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收緊外商投資針對中國?澳媒:新規不具追溯力,中企租借達爾文港...

2020-12-04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木子西 叢超】澳大利亞政府5日宣布修改有關外商投資的規定,將對外國投資實行「更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澳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稱之為「50年來最重大的改革」。儘管澳政府沒有點名任何國家,但西方輿論紛紛將此指向中國。中國遠非對澳投資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企業的投資經常引發非議。與媒體的解讀不同,澳總理莫裡森5日否認新規會惡化與中國的關係。澳媒還特別指出,新的規定不具有追溯力,因此中國企業租借達爾文港99年的合約不受影響。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5日報導,澳財長弗萊登伯格當天發表聲明稱,這次的調整是1975年現行框架建立以來澳外資投資政策的最大調整。根據新規定,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將審查海外投資者對澳能源、電信、港口、水利、數據等敏感行業資產的所有競標,無論交易規模大小,也不管買家是私企還是國有企業。而根據當前法律,大部分2.7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3.6億元)以下的民間投資不受審查,而與澳籤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中,包括中國,其民間企業投資受到審查的門檻是12億澳元。但對國有企業而言,這個門檻是零。此外,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將被賦予「最後審查人」的權力,如果一項交易被認為存在危害澳國家安全的風險,澳財長可以強制要求外國投資者出售資產,或者強制增設交易條件,即使交易已獲批。澳政府計劃於7月啟動立法程序,提交議會表決,預計於明年1月生效。

「相關改革將確保我們的外商投資制度能夠應對新出現的風險和全球動向。」弗萊登伯格5日說:「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的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實際上在世界各地,各國政府都在將對外投資用於戰略目標,而不僅僅是商業目標。」他稱,「通過引入新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我們將確保澳繼續受益於外商投資,同時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在澳大利亞近4萬億澳元外國投資中,20%以上來自美國,英國和日本各佔10%以上,中國的比例略高於5%。」「澳大利亞有1/10的工作崗位是由外國投資創造的。外國投資使澳大利亞經濟的各個領域受益,從礦業到農業綜合企業,從金融服務到旅遊業。」美國彭博社5日稱,在截至2019年6月的一年中,美國仍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投資來源,約佔總額的25%,中國投資佔總額的5.7%。

《澳大利亞人報》稱,雖然這項新的投資框架將「不加區別」適用於所有投資來源國,但其推出之際,正值坎培拉與北京之間的關係處在動蕩狀態:澳大利亞推動對新冠病毒起源的全球調查之後,北京採取「貿易回擊」,維多利亞州政府與中國籤署的「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在澳正引發非議。在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莫裡森在被問及新規定是否會加劇澳與中國的緊張關係時表示,他不認為這會加劇中澳矛盾,「每個國家都會基於本國利益做出決定以及制定規則,我們尊重他國的規則和利益。」

彭博社5日稱,澳政府收緊外商投資可能會對澳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產生影響。近年來,中國買家在澳多次購買農業用地,引起爭議。澳《金融評論報》5日稱,中國政府沒有對澳政府的政策作出反應,但有評論人士指責澳政府針對北京方面設置的外國投資障礙,進一步損害雙邊關係。

《金融評論報》等多家澳媒5日提到,新法規將沒有追溯權,因此莫裡森政府或未來的政府將無法動用這項權力處置中資企業已投資並引起爭議的項目,包括中國嵐橋集團獲得租用達爾文港99年的合同。莫裡森5日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按照現行規則,這項交易不會達成,「該決定是否明智,只能由當時的北領地政府來解釋」。

