、舌根品苦味?「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例如最典型的,我們每個人對苦味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同樣的苦味物質苯基硫脲(PTC),就有約28%的人嘗不出苦味,65%的人能嘗得出。 後來科學家也發現,這是由一個叫TAS2R38的基因*決定的,在人類的7號染色體上。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樹林裡有很多種動物,他們經常被咬傷,神農氏就邊走邊嘗山上的奇花異草,吃的多了,他就想到用筆記下來,比如這種植物的味道,葉子的形狀,根系的狀態,以及吃了後對人體的反應。慢慢地他發現有些草藥,對身上的傷能起到癒合的作用,有些吃了以後還可以減輕痛苦,有些吃了還能解毒,有的甚至還可以治療頭暈,身體麻木等症狀。
  • 神農嘗草
    神農嘗草(木雕)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遠古人民過著採集漁獵生活,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民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