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木子西 叢超】澳大利亞政府5日宣布修改有關外商投資的規定,將對外國投資實行「更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澳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稱之為「50年來最重大的改革」。儘管澳政府沒有點名任何國家,但西方輿論紛紛將此指向中國。中國遠非對澳投資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企業的投資經常引發非議。與媒體的解讀不同,澳總理莫裡森5日否認新規會惡化與中國的關係。澳媒還特別指出,新的規定不具有追溯力,因此中國企業租借達爾文港99年的合約不受影響。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5日報導,澳財長弗萊登伯格當天發表聲明稱,這次的調整是1975年現行框架建立以來澳外資投資政策的最大調整。根據新規定,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將審查海外投資者對澳能源、電信、港口、水利、數據等敏感行業資產的所有競標,無論交易規模大小,也不管買家是私企還是國有企業。而根據當前法律,大部分2.7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3.6億元)以下的民間投資不受審查,而與澳籤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中,包括中國,其民間企業投資受到審查的門檻是12億澳元。但對國有企業而言,這個門檻是零。此外,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將被賦予「最後審查人」的權力,如果一項交易被認為存在危害澳國家安全的風險,澳財長可以強制要求外國投資者出售資產,或者強制增設交易條件,即使交易已獲批。澳政府計劃於7月啟動立法程序,提交議會表決,預計於明年1月生效。
「相關改革將確保我們的外商投資制度能夠應對新出現的風險和全球動向。」弗萊登伯格5日說:「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的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實際上在世界各地,各國政府都在將對外投資用於戰略目標,而不僅僅是商業目標。」他稱,「通過引入新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我們將確保澳繼續受益於外商投資,同時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在澳大利亞近4萬億澳元外國投資中,20%以上來自美國,英國和日本各佔10%以上,中國的比例略高於5%。」「澳大利亞有1/10的工作崗位是由外國投資創造的。外國投資使澳大利亞經濟的各個領域受益,從礦業到農業綜合企業,從金融服務到旅遊業。」美國彭博社5日稱,在截至2019年6月的一年中,美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投資來源,約佔總額的25%,中國投資佔總額的5.7%。
《澳大利亞人報》稱,雖然這項新的投資框架將「不加區別」適用於所有投資來源國,但其推出之際,正值坎培拉與北京之間的關係處在動蕩狀態:澳大利亞推動對新冠病毒起源的全球調查之後,北京採取「貿易回擊」,維多利亞州政府與中國籤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在澳正引發非議。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莫裡森在被問及新規定是否會加劇澳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時表示,他不認為這會加劇中澳矛盾,「每個國家都會基於本國利益做出決定以及制定規則,我們尊重他國的規則和利益。」
彭博社5日稱,澳政府收緊外商投資可能會對澳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產生影響。近年來,中國買家在澳多次購買農業用地,引起爭議。澳《金融評論報》5日稱,中國政府沒有對澳政府的政策作出反應,但有評論人士指責澳政府針對北京方面設置的外國投資障礙,進一步損害雙邊關係。
《金融評論報》等多家澳媒5日提到,新法規將沒有追溯權,因此莫裡森政府或未來的政府將無法動用這項權力處置中資企業已投資並引起爭議的項目,包括中國嵐橋集團獲得租用達爾文港99年的合同。莫裡森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按照現行規則,這項交易不會達成,「該決定是否明智,只能由當時的北領地政府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