相關焦點

  • 英媒:澳大利亞議員擔憂中企競標澳最大電網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鮑捷】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中國兩家公司計劃25日向澳大利亞方面遞交標書,競標澳大利亞電網公司50.4%的股權。有澳議員因此再次擔心,中企投資對「國家安全利益」造成影響。報導稱,中國國企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集團的競標價格預計都將超過74.7億美元,而這項澳大利亞電網私有化交易不太可能吸引本地企業。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
  • 澳前外交官"靈魂拷問":為什麼針對中國?
    澳前外交官"靈魂拷問":為什麼針對中國?在澳媒對中國「口誅筆伐」的時候,澳大利亞前任外交官、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Cavan Hogue)發出了不同的聲音。12月2日,卡文·霍格在澳政論網站「Pearls and Irritataions」發文,題為《大象和老鼠》(The elephant and the mouse)。文章認為:與中國發生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不管我們對此有再多批評聲音也不能改變事實。
  • 澳前駐聯合國官員「靈魂拷問」:為什麼針對中國?
    【文/觀察者網 鞠峰】這兩天,一幅展現澳大利亞軍人暴行的CG漫畫,急得澳總理親自下臺對線,也牽動了世界輿論場。在澳媒對中國「口誅筆伐」的時候,澳大利亞前任外交官、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Cavan Hogue)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 澳媒:與中國打「貿易戰」將重創澳GDP
    而有專家認為,與中國打「貿易戰」,澳大利亞今年的GDP將會萎縮6%。外媒資料圖澳大利亞媒體9news報導,澳大利亞統計局2日公布了最新經濟數據,該國GDP在今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了3.3%,澳媒宣稱,這表示該國正式從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中復甦。
  • 澳媒:澳房價普遍下跌 塔斯馬尼亞州仍上漲
    澳大利亞地產分析機構CoreLogi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截至2018年12月的過去一年中,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房價上漲8.7%,該州其他區域房價上漲了9.9%。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全國房價平均下跌了4.8%,其中雪梨下跌8.9%,墨爾本下跌7%。
  • 澳政客被自己人「批鬥」,澳大利亞不能沒有中國
    澳媒12月1日發表文章稱,澳大利亞正在成為一個挑起對華爭端的典型,是一個悲哀的笑話。文章稱,澳大利亞已經墮落,澳政客們正在拋棄批判性的思維,迎合美國的做法,對華實行經濟脫鉤只會傷害自己,然而與澳大利亞不同的是,中國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而澳大利亞更多的是依賴中國。
  • 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來源標題: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澳大利亞新聞網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遊客今年2月的缺席將令澳大利亞損失14億澳元由於春節期間缺少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澳零售業和食宿業料將遭受巨大損失。
  • 中國商人回應永居籤證遭拒報導 要求澳媒道歉
    有關報導還暗示,拒籤一事與政治捐款和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的資助有關。劉輝峰周五通過澳大利亞緊急互援協會微信公眾號平臺發表聲明,要求兩家澳洲媒體就不實報導道歉。澳洲廣播公司的報導稱,澳聯邦政府是出於「安全擔憂」而拒絕了52歲劉輝峰的永居申請。劉輝峰已對驅逐令(Deportation Order)提出異議。
  •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澳媒:他們分不清利弊,不知其中危害。雖然每個國家都在不斷研究和開發,但是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在這一領域方面發展比較前沿。對於這樣消息,很多國家都驚訝不已,而澳媒卻表示,他們這樣貿然進行人造太陽裝置的研究,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起了一個「壞頭」,會讓更多等級不夠的國家嘗試開發此項技術。
  • 中國叫停澳國產品進口,美國迅速填上市場空白,網友:真表面兄弟
    為了回應莫裡森政府錯誤的對華政策,中國商務部最近宣布對澳進口的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導致澳國農產品對華出口嚴重受阻,就在澳大利亞國內行業危難之際,作為盟友的美國又來落井下石。美國普氏能源資訊公司副總監阿加皮最近接受了美媒的採訪,表示他們已經同中國籤訂了包括小麥、大豆和玉米在內的農產品採購訂單,已經填不上了澳大利亞農產品被中國叫停進口後留下的市場空白,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美國供應商來中國市場尋求合作。
  • 澳總理和11個人吃飯,其中有個中國人,結果,總理被罵了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鋒】澳大利亞一些媒體在「反華」的道路上像打了雞血,幾乎到了「逢中必反」的地步。24日,他們將矛頭指向了總理特恩布爾,起因僅僅是特恩布爾日前一次晚餐的照片,其中包括一名中國商人。
  • 放過中企一馬,澳防長稱達爾文港無安全威脅,但支持美軍擴大力量
    據澳大利亞媒體近日發布的報導稱,該國北部地區政府在2015年和中企籤訂的有關達爾文港口租賃協議,引發了澳政府內部不少人對國防安全以及外交主權上的憂慮。不久前,澳洲突然出臺「國際關係法案」這一新政策,宣布未來將賦予聯邦權力否決任何與外國籤訂的,被視為損害國家利益的協議。
  • 澳媒:論文槍手公司廣發中文廣告 澳大學嚴查中國留學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德意】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14日報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近期在坎培拉展開了一項針對代寫論文出售給中國學生的調查。該校進行此類調查並不稀奇,因「網絡論文代寫和論文題庫已成為全球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
  •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駁澳媒有關疫情涉華報導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駁澳媒有關疫情涉華報導
  • 澳企慌了!中企成功拿下非洲幾內亞運礦鐵路項目,價值超過15億
    中國作為世界上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之前都非常依賴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進口,但是隨著中澳關係的不斷下降以及鐵礦石漲價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想要尋找新的解決出路。 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幾內亞不但能夠直接獲利155億美元,而且還能夠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這是兩國都希望看到的共贏局面。 失去開發權,澳企慌了! 在中國在非洲地區取得突破性合作之後,澳大利亞方面只能幹著急,不僅如此,陸續有三家澳大利亞礦場企業失去了在非洲的鐵礦開採權。
  •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
    澳媒:要重啟對華關係,擺脫莫裡森製造的困境12月5日的時候,澳大利亞媒體《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莫裡森製造的對華困境。該媒體認為,與中國交惡,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個致命的衝擊,各行各業,都遭受嚴重的損失。
  • 中國增澳大利亞大麥稅,澳葡萄酒業將受毀滅打擊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近日表示:「澳正準備就中國針對其葡萄酒傾銷的問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據悉,此前澳大利亞就曾因為大麥關稅向WTO提出過申訴,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了拒絕。 相關人士消息稱,中國商務部終於開始整治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傾銷問題。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全文摘編如下: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澳媒:2021年澳網將推遲至2月開賽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澳媒:2021年澳網將推遲至2月開賽新華社雪梨12月3日電(記者郭陽)澳大利亞主流媒體《澳大利亞人報》3日報導,2021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將推遲至2月8日開賽,參賽球員必須遵守一系列嚴格的隔離和防疫規定